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limbo(灵薄狱):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区域

灵薄狱(limbo),意思是“地狱的边缘”,指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区域。根据一些罗 马天主教神学家解释,灵薄狱是用来安置耶稣基督出生前逝去的好人和耶稣基督出生后从未接触过福音之逝者的地方。另外,灵薄狱还负责安置未受洗礼而夭折的婴 儿灵魂(包括未成形的胚胎,他们本身不可能犯罪,但却有与生俱来的原罪)。limbo一词源来自拉丁语Limbus,意思为边缘或界限。

灵薄狱之说出自犹太教,说明是弥赛亚降生之前的众犹太教先知死后所处地方,等待救世 主的救赎。但此说有别于古代犹太教所信仰的阴间。其后基督教兴起成为国教,将此学说收纳并引申来解读为罪不致落地狱,又没有资格进入天堂的灵魂安息地。但 后来因为灵薄狱之说出自犹太教神学,被视为异端邪说,因此被排出天主教教义之中。天主教著名的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在著作中又将此学说重新纳入神学。

基督新教的神学完全不接受灵薄狱的概念,理由是对天主教教义的原罪解读不同。新教的神学家认为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那一刻,已经替人类赎去原罪的罪孽,以后出生的人类不再有与生俱来之原罪,而夭折的婴儿生前根本没有机会犯罪,自然能以无罪之身进入天堂,所以没有加设灵薄狱的需要。

在著名电影《盗梦空间》中,limbo被译成了“迷失域”,指的是潜意识的边缘。在服用超量安眠药而进入梦境时,如果死在梦境中就会由于药效作用醒不过来而进入弥留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迷失域。

limbo:['lɪmbəʊ] n. 灵薄狱,地狱边缘,迷失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limbo 词源,limbo 含义。

platonic(理想的):注重精神和理念的哲学家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从他的名字中产生了单词platonic(柏拉图式的),来形容与他的学说相关的思想,包括:

platonic love(柏拉图式爱情):指注重精神、纯洁的、非肉欲的爱情。在《会饮篇》(symposium)中,柏拉图记载了老师苏格拉底对爱情的分析。苏格拉底认为爱情的最正确的用途是将人引导至对神的爱,并区分了凡俗之爱和神圣之爱。凡俗之爱仅仅是肉体吸引,而神圣之爱始于肉体吸引,但逐渐提升至对“至美”的爱。这种神圣之爱后来就被称为platonic love(柏拉图式爱情)。

platonic idealism(柏拉图式理想主义):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idea)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还在其名著《理想国》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国家概念。柏拉图认为这是最好的国家政体,其他的政体如贵族制、君主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主都是相对低劣的政体。但柏拉图所提出的这种理想国家由于对国民和统治者的素质要求太高,因为难以实现,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总体来说,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强调理念,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现实世界,他们之间的差异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中得到体现:在画中, 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象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理念”,源于神灵的启示。

platonic:[plə'tɑnɪk] adj.柏拉图式的,理想的,不切实际的,纯精神的

patent(专利):王室颁发的公开文件

英语单词patent一般被翻译为“专利”,其实在历史上,patent跟“专利”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打开的、公开的”,用于术语Letters patent。该术语源自拉丁语Litteræ Patentes,字面意思就是open letter,意思就是公开的文件。与其相对的术语是Litteræ Clausæ,或closed letter,意思就是保密的文件。

在中世纪时,政府或王室颁发的正式文件,按照其保密性分为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和Litteræ Clausæ(保密文件)两种。两种文件的装订方式不一样。公开文件是开放式的,印章盖在最后一页的底部,所有人都可以翻阅;保密文件是对折的,在外头加以封印,只有特殊人物才能查看,每次看完后还要重新封印。

在14世纪的欧洲,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和意大利的王室采用特许的方式,允许一些工匠或商人在一定期限内以垄断方式独家经营自己所发明的产品。这种特许书就做成了Litteræ Patentes(公开文件)的形式,里面有对产品的详细描述,这就是现代专利制度中的“专利说明书”的雏形。随着专利制度的普及,原本表示“公开文件”的术语Litteræ Patentes也逐渐用来专指“专利特许书”。

英语单词patent就源自拉丁术语Litteræ Patentes,是patentes的变形。所以patent做形容词时,除了表示“专利的”,还含有“显然的,明摆着的”等含义。

patent: ['pæt(ə)nt; 'peɪt(ə)nt] n.专利,专利权,专利品adj.专利的,显然的,明摆着的vt.授予专利,取得……的专利权。

Samaritan(好心人):圣经中乐善好施的撒玛利亚人

在《圣经·新约》的“路加福音”中,记载了耶稣基督讲的一个寓言: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Samaritan)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在耶稣时代,犹太人蔑视撒玛利亚人,认为他们是混血的异族人。耶稣用这个寓言说明,鉴别人的标准是人心而不是人的身份。从此以后,Samaritan(撒玛利亚人)就成了“好心人、乐善好施者”的代名词。

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一部“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是给伤者、病人的自愿救助者免除责任的法律,目的在于使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因过失造成伤亡而遭到追究,从而鼓励旁观者对伤、病人施以帮助。

Samaritan:[sə'mæritn] n.撒玛利亚人,好心人,乐善好施者

caption:标题、说明文字

发音释义:['kæpʃən] n.标题;说明文字;字幕;逮捕vt.给…加说明文字(标题、字幕)

结构分析:caption = cap(抓)+tion(名词后缀)→逮捕

词源解释:cap←拉丁语capere(抓)

同源词:capable(能干的);captive(俘虏);accept(接受);intercept(拦截);except(除了)

caption原本表示“逮捕”。由于该词常常出现在逮捕令之类的法律文件的标题中,因此该词衍生出“文件的开头”的含义,进而可以表示文章标题、插图下的说明文字、字幕等。

belabor:痛打、抨击

发音释义:[bɪ'lebə] vt. 痛打;抨击;过度说明;唠叨

结构分析:belabor = be(去)+labor(劳作)→卖力地做某件事 →痛打、抨击

同源词:labor(劳作)

belabor的本意是反复地、超过必要限度地做某件事,如不断唠叨、反复说明。另外,它还可以表示卖力地、坚持不懈地攻击、抨击某人某事。

accountability:有责任

发音释义:[ə,kauntə'biləti] n. 有义务;有责任;可说明性

结构分析:accountability = account(解释)+ ability(能力)→解释的能力→可说明性、解释的义务;account = ac(=ad,去)+count(计数、计帐)→账目→解释

词源解释:count ←古法语conter←拉丁语computare (计数、计帐)

背景知识:记账的目的是为了对账户里钱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解释和说明。

同源词:count(计数),account(账目、解释),accountant(会计师),compute(计算)

abbreviate:缩短

来自拉丁语,来自 ab-(同 ad-,去,往)+ brevi-(短,词源同 brief)+ -ate(动词后缀)→ 其字面意思就是“使...变短,使...缩短”,故引申为“缩写、缩短”,另外要说明的是,前缀 ab- 是 ad- 的变体,它是由于受到词根首字母 b 的影响而产生的同化现象导致的。同源词:brief(简短的、简洁的),brevity(简洁、简短),abridge(删节、缩短)。

humor:体液,心情,幽默,诙谐

来自拉丁语umor,体液,来自umere,湿的,词源同humid.在古代指人体的四种体液,即blood,phlegm,choler,black bile,血液,黏液,胆汁液,黑胆汁液,这四种体液的组合和多寡决定人的性格,心境,情绪,同时,这四种体液的组合虽然基本固定,但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人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引申词义兴致,心血来潮,纵容等词义,并同时引申词义逗笑的能力,即幽默感。20世纪初学者严复将该词翻译为幽默并广为流传,需说明的是,当时h是不发音的。

illuminate:照明,解释

il-,进入,使,-lum,发光,照亮,词源同light,luminary.引申词义解释,说明。

index:指出,指数,标志,特征

来自拉丁语indicare,指出,说明,来自in-,进入,使,-dic,指出,说,词源同digit,indication.引申词义指数,标志,特征等。其复数形式为indices.

indicate:指示,暗示

来自拉丁语indicare,指出,说明,来自in-,进入,使,-dic,指出,说,词源同digit,index.引申词义指示,暗示。

inform:通知

in-,进入,使,form,形成。其原义使成形,训练,后引申词义教导,教育,说明,通知。引申演变比较instruct.

Jerusalem artichoke:洋姜,菊芋

来自意大利语girasole,太阳花,向日花,因这种植物花朝向太阳。后拼写被俗化为Jerusalem,同时加上artichoke对其加以说明,讽刺的是,这种植物与artichoke并非同类。比较avocado.

juridical:司法的,审判的

来自拉丁语iuridicalis,与法律和司法相关的,来自jur-,法律,法规,词源同jury,dicere,说,词源同diction.即依法进行说明和作出公正的审理。引申词义司法的,审判的。

Miranda:米兰达原则

即警察必须告诉被拘捕者其权利,包括有权保持缄默,以及他所说的话可能用作对他不利的证据。来自美国1967年一个著名的案例Ernesto Miranda v. the State of Arizona,美国最高法院对此案例作出第五修正案说明,保护了Miranda的权利,即Miranda warning.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类似于中国的“彭宇案”,只不过一个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一个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败坏。该名字字面意思为令人惊奇的女人,词源同miracle,-a,表阴性。

mission statement:宗旨说明

mission,使命,宗旨,statement,陈述,表达。引申词义宗旨说明。

poll:民意测验.投票数   

这是现代英语中极为常用的一个词,其今义和古义相差甚远。在中世纪英语该词拼作polle/pol,意为“人头”或“头顶”。英语中“人头税”作poll tax,美国英语也作head tax,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头顶是人在靡集时可以看清的一部分,故昔日选举往往按poll来计数。时间一长,poll的词义逐渐演变。如今poll多用于“投票数”、“选举投票”和“民意测验”等引申义,如a heavy (light,poor) poll表示“高(低)得票率”,declare the poll是“宣布投票结果”。poll用作动词时,可作“截去树梢”、“截去羊、鹿等的角”等义解,故“截去树梢的树”或“截去角的鹿(或牛、羊)”均称以poilard。

  

pagan:异教徒,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在一般辞书中,pagan有两个释义:“异教徒”和“不信教的人”,所谓“异教徒”多指非基督教徒,而“不信教的人”则常指不信基督教、犹太教或回教的人。pagan系源自意为“乡下人”的拉丁语paganus。从公元2世纪起,罗马人赋之以新义,他们把逃避兵役的人(相当于英语slacker)或平民(相当于英语non-soldier)也叫做paganus,含有强烈的轻蔑和贬抑意味。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基督教由长期受迫害转而取得合法地位并开始传播,首先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早期的基督教徒崇尚勇武,常以“基督卫士”(milites Ch risti,相当于英语soldiers of Christ)自诩,对那些不皈依基督教的人,特别是基督教影响尚未扩及的农村地区的乡下人,他们便借用了兼有“乡下人”和“平民”含义的paganus 一词称谓之,以示区分。这一点在英国历史学家吉本( Gibbon,1737 - 1794)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一书第21章注释中就有说明。到了14世纪,paganus以pagan的形式进人英语中以后,词义便相对地固定了下来,一般多作“异教徒”解,有时也指“不信教的人”。

grenade:手榴弹   

古罗马人把热带水果石榴称作pomum granatum,字面义为“多籽果”(seedy apple),古法语作pome grenate,英语名称pomegranate就是借自法语的。以后法语pome grenate简缩为grenate,受西班牙语对应词granada的影响,grenate又演变为grenade,英语把grenade吸收了过来,因此pomegranate和grenade一度是同义词,同指“石榴”。16世纪末,一种小型弹,即手榴弹问世了,因它形似石榴,故也称grenade。该词获得新义后,便和pomegra nate丹道扬镰,其原义渐渐丧失,而pomegranate则仍指“石榴”。到了17世纪,从grenade衍生出了grenadier(掷弹手)一词,1661年又出现了复合词hand grenade,进一步说明grenade是手投的。然而,只是在250多年后,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手榴弹被大量用于堑壕战时,grenade才成了一个常用词。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匪徒曾把grenade叫做pineapple(菠萝),而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用的一端扁平另一端有柄的grenade则被称为potato masher,因为它的形状颇似熟洋芋捣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