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ization(文明):始于城市的人类文明观
在历史和考古学中,描述古代人类生活及其遗址时,常常涉及到“文明”和“文化”两个 词。在英语中,“文明”是civilization,“文化”是culture。有时候它们可以混用,人们往往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差异。那么,它们之间的差 异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在考古学上,出现了城市的就是civilization,没有出现城市的就是culture。表示文明的 civilization的词根是civil(市民的、城市的)。历史学家认为,人类修建城市,开始城市生活后才是人类文明的开始。在这之前,人们还属于 农业社会,所进行的活动就是culture,字面意思就是耕种、培育,也就是农业活动。英语单词cultivate(培养)与culture同源。
我们中国文明大约开始于夏末商初,因为在考古学上最早能发现的城市遗址就是这个时期,再往前所发现的统统是文化遗址,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
civilize:['sɪvəlaɪz]v.使文明,教化,使开化,变得文明
civilization:[ˌsɪvɪlaɪˈzeɪʃən]n.文明,文化
culture:['kʌltʃə] n.文化,文明,培育,修养
cultivate:['kʌltɪveɪt] vt.耕种,培育,陶冶
cultivation:[kʌltɪ'veɪʃn] n.耕种,培育,教化,文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ivilization 词源,civilization 含义。
boulevard(大道):在废弃的城墙上修建的大马路
在中世纪,重要的城市或要塞都会修筑城墙。城墙顶部有宽阔的通道以便防御人员的通行。这种城墙在荷兰语中被称为bolwerc。从该词产生了英语单词bulwark(壁垒)和法语单词boulevard。火药发明后,城墙的防护作用大大降低,常常被废弃不用。城墙顶部的宽阔通道成了人们散步遛马的好去处。有些城市甚至拆掉城墙,在原来的地方修建马路。由于在城墙遗址上修建的马路通常都比较宽阔,因此boulevard一词产生了“大马路、大道”的含义。该词进入英语后,专门用来表示“大道”,尤其是两旁有林荫的漂亮大道。美国洛杉矶市的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是全球知名的一条马路,是好莱坞名流文化和星光璀璨的标志符号。以Sunset Boulevard为名的还有五十年代的美国经典电影、舞台剧和相关影视剧等。
boulevard: ['buːləvɑːd] n.林荫大道,大马路
forum(论坛):古罗马城中的一块公共空地
在古罗马城中,在Palatine山和Capitoline山之间的一个小山谷中,在几座政府建筑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就是著名的“罗马广场”(Roman Forum),在现在的罗马遗址中依然能找到。这块空地原本是一个市场,古罗马人将其称为forum,在拉丁语中是“市场、公共场所”的意思。该词来自拉丁语foris(户外),同源的单词还有forest(森林)、foreign(外国的,外乡的)。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块空地一直是古罗马人公共生活的中心。古罗马人在这里举行庆祝,进行选举、演讲、审判以及角斗表演。这里还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枢纽。英语单词forum就源自古罗马人对这块空地的称呼,中文一般翻译为“论坛”,其实就是公众集合活动的场所。因为讨论和交流是公众集合的主要内容,所以forum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公众讨论的场所。
forum:['fɔːrəm] n.论坛,讨论会,公开讨论的广场
lead:铅
来自Proto-Germanic*lauda,铅,可能进一步来自PIE*ploud,流动,流体,词源同plumb,plumber.因铅是一种易溶易锻造的金属元素而得名,据历史记载,人们利用和使用铅的历史可追溯自公元6000多年前,该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
ley:(被认为是沿古代踪迹的路线并具有超常力量的)假想线,轮作的草地
来自lea的拼写变体。由1921年英国业余考古学家Alfred Watkins杜撰出来的一个词,他在研究英国的古文化遗址的时候偶然发现这些遗址可以约略连成一条线,因此假想出一个名词ley line. 随后该发现引起世界各地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但后来证实,这一假设就类似于计量经济学,给予足够多的数据,很容易就能构造出一些假说,但往往经不住推敲。
mausoleum:陵墓,大型陵寝
来自希腊语Mausoleion,大型坟墓,来自Mausolos,小亚细亚古国Caria国王,在他死后,其王后Artemisia为他修建了大型的陵寝,并被评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名字就成为大型陵墓的代称。但其遗址不幸毁于公元三世纪的一次地震。
midden:粪堆,垃圾堆,贝丘
来自中古英语myddyng,来自古丹麦语mykdyngja,来自myk-,粪,词源同mucus,muck,dyngja,粪堆,词源同dung.后用于考古学术语贝丘,因从丹麦古代厨房遗址所挖掘出的贝壳残骸而得名。参考百度百科。
benedictine:(一种)甜酒
benedictine是1510年St. Benedict教团的一位名叫Don Bernado Vincelli的学识渊博的僧侣研究并配制的一种甜酒,具有提神补气的功能,酒名取自该教团的名称。法国革命时期,该教团寺庙被毁。但这种甜酒的秘密配方却被保存下来。50多年后,一位名叫Le Grand的酒商量重新酿制出这种甜酒,他在每瓶酒上都贴上D. O. M的标签,代表Deo optimo maximo,意思是“为了最仁慈、最伟大的上帝”。这家新的酿酒厂就坐落在原寺庙的遗址上。
bridewell(感化院、拘留所):亨利八世在伦敦的一座宫殿
在英国伦敦有座纪念圣徒St. Bride的教堂,教堂附近有一口井,被称为St. Bride's Well。16世纪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曾在该教堂遗址上修建了一座宫殿,得名St. Bride's Well,通常缩略为bridewell。后来斗转星移,这座宫殿变成了一座救济院,后来又变成了一座感化院。所以bridewell就演变成了“感化院”的代名词。
bridewell:['braɪdw(ə)l] n.感化院,拘留所,关押轻罪犯人的监狱
Malaysia(马来西亚):马来人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国名Malaysia由其主体民族马来人的英文名称Malay加表示国家的拉丁语 后缀-sia构成,字面意思就是“马来人的国家”
马来人是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半岛东南部一个种族集团。马来人的英文名称 Malay源自马来语Malayu (马来人关于Melayu这一名称的由来,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 法,可能来自苏门答腊岛上一个约1500年前由印度人所建立的古国末罗瑜(马来文亦是 Melayu)。末罗瑜遗址位于苏门答腊岛,后被苏门答腊岛上另一个著名古国三佛齐并吞。另 一种说法是Melayu来自印度的梵文,意思为“山”或“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