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thodox(东正教):正统的基督教
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东西两个教会。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教会才是由基督/宗徒使徒所开创的最原始的教会,并且都不让对方拥有这头衔。东部教会自称为“东正教”(Easter Orthodox Church),其中的orthodox是“正统”的含义,他们认为东正教会保留了最原始的教导和崇敬的教会传统。东正教标榜“正统性”(orthodox),所以相对保守,如严格遵守不进行偶像崇拜的传统,教堂内外都没有立体塑像,宗教仪式更加复杂和神秘。
英语词根ortho表示“正的”,与此相反的词根是hetero,表示“不正”。
orthodox: ['ɔːθədɒks]adj.正统的,传统的,惯常的,东正教的n.正统的人,东正教。记:ortho正的+dox观点,思想→正统的
orthopedics:[,ɔ:θə'pi:dɪks]n.矫形术
heterodox:['het(ə)rə(ʊ)dɒks] adj.异端的。记:hetero异+dox思想→异端的
orthography:[ɔː'θɒgrəfɪ] n.正确拼字,正字法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Orthodox 词源,Orthodox 含义。
marshal(元帅):西方国家的“司马”
美国上世纪著名的军事家,曾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Marshall)将军,因为功勋卓绝而被国会授予“元帅”军衔。然而,马歇尔却拒绝了。为什么?原来,英语中表示“元帅”的单词是marshal,跟马歇尔的姓氏Marshall只少了一个字母。“马歇尔元帅”就是“Marshal Marshall”,会很别扭。
单词marshal源自古日耳曼语marahscalc,由“马”和“仆人”组成,也就是“马夫”的意思。随着骑兵在军事历史上的日益重要,“marshal”这样一个职务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升级,先后演变为“御马总管”、“骑兵队长”、“王室军务总管”、法官、消防队长等诸多职务,最终升级为最高军衔“元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司马”一词跟英语单词marshal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本都是负责伺候马匹的小吏,逐渐升级为掌管全国军队的高级官职。更巧的是,国外有Marshall(马歇尔)这个姓氏,中国也有“司马”一姓。可以说,marshal和“司马”是天生一对。
marshal:['mɑːʃ(ə)l] n.元帅,陆军元帅
emperor(皇帝):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很多人区分不了单词emperor(皇帝)和king(国王)的差异。英语单词emperor(皇帝)源自拉丁语imperiator,意思是“指挥官”。最开始只是罗马军队对成功的将军的一个封号,后来被长老院用在凯撒,屋大维和他们的继承人身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曾经封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帝国的emperor,但只是一个虚名。随后主要由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衣钵,所以神圣罗马帝国也有emperor,从各个德意志诸侯国的国王中推选出。东罗马帝国也使用emperor这个头衔。欧洲历史上后来只有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使用了emperor这个头衔。
由此可见,emperor指的是由多个民族和国家组成的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并常常特指罗马帝国的皇帝。一般国家的国王都是king而不是emperor。
emperor: ['emp(ə)rə] n.皇帝,君主
empire: ['empaɪə]n.帝国
imperial: [ɪm'pɪərɪəl]adj.帝国的,皇帝的,至高无上的
cadet(军校生):贵族家庭中的次子
英语单词cadet来自法语, 而最终源头来自拉丁语capitellum,是caput(头)的指小形式,字面意思就是“小首领”,用来表示贵族家庭中的次子。因为中世纪贵族的头衔只能由家中长子继承,所以长子就是家中的首领,而次子只能是“小首领”,只有当哥哥死了才有资格继承贵族头衔。贵族家庭中的次子通常选择从军,希望通过军功来谋取功名。因此,cadet原本用来称呼军营中的这些贵族子弟。后来词义扩大,用来泛指军校或警校中的学生。
cadet:[kə'det] n.军校生,警校生,候补军官,次子
queen(王后):国王的妻子
英语单词queen常常被译为“王后”或“女王”。该单词来自古英语cwen,原本仅仅表示“妻子”,专指“国王的妻子”,因此衍生出“王后”的含义。后来,由于在英国历史上,曾经有女性担任国家元首即“女王”一职,而英语中又没有与king(国王)对应的阴性词,因此女性国家元首也被称为queen,该词也就产生了“女王”的含义。在印欧语系中,只有英语和北欧语言等少数语言缺乏与“国王”对应的阴性词。
在需要严格区分时,英语通过以下词组来区分与queen相关的各种头衔:
queen regnant(女王):执掌政权的女性君主。
queen consort(王后):男性君主的妻子,consort表示“配偶”
queen regent(摄政太后):未成年君主的母亲,临时执掌政权。
有意思的是,国王的妻子被称为queen consort,虽然不执掌权力,但享有与国王一样的待遇和级别,而女王的丈夫却很少被称为king consort,而是被称为prince consort,对应中文是“亲王”,所享受的待遇和级别都比女王低。
queen:[kwiːn] n.王后,女王,皇后,蜂后vt.使……成为女王或王后vi.做女王
esquire(绅士):古代骑士的侍从
英语单词esquire和squire都来自法语esquier,字面意思就是“(替骑士)扛盾牌的人”,指的是骑士的“侍从”,是封建时期西方的年轻贵族成为“骑士”(knight)之前的一种级别,其职责是服侍骑士,为其背负盾牌等物品。在16世纪,随着骑士阶层的没落,该词的词义变宽,可以用作任何有教养的专业人士的头衔。在19世纪的美国,该词主要用来称呼律师。
Esquire还是一本美国著名的时尚杂志的英文名称。它的中国大陆版本的名字为“时尚先生”,台湾版本的名字为“君子”。
esquire:[ɪ'skwaɪə; e-] n.绅士,先生
squire:[skwaɪə] n.乡绅,侍从
steward(管家):负责看管猪群的人
在古代社会,猪是重要的家庭资产。富人家庭中负责看管猪群的人就叫做steward。这个单词由sty(猪圈)+ward(看守)组成,字面意思就是看守猪圈、猪群的人。随着人们驯养动物种类的增加,steward所看管的对象从猪扩充至所有牲畜,后来他的职责不断扩大,还帮助主人打点地产、地租等产业。因此,steward的地位不断提高,相当于“账房先生”和“管家”。甚至在一些场合,steward成了一种地方官员的头衔。在英国,直到1849年前,英国王室的Lord Steward(宫内大臣)甚至拥有司法权,属于政府内阁成员。
steward: ['stjuːəd] n.管家,乘务员,膳务员,工会管事vt.管理vi.当服务员,当管事
prince(国君):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一公民”
英语单词prince来自拉丁语princeps,由primus(first,与prime同源)+ capere(to take,拿)构成,字面意思就是“the one who takes the first (place/position)”(首席,排在第一位的人)。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中的威望和权力最大的议员就被称为princeps senatus(首席议员)。首席议员由执政官从贵族议员中选择并任命,通常是以前的执政官。在公元前275年之前,首席议员还仅仅是个荣誉称号,他可以在讨论时第一个发言。公元前275年,首席议员成为正式职位,享有众多特权,如召集和解散议会、确定议程、决定议事规则等。
古罗马帝国初期阶段,帝国首脑被称为Princeps,通常译为“第一公民”。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凯撒大帝的继承人屋大维上台后,从凯撒遇刺事件中看到了罗马贵族对独裁统治的普遍反感,没有采用dictator(独裁官)或rex(king,国王)的头衔,而是采用了一个比较谦逊的头衔Princeps(第一公民)。从此以后,罗马帝国的最高首脑除了emperor(皇帝)头衔外,还都担任Princeps职务,而皇帝瓦勒良(Valerian)曾在上台之前就担任这一职务。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执政时才废除这一头衔。罗马帝国首脑使用Princeps头衔的阶段就被称为“元首制时期”。
英语单词prince(国君、王子)就来自Princeps。由此可见,在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中,一国之君不过是“首席”、“第一公民”而已,绝不像咱中国一样被看成是“天子”。
prince: [prɪns] n.国君,王子,亲王
princess: [ˌprɪnˈses] n.公主,王妃
knight(骑士):英国的骑士制度
在英国,“骑士”被称为knight,来自古英语cniht,字面意思是“年轻人、仆人”,用来表示“在战场上追随国王或上级作战的骑士”。knight不仅仅表示“骑兵”,同时还是一种荣誉称号和爵位,一般只授予立有战功的贵族。要想成为一名knight,需要从page(侍童)干起,然后是squire(侍从),然后才可能受封为骑士,但仅仅是bachelor(实习骑士),参加一定时间的作战后才能升为Banneret(方旗骑士)。
受封为骑士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剥夺骑士称号的事情也有,但极为罕见。截至1793年,英国共发生过三例降级事件。1621年Francis Michell爵士被褫夺骑士头衔,在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可见何等严重。他的马刺被收回,剑带被割断,简直是奇耻大辱。
与法国骑士chevalier一样。knight是英国最低级的贵族级别,低于男爵(baron),并且不可世袭。knight的头衔(正式称呼)是Sir,一般译为“爵士”。
knight:[naɪt] n.骑士,武士,爵士vt.授以爵位
knighthood:['naɪthʊd] n.骑士,骑士身份
duke(公爵):罗马帝国时期的蛮族军事统帅
在古罗马时代,由日耳曼或凯尔特蛮族出身而作为雇佣军为罗马军队所用的将帅,由于没有正式的罗马军衔而统称为Dux,这就是英语单词Duke(公爵)的来源。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各部族的军事领袖成为欧洲各小国的国君,其中许多就以Dux为称号,他们统治的小国就被称为“公国”(duchy)或“大公国”(Archduchy)。直到近代,意大利和德国统一之前的很多小国都以此为称号。这些小国的国君一般翻译为“大公”。
欧洲现存的独立公国是卢森堡和安道尔公国。历史上的其它公国经过合并和并吞,逐渐丧失独立性,成为国家的一部分,其统治者也演变成了由国王授予的爵位,即“公爵”(Duke)。在欧洲各国,公爵都是最高爵位之一。
英国的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国戚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
duke:[djuːk] n.公爵
duchy:['dʌtʃɪ] n.公国,公爵领地
duchess:['dʌtʃɪs; -es] n.公爵夫人,女公爵
alderman(市议员):古代盎格鲁-撒克逊部落中的长老
古代盎格鲁-撒克逊部落刚入侵不列颠时,还保留了自己的酋长制,各部落中最年长的人担任部落的首领。这种首领在古英语中被称为ealdormann,由ealdor(elder,长老)+mann(man,人)构成。英语单词alderman就由此而来。该称呼对应的官衔在8世纪时相当于国王派驻某地的总督,12世纪时对应于行业公会的首领,后来逐渐演变为市议会的高级顾问、参赞、市议员等职位。1974年,该官衔在英国被正式取消。
alderman:['ɔːldəmən] n.市议员,总督,市府参赞
cadet:军事院校的学生
发音释义:[kə'det] n.军事院校的学生;候补军官;实习生;幼子;次子
词源解释:cadet←法语cadet(军事院校的学生)←法国加斯科涅方言capdet(小首领)←拉丁语capitellum(小首领)←拉丁语caput(头、首领)
中世纪时,贵族的头衔只能由家中长子继承,所以长子就是家中的首领,而其他儿子只能是“小首领”,只有当哥哥死了后才有资格继承贵族头衔。贵族家庭中的小儿子通常选择从军,希望通过军功来谋取功名。cadet原本就是对军营中的这些贵族子弟的称呼,字面意思是“小首领”。后来词义扩大,用来泛指军校或警校中的学生。
词组习语:cadet corps(学生军、学员军训队);cadet teacher(本身还是学员的实习老师)
dressing-down:训斥
来自dress的古义,处罚,严厉惩罚。在军纪里面也指降衔。
emeritus:荣誉头衔
e-, 向外。-mer, 服务,部分,词源同merit, polymer.原指服完兵役的老兵,或尽得自己应尽职责的人,后用于退休教授荣誉头衔。
investiture:授衔仪式,授权仪式
in-,进入,使,-vest,衣服,词源同wear,vest.来自衣服的象征意义,即穿上某种衣服,象征着某种权利或地位,引申词义授衔仪式,授权仪式等。
knight:骑士,爵士
来自古英语cniht,小伙,年青人,侍者,来自Proto-Germanic*knehtaz,小男孩,仆人,来自PIE*gen,压,捏,成团,词源同knob,knave.词义演变参照knave.后约在12世纪用于指国王的随从或侍卫,并最终在16世纪成为军衔和贵族称号,即骑士和爵士。
mayor:市长,镇长
来自major的法语拼写,即主要的,重要的。后用为名词用于镇长或市长的头衔。
marshal:元帅
这是个词义演变由贬而褒的英语单词,其词源乃古高地德语marahscalc,原义为horse servant(马夫)。法语吸收了该词,作mareschal,并使其词义逐步升级。早在公元5世纪骑兵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该词先由“马夫”升为“御马长官”,以后又与指挥职务相联系,并开始用作高级将领的头衔,最后用以表示“元帅”。英语的rnarshal是直接从法语吸收并演变过来的。但美国并不用marshal,而以five-star general(五星上将)作为最高军衔。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指挥在欧洲的美国远征军的潘兴(John Joseph Pershing,1860 -1948)是美国第一位五星上将。
laurels:名声,荣誉,光荣
Laurel(月桂树)是一种可供观赏的常绿乔木,树叶互生,披针形或者长椭圆形,光滑发亮;花带黄色,伞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树叶编成的 “桂冠”。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用月桂树的树叶编成冠冕,献给杰出的诗人或体育竞技的优胜者,作为奖赏,以表尊崇。这种风尚渐渐传遍整个欧洲,于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tion.
欧洲人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朔到古希腊神话。相传河神珀纳斯(Peneus)的女儿达佛涅(Daphne)长的风姿卓约,艳丽非凡。太阳神阿波罗为她的美所倾倒, 热烈追求她,但达佛涅自有所爱,总是逃避权利很大的太阳神的追求。一天,他俩在河边相遇,达佛涅一见阿波罗,拔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穷追不舍,达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请她父亲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非常感伤,无限深情地表示:“愿你的枝叶四季长青,装饰我的头,装饰我的琴,让你成为最高荣誉的象征”。他小心得将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神庙旁边,朝夕相处,并取其枝叶遍成花冠戴在头上,以表示对达佛涅的倾慕和怀念。
因此,古希腊人把月桂树看做是阿波罗的神木,称为“阿波罗的月桂树”(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们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阳神的节目赛跑中的优胜者。后来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体育竞技中,他们用桂冠赠给竞技的优胜者。从此世代相传,后世欧洲人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诗人”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诗集>,全 部为14行诗体,系诗人献给他心中的女神劳拉的情诗(彼特拉克喜欢了劳拉一辈子,但是劳拉从来都不知道),抒发他对恋人的爱情,描写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国的统一。这部被称为西方“诗三百'的诗集,虽不能与我国古代<诗经>相提并论,但不失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中古时代英国的大学,也曾授予过“桂冠诗人”的称好,但是这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非目前含义的类似职务,学衔的专用名称。
作为专名的“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也称The Laureate),系英国王室赐予御用诗人的专用称号,从17世纪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开始,延续到现在,已历三个世纪了。凡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者,可领取宫廷津贴,每遇到王室喜庆或官方盛典时,都要写作应景诗以点缀和宣扬喜庆事件,歌功颂德,粉饰升平。17世纪,在英国被封为第一位“桂冠诗人”的是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为贵族写作,美化君主制度,不过他创造的“英语偶句诗体”,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670到1972这三百年间,英国王室相继封了17位“桂冠诗人”年限最长的是19世纪的浪漫诗人阿弗里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从1850年获得这个称号一直到逝世,长达42年,算是“终身桂冠诗人”了。英国最近的“桂冠诗人”是约翰·本杰明(John Benjamin)。其实,所谓“桂冠诗人”大部分是徒具虚名的,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者极少;就象中国封建时代的“钦点状元”,从公元960到1904(清关绪30年最后一届科举止)近1000年,历代状元341名,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寥寥无几。
W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Gain Laurels:获得荣誉;赢得声望
Look to One's Laurels:爱惜名声;保持记录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
entitle:给
词根词缀: en-使… + title标题,称号,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