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lanket(毛毯):最初制作毛毯的白色毛绒布料

英语单词blanket最初并不是表示“毛毯”,而是一种服装原料。该单词源自古法语单词blanchet,是blanc(白色的)的指小形式,指的是一种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可用来制作各种衣物。英语单词blank(空白)与此同源。blanket的含义是如何从一种布料变成毛毯的呢?

据传,在英国最早的纺织工业中心布里斯托尔市,一名叫Thomas Blanket的人于1320首先使用了这种布料来制作毛毯。Thomas Blanket是一名毛纺品制造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Blanket家的木柴恰好用完了,家里冷得像冰窖一样。于是,Blanket把从工厂带回家的一些白色呢绒铺在床上,意外发现这种呢绒的保暖效果特别好。于是,Blanket开始使用这种白色呢绒制作御寒用的毛毯,并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销量。因为这个传说,有人认为blanket一词来自Thomas Blanket的姓氏。但据语言学家考证,单词blanket出现的时间比Thomas Blanket生活的时代更早,因此,更有可能是Thomas Blanket因为使用白色呢绒发明了毛毯而被人称为Blanket,毛毯得名于blanket这种原料而非他的姓氏。

人们最初将用白色呢绒做成的毛毯称为blanket,后来,该词的含义逐渐泛化,可以表示用各种材质做成的毯子。

blanket:['blæŋkɪt] n.毛毯,毯子vt.覆盖,掩盖,用毯子盖。记:blank白色的+et小的→带有细毛的白色呢绒→用白色呢绒做的毛毯→毛毯,毯子

blank: [blæŋk] n.空白,空虚adj.空白的,空虚的v.(使)成为空白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lanket 词源,blanket 含义。

nitpick(吹毛求疵):清理头发或衣服中的虱子

古代人卫生条件差,很多人都长虱子。一旦家里有人长了虱子后,为了避免传染,必须从他的头发和衣物中将虱子及其卵清理干净。在英语中,用nit表示虱子的卵和幼虫,清理虱子及其卵就叫做nitpicking。由于虱子体型很小,从头发中发现虱子需要很好的眼力,因此nitpick又引申出“挑剔、吹毛求疵”的含义。

nitpick:['nɪtpɪk] vi.挑剔,吹毛求疵vt.对……吹毛求疵

nitpicker:['nitpikə] n.吹毛求疵的人

asbestos(石棉):烧不尽的纤维材料

石棉(asbestos)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状硅酸盐类矿物质,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石棉呈纤维状,可以从中获得细长的纤维。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石棉的这种特性,并用它来制造各种器具。他们用石棉纤维来制造毛巾、餐巾、衣物、建筑材料等。由于石棉耐火,当用石棉编织而成的物品脏了后,只需要将其投入火中,烧一会儿后再取出来又洁白如新了。由于石棉无法被火烧尽,因此古希腊人将其称为asbestos,由a(not)+sbestos(灭绝)构成,字面意思就是“不可灭绝,烧不尽”。

asbestos:[æs'bɛstəs] n.石棉adj.石棉的

foil:挫败

来自拉丁语fullo, 踩,特指洗衣,浣纱,词源同defile, full(漂洗衣物)。引申词义挫败。

frippery:俗丽的装饰,华而不实之物

来自古法语fripe, 破布,旧衣物,拟声词,破碎的,词源同frappe.后来讽刺的用于指俗丽的装饰品,装饰物等。

hose:长筒袜,塑料管

来自古英语hosa,裤管,腿的遮盖衣物,来自PIE*skeu,覆盖,隐藏,词源同hide,house.引申词义长筒袜,后也用于指塑料管。

kimono:和服

来自日本式汉语,ki,着,mono,物,即穿着的衣物。

laundry:熨洗衣物

来自launder,洗熨衣物。

rohe:长袍   

据认为,robe和rob同源,尽管它们今天的释义相去甚远,robe意指“长袍”,而rob则意为“抢劫”。robe借自古法语robe,原义是“战利品”或“掠夺物”。古时候士兵的战利品多半是长袍及其它衣物。他们总是将俘虏身上的衣服剥光。其实,远在手表、汽车、电视机等问世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长袍或其它衣物,还有马,恐怕就是古代士兵和强盗通常所能掠夺到的物品了。正是由于这个关系,robe一词不论在法语里还是在英语里,后来都由“掠夺物”转而指“长袍”了。

spinster:老处女,未婚女子

在英国出版的一般词典中spinster有两个释义“老处女”和“未婚女子”。可是在美国出版的普通辞书中该词则多了一个释义“从事纺织的女子”。有趣的是,后一个释义恰恰是它的原始字面意义。从词形上看,spmster系动词spin(纺纱)加表人后缀-ster构成。那么,后一个释义同前两个释义有什么直接联系呢?词义是如何发生演变的呢?

早在撒克逊时期,纺纱( spinning)是英国妇女在冬天从事的日常活计由国王阿尔弗雷德( Alfred the Great,849 -899)在其遗嘱中把母方称为the spincile side(spindle原义为“纺锤”)或多或少反映了这一点。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纺织是在农舍里小规模进行的,女的纺纱,男的织布( weav-ing)。早在14世纪纺纱妇女就被称作spinster。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昔日并非所有妇女都从事纺织,已婚妇女一般操持家务,纺纱这一活计则留给未婚女子去做。按英国旧时的传统习俗,女子在出嫁前须先织好床单、枕套、餐桌用布和衬裙等衣物。因此,到了17世纪spinster丧失了原义而转用作法律用语,指“未婚女子”,到了18世纪又被赋予“老处女”这一至今仍在使用的词义,这也许是因为有许多纺纱妇女终生未婚的缘故。在17和18世纪时英格兰有一种场所,名为纺纱间(spin-house),实为教养所,里面收容的都是些误人歧途的未婚女子。他们被强制从事纺纱劳动母据英国日记作家伊夫林(John Evelyn,L620 - 1706),在那种地方关押着的是些“无可救药而水性杨花的女人”(incorrigible and lewd women),spinster 一词也因此多少蒙上了贬抑色彩。然而,spmster 被英国清教徒带往美国以后却一直保留了它最原始的词义即“纺纱妇女”。

pyjama:宽松裤

来自印度语pajama,可能来自波斯语paejamah,裤子,来自pae,腿,词源同foot,jamah,衣物。

clothe:穿衣

来自cloth,衣物。-e,动词后缀,比较bath,bathe.

clothing:衣物

cloth,衣物,-ing,集合名词后缀,词源同bedding,cabling,flo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