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al(对手):在河两面争夺河水的人
英语单词rival和river(河流)同源。rival来自古拉丁文rivalis,意思是河对面的人、共饮一江水的人。在古代,围绕一江一河往往会展开激烈的争夺,由近邻演变为对手。所以当rivalis借道法语进入英语时,演变的rival这个词很快就被赋予了竞争对手、敌手的含义。
rival: ['raɪvl] n.竞争对手,敌手adj.竞争的v.竞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rival 词源,rival 含义。
logroll(互助):殖民者相互协助搬运原木
早期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时,条件非常艰苦。殖民者需要砍倒大树,清理土地,修建房屋。由于砍倒的原木(log)太重,一个人无法帮运,需要邻居帮忙,大家齐心协力滚动原木。因此人们就用“you roll my log and I'll roll yours”(你帮我滚原木,我也会帮你滚原木)来形容“相互协助”,简略为logroll。现在通常用来表示相互投赞成票的政治交易。
logroll:['lɒɡrəʊl]vt.互投赞成票使通过vi.互相捧场,互助
sybarite(奢侈淫乐的人):奢侈淫乐的锡巴里斯人
在古希腊南部城邦中,有一座城市叫做锡巴里斯(Sybaris)。这座城市因富饶与奢糜而闻名于世。他们吃的是珍贵的海鞘,家里养着鹌鹑,喜欢把玫瑰花瓣撒在床上睡觉。甚至因为懒惰,他们还发明了夜壶,并且把夜壶装饰得十分华美,宴会和旅行时都随身携带。这种穷奢极欲最终导致了锡巴里斯的灭亡。据说有次锡巴里斯和邻近一个弱国交战。当双方军队接近时,对方的军鼓手忽然奏起锡巴里斯节日游行时的曲目。锡巴里斯的战马一听到这些乐曲,便整齐地迈开舞步,像梦游一般,根本不听骑兵的使唤。为了在节日游行中显得更优雅,锡巴里斯骑兵队特意把战马训练得可以跟着固定的音乐节拍起舞,没想到这却成了他们的死亡旋律。锡巴里斯灭亡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英语单词sybarite,它本指锡巴里斯人,现在用来形容奢侈淫乐的人。
sybarite:['sɪbə,raɪt] n.奢侈淫乐的人,纵情享乐的人,锡巴里斯人
sybaritic:[,sɪbə'rɪtɪk] adj.奢侈淫乐的,柔弱的,放纵的
tribe(部落):组成古罗马人的最早三大族群
英语单词tribe来自拉丁语tribus。tribus原本指的是最早构成罗马的三大族群:拉丁人、萨宾人和伊特鲁里亚人。其中拉丁人是最早的罗马人,是罗马城的缔造者罗穆卢斯的后裔,萨宾人原本是罗马人的邻居。当初拉丁人罗马娶不上媳妇,就设计强抢了萨宾人的女人做妻子。萨宾人前来复仇时,被掳的萨宾女人阻止了战争。双方结为同盟。伊特鲁里亚人原本也是罗马人的邻居,并曾经统治罗马,但后来伊特鲁里亚诸城市被罗马人攻陷,伊特鲁里亚人逐渐被罗马人同化。因此,这三大族群构成了罗马人的主体,每一族群都自称tribus,意思就是“三分之一”。
在13世纪中期,为了翻译圣经中所说的12个希伯来人部落,英语从拉丁语中借用了tribus一词,拼写改为tribe。
tribe: [traɪb] n.部落,宗族
butt:屁股、粗大的一段
发音释义:[bʌt] n.粗大的一段;钝圆的底部;屁股;烟蒂;被嘲笑的对象v.对接;顶撞;毗邻
词组习语:butt out(停止干预);butt in(插手、插嘴、插一杠子);work one’s butt off(努力工作);freeze one's butt off(冷得把屁股冻僵);butt joint(对接头);gun butt(枪托);butt of jokes(笑柄);a cigar butt(烟蒂);a candle butt(蜡烛残桩);butt in line(加塞儿、插队)
助记窍门:butt→bottom(底部、臀部)→屁股
衍生词:buttocks(臀部)
adjacent:毗连的
发音释义:[ə'dʒesnt] adj. 邻近的,毗连的
结构分析:adjacent = ad(去)+jac(依靠)→靠在一起→毗连的
词源解释:jac←拉丁语jacere(依靠)
同源词: adjacence(毗邻),subjacent(底下的),circumjacent(围绕着的),interjacent(居间的)
趣味记忆:谐音“爱得贼深的”→爱得深,所以难舍难分
adjunct:附属的
发音释义:['ædʒʌŋkt] n. 附属物;助手;修饰语adj. 附属的
结构分析:adjunct = ad(去)+junct(连接)→连接在一起→附属的
词源解释:junct←拉丁语jungere(连接)
同源词: junction(连接),juncture(连接),adjoin(邻接),joint(关节)
abut:毗邻
发音释义:[ə'bʌt] vi. 邻接;毗邻;紧靠vt. 邻接;毗邻;紧靠
结构分析:abut = a(去)+but(尽头、边界)→靠近边界→毗邻。
词源解释:but←拉丁语bout (尽头、边界)
同源词:abutment(邻接),butt(屁股,烟头)
adjacent:临近的
前缀ad-, 去,往。词根jac, 扔,同project. 扔在旁边的, 相邻的。
butte:地垛
来自butte, 撞,相接。同abut, 毗邻。
Joneses:邻居,攀比
来自Jones,常见人名,-ese,人,词源同Chinese,Japanese.代指邻居,常见于习语keep up with Joneses,与人攀比,讲排场。
kith:朋友,邻居,熟人
来自can的古英语过去分词,引申词义知道的人,熟人,邻居,现仅用于习语kith and kin,亲属,亲戚。
logrolling:互投赞成票
即滚木头,来自19世纪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伐木,建屋,互助。后词义贬义化,用于指互投赞成票。
neighbor:邻居
来自古英语neahgebur,邻居,neah,即现拼作nigh,临近的,ge-,表强调,bur,居住者,词源同be,boor,build.
neighborhood:街区
neighbor,邻居,-hood,名词后缀。引申词义街区。
shilly-shally: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shiily-shally是个用重叠法构成的词。一个人在拿不定主意时可能会自言自语说:“Shall I?Shall I? ”(我该不该?我该不该?)“Shall I?Shall I?”就是shilly-shally最初的形式,以后变为“Shall he? Shall he?”,最后又进而演变为复合词shilly-shally。在口语中人们用它来表示“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既可用作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又可作动词用。例如:Stop shilly-shallying and make a decision now.(别再犹犹豫豫了,下决心吧。)
另一个英语重迭词willy-nilly其构成模式和shilly-shally有些相似。它是由will I nill I或will he nill he或will ye nill ye演变合成的。其中nill(不愿意)是个古词,由will加否定前缀ne构成,曾用作will(愿意)的反义词,今已废弃不用。willy-nilly通常多用作副词,表示“不管愿意不愿意”、“无可奈何地”。例如:Th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have become involved wiliy-nilly in the conflict.(邻近国家都已卷人这场冲突,不管它们愿意不愿意。)该词在美国英语中还被赋予了“乱七八槽地”一义。例如:She threw her clothes willy-nilly into a drawer.(她把她的衣服乱糟糟地丢在抽屉里。)
rival:竞争对手
rival源于拉丁语rivalis,原义为“住在河对岸的人”或“共饮一江水的人”。古往今来,一江一河往往成为江河两岸的人纷争之根源,争端之所在。双方为竞争用水权、捕鱼权等往往由近邻变成竞争对手,有时甚而由互相敌对发展为公开冲突,尤其当一条河作为两个国家的界河时,情况更是如此。古代著名的罗马法(Roman Law)就记载了很多关于争夺河岸权的事例。因此,当rival在16世纪转道法语进入英语时,很自然地就被赋予了“竞争对手”或“敌手”的词义。
philistine:缺乏教养的(人),市侩的,平庸之辈
原为《圣经·旧约》中一古代民族名,汉译作“非利士人”或“腓力斯人”o公元前12世纪非利士人(the Philistines)在以色副人到达前不久定居于今巴勒斯坦西南海岸地带,建立了一个基督教《圣经》中称作非利士( Philistia)的古国。我们今天所用的Palestine(巴勒斯坦)一词就意含“非利士人之地”。非利士人很早就掌握了炼铁技术。他们凭借先进的武器不断扩张,屡次战胜了与之争霸的以色列入,曾于公元前1050年左右占领以色列入的部分山区,但最后于公元前10世纪为以色列王大卫所败。因此,在《圣经》中非利士人是以色列人的大敌,被描绘成野蛮好战的民族。然而,philistine 一词直到好几个世纪之后才进入语言之中。1693年(一说1 689年)在德国大学城耶那(Jena)发生了一起城镇居民与大学师生之间的流血争斗,在这一事件中有数人丧生。一位牧师在葬礼上致悼辞,对那些无知的居民宣讲教育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基督教《圣经·旧约》《士师记》(]udges)第16章中的一句话:“The Philistines be upon thee,Samson!”(参孙哪,非利士人逮你来了!)这是士师参孙(Samson)的情妇大利拉(D~dilah)趁参孙熟睡之际让人剃除他头上七条发绺后虚情假意对他说的。Philistine的德语对应词Philister立即在德国大学生中流行起来,他们用它来指缺乏教养的城镇居民。又过了约两个世纪,1869年英国诗人和评论家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 - 1888)在其论著《文化与无政府状态》(Culture andAnarchy)第1章中用了从德语PhiLister移译的Philistine 一词来指“投有文化教养的人”或“平庸之辈”。他枉书中这样写遭:‘‘The people who believe most that our greatness and wel-fare are proved by our being very rich. and who most give their lives and thoughts to becoming rich, are just the very people whom we call Philistines."从此以后,Philistine就在英语中广为使用,逐渐变为一个普通名词,首字母也由大写变小写,而且常用作形容词,表示“缺乏教养的”等义。
正如以色列人把与他们为邻的非利士人看作是野蛮好战的民族一样,古雅典人对皮奥夏人(Boeotian)也持类似看法。皮奥夏( Boeotia)乃古希腊一具有独特军事、艺术和政治历史的地区。但雅典人认为皮奥夏人对文学艺术一无所知,像牛一样愚钝。嗣后,Boeotian作为Philistine的近义词进入了英语,表示“没有文化教养的(人)”、“迟钝的(人)"等义,但该词远不如phiListine常用。其吏,诗人品达(Pindar)和传记作家普卢塔克(PLutarch)等古希腊名人都是出自该地区的。
malapropism:近音词的荒唐误用
英国18世纪杰出的喜剧作家谢里丹(Richard BrinsIeySheridan,1751 - 1816)于1775年问世的第一部喜剧《情敌》(The Rivals)中有一人物名叫Malaprop夫人。她饶舌健谈,但却矫揉造作,性喜炫耀;她好用多音节词,但却不解其意,屡屡荒唐地误用发音相似而意思趔异的词语,以致笑料百出,令人啼笑皆非。譬如她将epithet(表述词语)念作epitaph(墓志铭);将odious(可惜的)说戚odorous(香的);将prodigy(奇才)误为progeny(子女),管她的女儿叫a progeny of learning;她蹇曼说的是She's as headstrong as an alligator on the banks of theNile(她和尼罗河岸边的鳄鱼一样任性),却把alligator(鳄鱼)误作allegory(寓言);她想的足the geography of contiguous countries(邻近各国的地理),说的却是the geometry of contagious countries(传染病国家的几何学);她希望女儿comprehend the true mean/ng of what she is saying(理解她所说的真正含义),却把comprehend(理解)说成了reprehendc指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后人便将Malaprop这一名字加一后缀-ism成其为malapropism,用以称谓此类“近音词的叮笑误用”,尽管在这以前莎士比亚为了取得喜剧的效果也曾使用过这种手法。Malaprop 一词,究其根源,实为法语短语maL d propos的缩略,有“不合时宜的”,“不合适的”之意。
lynch:以私刑处死(某人)
原系美语,来自人名。1780年弗吉尼亚州皮特西尔韦尼亚县(Pittsylvania County)因地处边缘居民常常受到不法之徒的劫掠和骚扰。一位名叫William Lynch (1742 - 1820)的民兵上尉同他的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治安维持会,并订了一个誓约,共同对付那些暴徒、盗马贼、造伪币者和亲英分子等。这些人一被他们抓获,他们不按法律程序进交警方,而是立即私自裁决,施以刑罚乃至绞刑。该誓约这样写道:“我们将视犯者罪行之轻重,受害者损失之大小,以肉刑惩处之,”他们将此约称为Lynch's law。随后Lynch’s law演变为lynch law,并且特指“私刑”。
另有一说认为,lynch law系源自弗吉尼亚州一位种植园主、治安官兼民兵上校。此人也姓Lynch,全名叫Charles Lynch (1736 - 1796)。他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对亲英分子等实施私刑,并且推而广之,致使这种目无击纪的做祛在18世纪末的美国盛行一时。
到了1 9世纪,私刑在美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纽约、宾夕法尼亚等州都相继成立了治安维持会,每每对他们认为是罪犯的人处以私刑。南北战争爆发以后,私刑又被南方暴徒作为对黑人进行报复性杀害的手段。据统计,自1882年至1952年美国有4730人被私刑处死,其中1293名是白人,3437名是黑人。因此,Iynch law亦有mob law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