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umour(幽默):古代的四体液理论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主要的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这四种液体在体内失去平衡,人的性情就会大受影响。这四种体液就叫做humour(或humor),代表了一个人的脾气或心情。

英国戏剧家班·强生写过一出喜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Every Man in His Humour)。剧中人物的性格引人发笑。因此,humour又有了“幽默”、“滑稽”和“诙谐”的含义。

根据体液理论,一个人如果体内黑胆汁太多,就会变得“性情忧郁”。因此,表示黑胆汁的单词melancholy也就具有了“忧郁”的含义。单词melancholy来自希腊语melanchole(黑胆汁),chole表示胆、胆汁,melan表示黑色,含有melan的单词还有melanoma黑素瘤、melanin黑色素等。

humor: ['hjʊmɚ] n.幽默,体液

melancholy:['melənkəlɪ]adj. 忧郁的;使人悲伤的n. 忧郁;悲哀;愁思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umour 词源,humour 含义。

under the rose(私底下):小爱神用来贿赂沉默之神的玫瑰

在希腊神话中,阿芙洛狄忒风流成性。有一回她与情人幽会时被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 (Harpocrates)撞见。于是,阿芙洛狄忒就让儿子厄洛斯就送给哈伯克拉底一束玫瑰,央求他保守秘密。哈伯克拉底接受了厄洛斯的礼物,对阿芙洛狄 忒的风流韵事守口如瓶。因此,在古罗马时期,玫瑰成了机密的象征。古罗马人在饭厅的天花板上雕刻上玫瑰,意思是提醒参加宴会的宾客,在这里所说的话不宜对 外公布。16世纪,玫瑰图案作为保守秘密的象征还出现在天主教的告解室中。由于这个原因,产生了习语拉丁文sub rosa,翻译成英语就是under the rose,意思是“机密的,私下的”。

humor(幽默):古代的四体液理论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主要的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这四种液体在体内失去平衡,人的性情就会大受影响。这四种体液就叫做humour(或humor),代表了一个人的脾气或心情。

英国戏剧家班·强生写过一出喜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Every Man in His Humour)。剧中人物的性格引人发笑。因此,humour又有了“幽默”、“滑稽”和“诙谐”的含义。

根据体液理论,一个人如果体内黑胆汁太多,就会变得“性情忧郁”。因此,表示黑胆汁的单词melancholy也就具有了“忧郁”的含义。单词melancholy来自希腊语melanchole(黑胆汁),chole表示胆、胆汁,melan表示黑色,含有melan的单词还有melanoma黑素瘤、melanin黑色素等。

humor: ['hjʊmɚ] n.幽默,体液

melancholy:['melənkəlɪ]adj. 忧郁的;使人悲伤的n. 忧郁;悲哀;愁思

aphorism:格言

发音释义:['æfərɪz(ə)m] n. 格言;警句

结构分析:aphorism = ap(o)(from)+ hori(区分)→与别的东西区分开→定义→精炼的话→警句、格言

词源解析:hori←希腊语horizein(区分)

背景知识:aphorism来自希腊语aphorismos,本意是“定义”。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写了一本医学格言集,书名就叫aphorismos。因此该词衍生出“格言”之意。

趣味记忆:aphorism = apho(谐音“阿佛”)+rism(谐音reason理性)→佛理→格言

同源词:horizon(地平线←天与地的界线)

衍生词:aphorist(警句家),aphorize(用警句来写作)

aphorism:格言

前缀apo, 从, 从...离开,词源同ab-, 此处用于强调义。词根hor, 绑定,限制,见horizon, 视野,地平线。即规范言行的话语,最著名的当属aphorism of Hippocrates.

the Hippocratic oath:希波克拉底誓言,医生保证遵守医生职业道德的誓言

来自古希腊著名医生Hippocrates的从医准则和精神,但这一誓言并非由他所写,而是由后人根据他的思想总结出来的,正式成文于1747年。比较苏格拉底思想成文过程。

hormone:荷尔蒙,激素

来自希腊语horman,驱动,使移动,来自PIE*er,移动,使。古希腊著名医生Hippocrates用来指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后19世纪英国生理学家Ernest Henry借用该希腊词来指荷尔蒙。

symposium:讨论会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人在宴会后常附带举行一种以音乐及谈话为主的交际酒会作为余兴,这种酒会希腊语作symposion或sumposion,由syn- / sum- 'together' (一起)加pinien 'to drink'(饮酒)构成,拉丁语作 symposium,英语symposium 一词即源于此。 公元前400年的一个夜晚,在诗人阿加索恩(Agathon)家中举行的酒会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0和几位有名气的雅典朋友就爱的性质这一题目进行了冗长的讨论。以后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Plato,427-347BC)以对话的形式对此作了记述,这一对话录题为The Symposium 。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Xenophon,431-355?BC)记录苏格拉底等人在另一次酒会上谈论内容的一篇对话也以 The Symposium 为题,流传后世。正由于这些原因,到了19世纪以后symposium 一词逐渐转义为“讨论会”、“专题报告会”、“专题论丛”、“专题论文集”等义,如 science symposium (科学讨论会)。

aphorism:格言,警句

aphorism 格言 警句

世称“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曾写了一本名为Aphorismoi(格言集)的书。书中收录的头条格言是最有名的一条,译成英语作Art is long,life is short(艺术长存,生命短暂)。这一格言一直流传至今。英语中意为“格言”或“警句”的aphorism一词即源出该书名。

under the rose:秘密地;私下得;暗中

under the rose直译“在玫瑰花底下”,而实际上却表示in secret; privately confidentially的意义,语言外壳与内涵,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它源自古罗马的神话故事和欧洲的风尚。

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Cupid),也称希腊神话里的厄洛斯(Eros),在文艺作品中以背上长着双翼的小男孩的形象出现,常携带弓箭在天空中遨游,谁中了他的金箭就会产生爱情。丘比特是战神玛耳斯(Mars)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所生的儿子。维纳斯,也就是希腊神话里的阿芙罗狄蒂(Aphrodite),传说她是从大海的泡沫里生出来,以美丽著称,从宙斯到奥林匹帕斯的诸神都为起美貌姿容所倾倒。有关她的恋爱传说很多,欧洲很多文艺作品常用维纳斯做题材。小爱神丘比特为了维护其母的声誉,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ip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请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维纳斯的风流韵事传播出去。哈伯克拉底收了玫瑰花就缄默不语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沉默之神”。

古罗马人对维纳斯非常尊崇,不仅奉为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的爱与美的女神,而且尊为丰收女神、园艺女神。罗马的统治者恺撒大帝甚至追溯维纳斯是罗马人的祖先。由于上述神话传说,古罗马人把玫瑰花当作沉没或严守秘密的象征,并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风。人们去串门做客,当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画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这桌上所谈的一切行为均不应外传。于是在语言中产生了Sub rosa在玫瑰花底下这个拉丁成语。据<牛津英语词典>解释,英语under the rose系源自德语unter der Rosen. 古代德国的宴会厅、会议室以及旅店的餐室,在天花板上常画有或雕刻着玫瑰花,用来提醒在场者要守口如瓶,严守秘密,不要把玫瑰花底下的言行透露出去。这个流行于15至17世纪的德语成语反映了这种习俗。

罗马帝国全盛时,其势力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罗马某些文化风尚也随着他的军事力量渗透到欧洲各国。因此,以玫瑰花象征沉默的习俗,并不限于德国……

under the rose 是个状语性成语,在句中修饰动词,其含义因所修饰的动词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如:born under the rose“私生的”、“非婚生的”;do under the rose“暗中进行”。

under the rose:秘密地,私下地,暗中

under the rose直译为“在玫瑰花底下”。源自古罗马神话故事。爱神丘比特(Cupid)是爱与美之女神维纳斯(Venus)红杏出墙和战神玛耳斯(Mars)所生的儿子。为了维护其母的声誉,丘比特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请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维纳斯的风流韵事传播出去。哈伯克拉底接受了玫瑰花就缄默不语了,成为名副其实的“沉默之神”。由于这个神话传说,古罗马人把玫瑰花当作沉默或严守秘密的象征,并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风。人们去串门做客,当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画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这桌上所谈的一切均不应外传。under the rose于是有了“秘密地,私下地,暗中”的意义。

vegetarian:素食(主义)者

素食(主义)者古已有之。许多名人崇尚素食,诸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伊壁鸠鲁(Epicurus)、西塞罗(Cicero)、柏拉图(Plato)、苏格拉底(Socrates)、佛陀(Buddha)、蒙田(Montaigne)、卫斯理(Wesley)、蒲伯(Pope)、斯维登堡(Swedenborg)、雪莱(Shelley)、托尔斯泰(Tolstoy)、甘地(Gandhi)、墨索里尼(Mussolini)、希特勒(Hitler)等人都是素食(主义)者。

19世纪之前,素食在西方并不流行。英国在1809年出现了素食运动,1847年素食协会成立,一个表示“素食(主义)者”的词vegetarian便应运而生了。该词是取vegetable的前部分veget-加-arian所构成。

美国素食主义的创始人是饮食改革家格雷厄姆(Sylvester Graham, 1794-1851),1850年他的追随者也成立了一个美国的素食协会。到了1944年左右又有人将vegetarian一词的中段去掉,缩略为vegan,用以指“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即不吃任何畜产品如干酪、黄油或牛奶的素食主义者。(参见graham,vegetable)

aphorism(格言):希波克拉底所著的《格言集》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经写了一本关于保健养生的书,记载了300多条关于保健养生的格言,如“生命短暂,医术长久;危象稍纵即逝;经验危险,诊断不易。”“凡事过头,便是有悖自然”、“非常疾病需要非常治疗”、“恢复靠时间,但也有时靠机会”,“偶尔治疗、经常保养、不断安慰”等等。这本书的书名就叫aphorismos,由ap-(=apo-,远离)和horizein(界限),字面意思就是“定义、精炼的话”,进入英语后拼写变为aphorism。由于这本书的内容都是一些格言,所以aphorism一词的含义就演变为“格言、警句”。

aphorism:['æfərɪzəm] n.格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