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ssiere(胸罩):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
在英语中,常用brassiere一词来表示“胸罩”,常常缩略为bra。brassiere一词来自法语,但在法语中该词并非表示“胸罩”,而是指“儿童穿的背心或紧身内衣”。它来源于古法语braciere(护臂),其中的bras表示“胳臂”。
1904年,美国德普(DeBevoise)公司在宣传最新推出的、能够支撑乳房的女性胸围产品时,为了吸引眼球,在广告文案中使用法语单词brassiere称呼这款产品,使得brassiere一词受到广泛注意。该产品和其他胸罩的早期版本一样,类似于带筋去骨的吊带背心。brassiere一词于1907年首次出现在《时尚》杂志中,并于1911年被收录至《牛津英语词典》。从此,原本与“胸罩”毫无关系的brassiere一词正式进入了英语词汇。
brassiere:['bræzɪə; 'bræzɪeə] n.胸罩,乳罩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rassiere 词源,brassiere 含义。
apocrypha(伪经):未收录至《圣经》正册的基督教著作
《圣经·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著作,是用犹太人所使用的希伯来文字编写的。 基督教传到欧洲后,这部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版本,先后出现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版本。但是,在这两个版本中,却增加了一些不是从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 内容,而是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直接编写的内容,如《禧年书》、《所罗门诗篇》、《以诺书》等。后世的人们对这部分内容的作者和权威性就存有疑问,因此在后续 版本中没有将这些内容收录至《圣经》正册。这些因为作者和权威性存疑而未被收录至《圣经》正册的基督教著作就被称为apocrypha,由 apo(away)+ kryptein(to hide)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暗藏的、隐晦的、不公开的”,表示这部分内容没有得到确认,不适合公布。
apocrypha:[ə'pɒkrɪfə]n.伪经、旁经,作者(或真实性、权威性)可疑的著作
apocryphal:[ə'pɒkrɪf(ə)l]adj.伪的,可疑的
knight(骑士):英国的骑士制度
在英国,“骑士”被称为knight,来自古英语cniht,字面意思是“年轻人、仆人”,用来表示“在战场上追随国王或上级作战的骑士”。knight不仅仅表示“骑兵”,同时还是一种荣誉称号和爵位,一般只授予立有战功的贵族。要想成为一名knight,需要从page(侍童)干起,然后是squire(侍从),然后才可能受封为骑士,但仅仅是bachelor(实习骑士),参加一定时间的作战后才能升为Banneret(方旗骑士)。
受封为骑士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剥夺骑士称号的事情也有,但极为罕见。截至1793年,英国共发生过三例降级事件。1621年Francis Michell爵士被褫夺骑士头衔,在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可见何等严重。他的马刺被收回,剑带被割断,简直是奇耻大辱。
与法国骑士chevalier一样。knight是英国最低级的贵族级别,低于男爵(baron),并且不可世袭。knight的头衔(正式称呼)是Sir,一般译为“爵士”。
knight:[naɪt] n.骑士,武士,爵士vt.授以爵位
knighthood:['naɪthʊd] n.骑士,骑士身份
apocrypha:旁经
发音释义:[ə'pɒkrɪfə] n. 作者(或真实性、权威性)可疑的著作;旁经
结构分析:apocrypha = apo(away)+ cryph(隐藏)+a(名词后缀)→隐藏的东西→作者不可考证的作品→旁经
词源解析:cayph←希腊语kryptein(隐藏)
背景知识:犹太教圣典《圣经•旧约》原本是用希伯来语写的,公元前三世纪时出现了希腊语版本的《旧约》,其中一部分内容找不到对应的希伯来语版本,后人对这部分内容的作者和权威性存有疑问,因此在后续《圣经》版本中没有将这些内容收录至《圣经》正册。这些因为作者和权威性存疑而未被收录至《圣经》正册的基督教著作就被称为apocrypha(旁经),反义词是canon(正典)。
趣味记忆:apocrypha = apo(阿婆)+cry(哭)+pha(佛)→阿婆在佛前面痛哭→阿婆求到的不是真经,而是旁经→旁经
同源词:crypt(地窖、地下室)
衍生词:apocryphal(假冒的、可疑的)
jabberwocky:胡言乱语,颠三倒四无意义的文章
英国作家卡罗尔( Lewis Carroll,1832 - 1898)所造,原为他所写童话《镜中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1871)中一首28行的诗的篇名。诗文似乎颠三倒四、毫无意义,实为荒诞诗体之首创,故jabberwocky一词现常被用以指“胡言乱语”、“颠三倒四无意义的文章”。作家在诗文中所造的词有好几个先后被收录到英语辞书中,如由gallop(奔驰)和triumph(凯旋)缩合而成的galumph(得意扬扬连跑带跳的行进);由chuckle(抿着嘴暗笑)和snort(高声大笑)缩合而成的chortle(咯咯地欢笑),疑由fair(晴朗的),fabulous(传说的),joyous(快乐的)三词缩合而成的frabjous(十分愉快的,极糟的),还有bandersnatch(骇人的怪物)等。
hobo:流动工人,季节工人
这是一个美语用词,意思是“流动工人”或“季节工人”,它不同于tramp,也有别于bum。tramp指四处游荡,靠乞食和杂工度日的流浪汉,而bum指既不爱旅行又不从事劳动,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无业游民,hobo则往往暗含喜爱旅行,随季节辗转各地,基本不带什么贬义。
关于hobo的来历,众说不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种说法是,它源出流浪汉之间一度通用的问候语‘Ho! Beau’。ho乃hi之异体形式,而beau源于法话,土腔常作bo,有guy(伙计)或dandy(花花公子)之意。这似乎是最流行的一种解释。另一种说法认为,hobo系homeward bound Civil Warveterans(南北战争期间返回家园的老兵)头两个词的首部缩
合而成。第三种说法认为,hobo系hoe boy(从事农活的流动人员)二词首部构成的缩合词。 hobo是大约1889年在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作为一个俚语词首次被收录而进入英语的。
Mae West:军用救生衣;救生背心
Mae West原是美国一位女影星的大名,它怎么会被用来指军用救生衣的呢?这其中确实有些来历。Mae West在1892年生于于纽约市,在一战前就颇有名气。她最初在百老汇大街当滑稽歌舞剧杂居演员,被报界称作“小妖女”(Baby Vamp)。1926年她编写、导演并主演了一出名为《性》的戏,被警察下令停演,还以诲淫罪被投入监狱。不久以后,她移民好莱坞,1928年她又写了闹剧《宝石莉尔》(Diamond Lil),并在剧中扮演主角,一举成名。由于她胸部丰满,极为性感,所以得了不少绰号,如“银幕妖妇”(Siren of the Screen),“性感明星”等。她在美国影坛名噪一时,她的魅力曾使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她是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工资最高的女性。二战期间气胀式救生衣曾使无数英美飞行员和水兵在海里免于灭顶之灾。据说穿上这种救生衣,充气后的样子常让军人们联想起胸部大丰满的Mae West,于是他们戏称之为Mae West,开初只是作为一种近乎粗俗的俏皮与使用,到了40年代初期却成了英美军中的流行俚语,最后居然还被收入辞书之中。
wannabe:想望者;幻想成功者;幻想成名者
这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词,在美国的通俗文化中颇为流行,原先专指模仿美国摇滚乐红歌星麦当娜(Madonna Ciccone, 1958-)的女歌迷。这些歌迷中有许多人在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上竭力模仿他们心目中的偶像。究其根源,wannabe乃是短语want to be在美国英语发音上的讹误形式(corruption),也可以说是want to be的流行缩略语(popular abbreviation)。以后该词也常用以形容想模仿成功的电脑科技人员的电脑迷。
到了90年代其词义进一步扩大,转指“想望者”、“有抱负的人”、“幻想成功者”或“幻想成名者”,多少带点贬抑含义,而且作为一个非正式词被收录到一般辞书中。wannabe亦作wanna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