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acchanalia(酒神节):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库斯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 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 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 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 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而单词Dionysia(酒神节)则来自酒神的希腊名字Dionysus(狄奥尼索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bækən(ə)l; -næl]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Dionysia:[,daiə'niʃən]n.(古希腊)酒神节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cchanalia 词源,bacchanalia 含义。

crucify(钉死):古罗马的钉十字架刑罚

一提起耶稣基督,人们总会想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图。将人钉在十字架上处死是古罗马时期的一种残忍刑罚,据说是古腓尼基人最先发明的,后来广泛流传至希腊、亚述、埃及、波斯和罗马。这种死亡方式被视为是最屈辱的。罗马人认为:只有奴隶和最坏的罪犯才可以被这样处死,对一般的罪人则采用别的方法处死,而不必承受这种侮辱下的痛苦。

这种残酷的刑罚起源于一根木桩。起初是把犯人绑在木桩上,令他窒息而死,既简单又残忍。后来木架被引入,有十字架、T形架和X形架。尽管各地行刑的细节略有不同,但大致情形都一样:犯人先被鞭笞,然后被迫背着木架走到刑场。行刑前,犯人被剥去衣服,只剩下一块缠腰布。犯人的手掌和脚下面有一块楔形木,防止身体因重力而滑落。然后把十字架插进地上预备好的固定口内。

十字架上的犯人不是饿死或渴死的,也不是因为出血而死,犯人最终是因窒息而死。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只能靠伸缩双臂呼吸。可是在这样的一种姿势下,加上钉伤所产生的强烈疼痛,所有肌肉会产生一种猛烈的反伸缩力,于是胸腔的空气无法排出,人最终慢慢窒息而死。

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基督教发展的核心事件。自从耶稣基督殉难、基督教发展壮大后,十字架刑罚逐渐销声匿迹,因为掌权者不再用处死“神的儿子”的方法来处死犯罪的人,而是以绞刑和其它刑罚取代。

在英语中,用钉十字架刑罚来处死犯人被称为crucify,来自拉丁语crucifigere,字面意思就是“钉在十字架上”,其中cruci就是表示cross(交叉)的词根。

crucify: ['kruːsɪfaɪ] vt.钉在十字架处死,折磨

crucifix: ['kruːsɪfɪks] n.十字架,耶稣受难像

Crucifixion: [kruːsɪ'fɪkʃ(ə)n] n.(十字架)刑罚,苦难

class(阶级):古罗马社会的六大社会等级

古罗马王政时期的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Servius Tullius)推行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其中一项改革是对所有罗马居民进行财产普查,根据财产多寡将所有人划分为六个classis(等级)。每个等级须为军队提供数目不等的“森图里亚”(Centuria,百人队)。第1等级提供98个森图里亚,其中包括18个骑兵森图里亚和80个重装步兵森图里亚;第 2、3、4等级各出20个步兵森图里亚;第5等级出30个轻装步兵森图里亚。另外,工匠和号手各组织2个森图里亚,无产者提供1个森图里亚。合计共193个森图里亚。共193个森图里亚。不同等级的森图里亚的人数不相等,武器装备也有所不同。

此外,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还创设了森图里亚会议。起初这个会议具有军事性质,后来取代库里亚会议,获得宣战、媾和、选举高级官员、制定法律和审判等职权。因它以森图里亚为单位投票,实际上被拥有森图里亚数目过半的第一等级即富有公民所控制。

英语单词class就来自拉丁语classis。

class:[klɑːs] n.阶级,等级,班级,类别vt.分类,把……分等级,把……归入某等级vi.属于某等级

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古希腊罗马的酒神节

酒神是古希腊及古罗马人民普遍崇拜的一个重要神灵,拥有自己的固定节日——酒神节。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有了“大酒神节”。每年3月为表示对酒神狄的敬意,都要在雅典举行这项活动。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所唱的即兴歌,称为“酒神赞歌”。它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并有芦笛伴奏,朗然起舞,受到普遍的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酒神赞歌发展成由50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的合唱队、在科林斯的酒神大赛会上竞演的综合艺术形式。酒神赞歌时代也是希腊抒情合唱诗盛行的时代,井导致了古希腊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羊人剧都源于“大酒神节”。

这个节日从意大利南部传入罗马后,起初秘密举行,共3日,只有妇女参加。后来男子也被允许参加,举行的次数多达一个月5次。这种成了狂欢酒宴的节日使罗马元老院于西元前186年发布命令在全意大利禁止酒神节。但多年来这一节日在意大利南部却没有被取缔。

英语单词Bacchanalia(酒神节)、bacchanal(饮酒狂欢的)和bacchanalian(饮酒狂欢的)都源自酒神的拉丁名字Bacchus(巴库斯)。

Bacchanalia:[,bækə'neiljə] n.(古罗马)酒神节

bacchanal: ['bækən(ə)l; -næl]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酒神节,饮酒狂欢

bacchanalian:[,bækə'neiljən] adj.酒神节的,饮酒狂欢的n.发酒疯的人

propaganda:宣传

该词系拉丁语借用词。

1 622年6月22日罗马天主教教皇Gregory十五世在罗马设立了一千由13名红衣主教,2名高级教士及1名秘书组成的机构,负责对外传教事业。该机构的拉丁语全称是Sacra 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相当于英语Sacred Congrega -tion for Propagating the Faith,汉译作“传信部”或“传道总会”,1718年在英国被称作the Congregation of the Propaganda,1819年简称为the Propaganda。英国新教徒(Protestants)把该机构的传教工作说成是传播谎言,使propaganda一词后来逐渐蒙上贬抑含义。起初propaganda指“传教机构”,到了20世纪初开始用以泛指任何形式的“宣传”。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词使用得十分广泛。由于当时许多宣传都夹带着感情、夸大和虚假的成分在内,因此propaganda常被当作贬义词来用。

diploma:文凭,毕业证书

今指“文凭”或“毕业证书”的diploma乃希腊语借词,该词在希腊语中的原义为letter folded double(对折的信件)或official document(公文)。另外,diplomat,diplomatic,diplomacy等亦均源于该词。diplomat原指持有diploma的政府官员,以后特指“外交官”;diplomatic起初表示“有关公文的”,随后表示“外交(上)的”,最后又由此引申出“有外交手腕的"或“老练的”一义;diplomacy别是英国政论家伯克(Edmund Burke,1729 - 1797) 1796年根据diplomat创造出来的一个词,用以表示“外交”或“外交手腕”。

bluestocking:女学者,女才子

从结构上来看,bluestocking是个复合词,意指“女学者”或“女才子”。按字面意思讲,bluestocking是“蓝色长袜”。以“蓝色长袜”喻指“女学者”,确乎有点儿别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得探究一下这个词的来历。

  1400年在威尼斯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其成员,不分男女,皆穿蓝色长袜。1590年在巴黎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会社,其会员也穿起蓝色长袜。18世纪中期,在伦敦一般的俱乐部里或社交聚会上,人们聚在一起不是吃喝玩乐,就是谈天说地。1750年贵妇Elizabeth Montagu夫人在她宅第设立了一个俱乐部。该俱乐部一反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不作空洞无聊的闲谈,而代之以书刊评论和文化讨论。他们衣着朴素,不趋时尚,以此表示清高脱俗。Montagu夫人还常常邀请著名文人来参加这一类似于巴黎沙龙的聚会,如Samuel Johnson,David Garrick,Horace Walpole等皆为座上客。有一次她邀请学问渊博的植物学家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她的晚会。起初Stillingfleet因无合适礼服和一般绅士惯常穿的黑色长丝袜,谢绝了她的邀请。据日记作家Fanny Burney后来忆述说,Montagu夫人告诉Stillingfleet可以穿他平时穿的普通衣服和普通蓝色毛绒蓝色长袜( bluestocking)前往。伦敦上流社会的“正统”人士对他的穿着很不为然,给他取了绰号,称他为Bluestockings,一位名叫Buscawen(一作Boscawan)的海军上将把该俱乐部称作Bluestocking Society(蓝袜社)。有人索性把这群贵族妇女称作bluestockings。嗣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bluestocking常用来嘲讽那些附庸风雅的妇女或那种自视博学多才而貌不惊人的女子。

spruce:整洁漂亮的

亨利八世时代(1509 - 1547)的廷臣都喜欢普鲁士贵族的服饰,头上戴着有鲜艳羽饰的宽边帽,颈上戴着银项链,身穿缎斗篷和红丝绒紧宥上衣。在中世纪时期任何来自普鲁士的东西英语均谓之Pruce。Pruce源自古法语,即Prussia(普鲁士)之意。到了16世纪不知为什么在Pruce前面被加了个字母s,Pruce变成了Spruceo最初Spruce原仅用于Spruce leather(自普鲁士进口的皮革)和Spruce fir(云杉)这两个词组,因为它们都原产于普鲁士。后来普鲁士款式的服饰人们也以Spruce 一词来形容了。因此,没过多久Spruce即被赋予了“整洁漂亮的”一义,首字母也由大写变为小写,起初只用作形容词,“后也用作动词,并常和副词up连用,作spruce up,表示“(把…)打扮得整洁漂亮”。

cabinet:密室,内阁

cabinet原指私人收藏标本用的橱柜和小房间,是从意大利语gabinetto来的,原义为“小笼”、“小筐”,gabinetto又来自拉丁语的cavea,指的是“关放野生动物的场地”。现在博物馆的小陈列室或陈列柜英语仍叫cabinet,博物馆的动物陈列室或陈列柜里仍然有许许多多野生动物,不过它们都已被制成了标本。

由于这种动物陈列室起初是私人经办的,因此,cabinet一词又转指“私人小房间”、“密室”,现在又用来指“内阁”,甚至指“全体阁员”。人们很难想象,cabinet(内阁)高行政机关追到底却是关放野兽的地方。

belfry:钟楼

belfry现在常用来指教学尖塔顶上的钟及敲钟装置。其实这个词起初与“钟”毫不相干,倒是与“战争”有密切的关系。这个词最早在英语中写作berfrey,指的是被围困军队自我防御用的“窝棚”。后来,berfrey变成了一种可移动的塔型结构,从里面可以向敌人开火,从塔顶还可以观察敌人的动静,是一种可移动的了望塔。继而指防护了望人员的塔形建筑。由于了望塔必不可少的是报警用的大钟,即bell,于是又混生出belfry一词,用以指“警钟”,由此又延伸指教堂等建筑物的“钟楼”、“钟塔”。

temple:寺庙

temple起初的的确是一种“空中楼阁”。古代罗马占卜都伸出双手,在天空中划出一个区域,称之为templum,声言这是一个神圣的区域,然后他煞有介事地凝望着这片天空,根据天空中的风云变幻的各种征象予卜未来。占卜者也常用同样的方法在地面上划出这样的区域,也称之为templum.后来又指在地面上这些“神圣的区域内建筑的房舍、殿堂、院落”;拼法也渐渐变为temple.

pakace:宫殿

古罗马七丘之一巴勒登丘(Palatine)起初是罗马古城的主要部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巴勒登就成了达官贵人、时髦的上流阶层的聚居区。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和阴谋家加蒂兰(Catiline,公元前108-62)的府第就在这里。整个巴勒登丘的山坡上,有钱人家的房舍鳞次栉比。

到了尼禄(罗马暴君,Nero,公元37-68年,在位期间54-68年)当朝时,他想独霸巴勒登山丘,就下令将住房夷为平地。他的建筑师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套住所,取名叫“palatium”,字面意思是“在巴勒登丘之上”,是那里的第一座宫殿。

法兰西国王参照palatium这个词,把自己住的宫殿叫作“palais”。这个词进入英语后,起初写作paleys,后来演变成今天的palace。

doll:玩具娃娃

小女孩喜欢玩的玩具娃娃,英语里叫doll,是从Dorothy这个女子名简化来的,是其昵称,起初指“情人”或“心上人”,继而指“好看然而没有头脑的女子”,现在又用来指“玩具娃娃”。不过,今天偶尔也用它指“美貌的姑娘”:Isn't she a cute dool!(她长得真美!)

napkin:餐巾

现在宴会上用的纸作的小餐巾,英语叫napkin,过去曾一度是大块方形的亚麻织品。这种大型餐巾,在银制餐具出现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还被当作是一种“优美”、“雅致”、“富贵”的象征,甚至到了19世纪90年代,它仍然是高级宴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桌布”,现代英语叫tablecloth,过去却叫napery,是从古法语词nape来的。Napkin从字面上讲,就是“小桌布”的意思。

Nape还派生出naperon(围裙)。这个词被借入中古英语。“一条围裙”,起初写作a naperon,但由于印刷错误,误将和n排在一起,成了an aperon;aperon后又简称apron,以致以讹传讹,成了今天的an apron。

上面的nape,napery,naperon,napkin等词都来自拉丁词mappa,意思是“布”。

bedstead:床架

起初,bedstead并不指“床”本身,而是指床所占据的位置,其中的stead,在古英语中写作stede,意思是“站立的位置”。其实今天的常用词instead,也仍未摆脱“取代其位置”的含义。

pants:短裤

古代意大利喜剧中有一个常见的丑角,名叫Pantalone,是一位穿拖鞋、戴眼镜的傻老头子,总是穿一条式样奇特的裤子,而且式样经常变换。最早的一种式样是长裤管、瘦裤腿、肥裤裆式的马裤。这位喜剧角色为人们提供了pantaloon一词,起初为“丑角”这义,其复数形式则泛指“裤子”。后来这个词进入英语后被砍去了后一半,成了pants,意思也专指“短裤”了。

lunch:午餐

lunch起初的含义是“一团”、“一块”,英国有两个方言把“午餐”叫作lunshine(一块食物)和nonschench;non即“noon(中午)”;schench,“饮料”;意即“中午的饮料”。

“午餐”的正式用语luncheon即是由lunshin和nonschench合并而来的,其完整的含义是“一块食物加上午的饮料”。

bridge:桥牌

桥牌是纸牌游戏的一种。

据说最早的纸牌游戏是中国宋代一位官吏约在1120年间为他的妻妾们设计的。

欧洲最早的纸牌游戏在1392至1393年间。德国是最早的纸牌制造中心,他们牌上的图案为“铃铛”、“心脏”、“树叶”和“橡子”,分别代表“绅士”、“僧侣”、“地主”和“劳动者”。西班牙纸牌的图案则是“剑”、“棒”、“杯”和“钱”。

英国的纸牌最早叫biritch.到19世纪80年代,桥牌在英国风摩一时。起初妇女不打,但到了20世纪,妇女俱乐部日益增多,妇女打牌便不亚于男子。英国纸牌对考了别国的图案和乐称,然后自成一套,分别为club(梅花)、spade(黑桃)、heart(红桃)和diamond(方块);其中club的词义即西班牙牌中的“棒”,但图案却是“三叶草”;spade则是从西班牙语的espada来的,意思是“剑”;heart,即人的“心脏”和图形;diamond(钻石)是从法语carreau(一块玻璃)的图案引伸来的。

soccer:英式足球

soccer是英国十分流行的一项运动,也叫association football,即按英国足球协会制定的规则进行的足球运动。Soccer即是association football的简写,起初简称assoc,后又简称soc,最后写成soccer或socker。

顺便说一下,在美国soccer和football是绝对不同的两种运动,美国的football俗称“橄榄球”。

billiads:台球

billiads指游戏时,复数形式作单数用,译作“台球”,俗称“弹子戏”。游戏时用一根棍子撞击实心球,这根棍子英语叫cue,法语则叫billiard,意思是“小木棍”。这种游戏起初叫billart,后来才叫billiads.Billiad还可作形容词,但只用作定语,如a billiadroom(弹子房);作名词用时,不指台球的球,而指“连撞两球的得分”,台球的“球”仍叫b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