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elen of Troy:倾国倾城,红颜祸水,害人精

Helen of Troy 直译为“特洛伊的海伦”,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Helen)是宙斯和凡人勒达所生的女儿,随母亲在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当海伦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已经美若天仙,曾经被忒修斯劫走,后来被两位哥哥救回。海伦成年后,前来求婚的希腊贵族挤破了头,差点为了她自相残杀起来。后来,求婚者之一的奥德修斯建议大家尊重海伦自己的选择,并发誓尊重并帮助海伦所选中的丈夫。海伦选中了墨涅俄斯 (Menelaus),后者也因此继承了斯巴达王位。

Helen 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

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 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

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y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轮重返故土。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已为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迈锡尼发掘和考证古代特洛伊古城废墟所证实。至于特洛伊城被毁的真正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 决不是为了一个美女而爆发这场战争的,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轮而打了起来,毋宁说是为了争夺该地区的商业霸权和抢劫财宝而引起战争的。所谓“特洛伊的海伦”,实质上是财富和商业霸权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妲己亡商”,“西施沼吴”等传说,以及唐明皇因宠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说法。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光,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也可纸倾覆邦国。其含义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现代英语中, Helen of Troy 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elen of Troy 词源,Helen of Troy 含义。

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暗藏的危险;奸细

The Trojan Horse 直译“特洛伊木马”,是一个国际性成语,在世界各主要语言中都有。来自拉丁语equns Trojanus。这个成语甚至还进入到汉语词汇中,某某同志在《矛盾论》中,谈到《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就用了“木马计”这个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10年之久,胜负未决。最后,希腊著名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伪装撤退,乘船隐藏在附近的海湾里,而奥德修斯率领20名勇士事先藏进木马肚里。特洛伊人误认为希腊人已经败退,大开城门,看到城外的巨大木马,以为这是希腊人敬神的礼物,就把它当作战利品拖进城来,大摆宴席,欢庆胜利。到了半夜,特洛伊人好梦正在酣,毫无戒备的时候,藏在木马里的希腊英雄们都爬了出来,打开城门,发出信号,与附近海湾里返回的希腊大军里应外合,一举摧毁了特洛伊城。

因此,The Trojan Horse 经过不断引用而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the hidden danger;the covert wreckers(内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 activities”等意义。同时还产生了一句习语Greek gift(希腊人的礼物),表示“存心害人的礼物”。

odyssey(漫长的历险旅程):荷马史诗《奥德赛》

在希腊神话中,经过特洛伊战争之后,在希腊军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 (Odysseus)激怒海神波赛顿,所以波赛顿降临灾祸于他,使他们遇到海难,全军覆没。奥德修斯虽因机智和勇敢逃过一劫,但波赛顿的愤怒未息,故使奥 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历经了各种奇遇。而另一方面他的妻子不知奥德修斯的生死,面对着蛮横的求婚者就只有苦等着丈夫的回来。最后在诸神 的帮忙下,经过十年漂流生活的奥德修斯终于回到家里与他的妻子团聚,并与儿子和忠实的老仆联手杀死了求婚者。

荷马史诗之一的《奥德赛》(Odyssey)就讲述了奥德修斯的历险记,是古希腊最 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伊 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在英语中,人们用odyssey一词来比喻漫长的历险旅程。

odyssey:['ɑdəsi] n.漫长的历险旅程,古希腊史诗《奥德赛》

siren:汽笛,警报器

该词源于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Siren(塞壬)是半人半鸟的女海妖,上身是美丽的少女,胸部以下则完全呈鸟形,长着两只翅膀。这些女妖(一说两个,一说三个,还有一说八个)居住在海岛上,常常用勾人心魂的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使驶近的航船触礁沉没或使航船靠岸再来杀害他们,所以海岛四周白骨累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经过海岛时,依照女巫喀尔刻(Circe)的嘱咐,用蜡团封住同伴们的耳朵,使他们听不到歌声,又让他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因此奥德修斯是第一个听到女海妖歌唱而又未遇难的人。女海妖见歌声失灵,愧愤投海化为峭石。

  Siren 一词在希腊语中原作seiren,拉丁语作siren,后期拉丁语作sirena,13世纪法语则作sereine,它于14世纪作为借用词进入英语。16世纪以后Siren的词义有了延伸,常被用来指“歌喉迷人的女歌手”或“妖女”、“妖妇”,首字母也变成小写的了。siren当今最普通的意义“汽笛”“警报器”则分别始用于19世纪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mecca:圣地,向往的地方   

这是专有名词普通化的一个典型例子。Mecca(麦加,沙特阿拉伯城市)原为沙特阿拉伯西部城市,和Medina(麦地那)并称伊斯兰教两大圣城。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就诞生在Mecca,因此它成了每个穆斯林渴望朝觐的宗教中心。据此引申,Mecca现常用来泛指“圣地”、“发祥地”或喻指‘‘向往的目标”、“渴望去的地方”,其首字母也相应地改为小写。如我们可以把莎士比亚的故乡Stratford-on-Avon和著名的国际网球锦标赛比赛地Wimbledom分别说成是莎士比亚崇拜者和网球运动员的mecca。由于其词源所具有的宗教色彩,mecca用于引申义时,不能涉及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团体。Mecca有时亦作Mekkao

  

mentor 良师益友,可信赖的顾问

源出古希腊神话。在荷马的史诗《奥德赛》(Odyssey)中,Mentor是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的挚友。奥德修斯出征特洛伊时托付他照顾家庭。Mentor抚养教育奥德修斯之子忒勒玛科斯( Tdemachus),阻止别人向奥德修斯之妻珀捏罗珀(Penelope)求婚。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为了帮助教育忒勒玛科斯曾化作Mentor的样子,和他同行去寻找父亲。法国作家费奈隆(F.FeneLon,1651 - 1715)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忒勒玛科斯历险记》(TeLemuque),使Mentor这一名字在17至18世纪广为人知。从此以后,Mentor就转义为“导师”、“良师益友”、“可信赖的顾问”。

mercury水星,水银

在罗马神话里Mercury是商人、盗贼等的保护神,也是诸神的使者。他头戴插翅盔,脚穿带翼靴,行走如飞,是罗马窳神中行走最快的神,古语quick as Mercury(快若墨丘利)多少反映了这一点。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就因它绕太阳转动的速度极快,所以古人以Mercury命名之。水银是常韫下唯一的液态金属元素,正是由于它能快速流动古代炼金术土也将之命名为mercury。mercurial作为其形容侧形式很自然地就被赋予了“水银的”、“易变的”、“活泼的”等义。

lotus-eater:浑噩度日的人

该词源出荷马著名史诗《奥德赛》(Odyssey)中的一个故事。希腊英雄奥德修斯( Odysseus)和他的部下来到北非利比亚海岸一个名叫Lotus-Iand的地方,因当地有一种树叫lotus- tree,故名。这里的lotus不指“莲”,而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有人译之为“落拓枣”。据传,食了落拓枣后即做极乐梦,并忘却尘世痛苦。奥德修斯发现当地民族,即所谓lotus-eaters或Lot-ophagi),因食此枣懒散、倦慵,贪图安逸,游手好闲,不思不虑,而外来者食了此果就会忘却家人和亲朋,迷恋他乡而不思返家。Lotus-Iand常译作“安逸乡”或“安乐乡”, lotus-tree则译为“忘忧树”,而lotus-eater则直译作“食落拓枣的人”或“食忘忧果者”。英国诗人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09 - 1892)以‘The Lotus-Eaters’为题的诗正是取材于《奥德赛》,描写奥德修斯等人漂流海岛,食忘忧果中魔,乐而忘返。根据以上故事,后人便用lotus-eater一词来喻指“安逸度日的人”或“浑噩度日的人”。

odyssey:艰苦的旅程

来自古希腊荷马史诗《Odyssey》,主要讲述了特洛伊战争后Ithaca国王Odysseus的十年流亡生涯,引申词义艰苦的旅程。

Penelope's web: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

这是来自于史诗奥德赛(Odyssey)中的一则成语:珀涅罗珀(Penelope)是奥德修斯(Odysseus)的妻子,以忠贞而著称。特洛伊战争打了十年,Odysseus在返家的途中又耽搁了十年。在这漫长的二十年中,许多王公贵族向Penelope求婚,她都托辞说必须等织完布后才能予以考虑,一到晚上,她又将白天织好的布再拆开。因此Penelope's web就成了一项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