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paper(纸):古埃及用纸莎草制造的纸

古埃及人广泛使用莎草纸作为书写的载体。莎草纸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竹简,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更加复杂。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用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曾经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

纸莎草和用它做出的纸在英语中写作papyrus。英语单词paper(纸)就源自papyrus。

paper:n.纸张,报纸,论文,文件adj.纸质的v.用纸包装,用纸糊,贴条,发传票

papyrus:n.莎草纸,纸莎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aper 词源,paper 含义。

volume(卷):卷起来的一幅作品

古代西方人用莎草纸或羊皮纸写字。遇到篇幅较长的作品,就用一根卷轴把很长的篇幅卷起来,读到哪就打开到哪。这样卷起来的一幅作品在当时就称为volume,相当于现在的scroll(卷轴)。单词volume最初的含义就是“卷动、滚动”的意思。作品的篇幅越长,卷起来的体积就越大,所以volume又可以表示作品的篇幅,并引申为表示体积、音量等含义。

不过在现代英语中,volume常用来表示“音量”,而它的本意“卷轴”逐渐淡化,一般改用scroll表示“卷轴”。

volume: ['vɒljuːm],n.量,音量,体积,卷,册。adj.大量的v.卷起来。

scroll:n.卷轴,画卷,卷状物v.卷起来

codex(古抄本):古罗马人用多块蜡板装订而成的书

古代罗马人还发明了用于写字的蜡板。蜡板通常用木板做成,上面涂有一层蜡,用铁笔或其他尖笔在上面刻划,蜡层可以方便地刮擦笔误和反复刻划。每块蜡板的上下两角有小孔,可以用绳子把多块蜡板装订在一起,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块板不涂蜡,作为封面和封底,这样就形成了一本书。这种把多块蜡板装订起来做成的书在拉丁语中叫做caudex,后来拼写变为codex,字面意思是“树干,一堆木头”,这就是英语单词codex的词源。

与卷轴(scroll)不同,codex的装订方式与现代书籍一样,书写时两面均可,阅读时可以跳读。等到其他书写材料如羊皮纸、莎草纸出现后,按照这种方式装订的书籍依然称为codex,一般译为“古抄本”。在印刷术出现前的欧洲,这种古抄本是最主要的书籍。大量基督教僧侣通过手抄方式,使大量古典书籍得以保存和传播。

早期的codex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法律条文,所以codex也含有“法典”的含义。英语单词code(代码、法典)就源自codex。

codex:['kəʊdeks] n.古抄本,法典,药典

code:[kəʊd] n.代码,密码,法典,准则vt.编码,编成法典

cliometrics(计量历史学):负责历史的缪斯女神克利俄

克利俄(Clio) 是希腊神话中九个缪斯女神之一,司掌历史。与其他缪斯女神一样,她是宙斯与谟涅摩叙涅所生。她与马其顿国王皮埃罗斯生下海辛瑟斯。她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位拿 着一卷羊皮纸或书写纸的女性。1865年8月25日发现的小行星史神星以克利俄的名字命名。她的名字clio在英语中表示“历史”,如 cliometrics(计量历史学)。

cliometrics:[,klaɪə(ʊ)'metrɪks] n.计量历史学

indenture(契约):中世纪时以锯齿状边缘分割的契约

英语单词indenture由in+dent(齿)+ure(名词后缀)构成,表示契约。契约和齿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中世纪,人们在签订契约时,往往会把两份内容相同的契约写在同一张羊皮纸上,然后在中间以锯齿状边缘分割开,双方各持一份。以后需要比对契约真伪,只需要查看两份契约的锯齿边缘能否对上即可。这种以锯齿状边缘分割的契约就被称为indenture。现在虽然不再这么做了,但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

indenture:[ɪn'dentʃə] n.契约,合同,双联契约vt.以契约约束

ink(墨水):能腐蚀羊皮纸留下痕迹的涂料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皇帝使用一种紫色涂料来批改公文。这种涂料用酸性物质配置而成,能够腐蚀羊皮纸的皮革纤维,使笔迹永久不褪色。这种涂料在拉丁语中称为encaustum,由en(=in,进入)+caust(=burn,燃烧,腐蚀)+um(名词后缀)构成,字面意思就是能腐蚀进入羊皮纸的东西。该词进入法语后,拼写变成enque,进入英语后,拼写变成了ink。

ink:[iŋk] n.墨水,油墨vt.签署,涂墨水于

vellum:牛皮纸,羊皮纸

词源同veal,小牛,小牛肉,该词用于指牛皮纸或羊皮纸。

crisscross:纵横交叉   

从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英国和美国通用一种人们称之为hornbook(角帖书)的儿童识字课本。实际上这只是一张印有字母表和数字等的书页,裱贴在木板上,上面覆盖透明角片( transparent sheet of horn)。木板形似乒乓球板,有一柄,通常挂在儿童的腰带上。字母表是当时的“家庭小学”(darne school)儿童上的第一课,印在羊皮纸角帖书的头一行。由于那时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密切,所以在字母表前面还印着一个小小的十字形记号,名为Christ-cross或Christ's cross。不久,印于首行的字母表被逐渐称为Christ-cross row。随后又演变为crisscross row,这或许是语言的重迭构词趋向的影响所致。最后,作为Christ-cross之变体的crisscross从原先的“十字形”一义引申出“交叉的”或“纵横交叉”等相关词义,既可用作名词和形容词,也可用作动词和副词,成为当代英语中较为常用的重迭词之一。

book:书

山毛榉(beech)因树皮平滑索为情侣所喜爱,他们在树上刻上鸡心并在鸡心内刻写自己的姓名或姓名的首字母。古时候山毛榉树皮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早的书写材料。古英语把山毛榉叫做幻boc,也用该词来指刻有文字装订成卷的山毛棒树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书写材料一再变换,从最原始的树皮到羊皮纸(parchment)直至发明了纸。boc也几经演变最后变成book这一形式。和英语同属一个语族的德语现表示“书”的Buch 一词原先也有“山毛榉”之意。book的一些相关词的词义也和树多少有些联系,如folio(最大的对开本)源自拉丁语folium(树叶),code(密码,法典)源自拉丁语codex(树干),bible(圣经)和bibliography(书目学,目录学)源自希腊语biblos(纸莎草的内皮)等。

volume:卷

volum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volumen,经古法语进入英语。Volumen的意思是“一卷书写过的东西”,古代拉丁文字是书写在一种纸莎草作成的纸上或羊皮纸上的,为了阅读方便,就卷在一个卷轴上。这倒颇似汉字的“卷”,中国古时的文字是刻在竹筒上,然后穿起来卷成一捆一捆的,或写在帛上、纸上、卷起来收藏的,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

前面museum一词的行文中提到古埃及王于公元前三世纪时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馆,其中包括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原藏70万卷纸莎草纸和羊皮纸书写的书籍,但这座图书馆连同博物馆一起,被后来的次战火焱毁。

abracadabra:咒语

abracadabra直接借自拉丁语,原来是古时犹太教的祛病符,类似于我国的符箓。据传,该词系由希伯来语中表示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个词,即Ab (Father), Ben (Son), Ruach Acadsch (Holy Soirit)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故古代人视之为魔词,相信其有魔力,将之书于羊皮纸,写成数行,下行较上行少一个字母,依次递减,末一行仅剩字母A,使其本末倒置角锥状,并以一亚麻线系在颈部,用语祛病防病。嗣后,魔术师接过这个词,将其作为变戏法时所念咒语。直至今日,不是还可以听到有人在变戏法时这样用,但往往只是为了开开玩笑而已。据此,abracadabra一词现在除了指“祛病符”、“咒语”外,通常多引申为“胡言乱语”或“莫名其妙的话”。

volume:卷;册;量;额;音量

古代拉丁文字是书写在纸莎草纸(papyrus)或羊皮纸(parchment, vellum)上,为了阅读方便,就粘连成长幅,卷在卷轴上,阅读时将卷轴打开,读完再卷起。拉丁语动词volvere 'to roll'(卷,绕)即指这种开卷收卷动作,古罗马人称这种可以卷动的书卷为volūmen 'roll of parchment',古法语作volum,英语volume即由此而来,它始见于14世纪,原词形亦作volum。

后来书的式样变了,但很多纸页订成的厚本书仍称volume,小册子就不叫volume。由于volume所指的是篇幅大、页数多的大部头书,16世纪时又被用以指书的size(篇幅,部头),到17世纪开始泛指各种物体的size,即“量”、“额”、“分量”、“容量”等,而“音量”这一今义则是到19世纪初才出现的。因此,由volume派生出的形容词voluminous便被赋予“篇幅长的”、“大部头的”、“容量大的”等义。

在探究volume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发现汉语“卷”的字源与其颇为相似。中国古时的书籍是写在帛或纸上,卷起来收藏,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一部书可以分成若干卷。英语的volume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volume一词通常也指“(一套书的)卷”或“册”。

palimpsest:重写羊皮纸

来自希腊语palimpsestos,刮掉, 重写,来自palin,再一次,psen,刮,挠,词源同psoriasis.用于指古希腊时期一种可多次书写的羊皮纸。

pell:羊皮纸

来自拉丁语pellis,皮肤,词源同film.引申词义皮革,羊皮纸。

Muses:文艺女神缪斯

缪斯(Muses)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和文艺的女神们的总称,为天神宙斯和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所生,共九位。由于缪斯女神主管文艺,所以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将杰出的艺术作品放在缪斯女神的神庙中,这就是博物馆(museum)的起源。单词museum由muse(缪斯)和表示“场所”的后缀-um,本意就是“缪斯的神庙”。同样,英语单词music(音乐)的本意是“art of the Muses”(缪斯的艺术),mosaic(马赛克、镶嵌艺术)的本意是“work of the Muses”(缪斯的作品),以前都是供奉给缪斯女神的。

克利俄(Clio)是司掌历史的缪斯女神。她与马其顿国王皮埃罗斯生下美少年海辛瑟斯。她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位拿着一卷羊皮纸或书写纸的女性。1865年8月25日发现的小行星史神星以克利俄的名字命名。她的名字在希腊语中拼写为Kleio,意思是“宣告者”,在英语中拼写为clio,表示“历史”,如cliometrics(计量历史学)。

卡利俄佩(calliope)是掌管英雄史诗的缪斯女神,九位缪斯中的最年长者。她的名字在希腊语中含义是“声音悦耳的”。在希腊神话中,卡利俄佩有两个儿子:俄耳甫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歌手和竖琴手)和利诺斯(著名的乐手)。在冥后珀耳塞福涅与爱神阿芙洛狄忒争夺绝世美少年阿多尼斯的争执中,卡利俄佩作出裁决:阿多尼斯每年分别陪珀耳塞福涅和阿佛罗狄忒各自生活一段相等的时间。在艺术作品中,卡利俄佩的通常形象是手持蜡板(有时是书卷)的妇女。

汽笛风琴(calliope)是一种用水蒸气驱动发音的气鸣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卡利俄佩,通常用于马戏团招揽顾客,因为它的声音可以传出好几公里。

museum: [mjuː'zɪəm] n.博物馆

music: ['mjuːzɪk] n.音乐,乐曲

mosaic: [mə(ʊ)'zeɪɪk] n.马赛克,镶嵌,镶嵌图案adj.摩西的,镶嵌的

cliometrics:[,klaɪə(ʊ)'metrɪks] n.计量历史学

calliope:[kə'laiəpi] n.汽笛风琴,卡利俄佩

scroll:卷轴,画卷,卷形物

来自古法语 escroe,碎片,纸卷,羊皮纸卷轴,来自 Proto-Germanic*skrauth,碎片,来自 PIE*sker, 砍,剪,切,词源同 shear,share,shred.引申词义画卷,卷形物等。

vellum:牛皮纸,羊皮纸

词源同 veal,小牛,小牛肉,该词用于指牛皮纸或羊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