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mophone:留声机
1877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 Edison,1847 -1931)发明了留声机,法国人勒努瓦( Lenoir)称其为phonographe。该词传人美国后作phonograph,并被开始广泛采用,成为留声机的最早名称。以后,留声机在逐步改进的过程中又先后被赋予graphophone,phonogram和gramophone等商品名称,其中以gramophone使用最为广泛。gramophone原为商标名。1887年美国发明家伯林纳(Emil Berliner,1851- 1929)发明了唱片录音系统,对爱迪生的留声机作了重大改进。他将早先指“留声机”的phonogram一词倒置,杜撰了gramophone作为改进丁的留声机的注册商标。该词很快地就成了留声机的属名,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又逐渐为record player一词所取代,现在主要用于英国英语。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gramophone 词源,gramophone 含义。
dollar:元
dollar(元)的历史可阻追溯到16世纪波希米亚一个以圣母玛利亚之父圣徒Joachim命名的小镇Joachimst(h)al。Tal在德语中意为valley(山谷),Joachimst(h)al就是Joachim's Valley的意思。镇上有家造币厂,专门铸造一盎司银币。由于银币面上有圣徒Joachim的头像,因此该镇所铸银币最初被称作Joachimst(h)aler(意即of the valley of Joachim)。不久这个长而难读的名称被缩略为t(h)aler,在低地德语,即德国北部方言中作da(h)ler。该词传到了英格兰以后,作daller,至17世纪又演变为dollar这一形式,用以指当时流通于许多欧洲国家的银币,尤指西班牙古银币。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决定翩定自己的货币制度,以表示同英国决裂。那时流通于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的西班牙比索( peso)被英语民族称作dollar,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遂建议采用dollar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由于人民大众对dollar都很熟悉,1785年他的建议在大陆会议获得通过。1 792年美国将其货币单位正式定为dollaro此后,加拿大于1858年,澳大利亚于1966年,新西兰于1967年也相继采用了dollar为货币单位,并定为十进制。
apron:围裙
它在中世纪的原型是napron,可后来人们在口头交流中,将a napron逐渐误传为an apron,后apron沿用至今。对于napron,它和napkin(餐巾)同源,词根nap都表“布”,同源词还有map(地图),这里发生了一次m-n通转现象,常见于法语词传入英语的过程中。
nerd:喜欢钻研学术的书呆子
nerd是美式英语中一个略显贬义的俚语,通常被翻译成怪胎、怪咖,一般指偏爱钻研书本知识,将大量闲暇用于脑力工作,对流行文化不感兴趣,不愿或不善于体育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人。在美国中学和大学文化中则通指那些专心一致刻苦学习的学生。在华人圈内相同的概念是“书呆子”。近年来,Nerd已经逐渐从贬义词变成了具有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意义的词语。不过在美国偏僻地区校园内,这样的学生依然不受欢迎。
nerd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校园内,很可能是俚语nert(愚蠢或疯狂的人)的一个变体,而后者是nut(疯狂的人)的变体。5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苏斯博士(Dr.Seuss)在其作品《如果动物园归我管》(If I Ran the Zoo)中首次将其使用于文学作品中,从而使得该词在广大美国学生中耳目能熟。在60年代初期该词传遍美国全国甚至远至苏格兰,随后一段时间其词义逐渐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类的书呆子形象挂钩,这个词义在70年代因为情景喜剧《快乐时光》(Happy Days)开始变为主流。而自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达使得许多具有Nerd性质的人(比如比尔•盖茨)变得非常富有,在社会上处于很大的优势地位,使得许多追求脑力的人都以自己是“Nerd”为豪。1984年的喜剧电影《Revenge of the Nerds》系列中主人公一行的正直形象使得“nerd pride”(书呆子的自豪感)在90年代开始觉醒。2007年开始播出的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的主角就是四个nerd。
nerd:[nɜːd] n.书呆子
nerdy:['nɜːdɪ] adj.书呆子式的,怪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