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syrinx(排箫):变成芦苇的山林女神绪任克斯Syrinx

希腊神话中,丑陋的牧羊神潘爱上了河神之女,美丽的山林女神绪任克斯Syrinx。可是,女神被潘的丑陋吓得落荒而逃。潘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绝望的女神就祈求父亲河神,把她变成了一支芦苇。伤心的潘将这支芦苇做成了笛子,并把它命名为Syrinx。英语单词syringe(注射器)与syrinx同源,因为它的形状和Syrinx一样,都是一根中空的管子。

syrinx: ['sɪrɪŋks] n.排箫,潘神萧,鸣管,耳管

syringe:[sɪ'rɪn(d)ʒ; 'sɪ-]n.注射器,针筒,洗涤器vt.注射,冲洗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syrinx 词源,syrinx 含义。

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Pandora(潘多拉):希腊神话中诸神的礼物潘多拉

宙斯发现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后,下决心要惩罚人类,就让火神仿造女神的模样,用水和土创造了一个美女,再让爱与美神阿芙洛狄忒为她喷上令男人心醉神迷的香气,让雅典娜为她披上华丽的衣服,神使赫尔墨斯赋予她言语的天赋。当这个女人做好后,宙斯给她起名为Pandora(潘多拉),让她带着一个宝盒来到人间,并欲擒故纵地警告她不要打开盒子。埃庇米修斯不顾普罗米修斯的警告,娶了潘多拉为妻。潘多拉果然禁不起好奇心,打开了宝盒,放出了里面的各种灾难,仅仅保留了希望在里面。

潘多拉的名字Pandora是“众神的礼物”的意思。在希腊语中,pan表示“所有”,dora的意思是“礼物”,其中的do表示“赠送”。pan和do后来都变成了英语词根,衍生了大量英语单词。

习语Pandora’s box:灾难的根源

pandemic: [pæn'demɪk] adj.全国流行的,普遍的n.流行性疾病

panorama:[pænə'rɑːmə] n.全景,概观。记:pan全+orama视力→视野全景

pansophic:adj.全知的,有广泛知识的。记:pan全+soph智慧、知识+ic→有全面知识

donor: ['dəʊnə; -nɔː] n.捐赠者

donate:[də(ʊ)'neɪt] n.v.捐献,捐赠

pardon:['pɑːd(ə)n] n.vt.原谅。记:par完全+don舍弃→完全舍弃对方的过错→原谅

labyrinth(迷宫):希腊神话中闻名的克里特岛迷宫

传说,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Minos)是宙斯和欧罗巴公主的儿子。在他与兄弟争 夺王位时,曾请求海神波塞冬降下神迹来支持他。波塞冬答应了他,从海中升出一头俊美的白色公牛,并要求事后把公牛献祭给他。没想到米诺斯当时国王后,不舍 得宰杀这头俊美的白牛,就偷梁换柱用另一头牛代替献祭给了波塞冬。波塞冬特别生气,想严惩这个欺骗神灵的国王,就施展法力,使王后爱上了这头白牛。王后生 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为了遮羞,米诺斯要求当时著名的工匠代达罗斯(Daedalus)建造了一座名叫labyrinth的迷宫,把弥诺陶洛斯关在里面。

labyrinth迷宫设计得如此巧妙,以至于他的设计者代达罗斯进去后都差点出不 来。它和埃及迷宫、萨摩斯岛迷宫、意大利迷宫等并列为世界四大迷宫。其中又以它最为出名。米诺斯将米诺陶洛斯关在迷宫中,每年要求被自己降伏的国家供奉童 男童女给它享用。后来,希腊英雄忒修斯在米诺斯女儿的帮助下,在迷宫中杀死了米诺陶洛斯。

labyrinth:['læb(ə)rɪnθ] n.迷宫

labyrinthic:[,læbə'rinθik,-kəl]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labyrinthian:[,læbə'rɪnθɪən]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labyrinthine:[,læbə'rɪnθaɪn]adj.迷宫的,错综复杂的

auroral(极光的):北欧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

欧若拉(Aurora)是北欧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爱欧丝 (Eos)。她掌管北极光,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欧若拉是一位美丽的女神,每天早晨时分飞向天空,向大地宣布黎明的来临。在北欧神话中,据说她排行第 三,哥哥是太阳希理欧斯,姊姊是月神席琳。她有时候也被指为极光,不过大多数时间她还是被称为黎明女神,因为欧若拉的含义就是黑夜转为白天的那第一道光 芒。

其中关于欧若拉最著名的故事,是她与她恋人的故事。传说欧若拉爱上了凡人耶尔库,明 知道不能爱他,却又无法割舍爱情,于是她向神王奥丁祈求,请求奥丁赐予她的恋人不死之水,让他永远都不会死,这样他们就可以长相厮守。奥丁准许了欧若拉的 不情之请,但是他再三告诫她,愿望许了就不可收回。欧若拉应许了。

然而耶尔库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不死之水虽能让他免除一死,但创口再也无法愈合。欧若 拉返回天界请求奥丁,奥丁告诉她:“回到他的身边吧,如果你真的爱他,他将会在你的爱中痊愈。”欧若拉伤心不已,她的恋人痛苦不已,每日呻吟,却不能死 去,欧若拉厌倦了这“所谓的爱”,弃耶尔库而去,将他变成了蟋蟀。这就是为什么蟋蟀每天叫个不停的原因。

aurora:[ɔ'rɔrə] n.黎明女神欧若拉,极光,曙光

auroral:[ɔ'rorəl] adj.极光的,曙光的

zephyr(和风):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神泽费罗斯

希腊神话中,星空之神阿斯特赖俄斯与黎明女神厄俄斯结合,生下了各种各样的星神以及四方风神,这些风神分别为:东风之神埃俄罗斯(Aeolus)、西风之神泽费罗斯(Zephyrus)、南风之神诺特斯(Notus)和北风之神博瑞阿斯(Boreas)。

据传说,西风神泽费罗斯和光明神阿波罗同时爱上了一个美男子海辛瑟斯,但海辛瑟斯只 与阿波罗亲近,让西风神十分嫉妒。有一次,阿波罗和海辛瑟斯在一起掷铁饼,西风神暗中刮起西风,使阿波罗掷出的铁饼砸在海辛瑟斯的头上。海辛瑟斯伤重而 亡,阿波罗伤痛不已,就将爱人的尸体变成了一株风信子。

泽费罗斯还爱上了仙女克罗丽丝,在她身后紧追不舍。克罗丽丝拼命奔跑,但最终没能逃 脱,被泽费罗斯揽入怀中,从口中溢出美丽的鲜花,大地上也鲜花盛开。从此后克罗丽丝成为掌管鲜花、青春和欢乐的女神。克罗丽丝最后嫁给了泽费罗斯。结婚以 后,泽费罗斯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园子。春天到来的时候,克罗丽丝和泽费罗斯亲密地手挽着手在园子里漫步,他们一路上走过的地方百花齐放,绚丽动人。

由于在希腊,春季吹西风,所以西风就是春风。因此,从西风神泽费罗斯的名字Zephyrus中衍生出了表示“春风、和风”的英语单词zephyr。

charity(慈善):基督徒对人类同胞的爱

与犹太教强调“敬畏上帝”的信仰不同,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仁爱”。在犹太教圣典 《旧约》中以“严父”形象出现的“上帝”,在基督教圣典《新约》中变成了一个“慈父”。出于对人类的爱,上帝不惜献出自己的独子耶稣来为人类赎罪。因此, 作为一个基督徒,要坚守的首要信仰就是对人类同胞的爱。

公元四世纪,圣·罗姆(St. Jerome)在将《新约》从希腊语翻译为拉丁语。在翻译希腊版《新约》中的agape(爱)一词时,他没有将其翻译为拉丁语中常用来表示“爱”的 amor,因为amor表达的是“世俗情爱”,而无法表达出上帝对人类、基督徒对同胞的爱。因此,他最后选择了拉丁语caritatem一词。 caritatem是动词caritas的名词形式,而后者是“珍惜、重视、钟爱”的意思。

英语单词charity就源自拉丁语caritatem。由于《新约》的影响,该词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表示上帝对人类、基督徒对同胞的爱,与性无关的爱,可译为“博爱”。基督徒在举行各种募捐慈善活动时,通常以此为由。因此,charity又衍生出“慈善、施舍”之意。

charity: ['tʃærɪtɪ] n.慈善,施舍,慈善团体,宽容,博爱

epicure(享乐主义者):推崇享乐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他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但是,应当区分不同的快乐。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节制欲望,远离政事,审慎地计量和取舍快乐与痛苦的事物,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平静,这是生活的目的。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伊壁鸠鲁把“纯粹的”享乐看作是最高的目的,但是,他与阿瑞斯提普斯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不尽相同。伊壁鸠鲁的快乐是指“没有痛苦”和“灵魂的安宁”。伊壁鸠鲁认为,通过满足某些欲望而获得的那种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因为随这种享乐而来的必然是厌倦,从而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即没有痛苦。

3世纪以后 ,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7世纪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他的伦理思想对英国的边沁、密尔等的功利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英语中,从伊壁鸠鲁的名字Epicurus产生了单词epicure,用来表示“享乐主义者”。

epicure:['epɪkjʊə; 'epɪkjɔː] n.享乐主义者,美食家,饕餮之徒

epicurean:adj.享乐主义的,讲究饮食的,伊壁鸠鲁学说的n.享乐主义者,美食家

ban(禁令):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发布的强制性公告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中,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manor)拥有许多经济特权。其中一项特权是,领主可以发布公告,强制要求领地内的所有居民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如要求居民给领主服兵役、禁止狩猎、捕鱼等,甚至要求居民必须使用领主所提供的公用设施,如水井、磨坊、烤房、桥梁等,并向领主支付相应的使用费。领主所发布的这种公告在拉丁语中称作bannun,英语单词ban(禁令)就来源于此,本来既可是命令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但后来词义逐渐缩小为“禁止做某事”。同源的还有单词banns(结婚公告)。

从单词ban衍生出形容词banal,原意是“与ban有关的”,如banal right指的就是领主所拥有的发布公告的权利。由于领地内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领主的公告,所以banal一词逐渐产生“公共的,普遍的”之意,进而产生“司马见惯的,陈腐的”的含义。

单词abandon(放弃)也与ban有关。它源自法语词组 à bandon(under control or jurisdiction),其中的à =at,bandon和ban一样源自拉丁语bannun,表示“控制、管辖”。 该词组常用于法律术语mettre a bandon(put something under someone else’s control),表示“放弃对某物的控制、放弃某些权利”,如Mettre sa forest à bandon意思就是放弃对森林的权利,其他人可以去森林狩猎、伐木。

ban:[bæn] n.禁令vt.禁止,取缔

banns:[bænz] n.结婚公告

banal: [bə'nɑːl; -'næl] adj.平庸的,陈腐的,老一套的

banality:[bə'nælɪtɪ] n.陈词滥调,平凡,陈腐

abandon: [ə'bænd(ə)n] vt.放弃、舍弃、离弃

college(学院):提供给学生的住宿机构

在中世纪大学中,最初并没有集中的校舍,学生自行解决食宿问题。后来,为了解决贫困学生以及外地学生的食宿问题,一些私人捐赠的慈善机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住宿。这种提供给大学生的住宿机构就是college(学院),通常由一个住宿部、一个食堂、一个小礼拜堂和一座图书馆构成。欧洲最早的学院是1180年设立于巴黎的迪克斯—惠特学院,它是为18名贫穷的学生提供住处而设立的。

13世纪后,学院发展迅速,学院内的老师除了管理职能外,还承担了指导职能,给住在学院内的大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课程,一般由教授或住在学院内的助教开设。随着这些教育活动的增多,在某些大学,学院逐渐垄断了大学的文科教学,使得学院成为大学生生活和教学的正式中心。到16世纪中期,大多数英国和巴黎的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向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学的自给自足的教学单位,很多学院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所在大学。

英语中表示“学院”的单词college来自拉丁语collegium,后缀um表示“场所”。该词字面意思就是“community of colleague”(由colleague组成的社区,一群人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场所)。colleague就是一起做事的人,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同学。

college原本仅仅表示university(综合性大学)中的一个学院,但后来,college还可以用来表示独立的教育机构,如专科大学、职业教育学校,还可以用来表示“学会”,很多人还喜欢直接用college来表示大学。

college:['kɒlɪdʒ] n.学院,专科大学,大学,学会。

colleague:['kɒliːg] n.同事,同僚,同仁。

charity:慈善

发音释义:['tʃærɪtɪ] n. 慈善,施舍,慈善机构

词源解释:来自古法语charité←拉丁语caritatem(n.钟爱)←caritas(v.钟爱)

公元四世纪,圣•罗姆(St. Jerome)在将《新约》从希腊语翻译为拉丁语。在翻译希腊版《新约》中的agape(爱)一词时,他没有将其翻译为拉丁语中常用来表示“爱”的amor,因为amor表达的是“世俗情爱”,而无法表达出上帝对人类、基督徒对同胞的爱。因此,他最后选择了拉丁语caritatem一词,意思是“珍惜、重视、钟爱”。

英语单词charity就源自拉丁语caritatem。由于《新约》的影响,该词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表示上帝对人类、基督徒对同胞的爱,与性无关的爱,可译为“博爱”。基督徒在举行各种募捐慈善活动时,通常以此为由。因此,charity又衍生出“慈善、施舍”之意。

衍生词:charitable(仁慈的、博爱的)

begrudge:嫉妒、吝惜

发音释义:[bɪ'grʌdʒ] vt.嫉妒,怨恨;吝惜,舍不得给

结构分析:begrudge = be(去)+grudge(抱怨)→抱怨别人的好运→嫉妒、怨恨;抱怨花费→吝惜

词源解释:grudge←中古英语grucchen(私下抱怨)←古法语grouchier(低声说、嘟囔)←拟声词根grou、gru(咕噜、咕哝)

同源词:grudge(怨恨、舍不得给);growl(咆哮);groan(呻吟);grumble(抱怨、嘟囔);grunt(咕哝;呼噜声);grouse(埋怨)

词组习语:begrudge sb sth或begrudge sb’s sth(嫉妒某人拥有某物);have(或bear) a grudge against sb.(对某人心存怨恨);grudge match(了结宿怨的比赛、不友好的比赛)

grudge的字面意思就是“低声抱怨”,形容一个人小心眼,对别人的成功或好运感到愤愤不平,即“嫉妒、怨恨”,或者是掏钱或给别人东西时不痛快,唧唧歪歪地发牢骚。begrudge由grudge组合而来,意思差不多,但grudge可以做名词,而begrudge只能做动词。

“grudge match”:美国电影《旗鼓相当》,史泰龙与德尼罗主演,讲述两个退役拳击手重返拳击台,为了结宿怨而进行的一场比赛。

“The Grudge”:美国版的著名恐怖片《咒怨》。

助记窍门:grudge = gru(咕噜)+dge(唧唧)→嘴里叽里咕噜、唧唧歪歪→低声抱怨→怨恨、舍不得给

aviary:养鸟场

发音释义:['eɪvɪərɪ] vt. 鸟类饲养场;大型鸟舍

结构分析:aviary = avi(鸟)+ary(场所)→养鸟的场所→养鸟场

词源解释:avi←拉丁语avis(鸟)

同源词:avian(鸟的); aviation(飞行);aviator(飞行员);apiary(养蜂场)

adjacent:毗连的

发音释义:[ə'dʒesnt] adj. 邻近的,毗连的

结构分析:adjacent = ad(去)+jac(依靠)→靠在一起→毗连的

词源解释:jac←拉丁语jacere(依靠)

同源词: adjacence(毗邻),subjacent(底下的),circumjacent(围绕着的),interjacent(居间的)

趣味记忆:谐音“爱得贼深的”→爱得深,所以难舍难分

abnegate:放弃

发音释义:['æbnɪgeɪt] vt. 放弃;舍弃;禁忌

结构分析:abnegate = ab(离开)+neg(否认)+ate(动词后缀)→否认后离开→舍弃。

词源解释:neg←拉丁语negare(否认)。

同源词:abnegation(放弃、否认、克制),negative(否定的、负的)。

banal:陈腐的

来自词根ban, 说话,命令,词源同phone. 陈腐意来自旧时庄园或村舍常常通知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Brahman:婆罗门

来自梵语Brahma, 梵天,印度神话中的创世神。婆罗门为印度等级制度中的祭司阶级。其它依次是刹帝利,武士阶级。吠舍,商人阶级。首陀罗,奴仆阶级。

bribe:贿赂

在古英语指施舍给乞丐的小片面包,词源同break, 分开,小块。

cosset:宠爱

来自cot, 小屋,村舍,词源同cottage。原指在小屋子里面养的小羊羔,小宠物。

cot:幼儿床,村舍

1.幼儿床,来自南印度语。

2.村舍,见cot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