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luestocking 词源,bluestocking 含义。

bluestocking:才女

来自伦敦18世纪中期由社会改革家贵夫人Elizabeth Montagu创建的一个文学沙龙会。时值英国流行绅士文化,出席类似社交活动需着丝织长筒黑袜。著名作家Benjamin Stillingfleet 当时很穷,买不起这种袜子,在收到Montagu夫人的邀请后,就回复说希望允许着blue stocking参加这种活动。故事传开后,其它大男子主义者就嘲笑其为蓝袜社。

bluestocking:女学者,女才子

从结构上来看,bluestocking是个复合词,意指“女学者”或“女才子”。按字面意思讲,bluestocking是“蓝色长袜”。以“蓝色长袜”喻指“女学者”,确乎有点儿别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得探究一下这个词的来历。

  1400年在威尼斯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其成员,不分男女,皆穿蓝色长袜。1590年在巴黎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会社,其会员也穿起蓝色长袜。18世纪中期,在伦敦一般的俱乐部里或社交聚会上,人们聚在一起不是吃喝玩乐,就是谈天说地。1750年贵妇Elizabeth Montagu夫人在她宅第设立了一个俱乐部。该俱乐部一反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不作空洞无聊的闲谈,而代之以书刊评论和文化讨论。他们衣着朴素,不趋时尚,以此表示清高脱俗。Montagu夫人还常常邀请著名文人来参加这一类似于巴黎沙龙的聚会,如Samuel Johnson,David Garrick,Horace Walpole等皆为座上客。有一次她邀请学问渊博的植物学家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她的晚会。起初Stillingfleet因无合适礼服和一般绅士惯常穿的黑色长丝袜,谢绝了她的邀请。据日记作家Fanny Burney后来忆述说,Montagu夫人告诉Stillingfleet可以穿他平时穿的普通衣服和普通蓝色毛绒蓝色长袜( bluestocking)前往。伦敦上流社会的“正统”人士对他的穿着很不为然,给他取了绰号,称他为Bluestockings,一位名叫Buscawen(一作Boscawan)的海军上将把该俱乐部称作Bluestocking Society(蓝袜社)。有人索性把这群贵族妇女称作bluestockings。嗣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bluestocking常用来嘲讽那些附庸风雅的妇女或那种自视博学多才而貌不惊人的女子。

baby-kisser:亲吻婴儿的人

在竞选中亲吻婴儿的做法在美国由来已久。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在公众中树立友好可亲的形象,争取更多的选票。按字面义来讲,baby-kisser 一词是“亲吻婴儿的人”,其真正含义是指为竞选而到处笼络人心的政客。该词在1884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就已见诸使用。当时作为总统候选人之一的政治家巴特勒(Benjamin Butler 1818 - 1893)在竞选中惨败,一家报纸评论道:“As a baby-kisser,Ben Butler is not a success.”

almanac:历书,年鉴

14世纪借自中世纪拉丁语almanachus,但其终极词源很可能是阿拉伯语al-manakh'the calendar’(日历)。英语中许多阿拉伯语借用词都以al(相当于英语冠词the)开头,如alcohol(酒精),algebra(代数学)等。almanac现指“历书”,也指“年鉴”。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ln,1706 - 1790)编写的《贫穷的理查德的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是美国早期最著名的一本历书。

big ben:伦敦英国议院塔上的大钟

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钟。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听到它的钟声。1834年,原来的英国议会大厦被烧毁。在修建新议院时由本杰明·霍尔爵士(Sir benjamin Hall)负责建造了这座大钟。这座大钟于1859年6月3日上午11时安装完毕。它有四个钟面,每面直径达22英尺,分针长14英尺。这些铜制的空心指针每件重达二百磅。钟的声音来自一口巨钟。这口巨钟高七英尺半,悬挂在一根粗钢梁上,自1923年起,英国广播公司每天81次向世界各地播放它的报时钟声。别看它大,可它并不笨,走起来极其准确。因此,有人将Big Ben译作“大笨钟”是既不雅,也不妥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们每天替这个钟校对两次时间。大钟极少报错时间。可是有一次它报时不准,那是因为一个在钟楼上工作的油漆工把一桶油漆挂在了它的指针上,使它慢了下来。1993年5月曾报道停摆。

Big Ben的名称是从负责建造这座大钟的Sir Benjamin Hall的名字来的,是Big Benjamin的昵称。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

teetotaller:绝对戒酒者

英语中“不喝酒的人”一般作nondrinker 或abstainer ,而“绝对戒酒者”则以 teetotal(l)er 来表示。teetotal(l)e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的戒酒运动(the temperance movement)。

1784年,美国最负盛名的医生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所著的《关于烈性酒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的调查》一书出版了。此书问世以后,即刻在这个新生的国度,特别是在宗教界和科学界引起轰动和反响,一时成了人们广泛议论的畅销书之一。他在书中列举了烈性酒对人体健康的种种危害。1800年,不少地方酝酿订立“戒酒誓药”(The Pledge),1808年纽约出现了第一个戒酒协会(temperance society)。1826年美国戒酒联合会(the American Temperance Union)正式成立。到了三十年代初期,联合会下属分会已经多达六千个,会员超过百万人。

1836年美国戒酒联合会认为只戒烈性酒不算戒,提出了“不品,不饮也不售”(Taste not,touch not,handle not.)的“戒酒新誓约”,要求立约者发誓滴酒不沾,不仅烈性酒不能饮,而且诸如葡萄酒、苹果和啤酒等酒类也均在戒除之列。在各个分会中最为活跃的要数华盛顿戒酒协会。当时,加入该会被视为一种时尚,一种道德提高的表现,一种政治和社会需要。许多本不饮酒的人,包括日后就任总统的亚伯罕.林肯,也都不甘落后。与此同时,在美国不少地方还纷纷出现了戒酒旅馆(temperance hotel)、戒酒轮船(temperance steamboat)等新鲜事物。正是在这场戒酒运动方兴未艾的形势下,一个表示“滴酒不沾者”的新词应运而生了。这个便是teetotal(l)er。它以total 为词根,冠之以total的首字母t(即tee)来加强语气,再加表人后缀 -er,由这三部分组成。

早在1801年,就有一位名叫 Parson Mason Locke Weems 的美国传教士创造了Teetotally (T-totally)一词。据传,该词源出英国工匠、戒酒运动拥护者Richard Turner 1833年戒酒演讲中total 一词的口吃讹音。他的墓碑上刻有以下原碑文:用以表示“绝对戒酒”的 Teetotal 一词之创造者Richard Turner 长眼于此,1846年10月27日谢世,享年56岁。另一说大同小异。

1833年有一个名叫Joseph Turner 的英国人在一次声援绝对戒酒大会上发言时说,“Nothing but t-t-t-t-total abstinence will do ...”他这一结巴把 total 发成近乎teetotal,被人们传为笑谈,但戒酒运动者却把teetotal 接了过来,用以表示其“绝对戒酒”的立场,teetotal(l)er 便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戒酒运动的声势日益浩大,美国一度成了禁酒国(dry country)。teetotal(l)er 却作为戒酒运动的产物载入辞书。并且沿用了下来。

teetotaler:滴酒不沾的人;绝对戒酒者

该词历史可以追述到19世纪欧美的一场戒酒运动(the temperance of movement)。1784年,美国最负盛名医生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出版了《关于烈性酒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的调查》。他在书中列举了烈性酒对人体健康的种种危害。此书问世后,在宗教界和科学界引起轰动。1800年,教会开始实行起誓戒酒的方法。1808年纽约出现了第一个戒酒协会(temperance society)。1826年美国戒酒联合会(the American Temperance Union)正式成立。这场戒酒运动下,teetotaler应运而生。

据传,该词源于英国工匠Richard Turner1833年9月戒酒演说中total一词的口吃讹音。另有一说为1833年,有一个名叫Joseph Turner的英国人在一次声援绝对戒酒大会上发言时说“Nothing but t-t-t-t-total abstinence will do ...”,他这一结巴把total发成近乎teetotal,被人传为笑谈,但戒酒运动者却把teetotal借了过来,用于表示“绝对戒酒”的立场,teetotaler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