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agic(魔法):古波斯帝国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有影响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其创始人为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也因此被称为“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

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被称为Magi,意思是“哲人”、“贤人”、“知晓神的奥秘的人”。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时,几个Magi在东方看见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颗大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并给耶稣带来了礼物,这就是圣诞礼物的由来。美国著名文学家欧·亨利写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中,就用了这个典故。

英语单词magic(魔法)就源自Magi这一称呼,意思是“Magi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Magi拥有深奥秘密和超能力,所以就用magic来形容巫术、魔法等神奇的事情。

magic:['mædʒɪk]adj.不可思议的,神奇的,有魔力的,魔术的n.魔法,巫术,魔术

magician:[mə'dʒɪʃ(ə)n] n.魔术师,魔法师,巫师

magical:['mædʒɪk(ə)l] adj.魔术的,有魔力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gic 词源,magic 含义。

abracadabra(咒语):历史悠久的西方著名魔咒

英语单词abracadabra是一个著名的魔法咒语,据说是犹太神秘教或诺斯替教中对最高神灵的称谓。在古代人们常常把它做成护身符,即第一行写上这个词完整的11个字母,第二行减去最后一个字母,以后逐行递减,直到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符咒,然后挂在脖子上用来辟邪。

古代医生还用这个咒语来给病人退烧。用亚麻将写有这个三角形符咒的纸系在病人的脖子上,九天后把它从肩膀上向后扔进一条向东流淌的小溪中,等溪水将文字弄的模糊不清时,病人的高烧就会退了。

也有人认为该词来自阿拉姆语,意思是“我念出时将创造”的意思。魔术师在表演魔术时,经常会大念一句“abracadabra”,然后变出什么东西来。所以这个词相当于中文中的“变!变!变!”。

在著名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作者罗琳就是这个这个咒语创造了阿瓦达索命咒(Avada Kedavra)。

这个词的拼写也很有趣,可以分解为abra(胸罩)+cad(计算机辅助设计)+abra(胸罩),可以曲解为在用计算机设计胸罩时,大念一句abracadabra就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自动画出一副胸罩。

abracadabra:[,æbrəkə'dæbrə] n.咒语,胡言乱语

patter(喋喋不休):基督教拉丁语祈祷词的开头

古代西方基督教徒使用拉丁语进行祈祷,祈祷词的第一句是“pater noster”(我们的圣父)。当时懂拉丁语的人很少,大部分基督教徒在祈祷时,除了开始的“pater noster”外,后面的估计都是在死记硬背下来的。因此人们就用“pater noster”表示这种不知所云的“祈祷文”,比喻各种外行人听不懂、叽里咕噜的话,如魔术师的念念有词、黑话行话、喋喋不休的唠叨等。该词进入英语后演变成paternoster,后来又简化为patter。

patter:['pætə] v.喋喋不休的说,滴答的响,急速的说,发出急速轻拍声n.行话,急速拍打声

prestige(声望):魔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幻觉

好莱坞著名电影《致命魔术》(the prestige)讲述了两个超级魔术师明争暗斗的故事。很多观众对该片的英文名字不理解。英语单词prestige在字典中是“声望”的意思,跟魔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单词的本意就是魔术表演中的招数、特技的意思。它源自praestringere,由prae(pre,在……前面)+ stringere(捆绑),字面意思就是“在人面前假装把自己捆绑起来”。

电影《致命魔术》对prestige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每一次魔术表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叫做pledge,魔术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平常的物品或场景,并请观众检验;第二部叫做turn,魔术师利用这些平常的物品做出不寻常的事情,如使东西消失,但这还不足以使观众鼓掌。因此优秀的魔术还需要第三步,这就是prestige,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魔术师要在这一步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把消失的东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带回到人们面前,从而博得观众的惊奇与赞叹。

由此可见,prestige的本意是指高超的魔术师所创造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的幻觉,这种幻觉能使观众如痴如醉,从而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魔术师五体投地、敬若神明。因此prestige一词也就衍生出“影响力、声望”的含义。

prestige: [pre'stiː(d)ʒ] n.威望,声望,声誉

prestigious: [pre'stɪdʒəs] adj.有声望的

hat trick:帽子戏法

即连进三球,最早来自板球比赛。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对连进三球的人奖励一个帽子,或把连进三球的人比喻成魔术师不断从帽子里面掏出东西,还有一种说法比较直接,拿着帽子去领奖金。

hey presto:变

魔术师变戏法之前念的词,hey,嘿,presto,快的。

hocus-pocus:花招,骗术

来自17世纪魔术师开始变戏法时念念有词的咒语,hax pax max Deus adimax,仿拉丁短语,大意为神啊,赐我力量吧,Deux,神。引申词义花招,骗术。

illusionist:魔术师

来自illusion,虚幻。引申词义幻术师,魔术师。

Magi:带礼物朝拜耶稣圣婴的东方三贤士

来自拉丁语magus,魔术师,巫师,智者,-i,复数后缀。

magic:魔术,魔力

来自拉丁语magus,魔术师,巫师,智者,来自PIE*magh,使有能力,赋予力量,词源同machine,might.引申词义魔术,魔力。该词PIE*magh与PIE*gno(can,know)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力量偏重于外人赋予,而后者的力量偏重于自身固有。

hanky-panky:把戏,骗术,欺诈

这是个重迭词,可能是基于hanky构成的,而hanky又是handkerchief(手帕)的缩略变体,一般用于口语。魔术师变戏法除了靠手快还往往借助手帕,即hanky,把东西突然

变出来又让它神秘地消失掉。因此hanky-panky常用以指“把戏”和“骗术”等。也有人认为该词与另一重迭词hocus-pocus有联系,是它的变体。hocus-pocus原为魔术师变戏法时惯用的无意义咒语,以后表示“花招”、“戏法”等义,可视为hanky-panky的同义语。

abracadabra:咒语

abracadabra直接借自拉丁语,原来是古时犹太教的祛病符,类似于我国的符箓。据传,该词系由希伯来语中表示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个词,即Ab (Father), Ben (Son), Ruach Acadsch (Holy Soirit)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故古代人视之为魔词,相信其有魔力,将之书于羊皮纸,写成数行,下行较上行少一个字母,依次递减,末一行仅剩字母A,使其本末倒置角锥状,并以一亚麻线系在颈部,用语祛病防病。嗣后,魔术师接过这个词,将其作为变戏法时所念咒语。直至今日,不是还可以听到有人在变戏法时这样用,但往往只是为了开开玩笑而已。据此,abracadabra一词现在除了指“祛病符”、“咒语”外,通常多引申为“胡言乱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juggle:玩杂耍

我们把它和它的同源词joke(玩笑)放在一起记,体会二者之间的联系:玩杂耍和开玩笑都可以娱乐大众,玩笑需心灵,杂耍必手巧,心灵手巧也是相通的。同源词举例:jocose(开玩笑的;诙谐的)、jocular(打趣的,滑稽的);扩展:juggler(变戏法者;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