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欧洲):希腊神话中被宙斯拐骗的公主欧罗巴
希腊神话中,腓尼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Europa)长得美貌惊人。主神宙斯看见了,动了春心,就化作一头帅气的白公牛来到欧罗巴玩耍的草坪上,温柔地趴在欧罗巴的跟前。欧罗巴按捺不住好奇,就骑上了公牛。等公主一坐好,公牛就奋蹄狂奔,从大陆奔入海中,又从海中游到另一块大陆。在这块大陆上,宙斯化身为一帅哥,与公主相恋。欧罗巴公主为宙斯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后人就以欧罗巴公主的名字来命名这片大陆。这片大陆就是现在的欧洲(Europe)。
Europe:['jʊrəp] n.欧洲,欧罗巴洲。
European:[jʊərə'piːən] n.欧洲人adj.欧洲的,欧洲人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urope 词源,Europe 含义。
cloak(斗篷):像钟一样的宽大外衣
英语单词cloak(斗篷)和clock(钟表)的拼写十分接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没错,其实它们是一对同源词,都来自古代北方法语cloque(钟)。斗篷跟钟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最早的斗篷其实就是一大块圆形的布,中间留一个洞。人把头从洞中穿过去,把整块布套在身体上,用来保暖。这块圆布套在人身上是不是像一座钟?所以人们就将其形象地称为cloque(钟),后来演变为英语单词cloak。
从cloak的原意就可以看出,cloak的基本特点就是无袖。与cape(披肩相比),cloak长度更长,通常覆盖全身。
cloak:[kləʊk] n.斗篷,宽大外衣
aegis(保护、赞助):希腊神话中宙斯送给雅典娜的神盾
在希腊神话中,神王宙斯拥有一块神盾,称为Aegis。它是火神赫菲斯托斯特地为宙 斯锻造的,上面还蒙有一块曾经哺育过宙斯的母山羊阿玛尔忒亚的毛皮。这块盾牌拥有巨大的魔力,只要摇晃一下,就会天摇地动,电闪雷鸣。后来,宙斯因为宠爱 女儿雅典娜,就把这块盾牌送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在盾牌中间安上了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进一步增强了神盾的魔力,任何被它的光芒照到的人都会化为石头。从此 以后雅典娜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Aegis盾牌是雅典娜的象征物,代表着雅典娜对她的子民的护佑,因此,小写的单词aegis便产生了“保护、赞助”的含义。
aegis:['iːdʒɪs]n.保护,赞助,庇护
judas(叛徒):出卖耶稣的门徒犹大
犹大(Judas)是耶稣最早的12门徒之一,负责管账。犹大最后背叛耶稣,为了30枚银币出卖了耶稣,把耶稣的行踪透露给了痛恨耶稣的犹太教祭司们。在他们到客西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以指认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大看到耶稣惨死后,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尽身亡。后来,犹大的尸体因沉重自垂吊的树上掉下,落在地下的尸体由于腐烂而肚子爆裂、肠子流出。犹太大祭司用犹大出卖耶稣基督的钱,将那块地买下来,埋葬了犹大;这块地被称为“血田”,后来作为安葬在耶路撒冷去世的外邦人的坟地。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犹大”(judas)来比喻“叛徒”,用“犹大的亲吻”(kiss of Judas)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judas: ['dʒuːdəs] n.叛徒,犹大
kiss of Judas:可耻的叛卖行为
Norman(诺曼人):不请自来,占领法国一角的“北方人”
从公元8世纪起,来自北欧的维京海盗不断南下,掠夺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沿海地区,还溯流而上,进犯内地。当时统治法国的卡洛林王朝衰落无能,无力抵抗维京海盗的侵犯。因此,公园911年,法王查理三世(傻瓜查理)与海盗头子罗洛签署协议,将法国鲁昂周围的土地和塞纳河口出让给维京人,并册封罗洛为公爵统治该地。从此,罗洛等人停止掠夺法国,开始经营这块土地。法国人称这些定居在该地区的维京人为Normand,复数形式为Normanz,字面意思就是“north man”(北方人)。英语单词Norman(诺曼人)就来自法语Normanz,诺曼人所居住的地区被称为Normandy(诺曼底)。
尽管诺曼人最后放弃了海盗勾当,改信了基督教,他们仍保留了其海盗祖先维京人的许多特质。他们表现一种极度不安鲁莽的气质、近乎愚勇的好战精神。诺曼人在随后扩张至欧洲其他地区的行动中,创下冒险作战的惊人纪录,常常仅以一小撮人征服数倍的敌人。其中最重要的是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国,他征服英国后成为英国国王,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统治英国的,其实都是北欧海盗的后代。
Norman:['nɔ:mən] n.诺曼人adj.诺曼人的,诺曼语的
Normandy:['nɔ:mən'di] n.诺曼底
forum(论坛):古罗马城中的一块公共空地
在古罗马城中,在Palatine山和Capitoline山之间的一个小山谷中,在几座政府建筑之间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就是著名的“罗马广场”(Roman Forum),在现在的罗马遗址中依然能找到。这块空地原本是一个市场,古罗马人将其称为forum,在拉丁语中是“市场、公共场所”的意思。该词来自拉丁语foris(户外),同源的单词还有forest(森林)、foreign(外国的,外乡的)。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块空地一直是古罗马人公共生活的中心。古罗马人在这里举行庆祝,进行选举、演讲、审判以及角斗表演。这里还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枢纽。英语单词forum就源自古罗马人对这块空地的称呼,中文一般翻译为“论坛”,其实就是公众集合活动的场所。因为讨论和交流是公众集合的主要内容,所以forum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公众讨论的场所。
forum:['fɔːrəm] n.论坛,讨论会,公开讨论的广场
blarney(巧言):爱尔兰的布拉尼城堡中的“巧言石”
在爱尔兰的全国第二大城市科克附近的布拉尼(Blarney)镇,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布拉尼城堡(Blarney Castle)。城堡里有一块神奇的“巧言石”(blarney stone)。据说这块石头是苏格兰王所拥有的圣物“斯康石”的一半,也有人说它是《圣经》中所传的“雅各之石”。据说凡是能够亲吻到这块石头的人,就能够变得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所以该城堡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并亲吻这块石头。不过,要想吻到这块石头并非易事,因为它位于城堡城墙内侧一块峭壁之中,与城墙相隔大约半身距离。游客必须仰卧在城墙上,双手紧握城墙上方的铁栏杆,将上半身尽量探出,才能够到巧言石。虽然旁边有专人保护,但过程还是甚为惊险。成功吻到巧言石的人,可以获得证书一张。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有近四十万张嘴亲吻这块石头。这块石头也被评选为世界上“细菌最多”的旅游景点。
正是因为“巧言石”的传说,原本是个地名的英语单词blarney产生了“巧言”的含义。
blarney:['blɑːnɪ] 巧言,奉承话,甜言蜜语v.哄骗,奉承,巧言劝诱
America(美洲):确认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
大家都知道,美洲大陆是哥伦布最新发现的,但美洲并没有以他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哥伦布虽然第一个发现了美洲,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一块新大陆,一直认为自己来到的是亚洲,还把当地的土著人称为“印度人”(India)。首次确认美洲是新大陆的是意大利的伟大航海家亚美利哥(意大利名为Amerigo,拉丁语名为Americus)。15世纪90年代,亚美利哥在西班牙经商时结识哥伦布,并作为船舶设备商协助了哥伦布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航行。1499年,他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葡萄牙船队出航,到达南美洲亚马孙河口。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部沿岸地区进行了详细考察,认为这块大陆并非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1507年,他出版了《海上旅行故事集》,首次提出了美洲大陆是新大陆的观点,并对新大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本书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因此人们将他看作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随后不久,在德国人重新出版的一本世界地理著作中,在地图中增加了新大陆,并将此大陆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称为America。
America:[ə'merɪkə] n.美洲,美国
American:[əˈmerɪkən] adj.美洲的,美国的n.美国人,美洲人,美式英语
aegis:庇护
发音释义:['idʒɪs] n. 保护;庇护;支持;赞助
词源解释:aegis←拉丁语aegis(庇护)←希腊语Aigis(宙斯的盾牌)
背景知识:在希腊神话中,神王宙斯拥有一块神盾,称为Aegis。它是火神赫菲斯托斯特地为宙斯锻造的,上面还蒙有一块曾经哺育过宙斯的母山羊的毛皮。这块盾牌拥有巨大的魔力,只要摇晃一下,就会天摇地动,电闪雷鸣。后来,宙斯把这块盾牌送给了雅典娜。雅典娜在盾牌中间安上了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进一步增强了神盾的魔力,任何被它的光芒照到的人都会化为石头。从此以后雅典娜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相关知识:“宙斯盾”(Aegis)是美国海军现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全名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Advanced Electronic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英文缩写刚好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译为“宙斯盾”系统。
dauphin:法国长王子
来自法语dolphin的拼写形式。最早来自法国Viennois领主称号“the Dauphin of Viennois”,因其纹章上有三只海豚而得名。后其最后一任领主在1349年割让这块土地时,其条件就是这个称号要由法国长王子永久继承,因而传承下来。
blarney:花言巧语,奉承话
Blarney原为爱尔兰科克市(Cork)以北几英里处的一个村庄,村内有座城堡就以Blarney为名。Blamey城堡约建于1446年,城堡南墙城垛下有一块长方形石头被人称作Blarney stone(布拉尼石),放在常人很难够到的地方。据说假若有人倒悬双脚吻到此石即可变得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关于这块石头流传着一删有趣的故事。 1602年Blarney城堡被英军围困。堡主McCuthy Mor(一说Cormac Macathy)抵不住英军的长时间围攻,被迫同意向卡鲁( Sir George Carew)率领的英军投降。可是他却迟迟不履行投降条款,总足花言巧语地以种种借口一再拖延,让卡鲁一等再等,长达数月之久,致使卡鲁成了伊丽莎白女王宫廷里大臣们的笑柄。最后女王亲自过问此事,然而她所得到的也只是二封空洞无物、含糊其辞的长信。读了此信,女王也无可奈何地说,“That isrnore of the same blarney.”言下之意是,这香花言巧语较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blamey就这样作为“奉承话”、“花言巧语”的代用词进入英语词语的行列。据说这块Blarney stone正足为了纪念这位巧于辞令的爱尔兰人而流传后世的。谁能吻到它谁就将获得他所具有的雄辩口才。由此英语中又产生了have kissed the Blarney stone(吻过巧言石,巧于辞令)这一说法。
badminton:羽毛球运动
你也许有想到,badminton原来是一个地名,这是19世纪末英国波弗特公爵在格洛斯特州的一块周长十英里的方形庄园的名称。拥有地产、庄园,在当时英国人的生活中可谓一种“时尚”。Badminton这个词曾一度指“红葡萄酒”或“苏打水”。这当然同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分不开,不过后来人们渐渐不再这样使用这个词。
1873年,英国人首次将羽毛球运动从印度搬到英国的这个庄园里来,不久公爵的这块领地的名称的小写badminton便成了这项体育运动的代名词。
ordeal:磨难
来自古英语ordel,裁决,裁定,身体的磨难,来自Proto-Germanic*uz-dailjam,即deal out,神的安排,神的旨意,来自*uz,向外,词源同out,*dailijam,安排,分配,词源同deal.原指古代一种用折磨肉体来裁决对错的极其残忍的迷信审判,如使一个人赤脚走在烧红的铁块或铁板上,如果这个人安然无恙的走过这块铁板,则说明神判断他无罪,如果他倒在铁块上,则死有余辜。后引申词义磨难,折磨。
sacrum:骶骨
来自拉丁语 os sacrum,骶骨,神圣的骨头,来自 os,骨头,词源同 ossify,sacrum,中性格形式于 sacer,神圣的,词源同 sacred.据说是因为动物的这块骨头用于献祭而得名。
sirloin:牛上腰肉
sir-,改写自 sur-,在上,loin,腰部,腰肉。来自民间传说,据说因这块牛肉味道鲜美,17 世纪 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手指长剑,将这块牛肉封为爵士,因而拼写也随之俗化。
Iceland(冰岛):冰冻的陆地
冰岛的英文名为Iceland,由ice (冰)和land (陆地)构成,字面意思是“冰冻的陆地”。 因其是个岛国,故中文译为“冰岛”。虽然名为“冰岛”,其实这块游离于北欧大陆之外的岛国,却是绿草茵茵,地热丰富,渔业发达的富饶国家。
关于冰岛之名Iceland的起源说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源于发现者的最初印象。公元4世纪,希腊地理学家皮菲依曾称它为“雾岛”。但 由于海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光临。公元864年,斯堪的纳维亚航海家弗洛克踏 上岛岸,此岛才真正被“发现”。后斯堪的纳维亚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纷至沓来。当这 些移民的船驶近南部海岸时,首先见到的是一座巨大冰川,即冰岛著名的瓦特纳冰川。人们 对这个冰川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于是把该岛命名为“冰岛”。
2、 源于殖民者的计谋。最初的殖民者在岛上定居以后,不希望别人再来分享自己的“口中食”,故名“冰岛”,以阻止人们闻风而来。
Liberia(利比里亚):自由黑人创建的国家
美国废奴运动兴起后,社会上出现大批自由黑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一些宗 教慈善家、社会人士和国会议员等,纷纷提出遣返自由黑人回非洲建立殖民地的主张。为此, 美国殖民协会于1816年成立。在其推动下,美国的大量自由黑人开始登陆非洲,在今利比 里亚地区创建殖民地。1822年,在梅苏拉多角的普罗维登斯岛,建立起第一个美国黑人移 民区。随后,美国各州的殖民协会,也陆续到利比里亚沿岸建立移民区。
1824年,美国殖民协会依照拉丁文“自由”(Liber) —词,将这块由自由黑人建立的非 洲殖民地命名为利比里亚(Liberia)。1838年,八个移民区合并组成利比里亚联邦,由美国 殖民协会委任白人总督管辖。1847年,利比里亚正式宣告独立。
Norway(挪威):通往北方之路
北欧国家挪威的英文名称Norway来自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等于north way,意思是“朝北的路、北上之路”。据史学家考证,在上古时代,挪威大部分土地被冰川所覆盖,随着气 候变化,冰川慢慢消融,人们沿着“通往北方之路”来到这块土地,建起自己的家园,并给 自己的国家取名为挪威,即“通往北方之路”。
Australia:澳大利亚
最早,发现澳洲的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塔斯马尼亚州以他命名)将这块大陆取名为“新荷兰”(New Holland)。到了1788年,英国殖民者于东部登上了这块贫瘠的大陆,并将澳洲的东边取名为“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现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雏形),西部地区仍叫新荷兰。
当时无人探索的澳大利亚南部地区被称作Terra Australis(拉丁文,South Land,南方之地)或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拉丁文,Unknown South Land,南方未知之地)。英国航海家马修·弗林德斯提出议案,建议将整个澳洲改名为Australia,而“新荷兰”则继续以州的形式留在大陆的西边。这一提议一开始是被拒绝的,但后面大家都在用Australia这一称呼,大英帝国最后于1824年通过了这一命名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