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fire(篝火):在萨温节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
在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之前,不列颠群岛上居住的凯尔特人主要信奉德鲁伊教(Druid)。德鲁伊教徒在每年的10月31日过萨温节(Samhain,又称夏末节或仲夏节)。德鲁伊教徒认为10月31日是夏季的结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阴阳两个世界最接近的时刻,死亡之神Samhain在这天晚上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寻找替身。因此德鲁伊教徒会在这一天晚上熄灭家里的炉火,而在露天点起火堆,在火堆中焚烧宰牲的骨头,作为给Samhain的献礼。他们还会用动物的头和皮毛装扮自己,发出古怪的声音,使Samhain认不出自己,从而躲避灾难。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后,将萨温节和罗马的两个节日合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万圣节(Halloween)。现在西方万圣节的很多活动,如化妆、南瓜灯都源自萨温节。
英语单词bonfire就源自萨温节时用来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它源自古英语banefire,由bane(bone,骨头)+fire(火)构成,意思是“焚烧骨头的火”。后来该词词义发生泛化,泛指在野外用于庆祝、娱乐或取暖等用途的火堆。
bonfire: ['bɒnfaɪə] n.篝火,营火。记:bon(bone,骨头)+fire(火)→焚烧骨头的火→篝火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onfire 词源,bonfire 含义。
Tragedy(悲剧):古希腊酒神节上的“山羊之歌”
英语单词tragedy(悲剧)源自希腊语tragodia,由tragos(goat,山羊)+oide(song,歌)组成,字面意思就是“山羊之歌”。
“悲剧”与“山羊”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这一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悲剧源自古希腊的酒神节上表演的“羊人剧”(satyric drama)。在羊人剧中,演员身披羊皮,装扮成羊人,所以被称为“山羊之歌”。另一种说法是,在酒神节上歌手们为了竞争作为奖品的山羊而高唱悲歌。还有一种说法,在酒神节上歌手们围绕着献祭给酒神的山羊歌唱酒神的不幸。
tragedy: ['trædʒɪdɪ] n.悲剧,悲惨的事
tragic: ['trædʒɪk] adj.悲剧的,悲惨的,不幸的
knickers(灯笼裤):纽约早期荷兰移民后代的绰号
纽约最早是由荷兰人发现并创建的,因此早期的纽约居民大部分都是荷兰移民及其后代。这些人被美国人送了一个绰号knickerbocker(尼克人)。1809年,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在出版讽刺性作品《纽约历史:从世界开端至荷兰王朝完结》一书中,使用了笔名戴德里奇•尼克波克(Diedrich Knickerbocker)。该书出版后大受欢迎,也使得knickerbocker这个绰号更加流行,成为纽约市的一个文化符号。
1845年,Knickerbocker一词进入体育界。美国历史上首支棒球队就起名为“纽约尼克波克队”(New York Knickerbockers)。1946年夏天,在为新成立的纽约男子职业篮球队起名时,球队大部分人都选择了Knickerbockers这个名字,后来简化为Knicks,这就是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球队纽约尼克斯队名称的由来。
纽约荷兰移民喜欢穿一种宽松的灯笼裤,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最受欢迎的标志性装扮就是“灯笼裤大叔”式:棉质假发,三角帽,带有皮带扣的鞋子,当然还有灯笼裤。因此,人们将这种荷兰移民爱穿的灯笼裤也称为Knickerbockers,后来简略为knickers。
knickers:['nɪkəz] n.灯笼裤,短裤,女用灯笼裤型的扎口短裤
deus ex machina:机器神,特指剧本或小说中扭转乾坤之力量
来自拉丁语。deus,神,词源同deity, Zeus. ex, 从。machina, 机器装置。来自古希腊戏剧,当主角有难的时候,舞台后的工作人员会用一种类似起吊机的装置将一个装扮成神的演员吊到舞台上空来为主人公解决因难,后词义通用化。参照《新白娘子传奇》。
Santa Claus:圣诞老人
相传公元4世纪小亚细亚有一位乐善好施的主教名叫Saint Nicholas。一天晚上他外出散步,从一家人家的窗口经过,听见三姐妹在里面哭泣。原来她们可怜的父亲因办不起嫁妆没能给她们找到丈夫,准备将她们卖到妓院去。Saint Nicholas听了之后,从身上掏出三袋金子,扔了进去,在那位父亲还没来得及道谢之前,就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据说圣诞节赠送礼物的习俗即源出这一传说,而Santa Claus一词则源于Saint Nicholas这一名字。在荷兰、德国等地Saint Nicholas被尊奉为小孩的守护神。他的节日12月6日的前夕就是孩子们的节日。按习俗,要求有一个人装扮成Saint Nicholas,给孩子们送礼物。移居纽约的英国人从早期的荷兰移民那里照搬了这一习俗,而且把时间从12月6日移至圣诞节这天。Saint Nicholas在荷兰语作Sant Nikolaas,在荷兰方言作Sante KLaas,到了说英语的人嘴里就成了Santa Claus.汉语通译为“圣诞老人”。Santa Claus的形象总是一个样子:矮矮胖胖、快快活活、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着红袍子。这一形象出自美国画家纳斯特(Thomas Nast,1840 - 1902)之手。有人请他画一幅Santa Claus的画像,他以儿时给他送礼物的一位老人为原形作了画。殊不知他的画从此成了Santa Claus的形象。
hobby:癖好,业余爱好
14世纪时hobby原指“小马”。在16世纪的英国农村人们狂欢时常跳一种名叫“莫利斯”(morris)的化装舞,表演者装扮成罗宾祝传奇中的人物,并在腰间系上用柳条等扎成的马形道具,舞时给人以跨骑其上而行的感觉。这种马形道具人们称之为hobbyhorse。据说,直到今天每年五朔节(MayDay)在英国康沃尔郡(Cornwall)帕德斯托(Padstow)人们都要在腰间系上传统的马形道具举行游行,欢庆春天的到来。以后,hobbyhorse又从“马形道具”转而指小孩玩的“竹马”或“木马”,并在17世纪逐渐引申为大人们的“癣好”或“业余爱
好”。美以美教派( Methodism)创始人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1703 - 1791)在讲道稿中有这样一句话:Every onehas his hobbyhorse,这句话后来变成了一个谚语,句中的hobby- horse就合有“癖好”之意,整句的意思是“人各有所好”。到了19世纪以后该词在作“癖好”解时一般都缩约为hobby,这就是hobby 一词的由来。
stonewall:防守挡击,阻碍议事,设置障碍
这是一个复合词,由stone(石)和wall(壁,墙)合成,字面义为“石壁”,“石墙”。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时,南军著名将领Thomas Jonathan Jackson(1824-1863)在布尔溪畔战役(the Battle of Bull Run)中率所部一个旅的兵力,组成一道坚如石壁的防线,顶住了优势北军的进攻,赢得了Stonewall Jackson (石壁杰克逊)的绰号。stonewall通常多用于喻义,最初只被作为板球的一个术语,表示“防守挡击”,后来用于广义上的“妨碍行动”,和“设置障碍”。
例句: I want you to stonewall it, let them plead the Fifth Amendment(Richard M.Nixon) 我要你抵制它,让他们请求第五次修改(理查德M.尼克松)
The defense claims that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labs they employ stonewall' discovery requests. 辩方主张控方和他们雇用的实验室都妨碍了辩方的发现请求。
He stonewalled against the motion. 他以冗长的演说阻挠了那项动议的通过。
[美国口语] to stonewall for time 拖延时间
the efforts to stonewall passage of the legislation 设法阻止通过立法的努力
to stonewall someone doing something 妨碍某人做某事
Just because your bias or your tendency or your experience tells you to sulk and stonewall, you don't have to react that way. 如果只因为您的偏见或者是您的意向或经验就让您生气或采取抵制行为,那么最好不要那样做
She also admires the men who are actually like women: transsexuals and flamboyant drag queens, the heroes of the 1969 Stonewall rebellion, which started the gay liberation movement. 她也尊重那些实际上像女人的男人:变性人和穿着浮夸的装扮女王,1969石墙暴动(开启了男同性恋自由运动)的英雄们。
spiffing:漂亮的,出色的
spiff,装扮,打扮,-ing,形容词后缀。引申词义漂亮的,出色的。
spiffy:漂亮的,时髦的
spiff,装扮,打扮,-y,形容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