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ketchup(番茄酱):用腌鱼和香料混合而成的调味品

英语单词ketchup(番茄酱)的拼写很不规则,显然是个外来词。很多人认为它来自中国的闽南话,是闽南话中“鲑汁”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用腌鱼和香料混合而成的类似酱油一样的调味品,在闽南语中念作ke-chiap。后来,这种调味品及其名称流传至马来群岛。英国人在马来群岛品尝到这种美味的调味品后,将其带回了欧洲,并根据其发音将其称呼为ketchup。

ketchup流传至欧洲后,欧洲人使用蘑菇、胡桃、小银鱼和牡蛎等各种不同原料来制作这种ketchup。在1873年,H.J. Heinz公司开始售卖用番茄制成的ketchup。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番茄成为了制作ketchup的主要原料。这就是为什么ketchup往往被翻译为“番茄酱”的原因。

ketchup:['ketʃəp; -ʌp] n.番茄酱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ketchup 词源,ketchup 含义。

zest(风味):用来增加饮料口味的水果皮

在古代,法国人喝饮料时,喜欢在饮料中添加一些新鲜的柠檬皮或柑橘皮,用来增加饮料的口味。这种用来增加饮料口味的水果皮就被称为zeste,进入英语后演变成为zest,用来表示“可增添口味的东西”,进而引申为“风味、乐趣”等意思。

zest:[zest] n.风味,滋味,乐趣,兴趣vt.给……调味

soy(酱油):中国人用黄豆制成的“豉油”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黄豆制造酱油作为调味品,俗称为“豉油”(shiyou)。传到日本后大受欢迎,因为特别适合用来腌鱼。在日本,它的名称变成了shoyu,后来又变成soyu。荷兰殖民者到达日本后,发现了这种调味品,十分喜爱,将其传入欧洲,名称变成了soya。进入英语后,变成了现在的soy,既可以表示“酱油”(soy sauce),也可以表示用来制造酱油的大豆或黄豆(soy bean)。

soy:[sɒɪ] n.酱油,大豆,黄豆

soy sauce:酱油

soy bean:大豆,黄豆

baste:缝合、抹油、打骂

发音释义:[beɪst] vt. 宽松地缝到一起;在…上涂油;狠揍;大骂n. 调味品;涂抹液

词源解释:baste(缝)←原始印欧语bastjan(用树内皮连接起来)←bast(树的内皮);baste(抹油)←古法语basser(弄湿、浸泡)←basin(水池、盆);baste(打、骂)与古英语beatan(beat)有关或由baste(抹油)引申出。

助记窍门:要想做出best羊肉串,需要三个baste:先把羊肉块baste(狠揍)一顿,然后用竹签把它们baste(粗缝)到一起,烤的时候还有不断baste(抹油)。

衍生词:baster(润肉者、浇油管、巴斯特)

chipolata:契普拉塔小香肠

来自拉丁词cepa, 洋葱,词源同chives。通常认为这种食物的原型为中国的香肠或腊肠,因外国人认为洋葱为制作这种食物的重要调味料而得名。

dressing:穿戴,调味料

来自dress, 装饰,服装,引申词义调味料。

zest:柑橘外皮,风味,热量

来自法语zeste,橘子皮,来自希腊语skhizo,分开,剥下,来自PIE*skei,砍,切,词源同scissor,scythe,segment,因橘子皮可用来调味,因此引申词义风味,热情。

mustard:芥末,芥菜

来自拉丁语mustum,新酒,新酿制葡萄酒,-ard,名词后缀。来自古罗马时期的芥末烹调方法,即把新酒与芥末籽拌在一起用以给面团调味,后就以该词命名这种植物。

the salt of the earth:社会中坚;民族精华;优秀份子

盐在古代是很贵重的,并被认为是“尊贵”的象征——古罗马士兵就曾经用盐来发工资、发津贴,所以才有了单词salary;在伊丽莎白时代,王公贵族们的餐桌上都摆着一个很大的盐罐,贵宾坐在盐罐的上首,正因为如此才有短语Please sit above the salt(请上座)。

盐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人体若缺盐,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出现种种疾病。盐还有杀菌、解毒、消炎、除污等多种功用,它既是“百药之王”,又是工业之母,尤其是在古代,盐确实是值得珍视的东西。在许多民族的古代习俗中,盐都被当作敬客的高贵礼品。

今天我们谈的the salt of the earth(精英、中坚力量)一词出自《圣经》。 据《新约·马太福音》记载:耶稣对他的门徒说:“Ye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but if the salt have lost its savor, 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如何才能再变咸呢?)在这里,salt转义为elite of the world(中坚力量,精英,高尚的人)。这是耶稣在福音结尾时所说的话,既然他把门徒比做“世上的盐”,足见此种称赞高乎寻常。

mayonnaise(蛋黄酱):来自以蛋黄酱闻名的地中海小岛马翁镇

在地中海西部有一个叫做“米诺卡”(Minorca)的岛,岛上有一个海港小镇叫做“马翁”(Mahon)。这个岛18世纪时原本属于英国。在英法七年战争中,法军击败了驻扎在该岛的英军,占领了米诺卡岛。在马翁镇,法军司令黎塞留公爵意外品尝到当地用蛋黄和其他调料做成的一种调味品,觉得极其美味,便将这种调味品的做法带回了法国,并很快在法国及欧洲流传开,常被西方人用来调制沙拉。因为这种酱来自Mahon,人们便将其称为mahonnaise,后缀-aise表示“产自某处”。后来,mahonnaise的拼写演变为mayonnaise并进入了英语。

mayonnaise:['meənez] n.蛋黄酱,沙拉酱,美乃滋

racy:生动的,带荤的,不雅的

来自古法语 rais,根,姜根粉,来自拉丁语 radix 的所有格形式 radicis,根的,来自 radix,根, 词源同 radish,root.字母 d 脱落。后用于指放姜根调味料,有辛辣味的,生动的,后词义贬义 化,引申词义带荤的,不雅的。

saucer:茶碟,茶托

sauce,调味汁,-er,表物。即装调料的碟子,后词义通用化。

sausage:香肠

来自 sauce,盐渍物,调味料,酱,-age,名词后缀。引申词义香肠。词义演变比较 toilet,原义 为网,装化妆品的网兜。

seasoning:调味品,调料

season,加调料,-ing,动名词后缀。引申词义调味品,调料。

tempura:天妇罗

来自日语 tempura,来自葡萄牙语 tempero,调料,调味品,词源同 temper,调和,调制。用以指 日本用面粉裹油炸的蔬菜或鱼。

zest:柑橘外皮,风味,热量

来自法语 zeste,橘子皮,来自希腊语 skhizo,分开,剥下,来自 PIE*skei,砍,切,词源同 scythe,segment.因橘子皮可用来调味,因此引申词义风味,热情。

saucepan:炖锅;有柄平底锅

来自 sauce(调味汁) + pan(锅),因为这种锅最初专门用于烹制调味料而得名。

mustard(芥末):沉浸在未发酵葡萄汁中的调味品

芥末(mustard)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调味品。它是用芥菜的种子经过碾磨之后制成的。 最早的时候,芥末是和醋混合在一起形成膏状,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芥末酱一样。但在中世纪时,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用酿葡萄酒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一一未发酵的葡萄汁来替代醋。 这种未发酵葡萄汁在拉丁语中称为mustum,在英语中称为must。因此,人们就将芥末和 must混合后形成的芥末酱称为mustard,后缀-ard表示沉湎某物的人,如drunkard (酒鬼)。 所以mustard的字面意思就是沉浸在must (未发酵葡萄汁)中的调味品。

salad(色拉):用盐水泡过的蔬菜

沙拉(salad)是西方人非常喜爱的菜肴之一,通常由蔬菜、水果再加上一些调味酱制成。在现代,制作沙拉时通常使用沙拉酱作为调味品,而在古代,制作沙拉的调味品通常就 是盐水。salad—词的来源就与“盐”有关。它来自拉丁语salata,字面意思就是salted (用 盐腌的、用盐泡过的)。不过和泡菜不同,沙拉通常是用新鲜蔬菜制成,在盐水中泡的时间很短,达到调味的效果即可。现在,随着各种沙拉酱的出现,很少有人还使用盐水来制作沙拉,但salad这个单词的拼写依然显示了它和盐之间的关系。

vinegar(醋):酒变酸后得到的调味品

醋(vinegar)是由酒精在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而成的。传说,中国古人在用粮食酿酒过程中,有人觉得酒糟扔掉太可惜,就存放起来。过来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糟转变 成了另一种味道酸甜的调味品,这就是醋的来历。英语单词vinegar也反应了醋和酒之间的 关系。它来自古法语vinaigre,由vin (wine,酒)和aigre (sour,变酸)组成,其源头是拉 丁语vinumacetum (变酸的酒)。由此可推测,西方的醋最早也是由酒变酸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