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Jupiter(木星):罗马神话中的最高主神朱庇特

希腊神话中,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把妻子迈亚所生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吞进自己的肚子。迈亚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在请教了大地女神盖亚后,在生下宙斯(Zeus)时,用布裹住一块石头谎称是所生的婴儿。克洛诺斯接过石头一口吞下。小宙斯逃过一劫,被偷偷地送到克里特岛被仙女抚养大。

成年后的宙斯决心拯救自己的哥哥和姐姐。他诱使克洛诺斯误食催吐剂,吐出以前吞下的子女。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巴斯神与以克洛诺斯为首的泰坦神展开了战争,最终奥林巴斯神族取得了胜利,将泰坦神族禁锢在地狱深渊。宙斯成了第三代神王,具体分管天空。因为他没有像他爷爷和爸爸那样被人推翻,所以他也是希腊神话中的最高主神。

在希腊奥林匹亚城的宙斯神殿中有一座巨大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雕像,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在罗马神话中,宙斯被称为朱庇特(Jupiter),又称为Jove。木星(Jupiter)就以朱庇特的名字命名。朱庇特天性风流快活,与无数仙女、凡人美女有染,所以占星学认为出生于木星宫的人天性快活,所以单词jovial(木星宫的)也含有“天性快活的”的含义。

Jupiter:['dʒuːpɪtə]n.木星,朱庇特

jovial:['dʒəʊvɪəl; -vj(ə)l] adj.天性快活的,木星宫的。

jovian: ['dʒəuviən] adj.威风凛凛的,朱庇特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Jupiter 词源,Jupiter 含义。

altas(地图集):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Atlas)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他属于泰坦神族,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伊阿珀托斯(Iapetus)的儿子,“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哥哥。泰坦神族被奥林巴斯神族打败后,参与反叛的阿特拉斯被宙斯惩罚,被迫在世界的西边以双肩擎住被放逐的天神乌拉诺斯,以免他返回地面与大地女神盖亚做爱。

传说阿特拉斯背负苍天,痛苦不堪。英雄帕尔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后经过此地,阿特拉斯就请求帕尔修斯,用美杜莎的眼睛正对他,将他变成了石头。因为阿特拉斯特别高大,而变成一座山,这座山就是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这条山脉西边的大海(大西洋)也以阿特拉斯命名。

阿特拉斯的名字Atla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擎者”。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阿特拉斯擎天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单词atlas从此被用来表示地图集。阿特拉斯所擎的圆球本是苍天,但后人常常误解为地球。

atlas:['ætləs] n.地图集,寰椎。

Atlantic:[æt'læntɪk]n.大西洋。

Atlanta:[æt'læntə]n.亚特兰大。

Atlantis:[ət'læntis]n.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神秘消失于大西洋的古老大陆大西洲。

fury(暴怒):罗马神话中的复仇三女神

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被其子克洛诺斯阉割时,溅出的精血使大地女神盖亚受孕,诞生了三位复仇女神。在希腊语中,她们被统称为厄里倪厄斯Erinyes(愤怒的人),在拉丁语中被统称为Furies,与拉丁语furere(愤怒)相关。她们的形象为三个身材高大的妇女,头上长着蛇发,眼中流出血泪,双肩生有翅膀,手执火把和蝮蛇鞭。她们永不停息地追逐杀人凶手,尤其是谋杀血亲的人,使他们受到良心的煎熬,直到丧失理智。为了避免激怒她们,凡人不敢直呼她们的名字,只能称她们为“温和的人”(the kindly ones)。

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回国后被妻子谋杀。他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了替父亲报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结果被复仇三女神追捕,一路逃到太阳神的神殿躲藏起来。复仇女神们来到智慧女神雅典娜面前请求裁决,雅典娜召集众法官,对俄瑞斯忒斯进行了审判。法官们投票表决相持不下。于是雅典娜投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判俄瑞斯忒斯无罪。复仇女神们不肯善罢甘休,声称这个审判将会给雅典城带来灾难。最后,雅典民众承诺要为复仇女神们建一座神庙,才使得复仇女神们放弃了复仇的想法。

英语单词fury就源自复仇女神的拉丁语名字Furies。

fury:['fjʊərɪ] n.狂怒,暴怒,激怒者

furious:['fjʊərɪəs] adj.狂怒的,激烈的,热烈兴奋的,喧闹的

eristic(争论的):扔下不和的金苹果的不和女神厄里斯

在希腊神话中,厄里斯Eris是专司不和的女神。她是宙斯和赫拉的女儿,战神的妹妹。在罗马神话中她被称为“狄斯科耳狄亚”(Discordia),就是“不和”的意思。与她有关的最著名传说是“不和的金苹果”。传说有一回珀琉斯国王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众神都收到邀请,唯独没有不和女神。不和女神心生不满,就在婚礼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忒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三人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女神,争执不下。她们遇到牧羊人打扮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就决定请他来裁决。三人为了得到金苹果,都向帕里斯许下好处。赫拉承诺让帕里斯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雅典娜承诺让帕里斯成为天下最有智慧的人,阿芙洛狄忒承诺让帕里斯得到天下最漂亮的美女。帕里斯不爱江山爱美女,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履行承诺,让帕里斯得到绝世美女海伦的芳心,从而导致了特洛伊战争。就因为不和女神的一个金苹果,希腊和特洛伊之间发生了十年的战争。

在英语中,从不和女神的名字Eris产生了单词eristic,表示“争论的”。

eristic: [e'rɪstɪk] adj.争论的n.争论术,论客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金苹果;不和的种子

judgment of Paris:不爱江山爱美人,帕里斯的评判

euthanasia(安乐死):希腊神话中的死神桑纳托斯

在希腊神话中,掌管死亡的是死神桑纳托斯(Thanatos),对应于罗马神话中的墨尔斯。桑纳托斯是黑夜女神尼克斯的儿子,睡神许普诺斯的孪生兄弟。桑纳托斯住在冥界,手执宝剑,身穿黑斗篷,有一对发出寒气的黑色大翅膀,他会飞到快要死亡的人的床头,用剑割下一缕那人的头发,那人的灵魂就会被他摄走。桑纳托斯心底善良,常常请他的兄弟睡神帮忙,先使人入睡,然后在睡梦中带走他的灵魂。古希腊的一件著名陶器上就绘画了死神和睡神在神使赫尔墨斯的指挥下将死于特洛伊战场的萨耳珀冬抬入冥界的场面。

桑纳托斯还曾经被狡猾的凡人西叙福斯(Sisyphus)欺骗过。西叙福斯作恶多端、异常狡猾。他见到桑纳托斯到来,假装好奇地询问死神带来的镣铐是如何工作的。桑纳托斯向他演示镣铐的工作原理,结果反而把自己锁住了,西叙福斯因此逃过一劫。

从桑纳托斯的名字Thanatos产生了英语词根thanato,表示“死亡”。单词euthanasia(安乐死)、thanatology(死亡学)等就来源于此。

词根thanato:死亡,=death

euthanasia:[,juːθə'neɪzɪə] n.安乐死,安乐死术。记:eu好+thanasia(thanatos,死亡)→轻松愉快的死亡

thanatology:[,θænə'tɒlədʒɪ] n.死亡学。

straw(吸管):最早用作吸管的天然麦秆

英语单词straw的本意是农作物的茎秆,如麦秆,稻草,它与“吸管”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人类最早用作习惯的材料就是天然的麦秆。19世纪时,美国人喜欢喝冰凉的淡香酒。为了避免口中的热气冲淡酒的冰冻味道,人们使用天然的麦秆来吸饮。但是天然麦秆容易折断,并且不够卫生。1888年,一名叫做马尔温•斯通(Marvin Stone)的美国卷烟制造商从卷烟中得到启发,使用打蜡的纸做成了喝饮料的吸管(drinking straw),并申请了专利。这项发明不仅为亿万消费者提供了便利,还有效降低了蛀牙的发生率。

最初,人们使用drinking straw来表示吸管,后来直接简化成了straw。

straw:[strɔː] n.农作物的茎秆,麦秆,稻草;吸管;无价值的东西adj.稻草的,无价值的

strawberry:['strɔːb(ə)rɪ] n.草莓,草莓色

straw man:n.稻草人

bachelor(单身汉):中世纪的见习骑士

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通常只有贵族出生的人才能成为骑士。一个人要想成为骑士,必须从小接受训练,并逐级升级。从7岁起,他将作为“侍童”(page)在其他贵族家庭中接受骑士礼仪的教育。等他年满14岁后,他可以作为“侍从”(squire)跟随在骑士身边,接受骑士战斗训练,并随同骑士参加各种骑士比武和战斗。等年满21岁以后,他可以被册封为“见习骑士“(bachelor),可作为辅助部队跟随主力部队参加战斗,积累作战经验。他所擎的旗帜为带有分叉的燕尾期(pennon),以表明其级别。等到他积累了足够的战斗经验并立有战功后,可以申请剪去燕尾,成为一名“方旗骑士”(banneret)。方旗骑士是真正的骑士,是作战的主力部队,所擎旗帜为长方形,称为“banner”,故此得名“方旗骑士”。

英语单词bachelor本来表示“见习骑士”,是成为真正的骑士的前一级别。13世纪初叶,法国巴黎大学首创了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级别。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意味着可以进入教师同业行会,招徒授课,而学士学位仅仅表示成为教授的候选者,还处于见习阶段,尚不能招徒授课,这跟“见习骑士”的含义一样,所以学士就用bachelor一词来表示。

由于“见习骑士”和“学士”一般都是年轻男子,往往尚未结婚,所以后来bachelor一词逐渐产生了“尚未结婚的年轻人”,男女均可,但在美式英语中,人们又仿造了bachelorette一词来表示“未婚女子”。

bachelor: ['bætʃələ] n.学士,单身汉

bachelorette: [bætʃələ'ret] n.未婚女子

banquet(宴会):西方请客时摆在长凳上的小点心

英语单词banquet表示正式的宴会,如国宴,所以一看到banquet这个单词,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美食琳琅满目的豪华宴会,但实际上,banquet这个词在历史上跟豪华一点关系也没有。banquet由banqu和et构成,其中,banqu源于拉丁语bancus,即bench(长凳),et表示“小的东西”。所以该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摆在长凳上的小点心。16世纪的西方正式宴会上,当吃完正餐后或在两顿正餐之间,主人会在长凳上摆上各种小点心来款待客人,类似现在的饭后甜点。banquet原本指的就是这种小点心,而不是宴会。15世纪后,banquet的词义发生变化,用来表示宴会本身而不是宴会后的小点心。

banquet:n.大型宴会,正式宴会,国宴vt.宴请,设宴招待vi.参加宴会

debut(初次登台):西方少女的“成人礼”

工业革命以前,欧洲的上流社会、贵族世家的女孩子在成年以前,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异性的,她们不去公立学校上学,家长为她们请了私人教师。女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要穿上礼服、盛装打扮,参加“成人礼”舞会。这是她们在社交群中的第一次露面,在法语中称为debut。debut一词来自débuter,本意是“桌球或弹子球游戏中的第一次击球”。

进入英语后,debut一词常常被用来比喻“初次登台演出”。与它同源的单词有debutante(初次表演的女子)、debutant(初次表演的男子)。

debut:[de'bju] n.v.初次登台,初次亮相,首秀,初次在社交圈露面

debutante: ['dɛbjutɑnt] n.初入社交界的少女,初次表演者,新秀

debutant:[,dɛbjʊ'tɑnt] n.初入社交界的男子,初次表演者,新秀

ostracize(放逐):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人民推翻僭主的独裁统治后,建立了民主制度。为了保卫民主制度,避免有野心的政治家恢复僭主政治,雅典人民实施一项称为“陶片放逐法”的政治制度。所有的雅典公民在一片陶片上刻上他认为可能危害雅典民主政治,需放逐的人的名字,将陶片投入票箱。如果有人获得超过6000张选票且得票数第一,则被放逐,期限为10年。

陶片放逐法有助于雅典公民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约束官员行为,但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因此陶片放逐法很容易成为政客党派斗争的工具。例如,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参加陶片放逐投票的路上,被一个目不识丁的路人拦下,请他帮忙在陶片上刻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问他为什么想放逐阿里斯提德。那人回答“不为什么,我甚至不认识这个人。只是到处都在谈论他,说他是什么‘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阿里斯提德平静地帮他在陶片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投票结果揭晓,被放逐的正是阿里斯提德。公元前415年,雅典平民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放逐,后来外国外被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暗杀。此事在雅典人民中造成极大震动。从此后,陶片放逐法自然终止。

英语单词ostracize正是来自陶片放逐法。它源自希腊语ostrakizein,而该词源自希腊语ostrakon (陶片,瓦片,贝壳)。英语中oyster、ostracean、ostracod等单词均与此同源。

ostracize: ['ɑstrəsaɪz] vt.放逐,排斥,排挤

ostracism: ['ɒstrəsɪz(ə)m] n.排斥,放逐,陶片放逐法

ostracean:[ɔs'treiʃən] n.牡蛎adj.牡蛎的

ostracod:['ɒstrəkɒd]n.介形亚纲动物

oyster: ['ɒɪstə] n.牡蛎,生蚝,沉默寡言之人

essay(随笔):在写作上的随意尝试

单词essay来自法语单词essai,原意是“尝试”,后来用来表示“随笔”,所以它指的是任何人在写作方面的小尝试,如学生的习作、日常随笔所写的一些小文章。跟它相反的就是专业的、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或论文。essay这种文学体裁源于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他将自己的作品称为“随笔”(essai),文体自由,篇幅有长有短,内容极为广泛,他读书后的感想、理解、评论,他到各国旅行中的见闻,冥思苦索得出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都写进他的随笔集中。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大师培根所著的“随笔集”(Essays)是第一部重要的英文随笔集。美国学生申请大学时,往往需要提交几篇essay,相当于我们高考中的命题作文。

essay:['eseɪ] n.散文,随笔,小品文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budget(预算):装财务预算书的皮包

英语单词budget源自法语bougette(小钱包),是古法语bouge(钱包)的指小形式。后缀-et表示“小”,如widget(小部件、小工具)、closet(小房间)、bullet(子弹,小球)。

单词budget原本表示小钱包,后来泛指任何尺寸的钱包,尤其是皮质的钱包。那么,它的意思是如何从“皮包”变成“预算”的呢?原来,在过去,英国财政大臣到议会提请审批财政预算时,通常将预算材料事先装在一个皮包中,在会场上再从皮包中掏出来。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用“open the budget”(打开皮包拿出预算材料)来表示“提出预算”。时间长了,budget一词的意思就逐渐从“装预算材料的皮包”转变为“预算”本身了。

budget: ['bʌdʒɪt] n.预算,预算费vt.安排,预定,把……编入预算vi.编制预算adj.廉价的

matinee(日场演出):正餐前举行的表演

古代西方人在中午吃正餐,大约在日出后第9小时即下午2、3点左右吃。款待客人的宴席也是在这个时候进行。宴请客人时,主人往往会在宴会开始前安排各种娱乐表演。表演者必须在宴会开始前赶到主人家献艺。这种在正餐前开始的表演在法语中被称为matinee,源自法语单词matin(morning,上午)。

现代人将正餐挪到晚上后,这种正餐前开始的表演也就通常挪到下午进行,但依然保留了matinee的名称。与该词同源的单词有matins(晨祷),指黎明时进行的祷告。

matinee:['mætɪneɪ] n.日场演出,白天举行的演出

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An Apple of Discord 直译为“引起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 Iliad 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

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 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 (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 (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

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 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里斯 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

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 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因此,在英语中产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等意义。

这个成语最初为公元2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克·朱里·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后来广泛的流传到欧洲许多语言中去,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成语。

cater(承办酒席):上门为客户准备饮食或酒席

古代在饭馆问世之前,如果人们想宴请客人而家中没有厨师的话,就会到外面临时聘请一些专业厨师,上门来准备饮食和酒席。这种上门服务就是cater。该词来自拉丁语captare(拿、获得),是capere(拿)的反复形式,本意是“采办、准备食品”。提供cater服务的人就是caterer。后来出现了饭馆,很多caterer去饭馆工作,就变成了chef(厨师)。如果一家饭馆的chef接私活,下班后去客户家上门承办酒席,他此时又变成了caterer。现在,cater除了“承办酒席”之意外,还衍生出“迎合,满足其需要,接待”等含义。

cater:['keɪtə] v.(上门)承办酒席;提供饮食服务;迎合;满足…的需要;接待

caterer:['ketərɚ] n.备办食物的人,承办酒席者

Andromeda(仙女座):希腊神话中的埃塞俄比亚公主安德洛墨达

在古希腊神话中,安德罗墨达(Andromeda)是埃塞俄比亚国王刻甫斯 (Cepheus)与王后卡西奥佩娅(Cassiopeia)之女,长得美丽非凡。王后因此不断炫耀女儿的美丽,甚至口出狂言,说女儿的美貌超过了海神波 塞冬之妻安菲特里忒。安菲特里忒大怒,央求波塞冬为她报仇。于是波塞冬派来巨大海怪刻托(Ceto)前来蹂躏埃塞俄比亚。国王前往神殿请求神谕,神谕说只有把安德罗墨达献给海怪才能消灾。国王无奈,只得把公主捆绑在海边供奉给海怪。 此时,大英雄玻耳修斯正好路过此地,见此情景自告奋勇愿意杀死海怪。国王夫妇十分高兴,答应事成之后将公主许配给他。于是玻耳修斯骑着飞马,力战海怪,将 其杀死,救下了公主。在婚礼上,曾经追求公主不成的国王之弟率人企图劫走公主,被玻耳修斯用蛇发女妖美杜萨的首级化为石头。安德罗墨达与珀耳修斯结婚后, 为他生下七子二女,其中珀耳塞斯是波斯的建国者。

安德罗墨达死后升仙成为“仙女座”,英语中表示“仙女座”的单词就是她的名字Andromeda。安德罗墨达的母亲为仙后座,她的父亲为仙王座,珀耳修斯为英仙座,海怪刻托为鲸鱼座,它们都是秋季的星座。

Andromeda:[æn'drɒmɪdə] n.仙女座,安德罗墨达

dionysian(狂饮的):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也是狂欢和放荡之神,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他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关于他的身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宙斯爱上了塞墨勒,天后赫拉 十分嫉妒,变成公主的保姆,怂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宙斯真身。宙斯拗不过公主的请求,现出原形,结果塞墨勒被雷火烧死,宙斯抢救出不足月的婴儿狄俄 尼索斯,将他缝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因他在宙斯大腿里时宙斯走路象瘸子,因此得名狄俄尼索斯,意为“瘸腿的人”。

第二种说法是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珀耳塞福涅的儿子。赫拉派提坦神将刚出生的狄俄尼索斯杀害并毁掉尸身,却被宙斯抢救出他的心,并让他的灵魂再次投生到赛米莉的体内重生。于是,关于酒神重生不死的故事遍传希腊各地,使人们崇拜不已。

狄俄尼索斯成年后赫拉仍不肯放过他,使他疯癫,到处流浪。在大地上流浪的过程中,他 教会农民们酿酒,因此成为酒神,周围聚集了众多信徒。他在信徒们的簇拥下,乘着四轮马车四处游荡。无论走到哪里,就把歌声、笑声和喧闹带到哪里。他的信徒 们尤其女信徒们一路狂饮狂欢,大声喧哗,举止放荡,在极度兴奋时甚至把不敬酒神的音乐家俄尔普斯撕成碎片。

在古希腊伟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的作品《酒神女信徒》中,年轻的底比斯国王潘修斯因为蔑视和对抗酒神,被酒神施展法力,变成了一头狮子,被以其母亲为首的酒神信徒们在亢奋中撕成了碎片。

传说,酒神曾被一群海盗绑架。他施展法力,用葡萄藤把海盗的船桨和船帆都掩藏起来, 招来了神兽,最后把海盗变成了海豚。为了报答米达斯国王送回他迷路的恩师,赐予米达斯点石成金的本领。希腊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岛的阿里阿德涅公主帮助下, 杀死了米诺斯迷宫中的怪物米诺陶后,带着公主逃亡,途中因为相信命运女神的预言而抛弃了公主。酒神按照命运的安排出现在公主面前,娶公主为妻。

酒神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神明之一,是除普罗米修斯以外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神灵。人们每年以酒神节来纪念他,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酒神精神还激发了许多哲学家的头脑,如德国的尼采。

英语单词dionysian就来源于酒神的名字,表示与酒神有关的。由于酒神喜欢喝酒,喝高后狂欢嬉闹,所以该词又可以表示狂饮的、狂欢的。

Dionysus:[,daiə'naisəs]n.狄俄尼索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dionysian:[,daiə'niziən]adj.酒神的,狂饮的,狂欢的

labyrinth(迷宫):希腊神话中闻名的克里特岛迷宫

传说,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Minos)是宙斯和欧罗巴公主的儿子。在他与兄弟争 夺王位时,曾请求海神波塞冬降下神迹来支持他。波塞冬答应了他,从海中升出一头俊美的白色公牛,并要求事后把公牛献祭给他。没想到米诺斯当时国王后,不舍 得宰杀这头俊美的白牛,就偷梁换柱用另一头牛代替献祭给了波塞冬。波塞冬特别生气,想严惩这个欺骗神灵的国王,就施展法力,使王后爱上了这头白牛。王后生 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为了遮羞,米诺斯要求当时著名的工匠代达罗斯(Daedalus)建造了一座名叫labyrinth的迷宫,把弥诺陶洛斯关在里面。

labyrinth迷宫设计得如此巧妙,以至于他的设计者代达罗斯进去后都差点出不 来。它和埃及迷宫、萨摩斯岛迷宫、意大利迷宫等并列为世界四大迷宫。其中又以它最为出名。米诺斯将米诺陶洛斯关在迷宫中,每年要求被自己降伏的国家供奉童 男童女给它享用。后来,希腊英雄忒修斯在米诺斯女儿的帮助下,在迷宫中杀死了米诺陶洛斯。

labyrinth:['læb(ə)rɪnθ] n.迷宫

labyrinthic:[,læbə'rinθik,-kəl]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labyrinthian:[,læbə'rɪnθɪən]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labyrinthine:[,læbə'rɪnθaɪn]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abomination(憎恶):对不祥之物的厌恶

古罗马人在采取任何重大行动前,都会首先进行占卜,请示神灵的意见。他们相信神灵会 通过一些征兆(omen)来表达旨意。如果出现的是凶兆,他们自然会非常失望。因此,人们对那些带来凶兆的事物非常厌恶,会想尽各种办法远离这类事物。英 语单词abomination就源自古罗马人对不祥之物的厌恶和躲避,它由ab(away,远离)+omin(omen,征兆)+ation(后缀)构 成,原始含义就是“远离不祥之兆”,表示的是对不祥之物的憎恶。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宗教迷信含义逐渐淡化,可用来表示对各种事物的憎恶。而动词abominate其实是从它反向衍生出来的。

abomination:[əbɒmɪ'neɪʃ(ə)n] n.憎恶,憎恨,令人讨厌的事物

abominate:[ə'bɒmɪneɪt] vt.憎恶,痛恨

abominable:[ə'bɒm(ə)nəb(ə)l] adj.令人憎恶的,讨厌的,可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