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y(暴怒):罗马神话中的复仇三女神
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使大地女神盖亚受孕,诞生了三位复仇女神。在希腊语中,她们被统称为厄里倪厄斯Erinyes(愤怒的人),在拉丁语中被统称为Furies,与拉丁语furere(愤怒)相关。她们的形象为三个身材高大的妇女,头上长着蛇发,眼中流出血泪,双肩生有翅膀,手执火把和蝮蛇鞭。她们永不停息地追逐杀人凶手,尤其是谋杀血亲的人,使他们受到良心的煎熬,直到丧失理智。为了避免激怒她们,凡人不敢直呼她们的名字,只能称她们为“温和的人”(the kindly ones)。
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回国后被妻子谋杀。他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了替父亲报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结果被复仇三女神追捕,一路逃到太阳神的神殿躲藏起来。复仇女神们来到智慧女神雅典娜面前请求裁决,雅典娜召集众法官,对俄瑞斯忒斯进行了审判。法官们投票表决相持不下。于是雅典娜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判俄瑞斯忒斯无罪。复仇女神们不肯善罢甘休,声称这个审判将会给雅典城带来灾难。最后,雅典民众承诺要为复仇女神们建一座神庙,才使得复仇女神们放弃了复仇的想法。
英语单词fury就源自复仇女神的拉丁语名字Furies。
fury:['fjʊərɪ] n.狂怒,暴怒,激怒者
furious:['fjʊərɪəs] adj.狂怒的,激烈的,热烈兴奋的,喧闹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ury 词源,fury 含义。
adonis(美男子):捕获爱神芳心的的美少年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他的母亲是绝世美女米拉(Myrrha),因为受到爱神的诅咒与父亲乱伦怀上了他。米拉后来被神化为一颗没药树(myrrh),阿多尼斯就在树中孕育,后来树皮爆裂而诞生。传说阿多尼斯身高九尺,五官精致如花,世间一切人和物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爱神阿芙洛狄忒狂热地爱上了他,引起了战神的嫉恨。战神就施展法力,准备在阿多尼斯狩猎时化作一头野猪杀死他。爱神事先收到预言,知道阿多尼斯将在狩猎中死去,所以极力阻拦。但阿多尼斯不肯相信,坚持去狩猎,结果果然被野猪杀死。
阿多尼斯死后,爱神伤心不已,将其鲜血化为红玫瑰,尸体化为秋牡丹花。冥后珀耳塞福涅见爱神如此悲痛,便让阿多尼斯于每年有6个月回到阳间与爱神团圆。后来阿多尼斯成了植物之神,每年死而复生,永远年轻容颜不老。
在英语中,阿多尼斯的名字Adonis成了“美男子”的代名词,并衍生了小写的单词adonis。美丽而又毒性致命的福寿草也以adonis命名,传说这种植物由阿多尼斯死时的鲜血所化。
adonis:[ə'dəunis] n.美男子,美少年,福寿草
minister(部长):自称“小人”的大臣
在中国历史上,再大的官见了皇帝也得自称“奴才”、“小的”。西方也一样,大臣在国王面前自称minister。mini表示“小”,如miniskirt(迷你裙);后缀ster表示“人”,所以minister其实就是“小人”的意思。因此,在英语中,minister就逐渐变成了对辅助国王的大臣的称谓。虽然后来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minister的称呼并没有变化,只是翻译时一般翻成“部长”而不是“大臣”。prime minister就是首相、总理。
minister作为动词时,表示“辅助、伺候”。单词administer、administrate跟minister同源,前面的ad是表示“to”的希腊语。所以这两个单词虽然也表示“管理”的意思,但跟management还是有所区别,一般翻译为“行政管理”,说白了就是辅助主人料理日常事务的,跟“管家”有点接近。而management中的manage本意是“驾驭马”,含有“想方设法控制、操纵,努力实现”的意思。
minister:['mɪnɪstə]n.部长,大臣,牧师vi.执行牧师之物,辅助或伺候某人
ministry:['mɪnɪstrɪ]n.政府部门
administer:[əd'mɪnɪstə]v.管理,治理,实施
administrate:[əd'mɪnɪstreɪt]v.管理,经营,实施
administration:[ədmɪnɪ'streɪʃ(ə)n]n.管理,行政,实施,行政机构
dionysian(狂饮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也是狂欢和放荡之神,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宙斯爱上了塞墨勒,天后赫拉 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原形,结果塞墨勒被雷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俄 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意为“瘸腿的人”。
第二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珀耳塞福涅的儿子。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赛米莉的体内重生。于是,关于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传希腊各地,使人们崇拜不已。
狄俄尼索斯成年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 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周围聚集了众多信徒。他在信徒们的簇拥下,乘着四轮马车四处游荡。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歌声、笑声和喧闹带到哪里。他的信徒 们尤其女信徒们一路狂饮狂欢,大声喧哗,举止放荡,在极度兴奋时甚至把不敬酒神的音乐家俄尔普斯撕成碎片。
在古希腊伟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作品《酒神女信徒》中,年轻的底比斯国王潘修斯因为蔑视和对抗酒神,被酒神施展法力,变成了一头狮子,被以其母亲为首的酒神信徒们在亢奋中撕成了碎片。
传说,酒神曾被一群海盗绑架。他施展法力,用葡萄藤把海盗的船桨和船帆都掩藏起来, 招来了神兽,最后把海盗变成了海豚。为了报答米达斯国王送回他迷路的恩师,赐予米达斯点石成金的本领。希腊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岛的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下, 杀死了米诺斯迷宫中的怪物米诺陶后,带着公主逃亡,途中因为相信命运女神的预言而抛弃了公主。酒神按照命运的安排出现在公主面前,娶公主为妻。
酒神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是除普罗米修斯以外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神灵。人们每年以酒神节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酒神精神还激发了许多哲学家的头脑,如德国的尼采。
英语单词dionysian就来源于酒神的名字,表示与酒神有关的。由于酒神喜欢喝酒,喝高后狂欢嬉闹,所以该词又可以表示狂饮的、狂欢的。
Dionysus:[,daiə'naisəs]n.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dionysian:[,daiə'niziən]adj.酒神的,狂饮的,狂欢的
herculean(力大无穷的):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Heracles或 Hercules,又译为“海格力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英雄,众神之王宙斯与凡间女子阿尔克墨涅的儿子,英雄玻耳修斯的曾孙。他神勇无比,力大无 穷,生前完成了十二项英雄伟绩,还参加了阿尔果斯远征帮助伊阿宋觅取金羊毛,解救了普罗米修斯等等,死后升入奥利匹斯圣山,成为大力神,有关他惩恶扬善, 敢于斗争的神话故事,历来都是文艺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
赫拉克勒斯的母亲阿尔克墨涅临产前,宙斯曾得意地在众神面前宣告一名伟大的英雄即将诞生,将统治玻耳修斯的所有后裔。天后赫拉嫉恨阿尔克墨涅,就暗做手脚,推迟了阿尔克墨涅的生产,而使珀尔修斯之孙、赫拉克勒斯的叔父欧律斯透斯提前出生,从而成为国王。
赫拉克勒斯出生后,曾机缘巧合地吮吸了天后赫拉的乳汁,从而获得神力。赫拉克勒斯还是个婴儿时,赫拉曾派两条毒蛇来暗杀赫拉克勒斯,但被赫拉克勒斯扼杀。赫拉克勒斯长大后,拒绝了“恶行女神”的诱惑,选择了“美德”之路。
赫拉克勒斯的叔父欧律斯透斯故意刁难他,给他布置了十二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杀死 刀枪不入的尼美亚雄狮、杀死九头蛇、夺取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的赤牡鹿、活捉厄律曼托斯野猪、清理奥革阿斯的牛棚、猎杀铜羽怪鸟、制服克里特的公牛、驯服食 人马群、夺取亚马逊女王的腰带、夺取革律翁的牛群、盗取金苹果、从冥府中盗取三头犬。赫拉克勒斯一一完成了这些不可能的任务。
赫拉克勒斯后来娶卡吕冬的得阿涅拉为妻。带妻子去特拉基斯途中,马人涅索斯企图将他 的妻子掠走,被他用毒箭射死。马人临死前劝得阿涅拉收集他的毒血,以便将来用以恢复丈夫对她的热恋。后来,得阿涅拉担心被遗弃,把抹上毒血的衬衣送给丈 夫。他穿上这件衣服以后,痛苦难忍,最后投火自尽。
按照宙斯的意志,他成了奥林匹斯的神,赫拉与他和解,把青春女神赫柏给他为妻。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词已经成为了大力士和壮汉的同义词。英语单词herculean就源自他的名字Hercules。
Hercules:['hə:kjuli:z] n.武仙座,赫拉克勒斯,大力士,大力神
herculean:[,hə:kju'li:ən; hə'ku:liən]adj.赫拉克勒斯的,力大无穷的,极其困难的
Orpheus(杰出的音乐家):独闯冥府拯救爱妻的音乐家俄耳甫斯
在希腊神话中,古希腊色雷斯地方有个著名的诗人与歌手叫俄耳甫斯 (Orpheus)。他的父亲是太阳神兼音乐之神阿波罗,母亲是司管文艺的缪斯女神卡利俄帕。这样的身世使他生来便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在他还很小的时 候,阿波罗便把自己用的宝琴送给他。这把琴制作精巧,经俄耳浦斯一弹更是魅力神奇,传说俄耳浦斯的琴声能使神、人闻而陶醉,就连凶神恶煞、洪水猛兽也会在 瞬间变得温和柔顺、俯首帖耳。
俄耳甫斯凭着他的音乐天才,在盗取金羊毛的阿尔戈斯号英雄队伍里建立了卓越的功绩。 伊阿宋正是靠了俄耳浦斯的琴声才制服了守护羊毛的巨龙。在归途中,英雄们被海妖塞壬的歌声所魅惑,意志沉沦之际,俄耳浦斯的琴声惊醒了大家,逃离了妖岛。
俄耳甫斯的悲惨爱情故事是希腊神话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据说俄耳甫斯有一位情投意合 的妻子叫做欧律狄克。有一天她被毒蛇所咬,很快就一命呜呼了。为了再见到妻子,俄耳甫斯前往冥府,用琴声打动了冥河的艄公,驯服了守卫冥府大门的三头犬。 最后他来到冥王和冥后的面前,苦苦哀求把妻子还给他。冥王夫妇被他的深情打动,允许他带回妻子,但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在走出冥府之前不能回头看他妻子一 眼,否则他的妻子再也不能返回人间。
俄耳甫斯欢天喜地地谢过冥王夫妇,领着妻子往人间走。由于脚伤未愈,欧律狄克每走一 步都要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俄耳甫斯牢记冥王的要求,强忍着不回头。就快抵达人间之际,欧律狄克再也忍受不了俄耳甫斯的冷淡,大声抱怨起来。爱妻心切的俄 耳甫斯忘记了冥王的警告,回头安慰爱妻。就在刹那间,死神再次将欧律狄克带回了冥府,只留下捶胸顿足的俄耳甫斯。
从此后,俄耳甫斯郁郁寡欢,孤身一人隐居在色雷斯的洞穴之间。由于不敬酒神,他被酒神的女信徒们在癫狂状态下撕成碎片。宙斯怜悯他,就将阿波罗送给他的七弦琴高高挂在空中,这便是天琴座的来历。
Orpheus:['ɔ:fiəs; -fjus]n.杰出的音乐家,俄耳甫斯
orphic:['ɔ:fik] adj.神秘的,俄耳甫斯的
Orphism:['ɔ:fizəm] n.俄耳甫斯主义,俄耳甫斯教
sacrament(圣礼):面对神灵立下的誓言
古代罗马人发誓时,为了表示誓言的庄严性,往往会邀请神灵作为见证,并在神灵面前承 诺将来若是违背誓言,可任由神灵处置。这种面对神灵立下的誓言就是sacramentum,进入英语后演变为sacrament。该词的词根sacra来 自拉丁语sacrare,意思是“奉献给神,使神圣”。
sacrament一词最早应用于军事和法律领域,古罗马军队向国家元首宣誓效忠 时、原被告在法庭上宣誓时,所发的誓言就是sacrament。基督教兴起后,用sacrament一词来表示“圣礼”,最主要的两项圣礼就是“洗礼” (baptism)和“圣餐礼”(eucharist)。sacrament还可以专指“圣餐礼”。之所以将“圣礼”称为sacrament,是因为圣礼 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重温人和上帝所缔结的神圣约定,提醒教徒自己在上帝面前所立下的誓言。
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的名字就来自sacrament一词。
sacrament:['sækrəm(ə)nt] n.圣礼,圣餐礼vt.立誓
orchid(兰花):根部像男人睾丸的花
提起兰花,我们脑子里会涌现一种优雅脱俗的花朵。但在西方很多国家的文字里,有些墨守成规的礼法人士在女士面前却羞于提起兰花。原来,英语中表示“兰花”的单词orchid来自希腊语orchis(睾丸)。因为兰花是孖根植物,根部与男子睾丸一样成双成对且形状相似。在古英语中“兰花”和“睾丸”都是orchid,后来为了避免误解和文雅,就用testicle来表示“睾丸”,而用orchid 专指兰花。至今orchid作为词根在一些医学术语中还是指“睾丸”,如orchiopexy(睾丸固定术)。
orchid:['ɔːkɪd] n.兰花,兰科植物,淡紫色adj.淡紫色的
vassal(封臣):发誓效忠的臣仆
在封建制度中,分封土地的人称为suzerain(宗主),而从宗主那里获得封地的人则称为vassal(封臣)。封臣在受封时,要向宗主发誓效忠,成为宗主的臣仆。英语单词vassal来自拉丁语vassallus(家臣、仆役),由vassus(仆佣)扩展而来。因此,vassal就是“臣仆、附庸”的意思。在一个封建国家中,国王就是最大的suzerain,他的vassal就是诸侯。诸侯及以下的各级vassal虽然在自己的宗主面前自称为臣仆,但在自己的领地上被人尊称为lord(领主)。
vassal:n.封臣,诸侯,附庸adj.臣属的,附庸的
marathon(马拉松赛跑):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所在地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率领入侵希腊,逼近雅典。雅典军队1万人和前来支援的1千普加提亚士兵组成联军迎战波斯的三万军队。双方在雅典城东北六十公里外的马拉松(Marathon)平原展开激战。希腊战士为保卫祖国自由的热情所鼓舞,奋起抗击波斯军队,最终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军队,迫使波斯军队逃回亚洲。
因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关系着雅典人民以至全希腊的生死存亡,所以当激烈交战时,雅典人都自动地汇集在雅典城的中央广场,翘首等待马拉松前线的信息。前线统帅米太雅得为了尽快让大家听到胜利喜讯,派出了长跑能手斐力庇第斯跑回雅典报信。斐力庇第斯已经受了伤,但他毅然接受了任务。当斐力庇第斯满身血迹、精疲力尽地出现在雅典人民面前时,他激动地高喊了一声:“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便倒地牺牲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会上,规定了一项马拉松长跑竞赛项目,并把战场至雅典的距离42195米定为马拉松竞赛的长度。
marathon:['mærəθ(ə)n] n.马拉松赛跑,耐力的考验adj.马拉松式的,有耐力的vi.参加马拉松赛跑
prestige(声望):魔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幻觉
好莱坞著名电影《致命魔术》(the prestige)讲述了两个超级魔术师明争暗斗的故事。很多观众对该片的英文名字不理解。英语单词prestige在字典中是“声望”的意思,跟魔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单词的本意就是魔术表演中的招数、特技的意思。它源自praestringere,由prae(pre,在……前面)+ stringere(捆绑),字面意思就是“在人面前假装把自己捆绑起来”。
电影《致命魔术》对prestige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每一次魔术表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叫做pledge,魔术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平常的物品或场景,并请观众检验;第二部叫做turn,魔术师利用这些平常的物品做出不寻常的事情,如使东西消失,但这还不足以使观众鼓掌。因此优秀的魔术还需要第三步,这就是prestige,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魔术师要在这一步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把消失的东西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带回到人们面前,从而博得观众的惊奇与赞叹。
由此可见,prestige的本意是指高超的魔术师所创造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的幻觉,这种幻觉能使观众如痴如醉,从而对观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魔术师五体投地、敬若神明。因此prestige一词也就衍生出“影响力、声望”的含义。
prestige: [pre'stiː(d)ʒ] n.威望,声望,声誉
prestigious: [pre'stɪdʒəs] adj.有声望的
Solomon(智者):智慧超群的所罗门
Solomon(所罗门)是古代以色列国王,以睿智为闻名。《圣经》中记载了许多他的事迹。据说他向上帝献祭后,上帝问他希望赐予他什么。所罗门说自己别无他求,只要“聪明的心”,可使明辨是非。于是上帝就赐予他智慧之心。下面这件事就充分反映了他的睿智:有一回,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来到所罗门面前,都说自己是婴儿的母亲,请求所罗门把婴儿判给自己。两人争论不休。所罗门判决说,应该把这个婴儿劈为两半,一人一半。于是其中一个妇女立刻宣布放弃争夺,祈求所罗门不要把婴儿劈开。于是所罗门就宣布这个展现了怜悯之心的妇女是孩子的真正母亲,把孩子判给了她。因此,人们就用judgement of Solomon(所罗门的判决)来比喻“公正、明智的判决”。所罗门也凭借自己的睿智成为了“智者”的代名词。
Solomon:['sɔləmən] n.所罗门,智者,聪明人
judgement of Solomon:公正、明智的判决
apology(道歉):苏格拉底被指控后的《申辩》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政府以“亵渎神灵、败坏青年”的罪名起诉。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做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能挽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饮毒而死。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他这篇申辩词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申辩”一词在希腊语中写作apologia,意思是“自我辩护的演讲”。其中,apo表示“远离”,等于away from,logia源自logos,表示“演讲”,等于speech。所以apologia的本意是“自我辩护,逃离惩罚的演讲”。英语单词apology就源自希腊语apologia,保留了“申辩”的含义,后来又发展出“道歉、谢罪”等含义。这也跟人的习惯做法一致,我们在“道歉”时,不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替自己辩解吗?
apology: [ə'pɒlədʒɪ] n.道歉,辩护,申辩
apologize: [ə'pɒlədʒaɪz] v.道歉,谢罪,辩白
buck:雄鹿、美元
发音释义:[bʌk] n. 雄鹿;美元;花花公子;美国印第安或非洲裔小伙子;玩牌时表示庄家身份的标识物品;责任v.(像雄鹿那样)猛然弓背跃起;抵制;猛然震荡
词源解释:buck←古英语bucca(公山羊)←原始日耳曼语bukkon(公山羊)
同源词:butcher(屠夫←宰杀公山羊的人)
在美国俚语中,buck还可以表示“美元”,这是因为,欧洲殖民者刚来到北美大陆时,与当地印第安人进行交易时往往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当时,鹿皮(buckskin)是北美人最常见的商品,因此人们就用鹿皮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基本单位。在描述一件商品值多少钱时,往往会说它值几张鹿皮。因此,buckskin一词就成了货币的基本单位。后来,该词被缩略为buck。美元开始流通后,美国人在口语中继续使用buck作为货币单位,等同于美元。
buck还可以表示“责任”,这种说法起源于玩牌时放在庄家面前代表庄家身份的物品,最初常常是鹿角握柄的猎刀(buckhorn knife),后来简略为buck。由于玩牌时为求公平,常常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因此buck放到谁面前就意味着谁要承担庄家的责任,故此buck一词衍生出“责任”的含义。pass the buck指的就是把buck传到下一家,后来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其文章中,首先将其引申为“寻找借口、推诿责任或把过失推给别人”之义,因而一举成为流行一时的俚语。20世纪40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为杜绝政府官僚推诿责任(pass the buck),乃根据此俚语创造出另一句话,也是他放在椭圆形办公桌上的著名座右铭“the buck stops here”,意思是“责任止于此,绝不推诿”。
词组习语:buck up(振作起来);make a buck(赚钱);big bucks(一大笔钱);a fast(或quick)buck(快钱);the buck stops here(绝不推卸责任);pass the buck(推卸责任)
avarice:贪婪
发音释义:['ævərɪs] n. 贪婪,贪财
结构分析:avarice = avar(贪婪的)+ice(名词后缀)→贪婪
词源解释:avar←拉丁语avarus(贪婪的)←拉丁语avere(渴望)
同源词:avid(渴望的)
趣味记忆:avarice = ava(谐音“爱挖“)+rice(大米)→爱挖大米→贪婪;avarice = ava(鼻子两边瞪大的两只眼睛)+rice(大米)→瞪大眼睛看着面前的大米→贪婪
衍生词:avaricious(贪婪的)
apology:道歉
发音释义:[ə'pɒlədʒɪ] n. 道歉;谢罪;辩护
结构分析:apology = apo(离开)+ logy(讲话)→为了逃脱罪责的讲话→自我辩护的讲话→道歉
词源解析:logy←希腊语logia(讲话,名词)←希腊语logos(讲话,动词)
背景知识: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政府以“亵渎神灵、败坏青年”的罪名起诉。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做了著名的申辩。但申辩并没能挽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饮毒而死。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他这篇申辩词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申辩”一词在希腊语中写作apologia,意思是“自我辩护的演讲”。这就是英语单词apology的来源。由于自我辩护时需要先表达歉意,“道歉”和“辩解”总是联系在一起,所以衍生出“道歉”之意。
同源词:prologue(序言),epilogue(结语)
衍生词:apologize(道歉、辩解)
affidavit:宣誓书
发音释义:[,æfə'devɪt] n. 宣誓书
结构分析:affidavit = af(=ad,去)+fida(信任)+vit(完成式)→(以下内容)值得信任→宣誓书
词源解析:fida←拉丁语fidare(信任)←拉丁语fides(忠诚)
背景知识:中世纪欧洲法律制度中,宣誓书是一种具有重要效力的文件。宣誓人在有权主持并见证宣誓的宣誓官面前宣誓,然后提供证词并记录下来。宣誓人和宣誓官在书面证词中签名,这种经过宣誓的书面证词就是宣誓书。宣誓书的第一行就是拉丁语affidavit,它是affidare的第三人称完成式,意思就是“他/她宣誓后陈词如下”。因此,这种宣誓书就被称为affidavit。
同源词:faith(信仰、忠实),affiance(婚约),fiancee(未婚妻),fidelity(忠诚、保真度),confident(确信的),confidence(信心、信任)
Niobe:尼俄伯
希腊神话人物,Thebes王后,Tantalus之女,生下七儿七女,无不美丽英俊,不断在勒托女神面前吹嘘,因为勒托女神仅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两个子女,甚至自大到要求人们把自己当做神来崇拜而不是祭祀勒托女神,最后勒托女神忍无可忍,派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杀死了她的十四个子女。尼俄伯悲伤不已,终日痛哭,最后化作雕像,成为悲伤的代名词。
coward:胆小鬼,胆怯者,懦夫
英语之所以把胆小鬼叫做coward是否因为胆小鬼在困难和危险面前cower(畏缩不前)或是被困难和危险cowed(吓着)的缘故?还是因为在战场上敌人往往骂他是cowherd(牧羊人)或cowheart(胆小)的缘故?都不是。
流行于中世纪的法国民间讽刺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Roman de Renart,英语译作Reymard the Fox)中有一只名叫coart的小野兔,它最大的特点是胆小。以后人们就常用coart来形容胆小的人。英语单词coward即是从该词逐渐演变过来的。其词尾-ard常作为贬义后缀,如bastard(私生子),laggard(落后者),drunkard(酒鬼),sluggard(懒汉),dastard(卑怯的人)等。但若究其根源,coart则又是源于古法语coue/coe(尾巴),拉丁语cauda(尾巴)。把胆小鬼与尾巴相联系大概是因为胆小的人一受到惊吓总像狗一样掉转屁股就溜(turn tail)或是夹着尾巴逃跑(with tail between the legs)的缘故吧。顺带提一下,coward的法语对应词couard也是这么来的。
cocktail:鸡尾酒
提起鸡尾酒,你一定会想到欧美影片中常有的家宴场面。确实,它起源于西欧。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鸡尾酒是一种由两种以上的酒加入冰块、香料或掺入鲜果汁配合成的饮料。它是餐前酒,其特点是凉,不论春夏秋冬,差不多都用碎冰块来调节温度。鸡尾酒都是现饮现配,不能贮藏,很适宜于家庭自制。1943年11月,在著名的德黑兰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宴请斯大林和邱吉尔时,就亲自调配了晚餐前喝的鸡尾酒。他把大量的带甜味和不带甜味的苦艾酒倒进放有冰块的酒壶里,再加入一些杜松子酒,然后迅速把他们摇动搅匀,即成别有风味的鸡尾酒。
尽管国外的鸡尾酒配方多达500余种,但都有共同之处,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酒,一般以蒸馏酒为主,如威士忌、伏特加、茅台等;二是副材料,如各种果汁、苏打水、牛奶、冰块等;三是点缀物,如柠檬、桔子、蜜瓜等。鸡尾酒可根据具体条件和爱好灵活变换三部分配料,使之在杯中五彩缤纷,芬芳四溢。
至于cocktail这个英文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究竟哪一种是它的真正来源,并未得到证实。不过,看看下面的种种传说,倒也挺有意思。
有人说,这种酒之所以叫cocktail,是因为当一个人喝了两、三杯后,就会感到自己象一匹竖起尾巴(with cocked tail),将要对加比赛的马一样。
美国奥尔良市则宣称,cocktail是他们市的一位名叫Antoine Peychaud的酒吧间招待员发明的。他把这种饮料盛在一种叫coquetier杯形容器里。他们认为cocktail就是从这种容器的名字来的。
有的则说,一位阿兹台克(墨西哥印第安人)贵族要他的女儿Xochitl向皇帝敬献一种仙人掌汁液做的饮料。后来皇帝娶了这位姑娘,并且她的名字命名了这种饮料。
还有一种说法,英国过去有一种略有毒性的混合饲料,是用跑了汽的啤酒同杜松子酒、草药、面包、面粉混合制成,据说是让斗鸡食用的,好让它保持战备状态。除去面粉成份,人就可以饮用,这种饮料叫cock-bread ale或cockale,ale是啤酒,从而产生了cocktail。
还有一种更生动、更详细的传说,在美国纽约州,有一条赫德森河,河边有一家古老的酒店,店主人名叫William Van Eyck.店主人最心爱的东西有两样:一是他的斗鸡,名叫“闪电”,一是他的独生儿女,佩吉小姐。追求佩吉小姐的人都明白,要想得到她父亲的欢心,必须首先关必他的斗鸡。
向佩吉小姐求婚的大都是些以航海为业的殖民地居民,他们慷概大方,百般殷勤,并投其所好地向佩吉的父亲送一些令他满意的东西,然而这位美丽的佩吉小姐并不爱这些人,却一心爱着她家的一种祖传的饮料,没有什么比这种奇妙的饮料更能吸引她的,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饮料的秘方。
后来,佩吉小姐终于爱上了一个名叫阿普尔顿的青年,他是快速帆船上的大副。佩吉的父亲不大赞成这门亲事,在背地里暗暗地活动。姑娘为了让小伙子在严峻的考验面前鼓足勇气,在他前往拜见老人之前,为他调制了一杯这种饮料。正在这时,斗鸡“闪电”飞奔而出,在院 子兜了个圈儿,一根尾巴上的羽毛被拌落下来,恰好落进酒杯里。姑娘高兴极了,拿它当了搅酒棒,激动地说:“鸡尾酒”!‘闪电’给我们的酒取的名字!“他们俩双双为未来的美满幸福页杯起誓。
顺便说一下,用鸡尾酒举行的酒会叫“鸡尾酒会”,往往用于展览会开幕、轮船下水典礼、飞机试航仪式、工地开工剪彩或向宾客介绍某一要人等等。它的特点是简单、活泼、节约时间。鸡尾酒会在室内室外都可举行,没有台子,不设座位。如有要紧事,谈上几句,喝上几口,离开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