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er(理发师):身兼数职的理发师
古希腊人是不修剪胡须的,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名人如苏格拉底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因为修剪胡须需要锋利的剃刀,而古代无法制造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刀具。古埃及人最早用石块后来用青铜刀具刮胡子,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流传至希腊。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他要求所有士兵都要剃须,以免在战斗中被敌人揪住胡须。从此后,剃须的做法才在希腊开始流行。公元前299年,Ticinius Mena首次将一位理发师带到罗马。随后,修剪胡子和剃须的做法在罗马人中迅速普及,剃须被看作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那时候剃须需要专业的理发师,因为剃须所需的剃刀只有专业理发师才有。理发师的工作职责除了理发外,更重要的还是剃须,甚至包括给病人实施放血这样的外科手术,因为他的剃刀可当手术刀使用。现在理发店门口红白相间标识其实是“本店可做外科手术”的暗示。
英语单词barber就反映了古代理发师的剃须职责。barber来源于拉丁语中表示“胡须”的单词barba,英语单词barb(倒刺、钩子)、beard(胡须)都与此同源。现在随着家用剃须刀的普及,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在家中剃须,所以barber的职责也已不再包含剃须了,但它的拼写依然在提醒我们它曾经的含义。
barber:[bɑːb] n.理发师v.理发,修剪,当理发师。记:barb胡须+er人→修剪胡须的人
barb:[bɑːb] n.(鱼钩、箭头上的)倒钩vt.装倒钩。记:倒钩形如下巴上的短胡须
beard:[bɪəd] n.(嘴唇上下及下巴的)胡须。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arber 词源,barber 含义。
Australia(澳大利亚):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奥斯忒耳
奥斯忒耳(Auster) 是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是四大风神之一,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南风神诺托斯(Notus)。他的形象为长有翅膀留有胡子的男人。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用大洪水 毁灭人类时,派去降下暴雨的就是南风神奥斯忒耳。英语单词austral(南边的)就来自奥斯忒耳的名字Auster。
荷兰殖民者发现澳大利亚时,将其称为new holland(新荷兰)。1814年,曾经环澳大利亚航行并确认澳大利亚为一块新大陆的英国航海家Matthew Flinders建议用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奥斯忒耳的名字Auster为澳大利亚命名,将其称为Australia,意思就是“南边大陆”。
Auster:['ɔstɚ] n. 奥斯忒耳,南风
austral:['ɒstr(ə)l; 'ɔː-] adj.南的,南方的,南部的,南风的
Australia:[ɒ'streɪlɪə] n.澳大利亚
bizarre(奇异的):留大胡子的巴斯克男人
英语单词bizarre来自法语,意为“奇异的,怪异的”。法语bizarre的来源很多人认为来自西班牙语bizarro(英勇的,帅气的),而西班牙语bizarro来自巴斯克语bizar(胡子)。巴斯克人是居住在西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的一个民族,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在中世纪,巴斯克男人普遍留大胡子,认为这是男子汉的标志,是帅气和英勇的象征。现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首府毕尔巴鄂的男人依然爱留大胡子。然而,法国人在战场上见到满脸大胡子的巴斯克士兵时却吓了一跳,以为自己遇到野人了。因此,在法语中,bizarre的含义从“英勇的、帅气的”变成了“奇异的”。
还有人认为,法语bizarre来自意大利语bizarro,意思是“愤怒的、暴躁的”,但意大利语bizarro的原始含义依然是“英勇的,像士兵一样的”。不管怎么说,这个单词都跟巴斯克男人的大胡子有关系。
bizarre:[bɪ'zɑː] adj.奇异的
sideburns(连鬓胡):南北战争时的大胡子将军伯恩赛德
sideburns是近代历史中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胡须样式,它的特点是头发的鬓角、脸颊两侧的络腮胡直到嘴唇上方的胡须都连在一起。这种胡须样式得名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队将领安布罗斯·伯恩赛德(Ambrose Burnside,1824-1881)将军。伯恩赛德是美国罗德岛人,是一名军人、发明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南北战争期间,他担任陆军准将,战绩不佳,经历过好几次战役的惨败。让他出名的并非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而是他独具风格的大胡子。他喜欢在嘴唇上方和腮边蓄留毛茸茸的大胡子,而将下巴刮得光溜溜的。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姓氏来命名这种胡子,称为burnside。burnside从字面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烧焦的脸颊”(burn sides),这与伯恩赛德将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灰头灰脸的狼狈形象十分符合。后来该单词的拼写形式从burnside改为sideburns,原因可能是因为这种胡子主要位于脸的两侧,还有可能是讽刺伯恩赛德行事“颠三倒四”。
sideburns: ['saɪdbɜːnz] n.连鬓胡
bristle:鬃毛
发音释义:['brɪs(ə)l] n.鬃毛;刚毛;短而硬的毛;胡子茬v.(使)发怒;(使)毛发直立
词源解释:来自古英语byrst(鬃毛)
助记窍门:bristle→brush style(刷子的发型)→短而硬的毛→鬃毛
衍生词:bristling(竖立的、发怒的);bristly(有刚毛的、易怒的)
bizarre:奇异的
发音释义:[bɪ'zɑː] adj.奇异的;古怪的
词源解释:bizarre←法语bizarre(奇异的)←西班牙语bizarro(英勇的、帅气的)←巴斯克语bizar(胡子)
巴斯克人是居住在西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的一个民族,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中世纪的巴斯克男人普遍留大胡子,认为这是男子汉的标志,是帅气和英勇的象征。现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首府毕尔巴鄂的男人依然爱留大胡子。然而,法国人在战场上见到满脸大胡子的巴斯克士兵时却吓了一跳,以为自己遇到野人了。因此,在法语中,bizarre的含义从“英勇的、帅气的”变成了“奇异的”。
助记窍门:bizarre→谐音“鼻扎”→鼻子下面毛扎扎的→满脸大胡子的→怪异的
barb:倒刺
发音释义:[bɑːb] n. 箭头鱼钩等的倒钩;伤人的话vt.装倒刺于
词源解释:barb←古法语barbe(胡须、胡须状附体)←拉丁语barba(胡子)
同源词:beard(胡须);barber(理发师)
barb本意是胡须,后来用来表示物体上附带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如箭头、鱼钩上的倒钩。
barb:倒钩
来自拉丁词barba, 胡子,词源同beard. 形容箭上的钩刺如硬胡茬。
barber:理发师
来自拉丁词barba, 胡子,严格意义上指刮胡子的师傅。
beard:胡子
来自拉丁词barba,胡子,词源同barber.
bizarre:奇怪的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bizar, 胡子。一个地方认为长胡子帅,可能到另一个地方就被认为怪人。
fogey:老顽固
词源不详。可能来自fog, 雾,发白胡子,用来指老头。
mustache:胡子
来自意大利语mostaccio,来自希腊语mastax,嘴,颌,来自PIE*mendh,咀嚼,词源同mouth,masticate.引申词义胡子。
Santa Claus:圣诞老人
相传公元4世纪小亚细亚有一位乐善好施的主教名叫Saint Nicholas。一天晚上他外出散步,从一家人家的窗口经过,听见三姐妹在里面哭泣。原来她们可怜的父亲因办不起嫁妆没能给她们找到丈夫,准备将她们卖到妓院去。Saint Nicholas听了之后,从身上掏出三袋金子,扔了进去,在那位父亲还没来得及道谢之前,就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据说圣诞节赠送礼物的习俗即源出这一传说,而Santa Claus一词则源于Saint Nicholas这一名字。在荷兰、德国等地Saint Nicholas被尊奉为小孩的守护神。他的节日12月6日的前夕就是孩子们的节日。按习俗,要求有一个人装扮成Saint Nicholas,给孩子们送礼物。移居纽约的英国人从早期的荷兰移民那里照搬了这一习俗,而且把时间从12月6日移至圣诞节这天。Saint Nicholas在荷兰语作Sant Nikolaas,在荷兰方言作Sante KLaas,到了说英语的人嘴里就成了Santa Claus.汉语通译为“圣诞老人”。Santa Claus的形象总是一个样子:矮矮胖胖、快快活活、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着红袍子。这一形象出自美国画家纳斯特(Thomas Nast,1840 - 1902)之手。有人请他画一幅Santa Claus的画像,他以儿时给他送礼物的一位老人为原形作了画。殊不知他的画从此成了Santa Claus的形象。
January:一月
在罗马神话中Janus(汉译作“杰纳斯”或“雅努斯”)是天门神,早晨打开天门,让阳光普照人间,晚上又把天门关上,使黑暗降临大地。他的头部前后各有一副面孔,同时看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一副看着过去,一副看着未来,因此也称两面神,或被尊称为时间之神。罗马有好几座Janus神庙。早期的Janus神像的两副面孔都有胡子,后来的没有胡子,但是一副面孔年轻,另一副面孔年老。Janus的右手指上刻有数字CCC (300),左手指上刻着数字LXV (65),合在一起恰是一年的天数。从纪元前1世纪起罗马人把祭祀Janus的节日和新年结合在一起。罗马的执政官也在元旦这一天就职,并向Janus献祭,祈求国家的安宁。为了纪念Janus,罗马人把正月称为Januarius(mensis),意含“Janus之月”,英语借用了该词,先作Januarie,后怍January。在英语吸收January 一词之前,撒克逊人把正月叫做Wulf-Monath (wolf-momh),意为“狼月”,因为此时正值严冬,是狼群出没村子寻觅食物的时节。
browbeat:对…吹胡子瞪眼睛,对…声色俱厉地进行威逼
这是个复合动词,由brow(眉毛)与beat(压倒,击败)结合而成,按字面解释是to beat or put down by knitting/wrinkling one's brows或to beat by frowning,相当于汉语中的“对…吹胡子瞪眼睛”。该词始用于16世纪,在当时复合动词比较少见。由于它形式简练,富于表现力,所以能够沿用至今。
barber:理发师
理发师的工作乃修剪头发、胡子等。英语中表示“理发师”的barber一词即源自意为“胡须”的拉丁语barba。理发店外面的旋转标志彩柱,英语叫barber pole。旧时欧洲的理发师兼做外科手术,因此barber pole一般呈红白双色,以此象征理发师为人裹伤所用的绷带。
Anemii:四大风神阿涅弥伊
阿涅弥伊(Anemii)是古希腊神话中四大风神的统称,包括北风神玻瑞阿斯(Boreas)、南风神诺托斯(Notus)、东风神欧洛斯(Eurus)和西风神仄费洛斯(Zephyrus),皆为泰坦神族中星空之神阿斯特赖俄斯与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儿子。
诺托斯(Notus)是希腊神话中的南风神,在罗马神话中叫做奥斯忒耳(Auster)。他的形象为长有翅膀留有胡子的男人。在罗马神话中,朱庇特用大洪水毁灭人类时,派去降下暴雨的就是南风神奥斯忒耳。奥斯忒耳的名字Auster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南风、南国”。英语单词austral(南边的)就来源于此。
荷兰殖民者发现澳大利亚时,将其称为new holland(新荷兰)。1814年,曾经环澳大利亚航行并确认澳大利亚为一块新大陆的英国航海家Matthew Flinders建议用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奥斯忒耳的名字Auster为澳大利亚命名,将其称为Australia,意思就是“南边大陆”。
玻瑞阿斯是(Boreas)是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居住在色雷斯的海摩斯山的山洞里。玻瑞阿斯常被描绘成生有双翼、留有胡须、极为强壮的男子形象。
据说,玻瑞阿斯爱上了雅典国王厄瑞克透斯的女儿俄瑞提亚(Oreithyia),但遭到国王反对。一次,玻瑞阿斯趁着俄瑞提亚在伊利索斯河边同女伴们游戏之际,刮起北风掠走了俄瑞提亚,他们生有二子二女。他的两个儿子仄忒斯、卡拉伊斯并称为玻瑞阿代,他们都有翅膀,参加了阿耳戈英雄的远征。在旅途中他们帮助过去的特剌刻国王、盲人预言家菲纽斯驱赶污损他食物的鹰身女妖,得到菲纽斯赠与关于他们冒险旅途的预言。
为了向雅典人示好,玻瑞阿斯在色萨利欧玻亚岛摧毁了波斯国王薛西斯的舰队。作为回报,雅典人在伊利索斯河畔为他修建了祭坛。
英语单词boreal(北方的、北风的)就来自玻瑞阿斯的名字Boreas。
泽费罗斯(Zephyrus)是希腊神话中的西风神。据传说,泽费罗斯和光明神阿波罗同时爱上了一个美男子海辛瑟斯,但海辛瑟斯只与阿波罗亲近,让西风神十分嫉妒。有一次,阿波罗和海辛瑟斯在一起掷铁饼,西风神暗中刮起西风,使阿波罗掷出的铁饼砸在海辛瑟斯的头上。海辛瑟斯伤重而亡,阿波罗伤痛不已,就将爱人的尸体变成了一株风信子。
由于在希腊,春季吹西风,所以西风就是春风。因此,从西风神泽费罗斯的名字Zephyrus中衍生出了表示“春风、和风”的英语单词zephyr。
austral:['ɒstr(ə)l; 'ɔː-] adj.南的,南方的,南部的,南风的
Australia:[ɒ'streɪlɪə] n.澳大利亚
boreal:['bɔːrɪəl] adj.北的,北方的,北风的
zephyr:['zefə] n.西风,和风
limerick(打油诗):来自爱尔兰城市利默里克
打油诗(Limerick)是一种谐趣诗的体裁,由五行组成,韵式为aabba。用词俚俗浅白,迥异于流行于英格兰的主流诗体。爱德华·李尔在他的《谐趣之书》(1846年)中推广了这种诗歌,但他并不是这种诗歌的创始人。相传这种谐趣诗最早是爱尔兰城市利默里克(Limerick)的一群年轻人用爱尔兰语开创的。还有人说是因为在爱尔兰传统娱乐形式的聚会上,邀请客人参加作诗和诵诗比赛,赛后要合唱歌曲《来到利默里克》(Come up to Limerick)。
下面是爱德华•李尔写的一首limerick:
有个老头儿胡子长,
他说:“这事儿真让人恐慌!
一只母鸡,两只猫头鹰,
一只蒙鸠,四只百灵,
全把窝做在我的胡子上!”
limerick:['lɪmərɪk] n.打油诗,诙谐诗
rebarbative:厌恶的
re-,相对,-barb,胡子,词源同 beard,barber.即胡子对胡子,面对面,引申词义快打架的,厌 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