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lunar(月亮的):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卢娜

罗马神话中,月亮女神叫做“卢娜”(Luna),对应于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她是光亮之神的女儿,太阳神和黎明女神的姐妹。她爱上了英俊的牧羊人恩底弥翁。每天夜间,卢娜都从空中飘下偷吻熟睡中的牧羊人。然而女神的失职引起了主神宙斯的注意。为了消除凡人对女神的诱惑,宙斯给了恩底弥翁两个选择:任何形式的死亡;或者在永远的梦幻中青春永在。牧羊人选择了后者。于是卢娜每天晚上,来到他沉睡的山洞,亲吻他的脸颊。最后她为自己的爱人生下了五十个女儿。

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地球的潮汐涨退甚至生物周期,故此古时的人们相信月亮拥有使人疯狂的魔力,人狼等传说亦是因此而生。

从卢娜的名字Luna中产生了词根lun,表示月亮。

Luna:['lju:nə]n.月亮,月神

lunar:['luːnə]adj.月亮的,阴历的

lunatic:['luːnətɪk]adj.精神错乱的

lunacy:['luːnəsɪ]n.精神失常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lunar 词源,lunar 含义。

villain(恶棍):束缚在农场的隶农

英语单词villain源自拉丁语villanus,本意为束缚在villa(农场、乡村别墅)的隶农。英语单词village(农村)、villager(村民)都源自拉丁语villa。

在古罗马早期,在罗马城外的乡村区域,还有一些拥有人身自由的自耕农。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获胜,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奴隶。因此,罗马贵族纷纷使用奴隶在乡下庄园(即所谓的villa)进行农业生产,罗马进入了奴隶社会时代。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整天被奴隶主强迫干活。采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成本极低,产品价格更低。原来的自耕农无力竞争,纷纷破产。另一方面,奴隶起义此起彼伏,奴隶制难以为继。因此,奴隶主阶层被迫进行社会改革,把土地分割成小块,出租给奴隶和破产自耕农来耕种,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隶农制。隶农的地位介于奴隶和自耕农之间,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农奴的前身。虽然地位被奴隶略有提高,但对于居住在城里的罗马贵族和平民来说,隶农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的。因此表示隶农的拉丁语villanus及其衍生的英语单词villain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了强烈的贬义,并从表示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表示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反派”等负面含义。可以说,这个单词也体现了一种社会阶级偏见。

villain:['vɪlən] n.坏人,恶棍,反派,罪犯

villainous:['vɪlənəs] adj.邪恶的,缺德的,恶毒的,堕落的

villa:['vɪlə] 乡村别墅,农场

village:['vɪlɪdʒ] n.农村,乡村,郊外

villager:['vɪlɪdʒə] n.村民,乡村居民

bigwig(大人物):假发越大,地位越高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很多社会上流人士喜欢佩戴假发(wig)。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始作俑者。由于在当时,满头浓发被看作是男性力量的表现,而这位国王却是个秃头。为了掩饰这一缺陷,路易十三就戴上了一顶长度长度及臀的原色卷发。大臣们纷纷效仿,从而使得佩戴假发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我们在一些欧洲古装剧中还能看到法官和律师们佩戴着白色的假发。

假发的大小与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地位越高者,佩戴的假发越大越长。所以人们就是用“bigwig”这个单词来表示大人物。

bigwig: ['bɪgwɪg]n.权贵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wig: [wɪg]n.假发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bank(银行):堆放货币的条凳

最早的埃及银行家和英国货币兑换商是坐在寺庙内或圣殿庭院内的条凳上经营业务的。在中世纪,意大利的放债者也是用一张小条凳在市场上开展业务。《圣经》中提到耶稣清理圣殿,其实就是掀翻了这些货币兑换商在圣殿中的条凳。表示“银行”的英语单词bank源自拉丁语banca,意思是“条凳”。当货币兑换商因资金缺乏而被迫中断业务时,他们的条凳就会被拆掉。这种做法在拉丁文写作banca rupta,英语中表示破产的单词bankrupt正是由此而来的,其中rupt相当于broken。习语break the bank(倾家荡产)也源于此。

bank:[bæŋk]n.银行,河岸vt.将存入银行vi.堆积

bankrupt:['bæŋkrʌpt]vt.使破产adj.破产的n.破产者

broke: [brəʊk]adj.破产的,一名不文的

iris(虹膜):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伊里丝

伊里丝(Iris)是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她是神的使者,连接天与地,负责将凡人的祈求传递给神,亦将神的旨意传递给凡人。她的职责与神使赫尔墨斯有点类似,但她主要执行宙斯和赫拉的命令,并且缺乏赫尔墨斯的主动性。

伊里丝的速度快得像风一样,可以在瞬间从世界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甚至是到大海和冥府 的深处。她在天空匆匆飞过时会留下一道道色彩,形成彩虹。她最常见的形象是个带有双翅的少女,身着薄纱,在阳光下呈现出七种色彩,绚丽多姿。科学家用她的 名字来命名人体的虹膜以及鸢尾属植物。

Iris:['aɪrɪs] n.虹膜,鸢尾属植物,彩虹女神

irisation:[,aɪrɪ'seʃən] n.虹彩,虹色效果

cardinal(鲜红色的):枢机主教所穿衣帽的颜色

英语单词cardinal在辞典中有两个含义:1、鲜红色,2、主要的。这两个在中 文中毫不相关的含义怎么会聚集在同一个单词上呢?原来,cardinal一词来自拉丁语cardinalis,表示“主要的,首要的”,由拉丁语 cardo(门枢、门铰)衍生而成。在天主教会中,协助教宗治理教会的高级教士被称为cardinal,中文一般翻译为“枢机”,其中的主教被称为“枢机 主教”。枢机相当于“长老”(senator)。枢机由教宗亲自册封,协助教宗管理教会事务。当教宗空缺时,也只有他们有权选举下一任教宗。历史上出任枢 机者包括平信徒、执事、司铎和主教。然而,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规定,枢机候任者必须至少为司铎。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于1962年更规定,凡擢升为枢 机者,如果是司铎,应祝圣为主教。

由于枢机主教一般都身穿红衣,戴红帽,所以在中文中枢机主教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衣主教”,原本仅表示“枢机”的cardinal一词也因此衍生了“红色”的含义。

cardinal:['kɑːd(ɪ)n(ə)l] adj.主要的,基本的,红色的n.枢机主教,红衣主教,红色

lunatic(疯狂的):月亮拥有使人疯狂的魔力

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地球的潮汐甚至生物周期,因此古人相信月亮拥有使人疯狂的魔力,并且这种魔力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化,在满月时魔力最大。如人狼传说中人狼会在满月时变身为狼。英语单词lunatic就反映了这一传说。它来自拉丁语lunaticus,本意是moon strike(月亮的侵袭),表示“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发生精神错乱”。词根lun-就是moon(月亮)的意思。

lunatic:['luːnətɪk] adj.精神错乱的,疯狂的,愚蠢的n.疯子

lunacy:['luːnəsɪ] n.精神失常,愚蠢的行为

pastor(牧师):基督教中人类灵魂的牧人

英语中,pastor本意是“牧人,牧羊人”,与pasture(牧场,草场)同源。在基督教中,pastor表示教士,中文译为“牧师”。这是为什么 呢?原来,在基督教经典著作中,常将信徒比喻为羊群,将基督比喻为看管、引导羊群的牧人。如:“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 (赛40:9-11)“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们,牧养他们。”(结34:23)因此,在信徒中传播教义 的教士们也以牧人自居,称为pastor(牧师)。

pastor:['pɑːstə] n.牧师,牧人

aesthetics(美学):对人的感性认识的研究

英语单词aesthetic表示“审美的”,加上一个否定前缀an后形成的单词 anaesthetic却表示“麻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aesthetic来自希腊语aisthetikos,本意就是“感知、感觉”的意思,所以 加上an后就是“没有感觉”,即“麻醉”的意思。那么,aesthetic的词义又是怎么从“感知、感觉”转变为“审美”的呢?这都拜“美学之父”鲍姆嘉 通所赐。

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美学学科的开创者。鲍姆嘉通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 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通将其称为 “aesthetics”,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aesthetic(感知、感觉),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随着美学的发展,aesthetic变 成了美学中的专用名词,原有的词义反而被人遗忘了,只有在含有它的其他词语如anaesthetic(麻醉)中才能发现它的初始含义。

aesthetic:[iːs'θetɪk; es-] adj.美的,美学的,审美的,有审美情趣的

aesthetics:[iːs'θetɪks; es-] n.美学,审美观,关于美的哲学

anaesthetic:[,ænɪs'θetɪk] n.麻醉剂,麻药adj.麻醉的

Anaesthesia:[,ænɪs'θiːzɪə] n.麻醉,麻木,感觉缺失,等于anesthesia

continent(洲):连绵不断的陆地    

古代人缺乏地理知识,以为所有的大地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在拉丁语中将这个大地称为terra continens,翻译成英语就是continent land。英语单词continent就来自拉丁语continens,是continere(hold together,连接为一体)的现在分词,原本是一个形容词,表示“连绵不断的”或“自制的”之意。作名词的continent其实是continent land的缩略形式。与continent同源的英语单词还有contain(容纳)、continuous(连续的)等。

  continent:['kɒntɪnənt] n.大陆,洲adj.自制的,克制的

continental:[kɒntɪ'nent(ə)l] adj.大陆的,大陆性的

adobe(泥砖):古埃及人用于建筑的泥砖    

在 古埃及时代,由于尼罗河一带缺少木材,因此古埃及建筑的通常是采用大量的泥砖和石头建成。其中,石头一般用在金字塔陵墓和神庙等宗教建筑,而泥砖则用在王 室宫殿、城墙、城镇和神庙旁的附属建筑。建筑用的泥砖原料主要来自尼罗河沿岸的淤泥。古埃及人取得泥土后,会将泥放入模具中,并放置在阳光强烈处来干燥硬 化,最后成为泥砖。这种用泥砖盖房屋的方法在埃及的一些地方仍在沿用。古埃及的一些建在高地上的泥砖建筑村落、神庙和陵墓目前依然存在,如村庄德尔巴拉梅迪纳、小镇莱红和堡垒巴衡等。

  英语单词adobe源自古埃及的科普特语tube,意为“泥砖”。后来流传至阿拉伯,加上定冠词al后变成了阿拉伯语al-tob,后来拼写变为attob。穆斯林占领西班牙后,该单词经由西班牙进入英语,最终演变为英语单词adobe。

  adobe:[ə'dəʊbɪ; ə'dəʊb]n.泥砖,砖坯

albino(白化病人):葡萄牙航海家在非洲看到的“白种人”

当17世纪的葡萄牙航海家沿着西非海岸线远航探险时,他们发现非洲大陆中既有肤色很深的黑人,也有肤色很浅的“白人”,就把他们看做是两个不同的人种。这些葡萄牙人把前者称为negro(葡萄牙语中的“黑人”),把后者称为albino(葡萄牙语中的“白人”,源自拉丁语albus(白色的))。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些albino并不是白人,而是得了白化病的黑人。白化病(albinism)是一种家族遗传病,由于体内缺乏一种酶导致黑色素缺乏,患者毛发和皮肤呈现白色。

在非洲,很多患白化病的儿童被当地人视为异类而遭到迫害。其实,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白种人起源于得了白化病的黑人。

albino:[æl'biːnəʊ] n.白化病人,白化现象,白化体

albinism:['ælbɪnɪzəm] n.白化病

addict(有瘾的人):等待发落的奴隶

古代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人就将战争中俘虏的战俘作为奴隶分配给战士或卖给其他人。在拉丁语中,这种成为奴隶的战俘被称为addictus,是addicere的过去分词。addicere由ad(to)+dicere(dict,宣告)构成,意思就是“待发落的、待分配的”。英语单词addict就来自拉丁语addictus,意思就是“等待发落的”。它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后来变成了名词,表示“任人发落的奴隶”,后来用来形容任何像奴隶那样缺乏自主性、依赖他人或他物的人。现在该词主要用来表示那些对某种事物或行为上瘾、产生依赖性的人,而“奴隶”之意转移到单词slave上。

addict:['ædɪkt] n.有瘾的人,入迷的人,痴迷者vt.使沉迷,使上瘾

addictive:[ə'dɪktɪv] adj.上瘾的,成瘾的

addiction:[ə'dɪkʃ(ə)n] n.上瘾,痴迷,沉迷

umbrella(雨伞):人为制造的小荫凉

中国人最早发明的伞是用来挡雨的,所以叫“雨伞”。西方人最早发明的伞不是用来挡雨的,而是用来遮阳的。在西方,最早的伞就是一块遮阳板,板上蒙着一块绷紧了的麻布。在古希腊,伞状遮阳板是节日盛装不可缺少的陪衬。奴隶主让仆人在自己的身后高高地举着遮阳板,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高贵。因为打伞的人必须站在主人身后,所以伞柄不是安在伞的中央,而是在伞的边上。到了中世纪,伞变成了宗教权力的象征,地位越高的人,伞越豪华。罗马教皇用的伞精致至极,伞面上装饰着鲜红和金黄的羽毛,伞把上刻着精美的天使雕像。

由于古代西方人的伞是用来遮阳的,所以在拉丁语中,表示伞的单词是umbrella,是umbra(树荫、阴影)的指小形式,意思就是“小荫凉”。英语单词umbrella就来源于此,与它同源的单词有umbrage,本意是“树荫”,常用来比喻“不快、生气、怀疑”。

umbrella:[ʌm'brelə] n.伞,保护伞,庇护,伞状结构

umbrage:['ʌmbrɪdʒ] n.不快,生气,怀疑,树荫

queen(王后):国王的妻子

英语单词queen常常被译为“王后”或“女王”。该单词来自古英语cwen,原本仅仅表示“妻子”,专指“国王的妻子”,因此衍生出“王后”的含义。后来,由于在英国历史上,曾经有女性担任国家元首即“女王”一职,而英语中又没有与king(国王)对应的阴性词,因此女性国家元首也被称为queen,该词也就产生了“女王”的含义。在印欧语系中,只有英语和北欧语言等少数语言缺乏与“国王”对应的阴性词。

在需要严格区分时,英语通过以下词组来区分与queen相关的各种头衔:

queen regnant(女王):执掌政权的女性君主。

queen consort(王后):男性君主的妻子,consort表示“配偶”

queen regent(摄政太后):未成年君主的母亲,临时执掌政权。

有意思的是,国王的妻子被称为queen consort,虽然不执掌权力,但享有与国王一样的待遇和级别,而女王的丈夫却很少被称为king consort,而是被称为prince consort,对应中文是“亲王”,所享受的待遇和级别都比女王低。

queen:[kwiːn] n.王后,女王,皇后,蜂后vt.使……成为女王或王后vi.做女王

handicap(障碍):赌博时调整赔率的做法

赌博是古今中外很多人都喜欢玩的游戏。赌博时需要解决的一种重要问题是保障公平性,使各方获胜的概率大致相同。例如,拿球赛进行赌博时,如果强弱分明,赌弱队赢的人会吃亏,这时就需要调整两支球队的赔率,提高弱队的赔率,降低强队的赔率,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吸引人们参与赌博。那么,由谁来决定赔率呢?以前是由中立的第三方仲裁来决定赔率,决定的方式叫做hand in cap。参与赌博的双方都拿出一定的担保金,抓在手中。然后双方都把手放到帽子里。第三方仲裁宣布双方的赔率后,参赌双方将手从帽子里拿出来。如果接受这个赔率则将手摊开,如果不接受赔率则以握拳表示。如果双方都接受赔率,则可以开始赌博,仲裁取走帽子里的担保金作为酬金。如果双方都不接受赔率,则赌博取消,仲裁也可取走帽子里的担保金,但自己的声望受损,以后就很难再被人邀请来充任仲裁了。如果一方接受另一方不接受,则赌博取消,接受赔率的一方取走帽子里的担保金,仲裁因为没能完成任务而空手而归。

英语单词handicap就来自hand in cap,指的是赌博或比赛时为了实现公平性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和设置。除了设置赔率外,最常用的方式是给优势方设置障碍或不利条件,如在赛马比赛中,给优势赛马增加负重。因此,handicap还可以表示“障碍、不利条件”。在现代英语中,常用handicapped代替disabled,用来委婉地表示“身体残疾的”。这种表示的确够委婉的,不是说你“残疾、无能”,而是说你你太优秀了,老天为了让其他人能与你公平竞争才给你设置了一些不利条件。

handicap:['hændɪkæp] n.障碍,不利条件vt.妨碍,阻碍,使不利

handicapped:['hændɪkæpt] adj.残疾的,有生理缺陷的n.残疾人,缺陷者

handicapping system:差别积分制,机会均等化比赛法

fetish(恋物):非洲原始部落的实物崇拜

在西非和中非的一些原始部落流行传统的实物崇拜,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宗教。这些原始部落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以为许多物体如石块、木片、树枝、弓箭等具有灵性,并赋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以及支配人的命运的力量。他们将这种灵性物品制作成护身符,或当成偶像来进行崇拜。

最初来到西非的葡萄牙航海家、水手和商人接触这些非洲原始部落后,将他们所崇拜的这些护身符或偶像称为feitiço,意思是“人造的”,来自拉丁语facticius(人造的)。1760年,著名人类学家查尔斯·德·布霍斯(Charles De Brosses)在其著作中提到了非洲原始部落的这种实物崇拜,并在葡萄牙语feitiço的基础上构造了法语fétiche,英语单词fetish正是来源于此。

在宗教领域,fetish表示“实物崇拜,拜物”;在心理学领域,fetish表示“恋物”。

fetish:['fetɪʃ] n.恋物,恋物癖;拜物,偶像

fetishism:['fiːtɪʃɪzəm] n.恋物癖,恋物症;拜物教

borough(自治市):带碉堡的自治城市

英语单词borough与burg、burgh同源。西方好多城市都以burg或burgh结尾,如汉堡(Hamburg)、爱丁堡(Edinburgh)、匹兹堡(Pittsburgh)。burg或burgh就是“城镇”的意思,不过和city或town不同,burg或burgh指的是带碉堡的城市,也就是说,它们在成为城市之前其实就是一座要塞或一座城堡。borough在英语中表示“自治市”。“带碉堡的城市”与“自治市”有何关联呢?原来,自治市的自治权是打仗打下来的,所以这些城市自然要修筑碉堡来保卫自己。在欧洲封建时期,城镇的主权原本都是属于封建贵族即所谓“领主”(Lord)的,是他的封地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镇越来越繁荣,市民的经济地位提高了,对封建贵族对城镇的压榨越来越不满。所以市民们想方设法争取城市自治。刚开始时,市民们用钱从领主那里一项一项地赎回城市的各种权利,因为那个时候市民们通过经商积累了大量货币,而领主的收入主要是封地上的各种农产品,所以缺乏货币。在11、12世纪又赶上了十字军东征运动,大批领主要参加十字军,亟需便于携带的金银货币充当盘缠,所以就把很多权利都卖给市民了。但钱不能买到所有权利,所以领主和市民免不了要开战,城市的自治权就是通过赎买和战争的方式获得了。因此自治市中常常修筑了各种防御工事,用来保卫城市的主权。

borough:['bʌrə] n.自治市,区

burg:[bɜːg] n.镇、城、村

burgh:['bʌrə] n.(苏格兰)自治市,城镇

barnstorm(巡回演出):美国草台班子在乡村谷仓的演出

19世纪初,美国一些二三流的剧团和马戏团去乡村巡回时,由于乡村缺乏剧场或大厅,往往租用农户的谷仓作为演出场地。这种演出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不同农家的谷仓之间快速转移,就像暴雨(storm)一样转瞬即逝。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巡回演出形象地比喻为barnstorm。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一些政治家在竞选中也频频到各地农村活动,有的还在谷仓举行讲演会,因此该词也常被用作政治术语,指政治家四出巡回发表竞选演说。

barnstorm:['bɑːnstɔːm] vt.vi.在乡村或小城镇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