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nemesis 词源,nemesis 含义。
siren(汽笛):歌声迷人的女海妖塞壬
在希腊神话中,塞壬Siren是一种女海妖,人面鸟身,长得美若天仙,并且拥有天籁般迷人的嗓音。她们住在海岛上,用歌声魅惑航海者,使他们的船只触礁沉没,船员成为她们的腹中餐。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将要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得到女神的忠告,预先采取了防备措施。他命令手下把自己牢牢地绑在桅杆上,让手下用蜡把各人的耳朵堵上。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果然从远处传来了迷人的歌声。歌声如此令人神往,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束缚,向手下大喊大叫,让他们驶向海岛。但他的手下因为事先得到指示,对此不闻不顾,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远远地离开了海岛才给他松绑。奥德修斯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安全地欣赏了塞壬们的天籁之音。
在17世纪,人们为了防止船只触礁,就在暗礁附近用汽笛发出警报,警示海员们塞壬的故事。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警报声叫做siren。
siren: ['saɪr(ə)n]n.汽笛,警笛,歌声迷人的女歌手,女妖塞壬adj.迷人的vt.引诱vi.响着警笛行驶
sirenian:[saɪ'riːnɪən] n.海牛目哺乳动物adj.海牛目哺乳动物的
salon(沙龙):巴黎名媛客厅中的社交聚会
英语单词salon(沙龙)来自法语,而法语salon来自意大利语salone,本意为“大厅”(large hall),后来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当时,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会交际场所。进出这里的人,多为小说家、诗人、画家、戏剧家、哲学家、音乐家和评论家等,他们志趣相同,欢聚一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音乐,或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各抒高见。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聚会称为“沙龙”。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要定期举行;时间要在晚上;人数不能太多。现在,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借“沙龙”一词来表述某项活动,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等。
salon:['sælɒn] n.沙龙,客厅,画廊
mosaic(马赛克):献给缪斯女神的艺术
一提起“马赛克”(mosaic)这个词,很多中国人想到的图片或视频中用来遮盖不雅部位的方格子。其实,马赛克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装饰艺术,指的是用大量小石块或小玻璃等材质拼凑镶嵌形成的装饰图案。英语单词mosaic一词来自希腊语musaicum,意思是“work of Muses”(缪斯女神的作品),可见马赛克在希腊人眼中已经是一门艺术。
在早期原始人所住的洞穴中就能发现用贝壳或石头拼成的马赛克。在人类早期文明中,两河流域的苏美人为减少巨大神殿墙的单调,将之使用在建筑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马赛克艺术逐渐普及。
而等基督教徒来到罗马后,马赛克艺术迎来黄金时期。由于当时基督教在罗马受到压迫,艺术成为基督教徒表达信仰的最佳方式。由于他们大多数民众都不识字,他们就把基督教徒的故事和传说在地下室的通道墙壁上做成马赛克拼图画,用于传播基督教徒文化。因此,很多经典的马赛克壁画都还与基督教的传说和故事有关。基督教被罗马人定为国教后,基督教的教堂中大量使用马赛克艺术,并且材料也逐渐发展为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至今人们还能在各地的基督教堂中欣赏绚丽的马赛克艺术。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画adj.摩西的,镶嵌的
almanac(历书):古代阿拉伯人的历书
英语单词almanac通常被翻译为“历书”、“年鉴”,它是一种类似于日历的书, 按年度出版,除了包含日期、节气等日历信息外,还有更多与气象、农业耕种、航海活动相关的信息,如某天应该播种什么作物、潮汐高度、日出日落的时辰、日食 月食预报等等,以供农民和航海家参考。美国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从1732年到1758年期间逐年出版的《贫穷的理查德的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是美国早期最著名的一部历书。这个时代出版的历书,除了有日历和气象预测等内容外,还增加了很多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包括家庭医疗指南、 多门类的统计资料、节假纪念日,甚至还有笑话、小说和诗歌等方面的内容。农民通过历书的指导,既能合理地选择农时安排农活,同时还可以欣赏那些即增添知识 又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从而使历书成为了真正的百姓通俗读物。
almanac一词来自阿拉伯语al manakh,其中的al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很多来自阿拉伯语的英语单词都含有al,这也是来自阿拉伯语的英语单词的一个常见特征。在阿拉伯语中,al manakh相当于climate,指的是特定时期的天气变化,类似于我们中国的节气。
现在的almanac通常还含有各种历史统计信息,因此与yearbook或 annual(年鉴)有点像,有时候可以混用。它们的区别在于,almanac含有未来年度的信息,并且在提供历史相关信息时不限于特定年度,且主要以时 间轴来安排信息,类似于“历史上的今天”。而yearbook或annual(年鉴)相当于年度报告,不含有未来年度的信息,一般是针对某个专业领域,不 像almanac那样通俗及包罗万象。
almanac:['ɔlmənæk] n.历书,年历,年鉴
tournament(竞标赛):中世纪的骑士比武大会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骑士比武大会。最早的比武大会一般认为诞生于法国,主要项目是马上长枪比武,即两个骑士手执长枪策马迎面对刺。在13世纪以前,骑士比武大会的军事气氛依然比较浓厚,显得非常的粗野残暴,有些时候几乎与真正的战争无异,参赛骑士所使用的武器都是战场上使用的开刃武器。可以说,一场骑士比武大会就是一场真实模拟战争的军事演习。到13世纪以后,骑士比武大会逐渐向庆典和仪式转变,参赛者往往以“秀”为主,通过表现自己的勇敢和武艺,来赢得观众中领主或女性的赏识或青睐。15世纪,骑士比武大会的各项程序和制度已经变得非常完备和复杂了,所用武器也与实战武器不同,增加了防护装置,长枪的枪头变成木制的。17世纪后,骑士比武大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英语单词tournament原本指的就是中世纪的骑士比武大会,来自法语tornement,由tornoier(长枪对刺)衍生而出,用来表示赛制类似中世纪骑士比武大会、需要经过多场比赛才能决定最终冠军的比赛,如锦标赛和联赛。单词tourney(锦标赛)也来源于此。
tournament:['tʊənəm(ə)nt] n.锦标赛,联赛,比赛
tourney:['tʊənəm(ə)nt] n.锦标赛vi.参加比赛
peer(贵族):与查理曼大帝平起平坐的十二个骑士
英语单词peer原本是“同等的人”之意,来自拉丁语par(equal,相等)。它还可以表示“贵族”,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中世纪,法兰克王国的著名国王查理曼大帝身边有十二个武艺高强的骑士,一直追随查理曼大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为了犒赏他们,查理曼大帝借鉴亚瑟王和十二圆桌骑士的故事,和这十二位骑士平起平坐,将他们称为peer,意思就是“平起平坐的人”。由于这些骑士都是贵族,因此peer就衍生了“贵族”的含义。
peer:[pɪə] n.贵族,同等的人vt.封……为贵族,与……同等
peerage:['pɪərɪdʒ] n.(全体)贵族,贵族地位,贵族阶级
explode(爆炸):通过噪声把演员轰下台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观看戏剧时,喜欢毫不掩饰地当场表达自己的喜爱或反感情绪。他们通过掌声和喝彩声表达喜爱和赞赏,而在不喜欢演员的表演时,他们也会通过嘘声、倒彩声以及其他各种噪声来表达反感,直到将演员轰下台为止。英语单词explode的本意就是“通过噪声把演员轰下台”。它来自拉丁语explodere,由ex(out,出去)+ plaudere(鼓掌、欢呼)构成。
在17世纪时,explode一词在英语中的意思是“通过暴力或突然的噪声将其赶出去”,与其本意差不多。到了18世纪后期,词义慢慢变为“使其突然而又大声地爆发”,后来才完全转变为“突然而又大声地爆发、爆炸”。
explode:[ɪk'spləʊd; ek-] vi.爆炸,爆发,激增vt.使爆炸,炸开,打碎,推翻
patron(赞助人):掏钱资助艺术家的贵族
在古代,艺术家的日子不好过。因为艺术品既不能拿来充饥,又不能拿来保暖,所以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能给艺术家带来稳定的收入。艺术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上流人士的资助。那些达官贵人欣赏某位艺术家的才华,就会花大价钱购买他的作品。这种购买艺术家的作品、资助艺术家的人就被称为patron(赞助人、保护人)。这个单词来自拉丁语patronus(守护神、保护人),词根是pater(father,父亲)。英语单词patrician(贵族)与此同源。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些人绝不仅仅是买家,而是他们的恩人和庇护人,故称之曰patron。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二百年的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美第奇家族是许多艺术大师们的patron。罗马和佛罗伦萨的许多名垂青史的建筑,雕塑,绘画和壁画,都是在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下,由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郎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完成,因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艺复兴文化。
在现代,patron一词的含义已经泛化,可以表示各种行业的大主顾,但依然含有“赞助、庇护”的含义,因此一般指的是那种经常惠顾的老主顾,而不是一般的顾客(customer)。
patron:['peɪtr(ə)n] n.主顾、赞助人、庇护人
Chauvinism(沙文主义):拿破仑的狂热崇拜者沙文
英语单词Chauvinism(沙文主义)源自法国士兵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的姓氏。沙文出生于法国第一共和国时代,18岁入伍,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曾17次中弹。他对拿破仑十分忠诚,曾经获得拿破仑亲手授予的荣誉军刀和200法郎奖赏,是法国的传奇士兵。
沙文对拿破仑以军事手段征服其他民族的侵略政策狂热崇拜。在后拿破仑时期,狂热爱国在法国不再流行,作为拿破仑的狂热崇拜者,沙文成为了人们的讥讽对象。在1831年的一部法国喜剧《三色帽徽》中,首次出现了Chauvinism(沙文主义)一词,以讽刺的口吻对沙文的这种狂妄自大、鄙视其他民族的情绪进行了描写。
现在,Chauvinism(沙文主义)一般用来描述过高看重自己所在国家、民族或团体,鄙视其他国家、民族或团体的思想和态度,如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男性沙文主义。
Chauvinism:['ʃəʊv(ɪ)nɪz(ə)m] n.沙文主义,盲目爱国主义
talent(天资):《圣经》中的“塔兰特币”寓言
英语单词talent源自希腊语talanton,字面意思“天平、秤”,本是重量单位,一般译为“塔兰特”。也可用作货币单位,表示等重的黄金或白银,曾经在中东、希腊等地区广泛应用。
在《圣经》的《马太福音》中,耶稣讲了一则寓言:有位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来仆人,把家业委托给他们。他按照每个人的才干,依次给了5个、2个和1个塔兰特币,然后就启程了。那个拿了5塔兰特币的仆人,把钱拿去做买卖,赚了5塔兰特币。那个拿了2塔兰特币的仆人也同样赚了2塔兰特币。只有那个拿了1塔兰特币的仆人在地上挖了个洞,把钱藏在里面。
主人回家后,仆人们向他汇报成就。拿了5塔兰特币和2塔兰特币的仆人,他们的塔兰特币都翻倍了,只有拿了1塔兰特币的仆人依然是1塔兰特币。前两个仆人都得到了主人的夸奖,第三个仆人被主人臭骂一顿,然后把他的1塔兰特夺走,交给第一个仆人。
经济学中有名的“马太效应”就源自这则寓言,在圣经中表达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者通吃。
在寓言中,塔兰特币比喻上帝给予每个人的天资。耶稣借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要好好利用上帝赐予每个人的天资。虽然每个人的天资有高有低,但只要你利用得当,都能得到上帝的赏识,为你提供更多的机遇。所以,本来作为货币单位的英语单词talent也就有了“天资”的含义。
talent:['tælənt] n.才能,天资,天才
appreciate:欣赏
发音释义:[ə'priʃɪet] vt. 欣赏;感激;领会;鉴别vi. 增值;涨价
结构分析:appreciate = ap(=ad,去)+ preciate(给出评价)→给出(高度)评价
词源解析:preciate←拉丁语pretiatus(评价,过去分词)←拉丁语pretiare(评价)
同源词:price(价格),appraise(评价)
衍生词:appreciation(感激、欣赏、增值),appreciable(可感知的、相当可观的),depreciate(贬低、贬值、使贬值)
appraise:评价
发音释义:[ə'preɪz] vt. 评价,鉴定;估价
结构分析:appraise = ap(=ad,去)+ praise(定价)→评价、鉴定、估价
词源解析:praise←拉丁语pretiare(评价)←拉丁语pretium(价值)
同源词:price(价格),appreciate(欣赏←高度评价)
衍生词:appraiser(评价人),appraisal(评价、估价)
agreeable:令人愉快的
发音释义:[ə'griːəb(ə)l] adj. 令人愉快的;适合的;和蔼可亲的
结构分析:agreeable = agree(赞成、欣赏、喜欢)+able(能够)→令人喜欢的→令人愉快的
blackjack:21点纸牌游戏,警棍
1. 21点纸牌游戏,来自该游戏初介绍进入美国时,赌场老板为刺激彩头,拿到黑桃J和黑桃A所得到的21点,将能获得十倍奖赏,因而得名。
2. 警棍,jack, 杰克,该词在英语里具有诸多意思,诸多叫不出名字或一时没法取名字的物件皆以jack称之,类似于汉语“某”的功能。
booty:战利品
原指奖赏,词源不详。词义受boot(益处)影响。词义由奖赏到战利品可参照英法16,17世纪官方文件letter of marque, 私掠许可证。当时英法政府为发展海上力量,打击对方,鼓励民船海盗船可以对过往商船进行合法抢劫,所掠财物部分作为奖赏。
countenance:面容,表情,支持
来自contain, 包含,控制,对内心情感的控制,表情。后词义进一步褒义化,赞赏,支持。
white elephant:白象,昂贵而无用之物
比喻用法,来自过去泰国国王会赏赐给失宠或犯过错的大臣一头白象,由于白象的养护成本极高,通常会给其养护之人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名为赏赐,实为惩罚。
headhunt:猎头
head,头,hunt,打猎。在古代用于指打战时割下敌方人头领赏,该词义已很少使用,现用于比喻义指物色人才。
honorarium:酬金,谢礼
来自拉丁语honorarium,荣誉性的礼物或奖赏,后来与金钱划上了等号,引申词义酬金,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