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aper(纸):古埃及用纸莎草制造的纸

古埃及人广泛使用莎草纸作为书写的载体。莎草纸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竹简,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更加复杂。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用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曾经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

纸莎草和用它做出的纸在英语中写作papyrus。英语单词paper(纸)就源自papyrus。

paper:n.纸张,报纸,论文,文件adj.纸质的v.用纸包装,用纸糊,贴条,发传票

papyrus:n.莎草纸,纸莎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aper 词源,paper 含义。

volume(卷):卷起来的一幅作品

古代西方人用莎草纸或羊皮纸写字。遇到篇幅较长的作品,就用一根卷轴把很长的篇幅卷起来,读到哪就打开到哪。这样卷起来的一幅作品在当时就称为volume,相当于现在的scroll(卷轴)。单词volume最初的含义就是“卷动、滚动”的意思。作品的篇幅越长,卷起来的体积就越大,所以volume又可以表示作品的篇幅,并引申为表示体积、音量等含义。

不过在现代英语中,volume常用来表示“音量”,而它的本意“卷轴”逐渐淡化,一般改用scroll表示“卷轴”。

volume: ['vɒljuːm],n.量,音量,体积,卷,册。adj.大量的v.卷起来。

scroll:n.卷轴,画卷,卷状物v.卷起来

codex(古抄本):古罗马人用多块蜡板装订而成的书

古代罗马人还发明了用于写字的蜡板。蜡板通常用木板做成,上面涂有一层蜡,用铁笔或其他尖笔在上面刻划,蜡层可以方便地刮擦笔误和反复刻划。每块蜡板的上下两角有小孔,可以用绳子把多块蜡板装订在一起,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块板不涂蜡,作为封面和封底,这样就形成了一本书。这种把多块蜡板装订起来做成的书在拉丁语中叫做caudex,后来拼写变为codex,字面意思是“树干,一堆木头”,这就是英语单词codex的词源。

与卷轴(scroll)不同,codex的装订方式与现代书籍一样,书写时两面均可,阅读时可以跳读。等到其他书写材料如羊皮纸、莎草纸出现后,按照这种方式装订的书籍依然称为codex,一般译为“古抄本”。在印刷术出现前的欧洲,这种古抄本是最主要的书籍。大量基督教僧侣通过手抄方式,使大量古典书籍得以保存和传播。

早期的codex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法律条文,所以codex也含有“法典”的含义。英语单词code(代码、法典)就源自codex。

codex:['kəʊdeks] n.古抄本,法典,药典

code:[kəʊd] n.代码,密码,法典,准则vt.编码,编成法典

protocol(协议):古代卷轴中的第一页

古代西方人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材料,将多张莎草纸粘贴到一起做成卷轴,相当于一本书。卷轴中的第一页在古希腊语中被称为protokollon,由proto(第一)+kollon(粘贴),字面意思就是“卷轴中的第一页”。这就是protocol的词源。由于卷轴的第一页通常用来展现整本书的目录和勘误表,因此protocol引申为“初稿、草案”。后来,该词主要应用于外交领域,被用来表示“外交会议记录、外交协议草案、外交协议”,继而表示“外交活动的礼仪”。现在,该词已经不再局限于外交领域,可以表示各种礼仪、礼节程序。在通信领域,表示“通信协议”,其实也就是通信双方的“礼节程序”。

protocol:['prəʊtəkɒl] n.协议、草案、礼仪v.拟定

biblio-(书):古代腓尼基港口城市比布鲁斯

在古代,西亚的腓尼基港口城市比布鲁斯(Byblos,现黎巴嫩的朱拜勒市)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大量埃及的莎草纸由此港口被输入希腊等欧洲国家。希腊语中表示“书籍”的biblion即来自比布鲁斯的名称Byblos。英语中表示“书籍”的词根biblio-以及表示“圣经”的单词Bible都来源于此。Bible来自拉丁语biblia(books),是biblia sacra(holy books)的简写。

biblio-:书籍、书

Bible: ['baɪb(ə)l] n.圣经

bibliography:[,bɪblɪ'ɒgrəfɪ] n.参考书目,文献书目

bibliomania:[,bɪblɪə(ʊ)'meɪnɪə] n.藏书癖,藏书狂

portfolio(公文包):用来携带纸张的工具

英语单词portfolio来自意大利语,由port(搬运、携带)+folio(纸张、书页)构成,本意是用来携带纸张的工具,如文件夹,后来才衍生出“公文包”的含义。folio指的是书的一页,它来自拉丁语folium(树叶)。这个词反映出古代西方人已经能够制造轻薄如树叶的纸张了,如埃及的莎草纸。

folio:['fəʊlɪəʊ] n.一页,对开纸,对开本的书adj.对开的,对折的

portfolio:[pɔːt'fəʊlɪəʊ] n.公文包,文件夹,投资组合,部长职务

volume:卷

volum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volumen,经古法语进入英语。Volumen的意思是“一卷书写过的东西”,古代拉丁文字是书写在一种纸莎草作成的纸上或羊皮纸上的,为了阅读方便,就卷在一个卷轴上。这倒颇似汉字的“卷”,中国古时的文字是刻在竹筒上,然后穿起来卷成一捆一捆的,或写在帛上、纸上、卷起来收藏的,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

前面museum一词的行文中提到古埃及王于公元前三世纪时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馆,其中包括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原藏70万卷纸莎草纸和羊皮纸书写的书籍,但这座图书馆连同博物馆一起,被后来的次战火焱毁。

volume:卷;册;量;额;音量

古代拉丁文字是书写在纸莎草纸(papyrus)或羊皮纸(parchment, vellum)上,为了阅读方便,就粘连成长幅,卷在卷轴上,阅读时将卷轴打开,读完再卷起。拉丁语动词volvere 'to roll'(卷,绕)即指这种开卷收卷动作,古罗马人称这种可以卷动的书卷为volūmen 'roll of parchment',古法语作volum,英语volume即由此而来,它始见于14世纪,原词形亦作volum。

后来书的式样变了,但很多纸页订成的厚本书仍称volume,小册子就不叫volume。由于volume所指的是篇幅大、页数多的大部头书,16世纪时又被用以指书的size(篇幅,部头),到17世纪开始泛指各种物体的size,即“量”、“额”、“分量”、“容量”等,而“音量”这一今义则是到19世纪初才出现的。因此,由volume派生出的形容词voluminous便被赋予“篇幅长的”、“大部头的”、“容量大的”等义。

在探究volume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发现汉语“卷”的字源与其颇为相似。中国古时的书籍是写在帛或纸上,卷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英语的volume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volume一词通常也指“(一套书的)卷”或“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