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merize(催眠):以催眠来治疗精神病的奥地利医生麦斯梅尔
18世纪70年代,奥地利医生麦斯梅尔(Franz Anton Mesmer)提出了一种“动物磁力”学说,认为人体内有一种动物磁力,分布不当就会产生疾病。他的治疗方法是:让一群精神病患者围坐在一起,周围是昏暗的灯光,播放着轻音乐。 然后麦斯梅尔从装有各种化学药品的瓶子中取出一根铁棒,用它轻轻敲打每个患者的身体,以此把化学药物中的“动物磁力”传给患者,改善他们的症状。这套治疗方法被称为麦斯梅尔催眠术(Mesmerism)。他曾经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很多病人,名噪一时。
然而,很多人并不认同麦斯梅尔的学说和治疗方法,认为他欺世盗名、以魔术来骗人。因此,麦斯梅尔被逐出奥地利。1778年,麦斯梅尔来到巴黎继续行医但再次受挫。法国国王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调查麦斯梅尔的学说和治疗方法。最后,该委员会认为他的治疗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对其理论学说提出否定意见。1843年,英国外科医生布雷德发表了《神经催眠学》一书,阐明催眠并非由施术者流入受术者的某种动物磁力或神秘物质所致,而是受术者主观心理的影响效果。
虽然麦斯梅尔的学说遭到了否定,但他所开创的催眠治疗方法却得到了广泛应用。麦斯梅尔本人的姓氏也被用来表示“催眠”。
mesmerize:['mɛzməraɪz] vt.对……催眠,迷住
mesmerism:['mezmərɪz(ə)m] n.催眠术,催眠状态,迷惑,麦斯梅尔催眠术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mesmerize 词源,mesmerize 含义。
cravat(领巾):喜欢系领巾的克罗地亚士兵
在领带问世前的中世纪欧洲,贵族们用来装饰颈部的是蕾丝领圈。制造这种华丽的配件需要消耗大量布料,每制造一个这样的领圈需要用掉长达十五米的蕾丝饰带。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参战各国都在拼命缩减开支,昂贵的蕾丝领圈自然成为不合时宜的物件。有的国家甚至颁布法令,规定只有在出席葬礼这样的隆重场合,男士才允许佩戴蕾丝领圈。
然而,爱美的男士依然有办法来装饰自己的颈部。不久,克罗地亚士兵们所佩戴的领巾引起了欧洲时尚界的关注。他们在颈部装饰有打结的细领巾。这种风俗从中世纪开始流传,也是他们在战场上辨认同伴的方法之一。这种服饰很快就在欧洲流传开来,不仅在士兵群体中广泛流传,而且还赢得了王室的瞩目。当时的法王路易十四就是一名有名的领巾爱好者。他拥有大量制作精美的领巾,甚至还设置了“领巾侍者”一职,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路易十四奉上几款华丽的领巾,方便国王挑选。因为国王的狂热爱好,领巾不再是简单的装饰或者蕾丝领圈的代用品,开始慢慢成为贵族阶层必需的服装配件。
法语中,这种源自克罗地亚的服饰就被称为cravate,本意就是“克罗地亚人”。进入英语后拼写变为cravat。这就是英语单词cravat(领巾)的由来。cravat已经有了和今天的领带(tie)类似的形状与系法,被认为是现代领带的前身。
cravat: [krə'væt] n.领巾,领带,领结
nerd:喜欢钻研学术的书呆子
nerd是美式英语中一个略显贬义的俚语,通常被翻译成怪胎、怪咖,一般指偏爱钻研书本知识,将大量闲暇用于脑力工作,对流行文化不感兴趣,不愿或不善于体育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人。在美国中学和大学文化中则通指那些专心一致刻苦学习的学生。在华人圈内相同的概念是“书呆子”。近年来,Nerd已经逐渐从贬义词变成了具有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意义的词语。不过在美国偏僻地区校园内,这样的学生依然不受欢迎。
nerd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校园内,很可能是俚语nert(愚蠢或疯狂的人)的一个变体,而后者是nut(疯狂的人)的变体。5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教育家苏斯博士(Dr.Seuss)在其作品《如果动物园归我管》(If I Ran the Zoo)中首次将其使用于文学作品中,从而使得该词在广大美国学生中耳目能熟。在60年代初期该词传遍美国全国甚至远至苏格兰,随后一段时间其词义逐渐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类的书呆子形象挂钩,这个词义在70年代因为情景喜剧《快乐时光》(Happy Days)开始变为主流。而自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达使得许多具有Nerd性质的人(比如比尔•盖茨)变得非常富有,在社会上处于很大的优势地位,使得许多追求脑力的人都以自己是“Nerd”为豪。1984年的喜剧电影《Revenge of the Nerds》系列中主人公一行的正直形象使得“nerd pride”(书呆子的自豪感)在90年代开始觉醒。2007年开始播出的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的主角就是四个nerd。
nerd:[nɜːd] n.书呆子
nerdy:['nɜːdɪ] adj.书呆子式的,怪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