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sling:卖国贼,内奸
源自挪威政客、挪威法西斯党党魁Vidkun Quisling(奎斯林1887 - 1945)的姓氏。1931 - 1933年Quisling任挪威国防部长,曾因镇压水力发电厂工人的罢工运动而声名狼藉。1933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建立法西斯民族统一党,主张取缔共产主义和工联主义。1939年他与希特勒会晤,竭力怂恿德国占领挪威。 1940年协助德国侵占了挪威.1942年充当傀儡政府总理,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挪威的统治瓦解后以叛国罪及其它罪行被处决。由于他可耻的叛国行为,他的大名Quisling在德国侵入他的国家6天后,即1940年4月15日,就被作为“内奸”、“卖国贼”的代名词出现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有一篇文章评论说,瑞典应警惕在国内可能存在Quisling式的内奸。从那时起Quisling就进人英语之中,并且很快地成为一个普通名词,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母该词之所以如此迅速地被英语所吸收,正如1940年4月《泰晤士报》指出的,很可能是该词本身就带有贬抑含义。英语中有若干个首字母为q的词,如questIonable(靠不佳的),queru-Lous(抱怨的),quavering(颤抖的),quivering(颤抖的),quibbling(含糊其词的),quagmire(泥潭,困境),qualm(疑惧),quackery(江湖骗术),queasy(令人作呕的)等均为贬义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quisling 一词在英国使用得十分广泛,像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英国小说家和新闻记者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 - 1950)、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1866 - 1946)等卓绝人物都在其战时作品中用过该词。它常常被用作形容词,如quisling intellectuats(卖国知识分子),quisling government(卖国政府),quisling newspapers(卖国报纸)等。嗣后,从quisling 一词还逆生出动词quisle(当卖国贼),派生出quislingism(卖国,通敌)。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quisling 词源,quisling 含义。
treason:叛国(罪)
1352年英国议会制定的Statute of Treasons(叛逆法)将treason区分成high treason(重判逆罪)和petit treason(轻判逆罪)两大类。High treason指叛国罪,即对国家或君主所犯下的各种罪行;petit treason指妻杀夫、仆杀主等行为。Treason原指“背叛”和“不忠”,但在现代英语一般多指“叛国(罪)”或“通敌(罪)”。Treason和tradition系同源姐妹词,都源于拉丁语tradere‘hand over, deliver’的派生词traditio. 不同的是,treason在13世纪转借自古法语traison,取的是traditio的引申义handing over treacherously(背叛),而tradition则是以后直接借自拉丁语,取 traditio的另一个引申义teaching(教导)或tradition(传统)。另两个英语单词traitor(叛徒)和betray究其根源,亦源自拉丁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