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fetish(恋物):非洲原始部落的实物崇拜

在西非和中非的一些原始部落流行传统的实物崇拜,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宗教。这些原始部落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以为许多物体如石块、木片、树枝、弓箭等具有灵性,并赋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以及支配人的命运的力量。他们将这种灵性物品制作成护身符,或当成偶像来进行崇拜。

最初来到西非的葡萄牙航海家、水手和商人接触这些非洲原始部落后,将他们所崇拜的这些护身符或偶像称为feitiço,意思是“人造的”,来自拉丁语facticius(人造的)。1760年,著名人类学家查尔斯·德·布霍斯(Charles De Brosses)在其著作中提到了非洲原始部落的这种实物崇拜,并在葡萄牙语feitiço的基础上构造了法语fétiche,英语单词fetish正是来源于此。

在宗教领域,fetish表示“实物崇拜,拜物”;在心理学领域,fetish表示“恋物”。

fetish:['fetɪʃ] n.恋物,恋物癖;拜物,偶像

fetishism:['fiːtɪʃɪzəm] n.恋物癖,恋物症;拜物教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etish 词源,fetish 含义。

dissipate:驱散,挥霍

dis-, 分开,散开。-sip, 扔,分散。引申词义挥霍,浪费。

extravagant:挥霍

extra-, 外面的,超过的。-vag, 漫游,词源同vague, vagary. 即偏离正常范围,过度挥霍。

extravaganza:铺张华丽的娱乐表演

来自extravagant, 挥霍。

fritter:挥霍,油炸馅饼

挥霍义词源同fraction, 碎片,引申词义挥霍,浪费,扔弃。馅饼义来自fry, 煎,油炸。

misspend:挥霍,浪费

mis-,坏的,错的,不好的,spend,花费。引申词义挥霍,浪费。

score:二十,理由,得分   

从前人们是通过木签上的刻痕( notch)来计数和算帐的。score一词借自古代北欧语skor(刻痕),它最原始的词义就是“刻痕”。从一开始score也指“二十”。古代牧羊人数羊总是二十二十地数,每数二十便在木头或枝条上刻一凹痕( making a score),“二十”这一词义便由此引申而来。圣经上我们还可以找到three score (years) and ten(七十岁,古稀之年)这样的字句。17世纪时引申出了“理由”一义,才有了on that score(因那理由),on the score of(因为)等短语。score用于比赛表示“得分”,始于18世纪。英国牌戏专家霍伊尔(Edward Hoyle,1672 - 1769)使这一词义得以推广。score以上的这些词义至今仍在通用。score是多义词,意义当然远不止这些,这里涉及的仅为少数常用的。

  

firebug:纵火狂,纵火者n. 放火者, 放火狂, 萤火虫

从19世纪初美国人就喜欢用本义为“臭虫”的bug一词来指“热衷于某事的人”或“对某事有癣好者”,诸如travel bug(旅游成癣的人),money bug(财迷),camera bug(摄影迷)等。firebug中的bug即含此义。美国幽默作家和诗人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1809 - 1894)1872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早餐桌边的诗人》(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TabLe) 一文中用了“political firebugs”一语,firehug此处用于喻义,此乃该词首次见诸使用。现在一般多用于字面义,指“纵火狂”或“纵火者”。

breeze:微风   

源于古西班牙语briza(东北风),于16世纪英西两国在海上争霸最烈之时进入英语。16世纪中期英国奴隶贩子霍金斯( Sir John Hawkins,1532 - 1595)从西非贩运奴隶到西印度群岛等地。在南美北部加勒比海沿岸航行期间他和水手们常常听到人们用西班牙语breza来指“东北贸易风”,于是就把这个词引进英语,以后它逐渐演变为breeze这一形式。最初仅作航海用语,用于原义,到了17世纪以后开始转义指“微风”。

big ben:伦敦英国议院塔上的大钟

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钟。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听到它的钟声。1834年,原来的英国议会大厦被烧毁。在修建新议院时由本杰明·霍尔爵士(Sir benjamin Hall)负责建造了这座大钟。这座大钟于1859年6月3日上午11时安装完毕。它有四个钟面,每面直径达22英尺,分针长14英尺。这些铜制的空心指针每件重达二百磅。钟的声音来自一口巨钟。这口巨钟高七英尺半,悬挂在一根粗钢梁上,自1923年起,英国广播公司每天81次向世界各地播放它的报时钟声。别看它大,可它并不笨,走起来极其准确。因此,有人将Big Ben译作“大笨钟”是既不雅,也不妥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们每天替这个钟校对两次时间。大钟极少报错时间。可是有一次它报时不准,那是因为一个在钟楼上工作的油漆工把一桶油漆挂在了它的指针上,使它慢了下来。1993年5月曾报道停摆。

Big Ben的名称是从负责建造这座大钟的Sir Benjamin Hall的名字来的,是Big Benjamin的昵称。

esperanto:世界语

有人用“S不难读”或“S不难懂”作为Esperanto的谐音来记忆这个词,虽然读音不准,倒确实能帮助记忆。

1887年7月14日,波兰医生及语言家柴门霍夫博士(Dr. Zamenhof)宣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国际辅助语言,即世界语。这位精通12种语言的专家是用“Dr. Esperanto”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的,Esperanto的词义是“希望者”,于是这种语言就被叫做Esperanto Language,或Esperanto。

从目前的情况看,Esperanto成为真正的“世界语”的“希望”并不大,当前世界仅约有一百万人使用这种语言。

upshot:结果,结局

单词upshot 表示“结果,结局”之意,始用于17世纪,在《哈姆雷特》(Hamlet,1604)临结尾的部分莎翁就是将upshot 一词用于此义。请看哈姆雷特之友霍拉旭(Horatio)在哈姆雷特死后说的一段话:

...So shall you hear ...

Of deaths put on by cunning and forc'd cause;

And,in this upshot,purposes mistook

Fall'n on the inventors' heads.

(你们可以听到...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人自害的结局。)

其实,upshot 本来的意思,并不是“结果,结局”之意,而表示射箭用语,本义是射箭比赛中的“最后一射”。它是个复合词,由up和名词shot合成,其中up含有“末尾”或“结尾”之意,近似于The time is up(时间到了)和The jig’s up(一切都完了,成功已无望)两句中的up含义。 upshot已不再囿于本义,只用于喻义,作“结果”或“结局”解,而且总和定冠词the连用,是非正式用词。

luxuriant:丰产的,丰富的,肥沃的,奢华的

词根词缀: -luxur-大量,挥霍 + -i- + -ant形容词词尾

luxuriate:茂盛的生长,生活奢侈,沉溺

经由古法语来源于拉丁语中luxus(剩余,充裕,奢侈)派生的luxuriare(茂盛生长)。

词根词缀: -luxur-大量,挥霍 + -i- + -ate动词词尾

luxurious:奢侈的,豪华的

词根词缀: -luxur-大量,挥霍 + -i- + -ous形容词词尾

luxury:奢侈,华贵

经由古法语来源于拉丁语中luxus(剩余,充裕,奢侈)派生的luxuri.a(过量的)。

词根词缀: -luxur-大量,挥霍 + -y名词词尾

prodigal:挥霍的

来自拉丁语prodigere,挥霍,浪费,来自prod-,向前,来自pro-的扩大形式,-ig,做,驱使,驱动,词源同agent,navigate.比喻用法,被诱惑所驱动的,乱花钱的,挥霍的。

prodigal son:败家子

prodigal,挥霍的,son,儿子。该词对应拉丁语filius prodigus,败家子。

prodigality:浪费,挥霍

来自prodigal,挥霍的,-ity,名词后缀。

Hobson's choice:无余地的选择;别无选择

关于其由来,英国作家斯梯尔(Sir Richard Steele,1672-1729 )曾于1712年在他主办的杂志《旁观者》(The Spectator)第509期上发表过一篇短文作了介绍。Hobson原为人名,全名是Tobias/Thomas Hobson(1544??-1631)。他是17世纪剑桥地区的一个驿站老板,养有40多匹高头大马供人租用,租用者多为剑桥学生。但是他不容许租用者自己随意挑选,只许将离马厩门最近的那匹马牵走,否则不予租用,毫无商量余地。他所定的这一规矩并非没有道理。他认为大学生不会好好照料马匹,而他却爱马如命,为了不使马儿过于劳累,他采取了依次出租的办法。休息最久,马力恢复最好的,总是靠近马厩门的马。Hobson这种不给人以选择余地的做法,人们称之为(霍布森的选择)。

此人还是个名见经传的人物。据《全国名人传记辞典》(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所载,死后他将一笔可观家产遗赠给了剑桥,当地有条街道以其名字命名。英国作家艾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曾撰文纪念他,英国大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还特地为他作了两段饶有风趣的墓志铭。Hobson受到两位名作家如此垂青,在一定程度上使得Hobson's choice一语得以经久不衰,并沿用至今。词义至今一直无甚变化,现仍表示“无选择余地的选择”,或“无选择余地的局面”。1915年Hobson's choice曾被用作一个戏剧的剧名,1953年还被作为一部英国影片的片名。此语有时和动词have搭配使用,作have Hobson's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