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ossible(可能的):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Poseidon)是众神之主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斯。他与宙斯及其他兄弟姐妹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后,分得了大海的统治权。他威力巨大,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能够造出海啸和地震。所以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表示“能力”的词根pos。

词根pos:能力。变体:pot

Poseidon:[pɔ'saidən] n.波塞冬,海神

possible: ['pɒsɪb(ə)l]adj.可能的n.可能性

impossible:[ɪm'pɒsɪb(ə)l]adj.不可能的

potent: ['pəʊt(ə)nt] adj.有效的,强有力的

impotent:['ɪmpət(ə)nt] adj.无效的,虚弱无力的,阳痿的。前缀im表示否定

potential: [pəˈtenʃl] adj.潜在的,可能的n.可能性,潜能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ossible 词源,possible 含义。

Apollo(美男子):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阿波罗

阿波罗(Apollo)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巴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天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的儿子,月亮及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弟弟,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阿波罗掌管光明、青春、音乐等。

关于阿波罗的神话传说很多,比如:他替母复仇,在希腊的德尔斐杀死巨蟒,人们在德尔斐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德尔斐神庙。赫尔墨斯偷了他的牛,把自己发明的竖琴赔给阿波罗,使其成为音乐之神。

擅长吹笛子的凡人马西亚斯(Marsyas)狂妄地挑战阿波罗,阿波罗把竖琴倒过来演奏,马西亚斯无法将笛子倒过来吹,只能认输,结果被阿波罗剥皮处死。

特洛伊公主卡珊德拉答应与他恋爱,获得他传授的预言能力,后来公主食言,于是阿波罗诅咒她说出来的预言无人相信,因此在特洛伊战争中她的预言不被人们相信,特洛伊最终遭到毁灭。

阿波罗因为嘲笑小爱神,中了小爱神的爱情之箭,疯狂爱上了宁芙仙女达芙妮,但达芙妮中了小爱神的铅箭,四处逃避他,最终被迫变成了月桂树。

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人们将他视为男性美的典范。因此,在英语中,Apollo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

Apollo:[ə'pɒləʊ] n.阿波罗,美男子

apollonian:[,æpə'ləunjən] adj.阿波罗神的,高尚的

like an Apollo:形容男子相貌堂堂,风度翩翩

shampoo(香波):印度人独特的按摩洗头法

英语单词shampoo在中文中一般翻译为“香波”,很容易让人误解为shampoo仅仅表示液体的洗发精。其实shampoo一词来自印度语,本意是“按摩、揉搓”。印度人喜欢在洗发时做局部按摩:用手轻轻揉搓头发,同时对头皮进行按摩。这种洗发方式既科学,又能带来美好享受。现在印度依然保留很多种传统的洗发方法,如Shirodhara就是一种草药滴油洗发方法。印度人对洗头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普遍留长发。在印度,妇女普遍爱留长发;印度2000万男性锡克教徒,都严格遵循着蓄发留须的教规。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16%,印度人头发的总量却占到全世界的28%。对头发这么重视的印度人,自然对洗头有独到之处。

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后,将这种洗发方式带入英国,从而产生了shampoo这个英语单词,表示“按摩洗头”。又因为按摩洗头一般需要涂抹一些油脂,所以shampoo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按摩洗头所涂抹的油脂。后来,shampoo用来泛指洗发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洗发皂、洗发水、洗发露等。

shampoo: [ʃæm'puː]n.洗发,洗发精vt.洗发

police(警察):负责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的组织

单词police最初和policy是同一个单词,其含义与“警察”、“政策”都没有关系,而是表示civil administration(城市管理)。该词来自拉丁语politia(城市管理)和希腊语polis(城市)。英语词根polis就来源于此。早在13世纪,法国就出现了专门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1254年,路易九世创立“夜间巡警队”。1337年,腓力六世创立“法国骑兵团”,后来改名为“宪兵骑警队”。但是这些武装力量都还没有以police命名。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创立了“警察副总监”官职,首次用police一词来表示当时负责维持社会治安的武装力量。从此以后,单词police才含有了“警察”的含义。

1828年,在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Robert Peel爵士的主持下,英国通过“大都市警察法案”(Metropolitan police act),率先建立了现代警察制度。第二年,他组建了伦敦警察部队。从此以后,表示“警察”的police一词开始在英国广为使用。

metropolis: [mɪ'trɒp(ə)lɪs] n.大都市,首府,重要中心。记:metro=matri,母亲+polis城市→母城→大城市,首府

metropolitan: [metrə'pɒlɪt(ə)n] adj.大城市的,首府的n.大城市人,宗主国的公民

cosmopolis:[kɒz'mɒp(ə)lɪs] n.国际都市。记:cosmo=cosmos,宇宙的,世界的+polis城市→世界性的城市→国际都市

police:[pə'liːs] n.警察,警方,治安adj.警察的vt.管辖,维持……的治安

Spoil Egyptians(掠夺埃及——迫使敌人提供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源于圣经:上帝答应摩西,埃及人必须借给以色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apocalypse(天启):圣经新约中的“圣约翰启示录”

《圣经·新约》中的最后一章是圣约翰(St. John)所写的“启示录”。据说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约翰被罗马皇帝流放至帕特摩斯岛(Patmos)时,将主给他显示的异象记录下来,并预言了主 的降临和世界末日来临时的景象。该书的希腊名是《apokalyptein》,在123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Apocalypse》,在138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Revelation》。英语单词apocalypse就源自希腊语apokalyptein,由apo(away,off)+kalyptein(cover)构成,意思就是“revelation”(启示,揭示)。

apocalypse:[ə'pɒkəlɪps]n.启示,天启

apocalyptic:[ə'pɑkə'lɪptɪk] adj.启示录的,天启的

hippocampus(海马):希腊神话中的马头鱼尾怪

马头鱼尾怪(hippocamp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海中怪兽,它上半身是马,下半身是鱼或海豚。英语单词hippocampus来自希腊语hippokampus,由hippo(马)和kampus(一种海中怪物)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像马的海中怪物”。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荷马曾描述波塞冬由黄铜蹄子的马拉着在海面上奔驰的场景。在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时,拉马车的变成了马头鱼尾怪,在之后的许多艺术作品中,马头鱼尾怪和波塞冬一起出现的形象屡见不鲜。

在罗马帝国的许多公共浴场都有马头鱼尾怪的镶嵌画。在文艺复兴时期,马头鱼尾怪常被用作纹章的一个要素。海事相关组织及个人尤常用到。罗马的著名景点、修建于18世纪的特莱维喷泉(Trevi Fountain,又名“许愿池”)里就有海神驾着马头鱼尾怪战车的雕像。

小型海洋动物海马(sea horse)的拉丁正式名称就是hippocampus,因为它头部像马,下半身像鱼。

hippocampus:[,hɪpə(ʊ)'kæmpəs] n.海马,马头鱼尾怪

pos-(能力):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Poseidon)是众神之主宙斯的哥哥,地位仅次于宙 斯。他与宙斯及其他兄弟姐妹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后,分得了大海的统治权。波塞冬住在海底金碧辉煌的大宫殿里,所有海洋生物都受他差遣。每天,他驾着马 车,手持三叉戟出来巡海。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大海就会风平浪静。当他心情不好时,就会挥舞三叉戟,掀起滔天巨浪,摧毁渔船。他还能制造海啸和地震,袭击海 岸。

波塞冬的妻子是海中仙女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据说安菲特里忒并不想嫁给波塞冬,所以躲藏起来。但一只海豚发现了她的藏身之处,帮助波塞冬找到了她。为了表示感谢,波塞冬把这只海豚变成了海豚星座。

波塞冬还喜欢上了美貌的美杜莎,在雅典娜的神殿里强奸了美杜莎。雅典娜十分生气,就把美杜莎的头发变成蛇发,使她的目光具有魔力,凡是被她看到的男人都会变成石头。

由于波塞冬威力巨大,所以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表示“能力”的词根pos,变体为pot。

Poseidon:[pɔ'saidən]n.波塞冬,海神

possible:['pɒsɪb(ə)l] adj.可能的n.可能性

impossible:[ɪm'pɒsɪb(ə)l] adj.不可能的

potent:['pəʊt(ə)nt] adj.有效的,强有力的

impotent:['ɪmpət(ə)nt]adj.无效的,虚弱无力的,阳痿的。前缀im表示否定

potential:[pəˈtenʃl]adj.潜在的,可能的n.可能性,潜能

apocrypha(伪经):未收录至《圣经》正册的基督教著作

《圣经·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著作,是用犹太人所使用的希伯来文字编写的。 基督教传到欧洲后,这部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版本,先后出现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版本。但是,在这两个版本中,却增加了一些不是从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 内容,而是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直接编写的内容,如《禧年书》、《所罗门诗篇》、《以诺书》等。后世的人们对这部分内容的作者和权威性就存有疑问,因此在后续 版本中没有将这些内容收录至《圣经》正册。这些因为作者和权威性存疑而未被收录至《圣经》正册的基督教著作就被称为apocrypha,由 apo(away)+ kryptein(to hid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暗藏的、隐晦的、不公开的”,表示这部分内容没有得到确认,不适合公布。

apocrypha:[ə'pɒkrɪfə]n.伪经、旁经,作者(或真实性、权威性)可疑的著作

apocryphal:[ə'pɒkrɪf(ə)l]adj.伪的,可疑的

apostate(变节者):基督教中的叛教者

英语单词apostate原是一个基督教中的专用名词,用来表示曾经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会,但后来背弃信仰的叛教者。它来自希腊语apostenai,由apo(away from)+stenai(stand)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站到一边,远离”。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apostate是古罗马皇帝尤利安(Julia)。他是君士坦丁王朝的罗马皇帝,361年-363年在位。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两位统治者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在米兰联名签署了著名的《米兰 敕令》,宣布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从此以后基督教会获得了官方名义上的承认,迅速发展,君士坦丁大帝更是受洗礼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基督教皇帝。然而等到君 士坦丁大帝的侄儿尤利安上台时,基督教的迅猛发展受到重挫。

尤利安出生就受洗,在严格基督教教育下长大,但后来却转向希腊罗马的传统多神信仰。 他师承于新柏拉图主义,崇信神秘仪典,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将基督教信仰视为国教。他上台后就实行反大公教会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异 端,大肆攻击正统派基督教,教堂被焚毁和抢劫,基督徒被赶出军队和学校,朱利安本人还写书攻击基督教,意欲改变自君士坦丁大帝以来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独尊 地位。这便是四世纪异教在罗马的复兴运动。因此尤利安被基督教会称为“背教者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

现在,单词apostate的宗教色彩已经淡化,可以用来泛指一切背弃信仰的人。

apostate:['æpəsteɪt]n.变节者、脱党者、叛教者adj.变节的、脱党的、叛教的

apostasy:[ə'pɒstəsɪ]n.变节、脱党、叛教

apostle(使徒):追随耶稣并传播福音的首批传道者

耶稣创立基督教后,从追随者中挑选了一些人作为自己的门徒和传教助手。耶稣殉难后, 他的门徒们继承了耶稣的衣钵,背井离乡,分散到各地传播基督教福音。尤其是外邦人保罗加入后,基督教向外邦人敞开了大门,允许外邦人加入且无需承认犹太教 的教义、无需行犹太割礼。自此,基督教脱离了原来所依附的犹太教,开始自立门户,最终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传播福音的首批信徒为基督教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大部分人都在传播福音的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基督教中,这些首批传道者被称为apostle(使徒),该词来自希腊语 apostolos(使者),由apo(away from,远离)+ stellein(send,差遣)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受差遣者、使者”。

《圣经》中记载十二使徒是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雅各、约翰、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亚勒腓之子雅各、达太、西门和犹大。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保罗则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

apostle:[ə'pɒs(ə)l] n.使徒,最初的传道者

pontiff(主教):古罗马宗教中的大祭司

在词典中,pontiff既表示“主教”,也可以表示“教宗”、“罗马教皇”。主教 和教皇应该不是同一层次的职务,怎么能用同一个词表示呢?原来,pontiff的本意既不是“主教”,也不是“教皇”,而是指基督教兴起之前古罗马宗教中 的高级祭司,拉丁语为pontifex(意为bridge-maker或path-maker),可译为“大祭司”,相当于基督教中的“主教” (bishop)。高级祭司中的首脑被称为Pontifex Maximus,(大祭司长),地位相当于教皇。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前,Pontifex Maximus,(大祭司长)一职通常由罗马皇帝兼任。

英语单词pontiff来自拉丁语pontifex,相当于bishop,但人们很少用它来表示“主教”,直到17世纪才开始使用,但一般都是特指“the bishop of Rome”(罗马主教),也就是位于罗马的教皇了。

pontiff:['pɒntɪf] n.主教,罗马教宗,教皇,大祭司

pontifical:adj.主教的,罗马教宗的

Mesopotamia(美索不达米亚):两条河流之间的    

在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北部有两条主要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河流之间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诞生了人类早期文明之一——两河文明。这片区域在希腊语中称为mesopotamia,由mesos(中间)和potamos(河流)组合,字面意思就是“两条河流之间的”。英语单词Mesopotamia(美索不达米亚)就来源于此。美索不达米亚的位置就是现代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指的就是两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

  Mesopotamia:[,mesəpə'teimiə] n.美索不达米亚

pomegranate(石榴):有许多颗粒的水果

  英语单词pomegranate(石榴)来自拉丁语pomum granatum,字面意思就是“有许多颗粒的水果”,由pome(水果) grenate(许多颗粒)构成。石榴得此名称是因为它切开后里面含有大量颗粒状的石榴籽。

  pomegranate:['pɒmɪgrænɪt] n.石榴

spouse(配偶):签订了婚约的人

古希腊人在签订协议时都喜欢请神灵来做见证,方式就是在签订协议的同时祭奠神灵,最常用的祭奠方式就是奠酒,即把酒洒在地上请神灵享用。在希腊语中表示“奠酒”的单词是sponde,该词因而衍生出“承诺、立约”的含义。sponde进入拉丁语后演变为spondere,立约人则称为sponsus。古人结婚其实就是签订婚约然后举行婚礼,所以签订婚约的人也被称为sponsus。英语单词spouse(配偶)就来自拉丁语sponsus,本意就是“签订了婚约的人”。与它同源的单词是sponsor(赞助者、举办者),本意就是“承诺赞助或举办活动的人”。

spouse:[spaʊz; -s] n.配偶,vt.和……结婚

spousal:['spaʊz(ə)l] adj.结婚的n.婚礼,结婚仪式

sponsor:['spɒnsə] n.赞助者,举办者,保证人vt.赞助,发起

symposium(讨论会):古希腊人的会饮

古希腊人吃饭时不喝酒,但喜欢在饭后和朋友们相聚一堂,一边饮酒,一边高谈阔论。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们也都喜欢组织这种聚会,借此共同探讨哲学、艺术、音乐等各种话题,类似于后来的文艺沙龙。在希腊语中,这种聚会被称为symposion(会饮),由sym(一道)+ posis(喝酒)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就是“一道喝酒”。英语单词symposium就来源于此,由其本意延伸出“讨论会、论文集”的含义。

古希腊悲剧家阿伽松为了庆祝自己的剧本获奖,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会饮。参加者有修辞学家斐德罗、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苏格拉底等人。几个大老爷们喝得差不多后,就开始谈论女人,探讨爱和欲的起源、美的概念和如何认识真正的美。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将他们的谈话记录了下来,变成了一篇哲学巨作《会饮篇》(symposium)。

symposium:[sɪm'pəʊzɪəm] n.讨论会,座谈会,专题论文集,《会饮篇》;会饮,酒会

potluck(百乐餐):不速之客所吃的家常便饭

据说,过去一家人从一个大锅(pot)里吃菜。如果来了不速之客,来不及另外做菜,就只能吃这锅菜,客人的口福要看运气(luck)。所以在英语中用potluck指并非特意准备的家常便饭。美国人把每人各带一个菜的聚餐形式称为potluck dinner简称potlock,中文翻译为“百乐餐”。之所以将这种聚餐称为potluck dinner,也是因为大家口味和手艺各不相同,能否吃到可口的菜全凭运气。

potluck:['pɒt'lʌk] n.百乐餐,家常便饭

despot(暴君):古希腊的“一家之主”

英语单词despot来自希腊语的despotes,本意是“一家之主、领主”。该词的前一半来自domestic(家庭的、国内的),后一半来自potent(有力的)。古希腊的一家之主对于家中成员和奴隶拥有绝对权威,因此despot一词含有“独裁、暴虐”的含义。在拜占庭帝国,despot曾被用于宫廷贵族的称号、诸侯国亲王的称号,甚至被用作拜占庭帝国皇帝的称号。现在,despot常用来表示那些独裁、暴虐的一国之主。

despot: ['despɒt] n.暴君,专制君主,独裁者

despotism: ['despətɪz(ə)m] n.独裁,专制,独裁政治

poll(民意测验):古代用人头数来进行投票

英语单词poll的本意是head(人头),具体来说是人的头顶,也就是在人群中数人头时能看到的部位。因此,poll衍生出了“人头数”的含义。poll tax就是“人头税”的意思,即按照人头数征收的税。

古代人们进行投票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数人头,人头数就相当于得票数。因此,poll从“人头数”又衍生出“得票数、投票数”的含义,而且还可以用来表示“投票”。在现代,poll通常用来表示“民意测验”。

poll:n.民意测验,投票,投票数,投票所v.投票,对……进行民意测验

post(邮递):古代用来传递信函的驿站

古代的文明古国普遍建立过发布政令、传递信息的邮驿制度。在幅员辽阔的国度,一般都会修筑驿道并建立驿站,利用骑马、马车等方式传递官方文书。古罗马继承了波斯的邮驿制度,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了驿道网,并按照一定距离建立驿站。西方谚语“条条道路通罗马”就反映了古罗马驿道的发达。在拉丁语中表示“驿站”的单词是postum,本意就是“place where one is stationed”(歇脚住宿的地方)。英语中与邮政有关的单词就来源于此。

post: [pəʊst] n.岗位,邮件,标杆vt.邮递,张贴,公布

postman: ['pəʊs(t)mən] n.邮递员,邮差

postal: ['pəʊst(ə)l] adj.邮政的,邮局的n.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