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cissism(自恋):因自恋而化为水仙的美男子纳西索斯
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Narcissus是河神Cephisus和宁芙仙女Liriope的儿子,长得非常俊美,却十分高傲,对自己在水中倒影自恋不已,对任何姑娘都不动心。森林女神Echo爱上了他,却因为受到赫拉的惩罚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音。Echo偷偷地跟着Narcissus,渴望能表达出自己的爱慕之情。面对只能重复别人的话的Echo,Narcissus同样高傲而又无情地拒绝了。伤心的Echo终日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有一天,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洞的回音在山谷中飘荡。这就是Echo后来成为“回音”的由来。为了惩罚他,报应女神 Nemesis施展法力,使他迷恋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自恋成性的Narcissus最终在顾影自怜中抑郁而死,化为水仙花,依然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从此以后,Narcissus成为“自恋狂”的代名词,并衍生了英语单词narcissism(自恋)。
narcissus:[nɑr'sɪsəs] n.水仙,自恋狂,纳西索斯
narcissist:[nɑː'sɪsɪst] n.自恋者,自我陶醉者
narcissism:['nɑːsɪsɪz(ə)m; nɑː'sɪs-] n.自恋,自我陶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narcissism 词源,narcissism 含义。
magic(魔法):古波斯帝国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有影响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其创始人为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也因此被称为“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
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被称为Magi,意思是“哲人”、“贤人”、“知晓神的奥秘的人”。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时,几个Magi在东方看见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颗大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并给耶稣带来了礼物,这就是圣诞礼物的由来。美国著名文学家欧·亨利写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中,就用了这个典故。
英语单词magic(魔法)就源自Magi这一称呼,意思是“Magi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Magi拥有深奥秘密和超能力,所以就用magic来形容巫术、魔法等神奇的事情。
magic:['mædʒɪk]adj.不可思议的,神奇的,有魔力的,魔术的n.魔法,巫术,魔术
magician:[mə'dʒɪʃ(ə)n] n.魔术师,魔法师,巫师
magical:['mædʒɪk(ə)l] adj.魔术的,有魔力的
sybarite(奢侈淫乐的人):奢侈淫乐的锡巴里斯人
在古希腊南部城邦中,有一座城市叫做锡巴里斯(Sybaris)。这座城市因富饶与奢糜而闻名于世。他们吃的是珍贵的海鞘,家里养着鹌鹑,喜欢把玫瑰花瓣撒在床上睡觉。甚至因为懒惰,他们还发明了夜壶,并且把夜壶装饰得十分华美,宴会和旅行时都随身携带。这种穷奢极欲最终导致了锡巴里斯的灭亡。据说有次锡巴里斯和邻近一个弱国交战。当双方军队接近时,对方的军鼓手忽然奏起锡巴里斯节日游行时的曲目。锡巴里斯的战马一听到这些乐曲,便整齐地迈开舞步,像梦游一般,根本不听骑兵的使唤。为了在节日游行中显得更优雅,锡巴里斯骑兵队特意把战马训练得可以跟着固定的音乐节拍起舞,没想到这却成了他们的死亡旋律。锡巴里斯灭亡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英语单词sybarite,它本指锡巴里斯人,现在用来形容奢侈淫乐的人。
sybarite:['sɪbə,raɪt] n.奢侈淫乐的人,纵情享乐的人,锡巴里斯人
sybaritic:[,sɪbə'rɪtɪk] adj.奢侈淫乐的,柔弱的,放纵的
triumph(凯旋):古罗马庆祝胜利的凯旋式
凯旋式是古罗马人庆祝军队凯旋归来的一种十分隆重的庆祝仪式,是军事将领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要想获得这种礼遇,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包括:必须是军队的“统帅”并且拥有国家的统治大权、对外战争获得重大胜利等。获得凯旋式礼遇的将领被称为“凯旋者”。在仪式上,凯旋者头戴花环,脸被涂红,身穿特制长袍,乘坐金色战车,从专为凯旋式而设的城门中进入罗马城内。他的身旁紧跟着一名奴隶,不断在他耳旁低语:“记住,你只是一名凡人。”
参加凯旋式的还有凯旋者的部分军队。他们扛着标语,赶着满载战利品的大车,参加游行。队伍中往往还有被俘的俘虏以及用来祭祀的牺牲品。游行队伍按规定路线到达终点后,将处死一名战俘,将其他俘虏转卖为奴隶。在向朱庇特神奉献牺牲后,仪式结束,宴会开始,所有人开始豪饮狂欢。
在古拉丁语中,“凯旋式”叫做triumphus,可能来自古希腊语thriambos,意为“给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赞歌”。英语单词triumph(凯旋)就来源于此。
triumph: ['traɪʌmf] n.凯旋,胜利vi.得胜,成功
triumphal:[traɪ'ʌmfl] adj.凯旋的,胜利的
triumphant:[traɪ'ʌmfənt] adj.胜利的,得意洋洋的
affable:和蔼的
发音释义:['æfəbl] adj. 和蔼可亲的;友善的
结构分析:affable = af(=ad,去)+f(a)(说话)+able(能够)→能够与其说话的→和蔼的。当后面跟着的是f时,ad变为af。
词源解释:fa←拉丁语fari(说话)
同源词:fable(寓言←说出来的故事),fame(名声←口口相传),fate(命运←神所说的话),ineffable(不可言喻的、不能说的),infant(婴儿←不会说话的),preface(前言),confess(忏悔)
follow:跟随
来自Proto-Germanic*fulg, 陪伴,跟随,词源同full. 部分学者解释*g来自*gan, 走,词源同gang. 即跟着走的人,随从。
hypocrisy:伪善,虚伪
来自希腊语hypokrisis,舞台表演,演戏,来自hypo-,在下,-kris,分开,筛选,评论,词源同crisis,critic.来自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即边说边紧跟着发表看法,评论或进行阐释,引申词义表演,演戏。现义伪善,虚伪义可能来自于此,或来自hypo-,下面,欠缺,-kris,评论,观点,即不敢发表观点和看法的,掩饰真实情感的,引申词义伪善,虚伪。
car:汽车
car源于凯尔特语中的一个词,这个词在凯撒大帝听来就像karra。于是他就把两轮战车和马车称作karra。以后karra拉丁化为carra/carrus。car(一度作carre)约在1300年首次出现于英语,是通过法语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最初指运货马车或大车。到了19世纪中期car只是在诗中作为chariot(战车)的同义词用。19世纪末期英国英语用motorcar 一词来指“汽车”,但是没过多久该词就被缩略为car。英语的另一个词carriage(马车),究其根源也是出自拉丁语carrus,在作“火车客车厢”解时,如今也常以car作为其缩略形式。可见car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词,现代科学技术使它重新获得了新生。与car,carriage同出一源的英语单词还有chariot(马拉战车),carry(运载),career(生涯),charge(负荷,装满)等。
附:car 小汽车,carpenter 木匠,carrier 运输工具,cargo 货物,career 职业 词源助记:car 在古代表示木质马车 pent 表示马车的车棚,carpenter 就是古时候为王宫贵族制造有棚子的木质马车的工匠。Carry 有携带传送的意思,car 表示木质马车,变 y 为 i 加 er 就成了运输工具。跟着马车一起走的就是货物(cargo)了。在古代等级非常森 严,不同的人乘坐的木质马车是不同的,不同的木质马车也就表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所以 career 演化为职业。
second:第二的,第二位的,紧随其后的
来自古法语 second,第二的,来自拉丁语 secundus,第二的,从属的,按顺序的,紧跟着的, 来自 sequi,跟随,词源同 sequence,consequent.-und,形容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