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machiavellian(权谋政治家):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由于他的政治学说,马基雅维利的名字成了“权谋政治家”的代名词。英语单词machiavellian就来自他的名字Machiavelli。

machiavellian: ['mækɪə'vɛlɪən] n.权谋政治家adj.不择手段的,狡猾的,马基雅维利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achiavellian 词源,machiavellian 含义。

belie:掩饰、证明为假

发音释义:[bɪ'laɪ] vt. 掩饰;与…不符;证明…为虚假

结构分析:belie = be(使…为)+lie(撒谎)

在英语中,A belie B的本质意思就是A与B是不符的、矛盾的、抵触的。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B符合事实而A不符合事实,这时候belie就是“掩饰、歪曲”之意,如 Her looks belie her 50 years(她看上去不像50岁)。另一种可能是A符合事实而B不符合事实,这时候belie就是“证明…为虚假”之意,如The facts of the situation belie his testimony(实际情况证明他作了伪证)。由于存在两种相反的可能性,所以belie含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含义,但只要我们记住它的本质含义“不符、抵触”,就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它的意思。不过从经验来看,古人常使用第一种含义“掩饰”,而现代人更常使用第二种含义“证明…为虚假”。

助记窍门:belie→be lie→证明是谎言→证明…为虚假

abash:使困窘

发音释义:[ə'bæʃ] vt. 使困窘;使羞愧;使局促不安

词根分析:abash = a(往外)+bash(张开嘴)→张嘴惊愕→困窘、羞愧。

词源解释:abash←古法语esbaer(张嘴惊愕),es = ex(往外),baer←拉丁语batare(张嘴,打呵欠)。

背景知识:abash表示某人谎言被戳穿、受到突如其来的指责或羞辱等场景下吃惊地张开嘴,形象地刻画出人在羞愧、困窘、局促不安时的面部表情。

同源词:bashful(羞愧的,困窘的)。

bunkum:胡说

见bunk , 胡说。词源同debunk, 揭露谎言。

debunk:批评,驳斥

de-, 不,非,使相反。bunk, 谎言。

fudge:法奇软糖,回避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17世纪真实存在的Captain Fudge, 每次出海总会带回一箩筐的谎言,回避老板和同事的问题,因此,其名字通用化成为胡扯瞎说的代名词。后也用来指一种软糖。

humbug:谎言,骗人的把戏

hum,嗡嗡叫,欺骗,bug,鬼怪,鬼魂。引申词义谎言,骗人的把戏。

lie detector:测谎仪

lie,谎言,detector,检测仪。

mendacious:撒谎的,捏造的

来自拉丁语mendax,撒谎,欺骗,来自mens,思想,思考,词源同mind,mania.其词义引申来自语言的词义转移现象,即经过思考后想出来的谎言。也有观点认为来自mendicare,乞讨,词源同mendicant.即为了讨要而撒的谎言。

propaganda:宣传

该词系拉丁语借用词。

1 622年6月22日罗马天主教教皇Gregory十五世在罗马设立了一千由13名红衣主教,2名高级教士及1名秘书组成的机构,负责对外传教事业。该机构的拉丁语全称是Sacra 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相当于英语Sacred Congrega -tion for Propagating the Faith,汉译作“传信部”或“传道总会”,1718年在英国被称作the Congregation of the Propaganda,1819年简称为the Propaganda。英国新教徒(Protestants)把该机构的传教工作说成是传播谎言,使propaganda一词后来逐渐蒙上贬抑含义。起初propaganda指“传教机构”,到了20世纪初开始用以泛指任何形式的“宣传”。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词使用得十分广泛。由于当时许多宣传都夹带着感情、夸大和虚假的成分在内,因此propaganda常被当作贬义词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