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ector(威吓):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耳

在希腊神话中,赫克托耳Hector是特洛伊(Troy)的大王子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最后和阿喀琉斯(Achilles)决斗,死在对方手里。在与阿喀琉斯决斗之前他已经杀了多名希腊勇士,其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所以从其名字产生了小写的hector一词,表示“令人恐惧的人”。

17世纪时英国伦敦的街头小混混们将自己称为“hector”,玷污了赫克托耳的名声。所以后来hector的含义急转直下,变成贬义,用来表示“威吓、欺凌,恃强凌弱者”。

hector: ['hektə] v.威吓,虚张声势,欺凌n.威吓者,虚张声势的人,恃强凌弱者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ector 词源,hector 含义。

chapel(小教堂):安放圣徒马丁的斗篷的教堂

四世纪时,在法兰西的都尔市(Tours)里有一位名叫马丁的 基督教僧侣。他原本是一名罗马士兵,后来受洗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据说他为人友善,生活俭朴。 最著名的传奇是说他有次在途中遭遇暴风雪,见到一位生命垂危的乞丐,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斗篷撕成两半,以救助这位即将死于饥寒的乞丐。他死后被基督教会 封为圣徒,他的斗篷被法兰克的国王们作为圣物世代相传,安放圣物的殿堂也用“斗篷”(cappella)来命名,叫作chapele,进入英语后写作 chapel。

在欧洲,每年的11月11日是“圣马丁节”(St. Martin's Day),以此纪念圣徒马丁。在圣马丁节那天,人们会吃烧鹅,化装上街游行,并唱有关圣马丁的 歌。烧鹅是圣马丁的传统菜。有关这道菜的起源有几个说法。其一是人们推举马丁担任图尔的主教,但马丁深知主教一职责任重大,因此不愿担当此职。有一次他躲 到鹅圈里,结果因为鹅嘎嘎叫个不停,人们还是找到了马丁,而他不得不违心地接受了主教之职。第二个说法是,有一群鹅摇摇晃晃地在教堂里走来走去,并且在马 丁的讲稿边睡了一夜。有人就把它们拿来煮了吃。以后就延续成了今天的习俗。

chapel:['tʃæp(ə)l]n.小教堂,小礼拜堂

minstrel(吟游诗人):流落民间的宫廷歌手

英语单词minstrel常用来表示“吟游诗人”,然而,从词源上看,它原本指的是国王或贵族家中的歌手。单词minstrel源自拉丁语ministralis,与minister(大臣、部长)、ministry(部门)同源,含有“家臣、奴仆”之意,指的是宫廷里或王公贵族家中的歌手,他们并非科班出身,只是由于有一定的文艺才能而被主人看中,专门负责唱歌吟诗,为主人及客人提供娱乐,地位与弄臣相仿。后来,越来越多科班出身的音乐人开始得到王公贵族的青睐,那些半路出家的minstrel在宫廷里越来越不吃香,只好流落至民间,靠街头卖艺为生,变成了流浪歌手或吟游诗人。

在英语中,minstrel一词在16世纪之前指的都是宫廷里或贵族家中负责娱乐的歌手、说书人、杂耍艺人、小丑等。直到18世纪该词的词义才开始缩小,专指中世纪的吟游诗人或流浪歌手。

minstrel:['mɪnstr(ə)l] n.(中世纪)吟游诗人,歌手,艺人

quack(庸医):大吹大擂的江湖郎中

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的“江湖郎中”,西方社会中也有此类人物,在英语中称为quacksalver,缩写为quack。quack原本表示“鸭子的嘎嘎叫声”,salve表示“膏药”,salver表示“卖膏药的人”。之所以将江湖郎中称为quacksalver,是因为这些江湖郎中在沿街叫卖膏药时,大吹大擂的样子很像鸭子在嘎嘎叫,所以被形象地称为quacksalver。

quack:[kwæk] 庸医,江湖郎中,鸭子的嘎嘎叫声adj.骗人的,冒牌医生的vi.(鸭子)嘎嘎叫,吹嘘,大声闲聊

milliner(女帽商):以纺织品而闻名的意大利米兰

16世纪时,米兰出产的各种纺织品闻名于欧洲,米兰商人大量向英国出口他们的纺织品。因此,英国街头随处可见米兰出产的女帽、手套、蕾丝等纺织品。因此,英国人就用米兰(Milan)来称呼那些销售米兰出产的纺织品的商人,将其称为milliner。现在,milliner主要用来表示从事女帽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从业人员,而无论其产品是否来自米兰。

milliner:['mɪlɪnə] n.女帽商,女帽设计者

cab(出租车):法国的轻便二轮马车

英语单词cab是法语单词cabriolet的缩写。cabriolet是十八世纪时法国流行的一种轻便二轮马车,常用作出租用途。法语单词cabriolet是cabrioler(跳跃、雀跃)的指小形式。这种车之所以被称为cabriolet,是因为当时路面不平,而这种车的车身又轻,所以前进时经常上下颠簸,像是在跳跃一样,所以称为cabriolet,有点像北京人管三轮车称为“三蹦子”一样。

汽车被发明后,伦敦街头的出租汽车的外形很像以前的轻便二轮马车,所以在口语中也被英国人称为cab。单词taxi则是“出租车”的正式称谓。

cab: [kæb] n.出租车,出租马车vi.坐出租车

scavenger(食腐动物):古代对外地商人征收关税的人

英语单词scavenger来自诺曼时代的英国法语scawager,本意是“在大街上对外地商人征收关税的人”。在封建时期,商人到外地经商需要向当地领主缴纳税金,称为scawage,而负责征收scawage的人就是scawager。英语单词scavenger就来源于此。后来,这些人又增加了负责街道清洁的职责,因此scavenger又产生了“清道夫、拾荒者”的含义,后来又产生了“食腐动物”的含义。

scavenger: ['skævɪn(d)ʒə] n.食腐动物,清道夫,拾荒者

aloof(冷漠的):航海中船头朝向上风远离下风障碍物

在航海时,如果遇到大风,而在船只的下风方向有礁石或其他障碍,这种情形很危险,因为船只可能被风吹向下风方向,从而触礁。这时就需要向上风方向转舵,使船头朝向上风,使船只顶风行驶,远离下风方向的障碍物。船只的这种行驶状态在古英语中就称为aloof,由a+loof构成,a=on,表示“处于……状态”,loof是单词luff的词源,表示“船头朝向上风”。由于船头朝向上风是为了远离下风的障碍物,因此aloof又衍生出“远离的”之意,并进一步衍生出“疏远的、冷漠的”等比喻之意。现在,人们几乎只使用aloof的比喻之意,而不再使用它的本意。如在街上看到摔倒的老人时,大部分人的做法就是保持aloof。

aloof:[ə'luːf] adj.adv.远离的,避开的,疏远的,冷漠的,无动于衷的

luff:[lʌf] vi.顶风行驶vt.使(船头)朝向上风n.顶风行驶

lumber(杂物):伦巴第典当铺中成堆的典当物

在欧洲,古日耳曼人的分支伦巴第人(Lombard)特别精于银行业和典当业。在伦巴第王国灭亡后,一部分伦巴第人迁移至英国,一些伦巴第人汇聚在伦敦的“伦巴第人大街”,创建了众多银行和典当铺。典当铺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典当物。由于伦巴第人在古英语中被拼写为Lumbard,因此英国人将伦巴第人开的典当铺中存放典当物的房间称为lumber house,将其中的成堆典当物称为lumber。后来,lumber一词被用来表示各种废弃家具或无用的杂物。另外,lumber还可以表示锯好的木柴,不过此意来源已不可考。

lumber:['lʌmbə] n.杂物,废物,木柴vt.伐木,乱堆vi.伐木,喧哗地往前走,笨重地行动,缓慢地移动

lombard(银行家):精于放债的伦巴第人

伦巴第人(Lombard)是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今瑞典南部。公元1世纪时,他们从斯堪的纳维亚迁居于德国西北部。4世纪时,他们大规模向南迁徙。568年,伦巴第人联合其他日耳曼民族翻越阿尔卑斯山,侵入意大利北部。随后几年,他们陆续征服了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在意大利建立了伦巴第王国。现在意大利北部依然有一个州被称为Lombardy。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应罗马教皇的请求,进攻伦巴第王国,于773年攻陷伦巴第王国首都,捕获伦巴第国王,伦巴第人对意大利的统治宣告结束。

伦巴第人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但他们却给欧洲留下了许多成就,尤其是在金融行业,以善于放债和经营典当铺而出名。在英国伦敦就有一条“伦巴第人大街”,居民大部分是伦巴第人,大多从事银行业和典当行,使这里逐渐成为英国各大银行的聚集地。因此,在英语中,伦巴第人的名字Lombard成为了“银行家、放债者”的代名词。“伦巴第人大街”成为英国金融界的代名词,相当于美国的“华尔街”。

lombard:['lɔmbəd; 'lʌm-] n.银行家,放债者,伦巴第人

amok(杀人狂的):在癫狂状态下胡乱杀人的马来人

英语单词amok源自马来语amuk,指人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疯狂屠杀陌生人,即所谓的“杀人狂”。16世纪时,荷兰殖民者到达马六甲等地时,就发现当地时有这种在大街上胡乱杀人的现象,并将当地人对这种现象的称呼(amuk)翻译为荷兰语amouco或amuco,并记载在文献中。18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马来西亚小岛上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在自己的航海日志中予以记载。从此后,根据马来语amuk的发音产生了英语单词amok或amuck,最初用来表示“在癫狂状态下胡乱杀人的马来人”,因为早期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记载使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马来西亚。后来,为了避免种族歧视,该词与马来人之间的联系逐渐淡化,并且常用于固定搭配run amok。

amok:[ə'mɒk] adj. adv.杀人狂的,狂乱的

run amok:乱砍乱杀,胡作非为

university(大学):中世纪欧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自治社团

英语单词university所代表的现代大学源自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在中世纪时期,欧洲教会成为古代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传播者。在12、13世纪期间,一些教会牧师走上街头,向民众宣讲自己的研究心得,成为最早的讲师。其中那些富有真知灼见而又口才出众的讲师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学生,定期前来听课。一些知名大教堂所在地区形成了知名的学术中心,拥有多名教师和数百名学生。随着人数的增加,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教师和学生自发组成社团,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其他行业协会类似。这种社团在拉丁文中被称为“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意思是“community of masters and scholars”(专家学者社团),简称universitas,意思是“团体、集合体”,源自universus(整体,英语单词universe的来源),1228年在教皇颁布的敕令首先使用。这就是英语单词university的来源。

1087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其中源自巴黎圣母院附属学校的巴黎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杰出代表,成为欧洲各国学生云集的中心,鼎盛时期师生人数多达5万人。1167年,英国国王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因此1168年一批巴黎大学的学者来到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牛津大学部分学者分离出来创办剑桥大学。

作为拥有特许状的社团,欧洲中世纪的大学享有高度的自由,实行完全的自治。教者可以自由的讲授,学生可自由的研究,允许大学师生结社、罢课、罢教,自由安排课程、聘请教师或享有迁移权、行乞权、免纳捐税、平时免受兵役和不受普通司法机关管辖等。这就是现代大学自治的渊源。不过,虽然不受世俗政权的干涉,但中世纪的大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教会的控制,都必须开设神学方面的课程;而大学的教师也大多数都是传教士或基督徒。

university:[juːnɪ'vɜːsɪtɪ] n.(综合性)大学

guy(家伙):阴谋炸死英国国王的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

1605年,罗马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及其同伙因为不满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新教徒政策,企图炸死国王,并炸毁议会大厦。他们成功地将36桶黑火药运进了议会大厦的地窖,准备在11月5日采取行动。然而,这个“黑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被揭发,国王和大臣幸免于难,盖伊及其同党被以叛国罪处死。著名漫画和电影“V字仇杀队”就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维护对宗教和国家的忠诚,英国人民在每年的11月5日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天也成为了英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也称为“篝火之夜”、“烟花节”。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篝火,并举着形似盖伊·福克斯的假人游行,将其在篝火上焚烧。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节日。他们自己制作代表盖伊·福克斯的木偶(the Guy),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服饰来装饰它,然后拿着它上街向行人索取“给盖伊的便士”(a penny for the Guy),讨到零钱后买爆竹。后来,人们将装束怪异的人也称为guy。再到后来,guy一词逐渐丧失其特殊含义,变成了对男人的一般称呼。

guy:[gaɪ]n.男人,家伙,(人名)盖伊

brawl:争吵、打架

发音释义:[brɔːl] vi.争吵;打架;大喊大叫vt. 大声喊出;为…争吵n. 争吵;打架

词源解释:来自古英语braulen(喊出、吵架)

词组习语:mass brawl(群殴);street brawl(街头斗殴)

助记窍门:与形近字crawl(爬行)一起记:brawl→谐音“不弱”→不甘示弱→争吵、打架;crawl→谐音“可弱”→甘心示弱→匍匐、爬行

barricade:路障

发音释义:[,bærɪ'keɪd] n. 路障;街垒;防御vt.设路障或街垒

结构分析:barricade = barric(桶)+ade(物品)→很多桶→路障、街垒

词源解释:barric←法语barrique(桶)←西班牙语barrica(桶)

同源词:barrel(桶);lemonade(柠檬汁);blockade(封锁)

在16世纪下半叶法国宗教战争中,胡格诺教徒将装有泥沙石子的大木头推倒在街上,形成路障,这种路障就被称为barricade,后来泛指各种路障或街垒。

banter:取笑、戏谑

发音释义:['bæntə] n.v. (善意的)取笑;戏谑;逗弄;开玩笑

词源解释:来自17世纪伦敦街头俚语

趣味记忆:banter→谐音“绊他”→开玩笑

argot:黑话

发音释义:['ɑːgəʊ] n. 隐语;暗语;暗号;俚语;黑话

词源解释:argot←法语(巴黎街头流氓小偷的黑话)←中古法语(乞丐团伙)

趣味记忆:argot→谐音“阿狗”→某人的绰号→黑话

barrio:西班牙语区

来自西班牙语,指街区。词源可能同borough.

boiler room:锅炉房,电话推销室

锅炉房通常比较嘈杂,借以形容一些推销劣质股票或其它廉价虚假产品的小公司。参照电影《华尔街的狼》或中国的诸多类似电话骗局。

diocese:主教辖区

来自希腊语dioikesis, 管理,dia-,穿过,整个的,oikos, 家,屋子,词源同villa, economy. 即一家之主,用于指主教辖区。

来自oikos,PIE*weik“聚居区,宗族,家族”的衍生词:

villa:别墅。来自拉丁语vicus, 村庄,聚居区。

villain:村民,恶棍,流氓。

vicinity:街区。

oikos:家,屋子,聚居区。

ecology:生态学。

economy:经济学。

ecumenical:基督教宗教合一的,一般的,普通的。

Greenwich:绿色村庄,格陵尼治天文台。

Sandwich:沙村,沙堡,三明治。

diocese:主教教区,来自希腊语dioikesis,来自dia-,穿过,oikos,屋子,聚居区。

parochial:来自拉丁语parochia, 来自希腊语paroikos,来自para-, 在周围,oikos, 屋子,聚居区。

parish:教区,堂区,行政小区,来自拉丁语parochia,教区,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