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ry(金丝雀):金丝雀的产地加那利群岛
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中,属于西班牙,是欧洲人常去的冬季度假胜地之一。
公元前40年,毛里塔尼亚国王尤巴二世派远征队到此,见其中一个岛上有许多躯体巨大的野狗,遂称该岛为Canaria,意为“狗岛”,因为在拉丁语中canis就是“狗”的意思。在英语中拼写为Canary,整个群岛被称为Canary islands。因为金丝雀的产地就在此群岛,所以金丝雀也被称为canary。由于金丝雀多为淡黄色,因此canary还可以表示“淡黄色”。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与其西班牙丈夫荷西的家就坐落在加那利群岛中大加那利岛的首府拉斯帕尔马斯。
canary: [kə'neərɪ] n.金丝雀,淡黄色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anary 词源,canary 含义。
lombard(银行家):精于放债的伦巴第人
伦巴第人(Lombard)是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今瑞典南部。公元1世纪时,他们从斯堪的纳维亚迁居于德国西北部。4世纪时,他们大规模向南迁徙。568年,伦巴第人联合其他日耳曼民族翻越阿尔卑斯山,侵入意大利北部。随后几年,他们陆续征服了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在意大利建立了伦巴第王国。现在意大利北部依然有一个州被称为Lombardy。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应罗马教皇的请求,进攻伦巴第王国,于773年攻陷伦巴第王国首都,捕获伦巴第国王,伦巴第人对意大利的统治宣告结束。
伦巴第人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但他们却给欧洲留下了许多成就,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以善于放债和经营典当铺而出名。在英国伦敦就有一条“伦巴第人大街”,居民大部分是伦巴第人,大多从事银行业和典当行,使这里逐渐成为英国各大银行的聚集地。因此,在英语中,伦巴第人的名字Lombard成为了“银行家、放债者”的代名词。“伦巴第人大街”成为英国金融界的代名词,相当于美国的“华尔街”。
lombard:['lɔmbəd; 'lʌm-] n.银行家,放债者,伦巴第人
Gypsy(吉普赛人):英国人眼中的“埃及人”
吉普赛人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向外迁移,四处流浪,16世纪出现在英格兰。因初被误认为来自埃及,故在英语中被称作Egyptian(埃及人)。后来,该词拼写逐渐演变为Gypsy,但我们依然能看出该词与Egyptian的联系。
Gypsy:n.吉普赛人,吉普赛语adj.吉普赛人的,像吉普赛人的
canary:金丝雀
发音释义:[kə'neərɪ] n.金丝雀;淡黄色
词源解释:来自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的名称。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中,属于西班牙,是欧洲人常去的冬季度假胜地之一。
公元前40年,毛里塔尼亚国王尤巴二世派远征队到此,见其中一个岛上有许多躯体巨大的野狗,遂称该岛为Canaria,意为“狗岛”,因为在拉丁语中canis就是“狗”的意思。在英语中拼写为Canary,整个群岛被称为Canary islands。因为金丝雀的产地就在此群岛,所以金丝雀也被称为canary。由于金丝雀多为淡黄色,因此canary还可以表示“淡黄色”。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与其西班牙丈夫荷西的家就坐落在加那利群岛中大加那利岛的首府拉斯帕尔马斯。
English:英格兰的,英语的
来自Angles, 词源同angle. 来自在公元5世纪入侵英国的日耳曼盎格鲁人,因其生活在德国西北部一角状土地而得名。
Watford:沃特福德
伦敦西北城镇名,字面意思即涉水渡口。
jodhpurs:马裤
来自印度西北部城市Jodhpurs,一种当地的民族服饰。
merino:美利奴羊毛
来自西班牙语merino, 可能来自阿拉伯语Merini,非洲西北部落部名,因西班牙引进该地区的羊到西班牙与当地羊交配以促进羊毛的质量而得名。
morocco:摩洛哥山羊皮革
因产自非洲西北部国家Morocco而得名。
hobo:流动工人,季节工人
这是一个美语用词,意思是“流动工人”或“季节工人”,它不同于tramp,也有别于bum。tramp指四处游荡,靠乞食和杂工度日的流浪汉,而bum指既不爱旅行又不从事劳动,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无业游民,hobo则往往暗含喜爱旅行,随季节辗转各地,基本不带什么贬义。
关于hobo的来历,众说不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种说法是,它源出流浪汉之间一度通用的问候语‘Ho! Beau’。ho乃hi之异体形式,而beau源于法话,土腔常作bo,有guy(伙计)或dandy(花花公子)之意。这似乎是最流行的一种解释。另一种说法认为,hobo系homeward bound Civil Warveterans(南北战争期间返回家园的老兵)头两个词的首部缩
合而成。第三种说法认为,hobo系hoe boy(从事农活的流动人员)二词首部构成的缩合词。 hobo是大约1889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作为一个俚语词首次被收录而进入英语的。
bantam:矮脚鸡
印尼爪畦西北部有个村于名叫Bantam,它是当年荷兰殖民者在东印度群岛(East Indies)的第一块拓居地。据信矮脚鸡原产于此,因而得名bantam。其实Bantam并非矮脚鸡的原产地。由于雄性矮脚鸡特别好斗,所以bantam一词现也用以喻指“矮小而勇猛好斗的人”,有时也用作形容词,表示“轻型的"和“小的”等义。
Atlantic:大西洋(的)
传说一万多年以前在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上本来有一个名叫Atlantis的大陆,大陆上还有个王国,以后可能因地震而沉于海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作品《蒂迈乌斯篇及克利梯阿斯篇》(Tirnaeus and Critias)中第一次提到它。大西洋的名字Atlantic可能即源于此。另有一种说法认为Atlantic得名于非洲西北部的Atlas山脉。但不论是Atlantis大陆还是Atlas山脉,名称又都起源于希腊神话中以肩顶天的巨神Atlas,因此可以说Atlantic即源于Atlas。
Norman:法国诺曼底人
诺曼底人原本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公元十世纪,他们在法国西北部定居,接纳法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并建立了诺曼底公国。公元1006年,诺曼底公爵率领军队征服英国并建立诺曼底王朝,史称“诺曼底征服”。诺曼底征服并没有导致大量诺曼底人迁移至英国,到英国来的诺曼底人大部分是统治者或征服者,这使得英语保存下来并成为大多数英国人尤其是下层民众的语言;而诺曼底语作为统治者的语言,只在上流社会及文学作品中被应用,成为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
Punjabi:旁遮普人
来自印度语Panjab,印度西北部邦,来自pan-,五,词源同five,punch,-ab,水,河流,词源同aquatic.因该邦五条奔流而得名。
Indian giver:送礼给人后又索回的人;给人送礼并指望对方还礼的人
源自美国西北部印第安Kwakiuti部落的一种习俗。每逢送礼节部落里都要举行盛大仪式,人们互相交换礼品,并希望自己受到的比赠送对方的更加贵重,或至少能收到等值的礼物,否则按传统礼节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对方索回自己送出的礼物。Indian giver 在美国英语口语中喻指“送礼给人日后又索回的人”或“给人送礼并指望对方还礼的人”,相关短语Indian gift表示“送出去又被索回的礼物”或“指望别人还礼的礼物”,Indian giving表示“送礼而有指望还礼的习俗”或“送礼而又索回的做法”。
Snake River:蛇河
又作斯奈克河,美国西北部的重要河流之一,最初被刘易斯和克拉克发现,并被命名为刘易斯河,因为刘易斯认为自己是第一个看到这条河的白人(实际上,后来的证据表明,在他之前有欧洲探险家从加拿大南下到达过这条河)。后来他们沿河前进,发现河边有个比较大的部族叫做休休尼人(Shoshone),休休尼人将这条河称为”疯狂的河“,因为河水十分湍急。因此这条河又被改叫作Mad River。再后来,刘易斯和克拉克回到东部后,忆起休休尼人,只记得他们经常做一种双手弯曲扭动的手势,像蛇一样,因此刘易斯和克拉克又把这些休休尼人叫做蛇部(Snake Tribe)。再后来,流过这个部落的这条河就被叫做了蛇河,并沿用至今。
Cascade Range:卡斯凯德山
又作瀑布山或喀斯喀特山,美国西北部的重要山脉之一,由一系列活火山构成。由美国建国初期的著名探险家刘易斯和克拉克命名。他们到达哥伦比亚河后,在这座山周围发现了大量的激流和瀑布(瀑布在英文里可以叫做cascade),因此他们将这座山叫做mountains by the cascades,意思是挨着瀑布的山。后来这座山就被叫做Cascade了。
Ecuador(厄瓜多尔):赤道之国
厄瓜多尔(Ecuador)位于南美洲西北部,正好位于赤道上。厄瓜多尔的英文名Ecuador 来自西班牙语,等于英语中的equator (赤道)。这个名字始于1736年,由当时访问厄瓜多尔 的法国地理学使团所起。
Luxemburg(卢森堡):小城堡
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个内陆小国,也是现今 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因国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国”“千堡之国”的称呼。
卢森堡的英文名Luxembourg来自德语,由lutilla (little,小)和bourg (burg,城堡) 组成,字面意思就是“小城堡”公元963年神圣罗马帝国的阿登伯爵在此地建立要塞,从 而得名,1060年,阿登伯爵的后嗣康拉德被封为“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土基本形成。
Pakistan(巴基斯坦):由穆斯林省份构成的国家
巴基斯坦曾是印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古印度的主体部分。印度独立前夕,它西北部和 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60%,主要分布在旁遮普省、西北边省、信 德省、俾路支斯坦等省分。由于他们的风俗礼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常常因为宗教信仰不同 而产生冲突,因此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1933年,一群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的印度穆斯林学生酝酿提出了 Pakistan这一国名, 由旁遮普(Punjab)、阿富汗(Afghan)、克什米尔(Kashmir)、伊朗(Iran)、信德(Sindh) 等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头一个字母和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的词尾合成,含义就是 “由穆斯林省份构成的国家”。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 实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把 英属印度按居民宗教信仰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 宣告成立,以Pakistan作为自己的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