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ley:(被认为是沿古代踪迹的路线并具有超常力量的)假想线,轮作的草地

来自lea的拼写变体。由1921年英国业余考古学家Alfred Watkins杜撰出来的一个词,他在研究英国的古文化遗址的时候偶然发现这些遗址可以约略连成一条线,因此假想出一个名词ley line. 随后该发现引起世界各地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但后来证实,这一假设就类似于计量经济学,给予足够多的数据,很容易就能构造出一些假说,但往往经不住推敲。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ley 词源,ley 含义。

Nobel:诺贝尔奖

来自瑞典化学家炸药大王Alfred Nobel,他死后,根据他的遗愿于1900年设立了诺贝尔奖,用于奖励在物理,化学,医药,文学和和平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和平人士,于1969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nobelium:锘

来自瑞典化学家炸药大王Alfred Nobel(诺贝尔),以表达对他的敬意。

lotus-eater:浑噩度日的人

该词源出荷马著名史诗《奥德赛》(Odyssey)中的一个故事。希腊英雄奥德修斯( Odysseus)和他的部下来到北非利比亚海岸一个名叫Lotus-Iand的地方,因当地有一种树叫lotus- tree,故名。这里的lotus不指“莲”,而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有人译之为“落拓枣”。据传,食了落拓枣后即做极乐梦,并忘却尘世痛苦。奥德修斯发现当地民族,即所谓lotus-eaters或Lot-ophagi),因食此枣懒散、倦慵,贪图安逸,游手好闲,不思不虑,而外来者食了此果就会忘却家人和亲朋,迷恋他乡而不思返家。Lotus-Iand常译作“安逸乡”或“安乐乡”, lotus-tree则译为“忘忧树”,而lotus-eater则直译作“食落拓枣的人”或“食忘忧果者”。英国诗人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09 - 1892)以‘The Lotus-Eaters’为题的诗正是取材于《奥德赛》,描写奥德修斯等人漂流海岛,食忘忧果中魔,乐而忘返。根据以上故事,后人便用lotus-eater一词来喻指“安逸度日的人”或“浑噩度日的人”。

backbite:背后说人坏话   

这是一个由名词back(背后)和动词bite(咬)组成的复合动词,用以表示“背后说人坏话”,“背后诽谤”,词义的理据几乎是不言自明的。有一个较为古老的说法将该词昀由来和流行于12至19世纪的纵狗斗熊游戏(bearbiting)联系起来。这是昔时一种取乐方式,用链条将熊拴在柱子上,然后放狗去咬。有的狗从前面攻击,有的从背后咬。157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次观看逗熊就准备了13只熊。以后这种游戏因被认为残忍而遭禁。据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Diogenes,412? - 323BC)何种动物咬人最痛,他回答说,野性的,莫过于背后诽谤者( backbiter);驯服的,莫过于阿谀奉承者。英国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 - 1892)在谈及诽谤者时写道,“当面奉承者与背后诽谤者设有什么两样。” ( Face-flatterers and backbiters are the same )

spinster:老处女,未婚女子

在英国出版的一般词典中spinster有两个释义“老处女”和“未婚女子”。可是在美国出版的普通辞书中该词则多了一个释义“从事纺织的女子”。有趣的是,后一个释义恰恰是它的原始字面意义。从词形上看,spmster系动词spin(纺纱)加表人后缀-ster构成。那么,后一个释义同前两个释义有什么直接联系呢?词义是如何发生演变的呢?

早在撒克逊时期,纺纱( spinning)是英国妇女在冬天从事的日常活计由国王阿尔弗雷德( Alfred the Great,849 -899)在其遗嘱中把母方称为the spincile side(spindle原义为“纺锤”)或多或少反映了这一点。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纺织是在农舍里小规模进行的,女的纺纱,男的织布( weav-ing)。早在14世纪纺纱妇女就被称作spinster。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昔日并非所有妇女都从事纺织,已婚妇女一般操持家务,纺纱这一活计则留给未婚女子去做。按英国旧时的传统习俗,女子在出嫁前须先织好床单、枕套、餐桌用布和衬裙等衣物。因此,到了17世纪spinster丧失了原义而转用作法律用语,指“未婚女子”,到了18世纪又被赋予“老处女”这一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这也许是因为有许多纺纱妇女终生未婚的缘故。在17和18世纪时英格兰有一种场所,名为纺纱间(spin-house),实为教养所,里面收容的都是些误人歧途的未婚女子。他们被强制从事纺纱劳动母据英国日记作家伊夫林(John Evelyn,L620 - 1706),在那种地方关押着的是些“无可救药而水性杨花的女人”(incorrigible and lewd women),spinster 一词也因此多少蒙上了贬抑色彩。然而,spmster 被英国清教徒带往美国以后却一直保留了它最原始的词义即“纺纱妇女”。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