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mazon 词源,Amazon 含义。

abyss(无底洞):基督教中关押反叛天使的无底地狱

英语单词abyss源自希腊语abyssos,由否定前缀a-和byssos(底,bottom)组成,意为“无底洞”。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带圣子基督巡游天界,让众天使向圣子下跪参拜。天界中地位最高的天使长路西法Lucifer拒绝向人类出身的圣子基督臣服,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造反。经过三天的激战,圣子基督战胜反叛天使,将其打入永劫的无底洞abyss。除路西法外,所有反叛天使都被除名,蜕变为丑恶形象,只有路西法依然保持六翼天使的光辉形象。被打入无底洞的路西法就是后来的撒旦。

按照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abyss位于地狱(inferno)的最底层,是关押恶魔和反叛天使的地方。在佛教中,八大地狱中的第八个地狱叫做“阿鼻地狱”,“阿鼻”的意思是“无间”,表示在该地狱中要承受永恒的痛苦,从不间断。abyss的发音与“阿鼻”很接近,一个表示基督教中的“无底地狱”,一个表示佛教中的“无间地狱”。

abyss:[ə'bɪs] n.无底洞,地狱,深渊。记:阿鼻地狱

abyssal:[ə'bɪsl] adj.深渊的,深海的,深不可测的

zodiac(十二宫图):以动物命名的十二星座

古人认为,人的性格及命运与出生时的星象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描述星象呢?zodiac(十二宫图)就是一个描述星象的常用工具。古代人将地球作为不动的观测原点,太阳围绕地球在天空中自西往东运行,一年为一个周期。人们将太阳的运行轨迹称为“黄道”,将黄道划分为等长的十二份,每一份称为一宫,合成为“黄道十二宫”。在每一个宫附近,差不多正好分布有一个星座,包括: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人马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每个人出生时,太阳所处的宫位或星座就是你的“太阳星座”,而月亮所处的宫位或星座就是你的“月亮星座”,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个星座就是你的“上升星座”。星相学认为,这三大星座都与人的性格及命运息息相关。

由于这些星座大部分都是以动物命名的,所以希腊人管这些星座称为zodiakos,字面意思是“动物组成的环”,来源于zoion(动物)。英语单词zodiac就来源于zodiakos,而另一单词zoo(动物园)来源于zoion(动物)。

在西方,人们说起星座时通常指的是太阳星座。星座用单词sign表示,太阳星座就是sun sign。

zodiac:n.黄道十二宫图,星座图

sign:n.星座

sun sign:太阳星座

atom(原子):不可再细分的最小颗粒

古希腊人认为,物质是不可能无限地分割下去的,到最后会小到不可再分,这种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最先提出原子学说的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留基伯。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展了原子学说,并用原子学说来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他还提出原子在数量上无限,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如水的原子是圆而光滑的,它们相互间不能“勾住”,因而就像小球那样相互滚来滚去,而铁的原子则粗糙不平,因而互相粘附在一起成为“固体”,火的原子是多刺的,这便是烧灼使人感到痛的原因。

在希腊语中,原子被称作atomos,由a(not)+tomos(cut)构成,意思就是“不可分割)。后来这个词进入英语,演变为atom。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原子并非不可分割,比原子更小的是夸克。

atom: ['ætəm] n.原子

marshal(元帅):西方国家的“司马”

美国上世纪著名的军事家,曾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Marshall)将军,因为功勋卓绝而被国会授予“元帅”军衔。然而,马歇尔却拒绝了。为什么?原来,英语中表示“元帅”的单词是marshal,跟马歇尔的姓氏Marshall只少了一个字母。“马歇尔元帅”就是“Marshal Marshall”,会很别扭。

单词marshal源自古日耳曼语marahscalc,由“马”和“仆人”组成,也就是“马夫”的意思。随着骑兵在军事历史上的日益重要,“marshal”这样一个职务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升级,先后演变为“御马总管”、“骑兵队长”、“王室军务总管”、法官、消防队长等诸多职务,最终升级为最高军衔“元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司马”一词跟英语单词marshal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本都是负责伺候马匹的小吏,逐渐升级为掌管全国军队的高级官职。更巧的是,国外有Marshall(马歇尔)这个姓氏,中国也有“司马”一姓。可以说,marshal和“司马”是天生一对。

marshal:['mɑːʃ(ə)l] n.元帅,陆军元帅

emperor(皇帝):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很多人区分不了单词emperor(皇帝)和king(国王)的差异。英语单词emperor(皇帝)源自拉丁语imperiator,意思是“指挥官”。最开始只是罗马军队对成功的将军的一个封号,后来被长老院用在凯撒,屋大维和他们的继承人身上。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曾经封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帝国的emperor,但只是一个虚名。随后主要由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衣钵,所以神圣罗马帝国也有emperor,从各个德意志诸侯国的国王中推选出。东罗马帝国也使用emperor这个头衔。欧洲历史上后来只有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使用了emperor这个头衔。

由此可见,emperor指的是由多个民族和国家组成的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并常常特指罗马帝国的皇帝。一般国家的国王都是king而不是emperor。

emperor: ['emp(ə)rə] n.皇帝,君主

empire: ['empaɪə]n.帝国

imperial: [ɪm'pɪərɪəl]adj.帝国的,皇帝的,至高无上的

lord(主):看守面包的人

lord一词最早源自古英语hlafweard,等于loaf-guardian(面包看守者),即部落中负责看管、分配面包的人,指的是部落中的首领。

英语单词lord在中文中一般翻译为“勋爵”,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爵位之一。其实,lord一词是英语中对男性贵族的尊称,指的并非某个特定爵位,而是整个贵族群体。英国的上议院就是House of Lords,就是由贵族们组成的议会。

英国的贵族爵位分为5等,依次是: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除公爵以外所有男性贵族,在第三人称中都可尊称为“某某勋爵”,即在姓氏或封号前冠以Lord一词。在第二人称中,一般称为“my lord”(大人)。

在宗教中,lord表示“上帝、主”,用的是lord的本意,即“主人、主宰”。

在封建时代,贵族往往领有封地,因此lord一词也含有“领主、地主”的含义。现代英语中表示“房东”的单词landlord就是这一封建含义的体现。

lord: [lɔːd] n.主人,主宰,统治者,监管者;主,上帝;勋爵

landlord: ['læn(d)lɔːd] n.房东,地主,楼主

dean(院长):古罗马的十夫长

英语单词dean源自拉丁语decanus,最早指的是罗马军队中的十夫长。古罗马军队中,每十名士兵组成一个小队,在扎营时分享一顶帐篷。这个小队的领头人就叫做decanus,源自dekanos,而希腊语deka、拉丁语decem就是“十”的意思。

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中,僧侣们也按照军队的方式进行组织,每十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领头人依然叫做decanus。后来,decanus的管辖范围有所扩大,负责一个教区分部的牧师负责人也被称为decanus。

等教会创建各种学校后,负责管理一所学校或学院的人也继承了decanus这个称谓,在英语中则演变成了dean。

dean:[din] n. 院长;系主任;教务长;主持牧师

freelance(自由职业者):中世纪的雇佣骑士

英语中表示“自由职业者”的单词是freelance,由free(自由)+lance(长枪)组成。这个lance是什么东西?为什么freelance能表示“自由职业者”呢?原来,lance(长枪)是中世纪时欧洲骑士的主要武器装备。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主要使用长枪在战场上进行冲锋。在骑士比武大赛中,两个骑士手执长枪策马迎面对刺也是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称为joust。这项传统赛事甚至在现代依然有众多参与者。

中世纪的骑士通常只效忠于一个国王或领主,以此获得封地或其他报酬。但也有一些骑士,不效忠于任何人,凭着一身武艺作为雇佣军临时性地替各个国王或领主作战,从而获得报酬。由于lance(长枪)是骑士的主要装备,所以这种雇佣骑士也就被称为freelance。这就是最早的自由职业者。现在该单词一般用来表示自由作家、记者这样的自由职业者等。

lance:[lɑːns] n.(中世纪欧洲骑士的)长枪,长矛

freelance: ['friːlɑːns] n.自由作家、自由记者、自由职业者adj.自由投稿的。

Tragedy(悲剧):古希腊酒神节上的“山羊之歌”

英语单词tragedy(悲剧)源自希腊语tragodia,由tragos(goat,山羊)+oide(song,歌)组成,字面意思就是“山羊之歌”。

“悲剧”与“山羊”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这一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种说法是,悲剧源自古希腊的酒神节上表演的“羊人剧”(satyric drama)。在羊人剧中,演员身披羊皮,装扮成羊人,所以被称为“山羊之歌”。另一种说法是,在酒神节上歌手们为了竞争作为奖品的山羊而高唱悲歌。还有一种说法,在酒神节上歌手们围绕着献祭给酒神的山羊歌唱酒神的不幸。

tragedy: ['trædʒɪdɪ] n.悲剧,悲惨的事

tragic: ['trædʒɪk] adj.悲剧的,悲惨的,不幸的

infantry(步兵):与骑兵相比,步兵的作战经验相当于婴儿

英语单词infantry(步兵)与infant(婴儿)的拼写非常接近,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呢?原来,它们都来自拉丁语infantem,而infantem是infans的名词。infans由in(不)+fans(说话)组成,意思是不能说话,所以infantem指的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infant(婴儿)直接来自infantem,而infantry(步兵)来自infantem所衍生的infante(新手)。因为步兵是战场上的新手,所以被称为infante,继而经由西班牙语infanteria、法语infantrie演变为英语单词infantry。

为什么“步兵”是“新手”呢?这得从古代西方的军队结构说起。在中世纪的欧洲,军队一般只包括两个兵种:步兵和骑兵。其中,骑兵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步兵。因为骑兵需要马匹以及各种装备,骑士需要专业训练,通常只有贵族才能充当骑士。当时还没有兵役和常备军制度,打仗时都是临时征兵的。军队中,只有骑士是打小就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的,算是职业军人。而步兵通常都是从平民中临时征募的,只在作战前接受短期的军事训练,所以战斗经验远远逊于骑兵。与骑兵相比,步兵在战场上简直就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完全依赖指挥官的指挥。

infantry:['ɪnf(ə)ntrɪ] n.步兵。记:infant婴儿+ry→像婴儿般幼稚的兵种→步兵

infant: ['ɪnf(ə)nt]n.婴儿,幼儿,未成年人adj.婴幼的,幼稚的

assassin(刺客):中世纪时著名穆斯林暗杀组织阿萨辛

中世纪时期,在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活跃着一个穆斯林异端教派阿萨辛(Hashshashin),由穆斯林右边极端分子组成,以其暗杀活动闻名于世。欧洲的十字军就曾经深受其害。该组织的创始人为突厥籍的波斯人哈桑·萨巴赫,即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就曾提到这位“山中老人”。《马可波罗游记》也曾对“山中老人”及阿萨辛有详细描述。

据记载,山中老人为了培养刺客,在一个隐秘的峡谷中斥巨资修建了一个“极乐园”。园子里长满奇珍异果,修建有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里面住着精通音律的妙龄少女,随处都有美酒、蜜糖。山中老人平时在训练时,会不时向受训者讨论伊斯兰先知所提到的“极乐园”。然后在特定日子,让受训者吸食一种特殊的毒品。趁他们昏迷之际,将其移入极乐园。受训者苏醒后,就会以为自己真的身处传说中的极乐园。受训者在极乐园中尽情享乐几日后,又会被再次麻醉,移出极乐园。从此以后,受训者会心甘情愿供山中老人驱使,以求死后长住极乐园。

山中老人让受训者吸食的毒品在阿拉伯语中叫做hashish,所以该组织被称为Hashshashin,本意是“吸食hashish的人”。英语单词assassin就是由阿拉伯语Hashshashin演变而来的。

assassin:[ə'sæsɪn]n.刺客,暗杀者

assassinate:[ə'sæsɪneɪt] vt.暗杀,行刺

assassination:[əˌsæsɪˈneɪʃn] n.暗杀,行刺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mortgage(抵押贷款):以死亡为保证的贷款

在古代西方,家庭中的长子在法律上拥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如果长子需要一大笔钱,而又无法从其父亲那里获得,他往往会找其他人借款。而其他人之所以愿意借钱给他,看中的是他的长子继承权,相信他将来继承遗产后可以偿还债务。借钱的时候,借款人会立下誓言,等他父亲去世,他继承遗产后就会偿还债务及其利息。这就是英语单词mortgage的来源。mortgage由mort和gage组成,mort表示“死亡”,gage表示“誓言、保证”,所以mortgage一词的字面含义就是“死亡保证”,即以其父亲的死亡(等于遗产)为保证的贷款。

mortgage: ['mɔːgɪdʒ] vt.n.抵押贷款

salary(工资):古罗马士兵用来买盐的津贴

英语单词salary(工资)来源于拉丁语salarium,本意是“士兵用来买盐的津贴、军饷”,其中的sal指的就是salt(盐)。为什么salary(工资)原本是“买盐的津贴”呢?原来,古代只有少数地方产盐,而制盐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所以盐特别珍贵,被称为“白色金子”。所以罗马军队中专门为士兵买盐提供津贴,并且是罗马士兵军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们就用salary一词来表示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当西方人想表示一个人称职时,会使用习语worth one’s salt(配得上给他的盐)。还有一个跟盐有关的习语,sit above the salt(坐在盐罐上首),表示“上座”,这是因为盐罐是餐桌上的重要器皿,只有贵宾才能紧挨着盐罐坐,所以盐罐上方的座位就是上座。

salt:[sɔlt] n.盐

salary: ['sælərɪ] n.工资,薪水

worth one’s salt:称职

sit above the salt:坐在上座

fellow(伙伴):掏钱出资的合伙人

英语单词fellow翻译成中文有多个意思,如伙伴、同事、会员、同胞、小伙子、家伙等,还有一种美国的奖学金也被称为fellowship。如此多的释义难免让人头晕,但其实只要理解了它的词源和初始含义,这些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fellow源自古北欧语felagi,由fe(表示“钱”,如fee)+lagi(放下,=lay)组成,意思是“往里放钱、投资”,用来表示掏钱出资、参与某项商业或事业的合伙人,所以fellow一词的初始含义就是“合伙人”的意思。从“合伙人”很自然地延伸为“同事、伙伴”的意思,用来称呼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相当于中文的“哥们、伙计、家伙”。而在庄重的场合,还可以用来表示“同胞、战友”等。在学术场合中,常用来表示某个学术团体的会员、学术职位或职称,如research fellow就是“研究员”,teaching fellow就是“助教”(通常由研究生担任)。fellowship的本意指的是某种fellow资格,而大学会为这种fellow提供奖学金,所以fellowship就等同于奖学金了。

fellow:['feləʊ] n.家伙,朋友,同事,同胞,会员adj.同伴的,同事的,同道的

fellowship:['felə(ʊ)ʃɪp] n.奖学金,研究员职位,伙伴关系,友谊

doughnut(甜甜圈):油炸面团做成的食物

英语单词doughnut常常被翻译为“甜甜圈”,因为它通常是环形的。这个单词由dough(面团)和nut(坚果)组成,字面含义就是“面团做成的坚果”。为什么是这样呢?原来,最早的doughnut的形状与现在不同,是用一小块面团裹上蜜饯等甜点,然后放到猪油中烹制而成。由于最初的形状像小果子,因为就被称为doughnut。直到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中间有洞的doughnut,但人们已经习惯doughnut这个称呼了。

doughnut:['dəʊnʌt] n.甜甜圈,炸圈饼

dough:[dəʊ] n.面团,生面团

Helen of Troy:倾国倾城,红颜祸水,害人精

Helen of Troy 直译为“特洛伊的海伦”,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Helen)是宙斯和凡人勒达所生的女儿,随母亲在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宫里长大。当海伦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已经美若天仙,曾经被忒修斯劫走,后来被两位哥哥救回。海伦成年后,前来求婚的希腊贵族挤破了头,差点为了她自相残杀起来。后来,求婚者之一的奥德修斯建议大家尊重海伦自己的选择,并发誓尊重并帮助海伦所选中的丈夫。海伦选中了墨涅俄斯 (Menelaus),后者也因此继承了斯巴达王位。

Helen 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

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 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

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y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轮重返故土。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已为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迈锡尼发掘和考证古代特洛伊古城废墟所证实。至于特洛伊城被毁的真正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 决不是为了一个美女而爆发这场战争的,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轮而打了起来,毋宁说是为了争夺该地区的商业霸权和抢劫财宝而引起战争的。所谓“特洛伊的海伦”,实质上是财富和商业霸权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妲己亡商”,“西施沼吴”等传说,以及唐明皇因宠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说法。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光,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也可纸倾覆邦国。其含义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现代英语中, Helen of Troy 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barn(谷仓):存放大麦的仓房

英语单词barn来自古英语bereærn,由bere(barley,大麦)和aern(house,房子)组成,字面意思就是“barley house”(存放大麦的仓房)。barley(大麦)是古代英国最普遍的农作物,与小麦的营养成分近似,但纤维素含量略高。大麦麦秆柔软,多用作牲畜铺草,也大量用作粗饲料。后来,随着农作物品种的丰富,barn一词的含义也随之丰富,可以表示存储各种农作物的仓库,还可以表示畜棚、车库等。

barn:[bɑrn] n.谷仓,畜棚,车库vt.把……存储入仓库

barley:['bɑrli]n.大麦

chimerical(荒诞的):希腊神话中的怪物奇美拉

在希腊神话中,奇美拉(Chimera) 是一只栖息在下亚细亚的利西亚(Lycia))中的怪兽,据说是提丰的后代。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由三种动物构成的。荷马在《伊里亚特》中首次对奇美拉进 行了描述:“一种永生之物,而非人类,前为狮,后为蛇,中为羊。呼吸之间,鼻喷明亮可怖的火焰。”赫西奥德在《神谱》中也有类似描述:“令人恐怖的生物, 雄壮、强大、敏捷,拥有三个头:前有狮头,后有龙头,中有羊头,喷出令人恐怖的烈火。”奇美拉通常被看作是雌性,是斯芬克斯和尼美亚雄狮的母亲。在野外看 到奇美拉通常预示着风暴、船只失事、自然灾害(尤其是火山爆发)。

科林斯英雄柏勒罗丰(Bellerophon) 奉利西亚国王之命来猎杀奇美拉。他骑着飞马,在空中用灌铅的长矛杀死了奇美拉。奇美拉出现在古希腊众多艺术作品中,如花瓶、壁画。由于奇美拉是由三种完全 不同的动物组成的,因此从它的名字衍生了英语单词chimerial,表示由异质部分构成的,后来引申为荒诞的、空想的。

chimerical:[kaɪ'mɪərɪkəl]荒诞的,空想的,妄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