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as(地图集):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Atlas)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他属于泰坦神族,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伊阿珀托斯(Iapetus)的儿子,“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哥哥。泰坦神族被奥林巴斯神族打败后,参与反叛的阿特拉斯被宙斯惩罚,被迫在世界的西边以双肩擎住被放逐的天神乌拉诺斯,以免他返回地面与大地女神盖亚做爱。
传说阿特拉斯背负苍天,痛苦不堪。英雄帕尔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后经过此地,阿特拉斯就请求帕尔修斯,用美杜莎的眼睛正对他,将他变成了石头。因为阿特拉斯特别高大,而变成一座山,这座山就是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这条山脉西边的大海(大西洋)也以阿特拉斯命名。
阿特拉斯的名字Atla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擎者”。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阿特拉斯擎天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单词atlas从此被用来表示地图集。阿特拉斯所擎的圆球本是苍天,但后人常常误解为地球。
atlas:['ætləs] n.地图集,寰椎。
Atlantic:[æt'læntɪk]n.大西洋。
Atlanta:[æt'læntə]n.亚特兰大。
Atlantis:[ət'læntis]n.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神秘消失于大西洋的古老大陆大西洲。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ltas 词源,altas 含义。
siren(汽笛):歌声迷人的女海妖塞壬
在希腊神话中,塞壬Siren是一种女海妖,人面鸟身,长得美若天仙,并且拥有天籁般迷人的嗓音。她们住在海岛上,用歌声魅惑航海者,使他们的船只触礁沉没,船员成为她们的腹中餐。在荷马史诗中,当奥德修斯将要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得到女神的忠告,预先采取了防备措施。他命令手下把自己牢牢地绑在桅杆上,让手下用蜡把各人的耳朵堵上。经过塞壬所在海岛时,果然从远处传来了迷人的歌声。歌声如此令人神往,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束缚,向手下大喊大叫,让他们驶向海岛。但他的手下因为事先得到指示,对此不闻不顾,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远远地离开了海岛才给他松绑。奥德修斯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安全地欣赏了塞壬们的天籁之音。
在17世纪,人们为了防止船只触礁,就在暗礁附近用汽笛发出警报,警示海员们塞壬的故事。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警报声叫做siren。
siren: ['saɪr(ə)n]n.汽笛,警笛,歌声迷人的女歌手,女妖塞壬adj.迷人的vt.引诱vi.响着警笛行驶
sirenian:[saɪ'riːnɪən] n.海牛目哺乳动物adj.海牛目哺乳动物的
abyss(无底洞):基督教中关押反叛天使的无底地狱
英语单词abyss源自希腊语abyssos,由否定前缀a-和byssos(底,bottom)组成,意为“无底洞”。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带圣子基督巡游天界,让众天使向圣子下跪参拜。天界中地位最高的天使长路西法Lucifer拒绝向人类出身的圣子基督臣服,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造反。经过三天的激战,圣子基督战胜反叛天使,将其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除路西法外,所有反叛天使都被除名,蜕变为丑恶形象,只有路西法依然保持六翼天使的光辉形象。被打入无底洞的路西法就是后来的撒旦。
按照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abyss位于地狱(inferno)的最底层,是关押恶魔和反叛天使的地方。在佛教中,八大地狱中的第八个地狱叫做“阿鼻地狱”,“阿鼻”的意思是“无间”,表示在该地狱中要承受永恒的痛苦,从不间断。abyss的发音与“阿鼻”很接近,一个表示基督教中的“无底地狱”,一个表示佛教中的“无间地狱”。
abyss:[ə'bɪs] n.无底洞,地狱,深渊。记:阿鼻地狱
abyssal:[ə'bɪsl] adj.深渊的,深海的,深不可测的
oracle(神谕):德尔惠的神谕
古希腊人有求神谕(Oracle)的习俗。神谕是一种占卜形式,经过某个中介者,传达神明的意旨,对未来做出预言,回答询问。在古希腊,最著名的神谕是德尔斐神谕。德尔斐(Delphi)是古代所有希腊城邦的共同圣地,供奉着德尔斐的阿波罗。古希腊人认为,德尔菲是地球的中心,是“地球的肚脐”。在求神谕时需要向神庙供奉大量礼物。神庙里负责传达神谕的是称为“皮提亚”(Pythia)的女祭司,由年轻女孩或老妇担任,坐在一张三角架上。三脚架横跨在一道产生天然气的裂缝上。
史载,西亚的里底亚王不知道该不该和波斯帝国作战,于是便来到德尔菲求讨神谕。神谕说,一旦交战,一个大帝国将会灭亡。里底亚王以为神谕说的大帝国是波斯,大喜之下于是下令大军出征,结果却遭到惨败。里底亚王愤怒地又一次来到德尔菲,责问祭司为什么要骗他,祭司回答说:“神谕所说的大帝国,正是您的国家。”
大名鼎鼎的IT公司甲骨文公司的英文名就是“Oracle”。中文之所以翻译为为“甲骨文”,乃是中国古代使用甲骨来占卜,从而获得神谕。
oracle:['ɒrək(ə)l] n.神谕,预言
aftermath(后果):刈割后的再生牧草
英语单词aftermath是after math(数学之后)的意思吗?当然不是。这里的math来自古英语,等于mow(割草)。该词的由来与牧草有关。
在广阔的草原上,牧草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能在刈割或放牧后再次生长。游牧民族很早就发现了牧草的再生能力,并在放牧时加以充分利用,并将第一次刈割后的再生牧草称为aftermath,意思就是“after the first mowing”(经过初次刈割后),即“再生草、第二茬草”。后来,aftermath的词义逐渐扩充,除了牧草以外,还可以表示其他事物的第二波次,如地震的余波。后来词义继续扩大,用来表示某一事物带来的结果。由于第二茬牧草的质量往往不如头生的,所以aftermath往往表示不好的结果,中文中一般译为“后果”。
aftermath:['ɑːftəmæθ] n.后果,余波,再生草
abet(教唆):纵狗斗熊游戏
单词abet与14至15世纪英国流行的“纵狗斗熊”游戏(bearbaiting)有关。这种游戏一般在熊园里进行。先用铁链把熊拴在柱子上,然后放一群狗咬它,在经过一番撕咬搏斗之后,总是以熊被咬死而告终。据记载,157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观看“纵狗斗熊”时就有13只熊被咬死。“纵狗斗熊”的游戏在英国延续了800多年,直到1835年才因为过于残忍而被取消。
abet一词来自古法语abeter,a=to,beter=bait, harass (骚扰、反复袭击、激怒)。狗的主人或观众唆使狗去咬熊的行为就是abet the dogs(唆使狗)。
abet: [ə'bet] v.煽动,教唆。
answer(回答):宣誓答辩指控
在古代西方的法庭上,宣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证人作证、原告被告的申辩都要进行宣誓。在现代西方法庭上我们依然还能看到证人在作证之前都要象征性地宣誓。英语单词answer的来源就跟这种宣誓行为有关。单词answer中的an与词根anti(对于、against)有关,swer与单词swear(宣誓)有关。所以,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经过宣誓对指控做出答辩”。它本是一个严肃的法律术语,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丧失其法律含义,变成了“答复、回答”等含义。
answer:['ɑːnsə] v.回答n.回答,答案,答辩。记:an(anti)+swer(swear)
mummy(木乃伊):涂抹了防腐香料的干尸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上。因此,人死后,人们使用有防腐作用的香料涂抹在尸体上,将其制成干尸体,希望它能长期保存下去。这种涂抹了防腐香料的干尸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mumiyah,来自波斯语mumiya(沥青)。该词经过拉丁语进入英语,拼写变为mummy。
mummy:['mʌmɪ] n.木乃伊
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暗藏的危险;奸细
The Trojan Horse 直译“特洛伊木马”,是一个国际性成语,在世界各主要语言中都有。来自拉丁语equns Trojanus。这个成语甚至还进入到汉语词汇中,某某同志在《矛盾论》中,谈到《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就用了“木马计”这个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10年之久,胜负未决。最后,希腊著名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伪装撤退,乘船隐藏在附近的海湾里,而奥德修斯率领20名勇士事先藏进木马肚里。特洛伊人误认为希腊人已经败退,大开城门,看到城外的巨大木马,以为这是希腊人敬神的礼物,就把它当作战利品拖进城来,大摆宴席,欢庆胜利。到了半夜,特洛伊人好梦正在酣,毫无戒备的时候,藏在木马里的希腊英雄们都爬了出来,打开城门,发出信号,与附近海湾里返回的希腊大军里应外合,一举摧毁了特洛伊城。
因此,The Trojan Horse 经过不断引用而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the hidden danger;the covert wreckers(内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 activities”等意义。同时还产生了一句习语Greek gift(希腊人的礼物),表示“存心害人的礼物”。
Greek gift:阴谋害人的礼物;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
Greek gift 直译是“希腊人的礼物”,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以及古罗马杰出诗人维吉尔(Publius Virgilius Maro,公元前70-前19年)的史诗《伊尼特》(Aeneis)中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
据《奥德赛》卷8记述:许多特洛伊人对如何处置希腊人留下的大木马展开了辩论,“他们有三种主张:有的主张用无情的铜矛刺透中空的木马;有的主张把它仍到岩石上;有的主张让它留在那里作为景观,来使天神喜悦”。结果是后一说占优势,把那匹木马拖进城里来,终于遭到了亡国之灾。
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写的是特洛伊被希腊攻陷后,王子伊尼斯从混乱中携家属出走,经由西西里、迦太基到达意大利,在各地漂泊流亡的情况。史诗第2卷便是伊尼斯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其中情节除了模拟荷马史诗的描述外,还做了更详细的补充。当特洛伊人要把大木马拖进城的时候,祭司拉奥孔(Laocoon)劝说不要接受希腊人留下的东西。他说:“我怕希腊人,即使他们来送礼”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拉丁谚语:“Timeo Danaos,et dona ferenteso.”(原文中的达奈人Danaos,即泛指希腊各部族人)译成英语就是: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ing gifts. 其简化形式就是 Greek gifts. 可惜特洛伊人不听拉奥孔的警告,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拖进城里。木马里藏着希腊的精锐部队,给特洛伊人带来了屠杀和灭亡。
由此,Greek gift 成为了一个成语,表示“a gift with some sinister purposes of the enemy;one given with intent to harm;a gift sent in order to murder sb”等意思,按其形象意义,这个成语相当于英语的俚谚: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也与汉语“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十分类似。
bacon(培根肉):常用来腌制培根肉的猪后臀肉
英语单词bacon指的是用盐、香料腌制或用烟熏制而成的猪肉,是西式猪肉制品三大品种(火腿、培根、灌肠)之一,其词源与单词back(背、后)相同,本意为“猪的背部、后部的肉”,从拼写上还能看出与back的联系。该词在14世纪之前既可以指熏腌肉,也可以指新鲜肉。后来,由于人们常常用猪的背部和后部的肉来制作培根肉,所以bacon一词的词义缩小了,专指经过腌制或熏制而成的猪肉。英国的两位大哲学家罗杰·培根和弗朗西斯·培根的老祖宗都是制作培根的,故以Bacon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
bacon:['beɪk(ə)n] n.培根肉,腌猪肉、熏猪肉
balm(镇痛软膏):古代阿拉伯人发明的芬香药膏
古代阿拉伯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芬香植物制作芬香气味的药膏,可用来治疗外伤、缓解疼痛,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中药。这种芬香药膏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basham。这个单词经过不同途径,最终演变为英语中的balm(镇痛软膏)和balsam(香脂)两个单词。在英语中,balm一词可以用来表示很多种护肤品,如眼霜唇膏之类。
balm:[bɑm]n.香油;镇痛软膏;香峰草,香树膏
balmy:['bɑmi]adj.芬香的,温和的,止痛的
balsam:['bɔlsəm]n.香脂;凤仙花;香膏;产香脂的树
nirvana(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
nirvana旧译“泥洹”,意译“灭度”。或称“般涅槃”,意译“入灭”、“圆 寂”。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通过修持断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灭”一 切烦恼、“圆满”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名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为死亡的代称。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把“涅槃”作为“死亡”的代称来使用。
nirvana:[nɪə'vɑːnə] n.涅槃,超脱
highbrow(卖弄知识的):颅相学中代表智力发达的高眉骨
英语单词highbrow由high(高)和brow(眉毛、眉骨)构成,而它的含 义是“卖弄知识的”。眉骨高低怎么和卖弄知识扯上关系的?这跟颅相学有关。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的心理学假说,由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目前这种假说已被证实是伪科学。颅相学认为,眉骨高的人,即所谓的highbrow,智力发达,文化修养高雅;而眉骨低的 人,即所谓的lowbrow,则知识程度低,比较低俗。颅相学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白人的眉骨最高,并且越是靠近西欧和北欧的白人,眉骨越高。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新西兰土著则被打入lowbrow的行列。
highbrow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智力或审美的优越性。当然,对于这个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的词,不少人嗤之以鼻,因此这个词事实上往往被用来反讽那些卖弄知识的人。所以使用这个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情感色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highbrow:['haɪbraʊ]n.卖弄知识的人,知识分子adj.卖弄知识的,不切实际的
lowbrow:['ləʊbraʊ]n.文化修养浅薄的人adj.文化修养浅薄的
amber(琥珀):抹香鲸的肠道分泌物或树脂化石
英语单词amber最早指的是“龙涎香”——一种极其名贵的香料,其实是抹香鲸的肠道分泌物经过长期自然作用后演变而成的灰白色蜡状漂浮物。阿拉伯人发现 这种物质后,将其命名为anbar,进入法语后变成ambre。在13世纪后期时,不知道什么原因,人们又使用ambre一词来表示树脂的化石,即琥珀, 这就造成了混淆。为了加以区分,人们就用ambre gris(grey ambre)来表示龙涎香,用amber jaune(yellow amber)来表示琥珀。进入英语后,ambre gris就演变成了ambergris(龙涎香),amber jaune则演变成了amber(琥珀)。在香水行业中,人们常常提到“琥珀香”,其实指的是“龙涎香”,是由于混淆了法语ambre一词所表示的“琥珀”和“龙涎香”两个含义的缘故。
amber:['æmbə] n.琥珀,琥珀色adj.琥珀的,琥珀色的
ambergris:['æmbəgrɪs; -iːs] n.龙涎香
antaean(巨大的):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俄斯
在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该亚和海神波塞冬生下了一个巨人,名叫安泰俄斯 (Antaeus)。他力大无穷,并且只要接触地面即可从大地女神那里获得源源不穷的力量。安泰俄斯居住在利比亚,强迫所有经过他的土地的人与他摔跤,并 把他们杀死。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收集死者的头骨好为他的父亲波塞冬建立一座神庙。当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经过利比亚时,安泰俄斯也要求他与自己 摔跤。赫拉克勒斯发现了安泰俄斯的秘密,于是将安泰俄斯举到空中使其无法从该亚那里获取力量,这样才把他扼死了。
英语单词antaean(巨大的)就来自巨人安泰俄斯的名字Antaeus。
antaean:[ænˈti:ən] adj.巨大的,安泰俄斯的
atlas(地图集):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
阿特拉斯(Atlas)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他属于泰坦神族,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 伊阿珀托斯(Iapetus)的儿子,“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哥哥。泰坦神族被奥林巴斯神族打败后,参与反叛的阿特拉斯被宙斯惩罚,被迫在世界的西边以双 肩擎住被放逐的天神乌拉诺斯,以免他返回地面与大地女神盖亚做爱。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受命去盗金苹果时,特意请阿特拉斯帮忙,因为看守金苹果的三姐 妹是阿特拉斯的女儿。为了让阿特拉斯去盗金苹果,赫拉克勒斯自告奋勇替阿特拉斯擎天。等到成功盗取金苹果后,阿特拉斯却反悔不想擎天了,于是跟赫拉克勒斯 商量说等他把金苹果交给赫拉后再回来接替他。聪明的赫拉克勒斯看穿了阿特拉斯的意图,假装同意,但要求阿特拉斯先替他扛一会儿,他去找个垫肩垫在肩上。等 阿特拉斯接过苍天后,赫拉克勒斯捡起金苹果,一溜烟就跑了。
还有传说,英雄帕尔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后经过此地,阿特拉斯就请求帕尔修斯,用美杜莎的眼睛正对他,将他变成了石头。因为阿特拉斯特别高大,因而变成一座山,这座山就是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这条山脉西边的大海(大西洋)也以阿特拉斯命名。
阿特拉斯的名字Atlas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擎者”。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阿特拉斯擎天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单词atlas从此被用来表示地图集。阿特拉斯所擎的圆球本是苍天,但后人常常误解为地球。
atlas:['ætləs]n.地图集,寰椎。
Atlantic:[æt'læntɪk] n.大西洋。
Atlanta:[æt'læntə] n.亚特兰大,大西洋城。
Atlantis:[ət'læntis] n.亚特兰蒂斯,传说中神秘消失于大西洋的古老大陆大西洲。
atlantean:[,ætlæn'ti:ən] adj.力大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岛的
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爱神和神使的私生子赫马佛洛狄忒斯
在希腊神话中,神使赫尔墨斯(Hermes)和爱与美神阿芙洛狄忒 (Aphrodite)结合,生了一个孩子,叫做赫马佛洛狄忒斯(hermaphrodite),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两人名字的合并。据说这个孩子是个阴阳 人,所以后来他的名字就成了阴阳人的代名词。还有一种说法,赫马佛洛狄忒斯原本是个俊美的男子,有一次经过一个湖泊时,水中的一个宁芙仙女萨耳玛西斯疯狂 地爱上了他。为了逃避萨耳玛西斯的追求,赫马佛洛狄忒斯跳进了一条河中。但是藏在树后的宁芙仙女也跟他跳了下去,并将其抱住,开始亲吻他。萨耳玛西斯向诸 神祈求要永远与赫马佛洛狄忒斯结合在一起。诸神遂其心愿。于是赫马佛洛狄忒斯变成了雌雄同体。
hermaphrodite:[hɜː'mæfrədaɪt]n.阴阳人,雌雄同一体adj.雌雄同株的
hermaphroditic:[hɜː,mæfrə'dɪtɪk]adj.两性的,雌雄同体的
mermaid(美人鱼):欧洲神话中的美人鱼
在欧洲神话中有很多关于美人鱼(mermaid)的故事。传说中的美人鱼上半身是美 丽的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一般认为美人鱼的生物原型是儒艮或海牛。很多人都是从安徒生的童话中认识了那个纯洁、美丽、善良的小美人鱼。今 天,小美人鱼的雕像已经成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著名旅游景点,同时也已成为丹麦的象征。早在安徒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人鱼的传说,那时侯人们心目中的美人鱼 虽然同样有着超凡的美貌和魔力,但她会诱惑经过的海员而使航船触礁毁灭,人们称之为siren(塞壬、海妖)。
mermaid这个词由两部分构成,mer(海洋) 和 maid(少女)。mermaid 还有一个相对应的merman,表示男性人鱼。
mermaid:['mɜːmeɪd] n.美人鱼,女子游泳健将
merman:['mɜːmæn] n.男性人鱼,男性游泳健将
odyssey(漫长的历险旅程):荷马史诗《奥德赛》
在希腊神话中,经过特洛伊战争之后,在希腊军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 (Odysseus)激怒海神波赛顿,所以波赛顿降临灾祸于他,使他们遇到海难,全军覆没。奥德修斯虽因机智和勇敢逃过一劫,但波赛顿的愤怒未息,故使奥 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历经了各种奇遇。而另一方面他的妻子不知奥德修斯的生死,面对着蛮横的求婚者就只有苦等着丈夫的回来。最后在诸神 的帮忙下,经过十年漂流生活的奥德修斯终于回到家里与他的妻子团聚,并与儿子和忠实的老仆联手杀死了求婚者。
荷马史诗之一的《奥德赛》(Odyssey)就讲述了奥德修斯的历险记,是古希腊最 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伊 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在英语中,人们用odyssey一词来比喻漫长的历险旅程。
odyssey:['ɑdəsi] n.漫长的历险旅程,古希腊史诗《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