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Dutch:荷兰的

来自PIE*teuta, 人民,民族,词源同Deutsch,Teutonic.在14世纪前用于日耳曼通称,在16世纪后指荷兰。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Dutch 词源,Dutch 含义。

penguin:企鹅

企鹅的头部虽然是黑色的,但其英语名称penguin却源自意为white head的威尔士语pen gwyn(pen‘head’+gywn‘white’)。16世纪在北大西洋的岛屿上栖息着一种短翅、蹼足、头部有白斑的大海鸟(1844年后灭绝),英语通称great auk(大海雀),威尔士渔民和水手因其头部是白的而称之为penguin。许多年以后南纬度地区的水手在南极见到企鹅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搬用了原指一种北极海鸟的penguin来指这种南极海鸟,也许是因为它们样子极为相似的缘故吧。

penguin有个派生词penguinize,在英国用以表示以平装本的形式出版或再版一本书。该词源出Penguin Books Limited(企鹅图书有限公司),那是一家成立于1935年,专门出版平装本书籍的出版公司。

muse:诗兴,诗人的夏感

在希腊神话中有九位司文艺和科学的女神,通称the MLlses,汉语译为“缨斯”。他们都是主神宙斯(Zeus)和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 Mnemosyne)的女儿。对Muses的崇拜遍及整个希腊,因为她们是诗人的保护神。诗人写诗往往祈求Muses给他们以灵感,将他们创造的作品归因于Muses:因此在英语中首字母小写的muse常用来指“诗兴”或“诗人的灵感”。在古代希腊各个城邦都有奉祀Muses的地方,即Muses神庙,希腊语叫Mousei.on,拉丁语作Museum。这种神庙用于收藏或陈列与Muses有关的艺术品。托勒米·索忒耳(Ptolemy Soter)于公元前3世纪在亚历山大(Alexandria)所修建的Museum最负盛名,它对于传播希腊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母实际上这是一所陈列馆、图书馆及学院的联合体,英语中意为“博物馆”的museum即源于此,17世纪时直接借自拉丁文。另一个英语词music(音乐)其词根也是Muse,它源自希腊语mousike,意思是ari of the Muses(缪斯之艺术)。除了上面提及的muse,还有一个意为“沉思”的muse,一般作动词用,是个词源迥异的词,和Muses毫无联系。该词源自古法语动词muser(沉思)。

masochism:性受虐狂

masochism是指通过异性加予的肉体的痛楚而发泄情欲的一种性心理病,我们通称之为“性受虐狂"。该词来源于奥地利小说家Leopold von Sacher-Masoch (1836 - 1895)之姓氏。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详尽地叙述了自己遭受异性打骂役使从而取得满足的情况。masochism这个词是德国神经病学家克拉夫特一埃宾(Richard Krdft-Ebing,1840 - 1902)创造并首先使用的。与之相对的sadism(性施虐狂)一词也是此人所创。

dandelion:(药)蒲公英

汉语通称“蒲公英”,别称“黄花地丁”。由于这种植物叶子呈齿状,所以法语称dent de lion.意即tooth of the lion(狮子的牙齿)。英语名称借自法语,只是连写成一词,且在拼法上有些变化而已。其它一些欧洲语言也以此特点来取名,如德语作Lowenzahn,西班牙语作dient de leon,意大利语作dente di leone等。严格地来说,不论是法语和英语名称,还是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名称,若究其根源,均源自拉丁文dens leonis 。除dandelion,蒲公英在英语中尚有不少方言名称,如clock,farmer's clocks,schoolboy's clock,tell-time,time-flower,piss-a-bed等。其中最末一个和现代法语pissenlit相对应,得名于蒲公英的利尿特性。据说喝了用蒲公英叶制的饮料会使人尿床呢。

daisy:雏菊

daisy乃原产欧洲的一种花卉植物,汉语通称“雏菊”。该词在古英语作daeges eage,相当于现代英语day's eye。为什么称此花为day's eye呢?此花花轴长,盘花黄色,边花白色或紫色,呈辐射形,日落而合,日出面开,每朵花宛如喷薄而出的一轮旭日,恰似夜晚闭合,早晨睁开的一只服睛。

catchword:口号,导字,接头词

旧时英文书籍中前页右下角都要印上次页首词,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catch the reader's attention),请他翻到下页,这种印在前页末尾的下页首词,英语称catchword,词典每页天头表示本页第一个和末一个条目的字,英语通称guideword,也称catchword。嗣后,catchword也用于剧场,指演员上场或说白时用的“接头词”或“提示词”,最后还常用以指“标语”或“口号”,但常含贬义。

zipper:拉链

“拉链”在英语中通称zipper,在美国英语中尤为常用。从构词上来看,zipper系zip加后缀-er而成(按词缀法规则,辅音字母p须双写),其中zip原为拟声词,模拟的是子弹的尖啸声或布匹的撕裂声,它始见于1875年左右。1893年美国芝加哥人Whitcomb Judson(一说Whitman L. Judson)发明拉链时,并不以zipper命名,而是称之为clasp locker。1913年Gideon Sundback对拉链作了改进,并改称hookless slide fastener。

1913年(一说1915年),古德里奇公司(B. F. Goodrich Company)一位决策人观看该公司生产的长统靴,试了试靴上的拉链,觉得拉开闭合十分便当,高兴地说了一句“Zip'er up!”zipper一词就这样问世了。起初,zipper只是作为该公司出产的长统靴和套鞋的注册商标而驰名,首字母总是大写。天长日久,zipper就渐渐地取代了slide fastener,并且跻身于英语词汇之列。尽管在英国英语中拉链亦有zip和zip-fastener之称,然而由于zipper较为顺口悦耳,终于在竞争中占了上风。

hamburger:汉堡包

这是一种肉夹碎牛肉饼或乳酪等的圆面包。大多数权威认为该快速食品是以其发源地德国港口城市汉堡(Hamburg)命名,在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德国移民浪潮中传到美国。1836年,在美国人的菜单上出现了一道以Hamburg steak命名的菜,按字面义是“汉堡牛排”,其实是“碎牛肉饼”,到了1889年Hamburg Steak改称Hamburger Steak,到了1908年被进而缩略为Hamburger。19世纪英国营养学家J.H.Salisbury对汉堡牛排赞扬备至,他劝人们一天至少吃上三次,汉堡牛排因此曾获得一个别称:Salisbury steak。到了1912年许多人都喜欢在面包里夹上汉堡牛排,于是Hamburger一词除了指“汉堡牛排”外又多了一层意义:“夹汉堡牛排的面包”,即我们现在通称的“汉堡包”。此后hamburger也被用以指“(用来做汉堡包的)绞碎的牛肉”。二战期间美国肉类的匮乏使hamburger身价倍增,并进而取代了hot dog(热狗),从此以后hamburger成了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快餐食品。出售hamburger的食品店、售货店以及售货摊在美国几乎随处可见,并且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夹心面包,诸如cheeseburger, fishburger, nutburger, beefburger, portburger, shrimpburger等。在这些以-burger结尾的复合词中,词根通常表示所夹之物的名称,而-burger则作为一个后缀,表示各种类似于hamburger的夹心面包。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美国纽约州西部有个地方叫汉堡镇(Hamburg),hamburger这种快餐是于1885年夏天在这个小镇上发明的,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