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ces(法西斯):古罗马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束棒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代,国家设有两名执政官共同掌管政权。执政官外出时带有12名侍卫官。每名侍卫官肩上扛有一把束棒,束棒中间插有一把斧头。束棒用于执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这种插有斧头的束棒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称为“法西斯”(fasces),字面意思就是“一束(木棒)”。
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墨索里尼选择用“法西斯”这个古罗马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党派,先后成立准军事组织“战斗的法西斯”和以资产阶级右翼和反动军人为骨干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他们以古罗马的法西斯图案作为党徽,其中棒子象征人民,斧头象征领袖,意思是人民要绝对服从他们的领袖。法西斯党用“信仰、服从、战斗”的口号,代替民主政治的“自由、平等、博爱”。随后,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性质的政党,从此“法西斯”这个词沦为了极端恐怖和独裁的代名词,遗臭万年。
fasces: ['fæsiːz]n.束棒,法西斯
fascist: ['fæʃɪst] n.法西斯主义者,法西斯党员adj.法西斯主义的,法西斯党的
fascism: ['fæʃɪz(ə)m; -sɪz(ə)m] n.法西斯主义,极端国家主义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fasces 词源,fasces 含义。
spartan(清苦的):清苦尚武的斯巴达人
古代希腊人中的斯巴达人生活清苦,崇尚武艺。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哪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
由于斯巴达的这种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和清苦的生活方式,就从斯巴达的名称Sparta中产生了形容词spartan,表示“清苦的、质朴的”。
spartan:['spɑːt(ə)n] adj.斯巴达式的,斯巴达的,清苦的,质朴的n.斯巴达人
pharisaical(伪善的):伪善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Pharisee)是古代犹太人中的一个教派,在耶稣在世期间是犹太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把持了祭司等宗教职位。“法利赛”在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是“分离”,指为保持纯洁而与俗世保持距离。法利赛人在各种洁净的礼仪上拘谨而固执,绝对不向一个“罪人”(在宗教礼仪上不洁净的人)购买任何食物,也决不请罪人去家里,但他们却喜欢去罪人家里教训他人。
耶稣斥责法利赛人的伪善,曾经说他们:“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马太福音23:27-28)。
由于法利赛人以伪善而出名,因此从表示法利赛人的单词Pharisee产生了形容词pharisaical,表示“伪善的”。
pharisaical:[ˌfærɪˈseɪɪk] adj.伪善的,讲究虚礼的
despot(暴君):古希腊的“一家之主”
英语单词despot来自希腊语的despotes,本意是“一家之主、领主”。该词的前一半来自domestic(家庭的、国内的),后一半来自potent(有力的)。古希腊的一家之主对于家中成员和奴隶拥有绝对权威,因此despot一词含有“独裁、暴虐”的含义。在拜占庭帝国,despot曾被用于宫廷贵族的称号、诸侯国亲王的称号,甚至被用作拜占庭帝国皇帝的称号。现在,despot常用来表示那些独裁、暴虐的一国之主。
despot: ['despɒt] n.暴君,专制君主,独裁者
despotism: ['despətɪz(ə)m] n.独裁,专制,独裁政治
canon(标准):古代作为标准长度单位的棍子
在古代,人们使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度量长度的单位,如最常用的长度单位“腕尺”(cubit)就是从肘部到手指尖的长度。显而易见,每个人的胳臂不一样长,所以“一腕尺”到底是多长,谁也说不清。为此,部落首领或国王就会用一根小棍子充当标准尺度,在上面刻上长度单位。以后,所有的长度都以这根棍子为准。在古希腊语中,这个小棍子就称为kanna,字面意思就是“小棍子、芦苇”。英语单词canon(标准)就来自希腊语kanna,引申为法律或艺术的尺度或规范。同源单词还有cane(手杖、藤条)。
在基督教中,canon表示“正典”,是一批被公认为神所启示或默示的书籍或著作,是在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 是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著作或教导正确与否的标准。 基督教圣经正典共有66卷(旧约39卷,新约27卷)。
Canon还是一个著名的相机品牌,中文翻译为“佳能”。据说,该品牌原为KWANON(日文“观音”的西式拼写),改为Canon后,销量大增,成为了世界知名品牌。
canon:['kænən] 标准,正典圣经,教规,教士。【品牌名】佳能
cane:[keɪn] 手杖,藤条,细长的茎
canon:正典、标准
发音释义:['kænɪ] adj.精明的;狡猾的;仔细的;谨慎的
词源解释:canon←拉丁语canon(标杆、标准尺)←希腊语kanon(直棍子、标准)←kanna(芦苇、棍子)
同源词:cane(手杖、藤条)
古代人用一根小棍子充当标准尺度,在上面刻上长度单位。以后所有的长度都以这根棍子为准。在古希腊语中,这个小棍子就称为kanna,字面意思就是“小棍子、芦苇”。英语单词canon(标准)就来自希腊语kanna,引申为法律或艺术的尺度或规范。
在基督教中,canon表示“正典”,是一批被公认为神所启示或默示的书籍或著作,是在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 是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著作或教导正确与否的标准。 基督教圣经正典共有66卷(旧约39卷,新约27卷)。
Canon还是一个著名的相机品牌,中文翻译为“佳能”。据说,该品牌原为KWANON(日文“观音”的西式拼写),改为Canon后销量大增,成为了世界知名品牌。
衍生词:canonical(权威的;规范的;经典的;标准的;教士法衣)
absolute:绝对的
发音释义:['æbsəluːt] adj. 绝对的;完全的;专制的n. 绝对;绝对事物
结构分析:absolute = ab(离开)+solute(松开)→不受任何束缚的→无限制的→完全的,绝对的。
词源解释:solute←拉丁语solvere (松开)
同源词:solve(解决,溶解),solute(溶解的),resolve(溶解,分解,决心),solution(解决方案),absolve(赦免,解除)
for-:离开,相反,完全。
来自PIE *per, 向前,穿过,词源同单词for.
1.向前,离开。见forsake(放弃),forswear(发誓放弃)。
2.离开,相反。见forget(抓不住,忘记),forswear(发伪誓)。
3.完全相反,最后相反义消失,仅表示强调,完全。见forbear(容忍),forgive(完全许可,原谅)。
备注:由于前缀for- 在词义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分歧性与模棱两可性,致使由for-所引出的单词甚至在词源上都存在争议或者不确定,上述给出的例词也并非绝对正确。同时,词根for, 外面,见单词door, foreign, foreclose(关在外面,阻止),其词义也进一步与该前缀相混淆,使理解更加困难或充满争议。
decree absolute:法院对离婚诉讼的绝对判决
即绝对法令,用于法律名词。
decree nisi:法院对离婚诉讼的非绝对判决
decree, 判决。nisi, 如果没有,ni, 没有,词源同no. si, 如果,词源同such. 即如果没有意外则成为绝对判决。
despot:暴君
来自拉丁语despota, 来自PIE*dems-pota, 一家之主,dems, 家,词源同domicile. -pot, 权力,权威,词源同possible, potent. 引申词义绝对权力,暴君。
utter:完全的,绝对的,发出声音
来自out的古英语书写形式比较级,更外面的,完全的,绝对的,同时由形容词作动词使用,说出,发出声音。
plumb:铅垂;探测,查明
plumb line指“铅垂线”,用以量度水深或检测墙壁是否垂直,而plumb则是悬挂于细线上的“铅垂”,它源于拉丁语plumbum‘lead’(铅)。plumb的派生词plumber指“管子工”,因为管子工的工作是和铅管打交道。另外,由于plumbline完全或绝对地与水平面相垂直,所以plumb作副词用时就被赋予“完全地”、“绝对地”、“恰恰”等义,常用于plumb mad,plumb crazy,plumb tired这些口头用语中。短语out of plumb或off plumb用以表示“不垂直的”,也就不难理解了。plumb还常用作动词,表示“探测”、“查明”,这一用法显然出自于plumb的探测功能。另一个英语单词plummet也指“铅垂”或“铅垂线”,也出自同一拉丁词源,作动词用时,词义就引申为“骤然跌落”或“垂直落下”。
czar:俄国沙皇,专制独裁者
罗马统帅、政治家恺撤(Julius Caesar,l00 - 44BC)死后,他的姓Caesar一直被始自奥古斯都(Augusrus,63BC -14AD)的罗马历代皇帝用作帝王的称号。,其实这一称号一直保留至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为止,此后义为欧洲各国所采用,只是在拼法上有些小的变化。CaeSar 一词的德语形式为Kaiser,用以指“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奥国、德国皇帝均用该词表示。15世纪时Laesar进入俄语,作tsar,也指“皇帝”,即“俄国沙皇”。czar原为波兰语拼写形式,系由Zsar演变而来。嗣后,czar和tsu,包括kaiser均被英语直接吸收。czar,tsar除了特指“俄国沙皇”,也喻指“独揽大权者”或“专制独裁者“,但czar似乎比tsar通用,面kajser除保留原先的特指意义外,偶而也指“行使绝对权威者”或“独裁者”。英语有一个医学术语Caesarian section(剖腹产手术)一般认为亦源出恺撒大帝的大名Caesar,因为据传说恺撒大帝系破膜产所生。
soccer:英式足球
soccer是英国十分流行的一项运动,也叫association football,即按英国足球协会制定的规则进行的足球运动。Soccer即是association football的简写,起初简称assoc,后又简称soc,最后写成soccer或socker。
顺便说一下,在美国soccer和football是绝对不同的两种运动,美国的football俗称“橄榄球”。
teetotaller:绝对戒酒者
英语中“不喝酒的人”一般作nondrinker 或abstainer ,而“绝对戒酒者”则以 teetotal(l)er 来表示。teetotal(l)e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的戒酒运动(the temperance movement)。
1784年,美国最负盛名的医生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所著的《关于烈性酒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的调查》一书出版了。此书问世以后,即刻在这个新生的国度,特别是在宗教界和科学界引起轰动和反响,一时成了人们广泛议论的畅销书之一。他在书中列举了烈性酒对人体健康的种种危害。1800年,不少地方酝酿订立“戒酒誓药”(The Pledge),1808年纽约出现了第一个戒酒协会(temperance society)。1826年美国戒酒联合会(the American Temperance Union)正式成立。到了三十年代初期,联合会下属分会已经多达六千个,会员超过百万人。
1836年美国戒酒联合会认为只戒烈性酒不算戒,提出了“不品,不饮也不售”(Taste not,touch not,handle not.)的“戒酒新誓约”,要求立约者发誓滴酒不沾,不仅烈性酒不能饮,而且诸如葡萄酒、苹果和啤酒等酒类也均在戒除之列。在各个分会中最为活跃的要数华盛顿戒酒协会。当时,加入该会被视为一种时尚,一种道德提高的表现,一种政治和社会需要。许多本不饮酒的人,包括日后就任总统的亚伯罕.林肯,也都不甘落后。与此同时,在美国不少地方还纷纷出现了戒酒旅馆(temperance hotel)、戒酒轮船(temperance steamboat)等新鲜事物。正是在这场戒酒运动方兴未艾的形势下,一个表示“滴酒不沾者”的新词应运而生了。这个便是teetotal(l)er。它以total 为词根,冠之以total的首字母t(即tee)来加强语气,再加表人后缀 -er,由这三部分组成。
早在1801年,就有一位名叫 Parson Mason Locke Weems 的美国传教士创造了Teetotally (T-totally)一词。据传,该词源出英国工匠、戒酒运动拥护者Richard Turner 1833年戒酒演讲中total 一词的口吃讹音。他的墓碑上刻有以下原碑文:用以表示“绝对戒酒”的 Teetotal 一词之创造者Richard Turner 长眼于此,1846年10月27日谢世,享年56岁。另一说大同小异。
1833年有一个名叫Joseph Turner 的英国人在一次声援绝对戒酒大会上发言时说,“Nothing but t-t-t-t-total abstinence will do ...”他这一结巴把 total 发成近乎teetotal,被人们传为笑谈,但戒酒运动者却把teetotal 接了过来,用以表示其“绝对戒酒”的立场,teetotal(l)er 便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戒酒运动的声势日益浩大,美国一度成了禁酒国(dry country)。teetotal(l)er 却作为戒酒运动的产物载入辞书。并且沿用了下来。
taboo:禁忌,禁忌语
1777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1728-1779)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来到了汤加群岛。他发现岛上习俗奇特,禁忌甚多,例如某些东西不许随便使用,某些地方和人不可随便接近,某些名字和词语是绝对避讳的。岛上居民统称这种现象为tabu。实际上,在汤加语(Tongan),即被玻利尼西亚语(Polynesian)中,tabu原意为“神圣的”,并不直接表示“禁忌”。此类同宗教迷信或社会习俗有关的tabu并非汤加群岛上的玻利尼西亚人所特有,它也存在于其他一些原始民族的文化中。据说,后来库克在夏威夷正是因为犯了 tabu 而遭到当在人杀害的。tabu 进入了许多语言之中,是一个国际性词语,如法语作 tabu ,德语作Tabu,西班牙语作 tabu,印尼语作 tabu ,汉语有时音译为“塔布”,等等。英语除在人类学中拼为tabu,一般多作 taboo,用以表示“禁忌”或“禁忌语”既作名词用,也可以作动词或形容词用。
absolute:绝对的
ab-前缀“远离”,solut-词根“松开”,字面义“松开而远离”,鲜明的解除束缚、获得自由的过程。由“松开束缚”的具体意思抽象化为“不受条件约束的、无条件的”,无条件的就是绝对的。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
原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派均为青年作家,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要求摆脱一切传统束缚,拒绝承当任何社会和家庭义务,追求所谓“绝对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窃、同性恋等。在艺术上则主张抛弃传统手法,提倡随意发挥。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离破碎,内容上消极颓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国社会的反叛。后指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所作为、甚至沾有恶习的颓废青年人。
teetotaler:滴酒不沾的人;绝对戒酒者
该词历史可以追述到19世纪欧美的一场戒酒运动(the temperance of movement)。1784年,美国最负盛名医生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出版了《关于烈性酒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的调查》。他在书中列举了烈性酒对人体健康的种种危害。此书问世后,在宗教界和科学界引起轰动。1800年,教会开始实行起誓戒酒的方法。1808年纽约出现了第一个戒酒协会(temperance society)。1826年美国戒酒联合会(the American Temperance Union)正式成立。这场戒酒运动下,teetotaler应运而生。
据传,该词源于英国工匠Richard Turner1833年9月戒酒演说中total一词的口吃讹音。另有一说为1833年,有一个名叫Joseph Turner的英国人在一次声援绝对戒酒大会上发言时说“Nothing but t-t-t-t-total abstinence will do ...”,他这一结巴把total发成近乎teetotal,被人传为笑谈,但戒酒运动者却把teetotal借了过来,用于表示“绝对戒酒”的立场,teetotaler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