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化学):古代的炼金术
在古代,有很多人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将低贱的金属变为金子。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炼金术。据说炼金术最早在古埃及兴起,在阿拉伯语中叫做al kimiya。其中,al是定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kimiya据说是埃及的古称,字面意思是“黑色泥土构成的大地”。炼金术流传至欧洲后,其名称al kimiya演变成了英语中的alchemy(炼金术),炼金术士自然就是alchemist,后来又演变为chemist。表示化学的词根chemi就源自于此,化学chemistry就源自炼金术alchemy。
alchemy: ['ælkɪmɪ] n.炼金术,炼丹术,魔力
alchemist: ['ælkɪmɪst] n.炼金术士
chemist: ['kemɪst]n. 化学家;化学工作者;药剂师;炼金术士
chemical: ['kemɪk(ə)l] adj.化学的n.化学制品
chemistry: ['kemɪstrɪ] n.化学,化学过程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hemistry 词源,chemistry 含义。
elixir(长生不老药):由神奇的“哲人之石”制成的干粉
在古老的炼金术中,“哲人之石” (the philosopher's stone)是中世纪炼金术士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要制造出来的灵石。它可以将贱金属转化成完美的纯金,有时还被认为是神奇的药剂,有着治疗万病、返老还 童和长生不老的神奇功效。在几百年间,贤者之石就像是炼金术的圣杯一样,吸引着欧洲一代又一代炼金术士前仆后继地沉浸于制造“哲人之石”的伟大工作之中。
用“哲人之石”制成的干粉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al-iksir,其中的al是定冠词,iksir是“干粉”的意思。英语单词elixir就来自阿拉伯语al-iksir,指的就是用“哲人之石”制成的灵丹妙药。
elixir: [ɪ'lɪksɚ] n.长生不老药,万能药,炼金药
boutique(精品店):存放货品的仓库
英语单词boutique来自法语,在法语中原指专卖时尚服装的精品小店。进入英语后,变成了一个十分时髦的词,成为了时尚、精致、小众风格的代名词。在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酒店、商场、小区纷纷以boutique为噱头,甚至还有一个非常高雅的中文译名:“璞邸”。然而这个词的源头跟高雅、时髦毫无关系。它来自希腊语apotheke,本意是“仓库、储物间”。它经由拉丁语(apotheca)、普罗旺斯语(botica)后变成法语boutique,原本可以表示卖各种商品的小店,20世纪专指卖时装的小店。后来带着浓郁的法国浪漫进入英语,用来表示各种“精品店”。与它同源的单词还有:bodega(酒店、酒窖)、apothecary(药剂师,药材商)。
boutique: [buː'tiːk] n.精品店,时装店
apothecary:药材商
发音释义:[ə'pɒθɪk(ə)rɪ] n.药材商;药剂师;药师
结构分析:apothecary = apo(一边)+ theca(放)+ry(人)→仓库+人→仓库管理员、店主→药剂师
词源解析:theca←拉丁语theca(放)←希腊语theke(放)←希腊语tithenai(放)
背景知识:apothecary原本表示“店主”,即存储商品并对外销售的人。由于药品药材易于存放,因此17世纪时该词逐渐专指存储药品药材并对外销售的人。由于在现代只有药剂师才能销售药品,所以该词又可表示药剂师。
同源词:theme(主题),thesis(论文)
antidote:解药
发音释义:['æntɪdəʊt] n. [药] 解毒剂;解药;矫正方法
结构分析:anticdote =anti(相反)+dote(药剂)→作用相反的药剂→解药
词源解析:dote←希腊语didonai(给予)←原始印欧词根do(给予)
同源词:dose(一剂药),dosage(剂量)
dispense(豁免):基督教会发放特许证的行为
英语单词dispense来自拉丁语dispensare,是dispendere的反复动词形式,由dis(out)和pendere(称重)构成,字面意思就是“按重量分发”,因此英语单词dispense的本意就是“分发、分配”,并由此派生出dispenser(分配者、药剂师、自动售货机)和dispensary(药房、诊疗所、防治站)等单词。然而,在辞典中,dispense还有另一个更加常用的词义,即“豁免、免除”。这个词义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中,教会和主教有权分发一种特许状,拥有这种许可的人享有特权,可以做一些原本禁止做的事,或免做一些原本必须要做的事。拉丁语dispendere常被用来表示这种特许状的分发。由于这种特许状能够“豁免、免除”持有人罪过或责任的,因此dispendere一词也就衍生出“豁免、免除”之意,源自该词的英语单词dispense自然也就继承了这一义项。
dispense:[dɪ'spens] v.分发,分配;豁免,免除
dispenser:[dɪ'spensə] n.分发者,分配者,药剂师,自动售货机
dispensary:[dɪ'spens(ə)rɪ] n.药房、诊疗所、防治站(分发药品的地方)
Coca-Cola:可口可乐
Coca-Cola这一风靡全球的典型美国饮料几乎无人不知,它是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一位药剂师John S.Pemberton 博士于1886年研制的,第二年就正式取名为Coca-Cola,并于1893年注册为商标。该饮料之所以叫Coca-Cola是因为饮料最初是以南美coca叶和非洲cola树籽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Coca-Cola公司原先只以Coca-Cola作为注册商标,但是公众都喜欢简称之为Coke。虽然公司的广告一再要求公众使用Coca-Cola这一正式名称,但无济于事。其他一些厂家为投公众所好,开始用Coke做商标名,Coca-Cola公司遂向法院起诉。1920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书上说,Coke和Coca-Cola乃出自同源,表示同一事物的两个词。Coca-Cola公司胜诉之后把Coke也注册成商标,从而使同一饮料有了两种商标。然而,Coca-Cola一词用到后来,其中Cola却逐渐被用来泛指以cola树籽为基本成分的软饮料。1983年美国最高法院曾作判决说,Cola不再是Coca-Cola公司所专,它已成为一个属名。于是出现了不少商标名含Cola的饮料。受此影响,我国有不少饮料的商标名竟然也带上了“可乐”的字样。如“非常可乐”、“天府可乐”等。
Coca Cola(可口可乐):用古柯叶和可乐果做成的饮料
可口可乐是一种世界闻名的饮料,起源于一八八六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一家药品店的药剂师约翰 • 彭伯敦自制的一种有提神作用的糖浆。
合伙人罗宾逊从糖浆的两种成分中找到了命名的灵感,这两种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叶子和可乐(Kola)的果实,罗宾逊为了整齐划一,将Kola的K改C,就成了现在大家 所看到的Coca Cola。
Pepsi(百事可乐):可以促进胃部消化的碳酸饮料
百事可乐最初于19世纪90年代由美国北加洲一位名为Caleb Braham的药剂师所造, 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制成。该药物最初是用于治理胃部疾病,后来被命名 为“Pepsi”并于1903年6月16日将之注册为商标。
百事可乐的英文名称Pepsi来自表示“胃蛋白酶”的单词pepsin,后者源自希腊语名词 pepsis (消化),与单词peptic (有助于消化的)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