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mesis(报应):希腊神话中的报应女神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的涅墨西斯(Nemesis)一般被译为“报应女神”,其实她最早是掌管分配奖惩的神祗,对好人她给予奖赏,对于坏人她则会施加惩罚。
据说神王宙斯爱上了涅墨西斯,想尽一切办法想占有她。又羞又怒的女神一直躲避,不断变成不同动物。但宙斯穷追不舍。当女神变成一只天鹅时,宙斯也变成一只天鹅与其交配。后来,女神下了一个蛋,从蛋中诞生了倾国倾城的美女海伦。
由于受到了宙斯的奸污,女神心理失衡,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惩罚坏人上面。美少年那喀索斯因为过分自恋,无情的拒绝了仙女艾克,也遭到了涅墨西斯的惩罚,变成了水仙花。
涅墨西斯的名字Nemesis在希腊语中表示“义愤”,字面意思是“分配(应得的奖惩)”,源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英语词根-nomo-/-nomy(治理、法则)与其同源,也来自希腊语动词nemein(分配)。
词根nomo-:法则,秩序,安排,治理。变体:-nomy
nemesis:['nɛməsɪs] n.报应,天罚;主要敌人,强大对手
economy: [ɪ'kɒnəmɪ] n.经济,节约,理财。记:eco房子,家政+nomy安排→家庭理财→经济
astronomy: [ə'strɒnəmɪ] n.天文学。记:astro星星+nomy规则→天体运行的规则
agronomy: [ə'grɒnəmɪ] n.农学。记:agron农业+nomy规则→农业的法则
autonomy: [ɔː'tɒnəmɪ]n.自治。记:auto自己+nomy治理→自己治理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nemesis 词源,nemesis 含义。
Amazon(亚马逊):希腊神话中割乳以便射箭的彪悍女战士
希腊神话中,在Scythia(赛西亚)地区居住着一个Amazon部落,由高大彪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她们的部落名称Amazon意思就是“没有乳房”,其中的 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她们由女王统治,崇拜战神阿瑞斯,认为自己是战神的后代。为了传宗接代,她们每年都会和附近的部落举行联姻大会,生下的女婴会留下,生下的男婴会被杀死或返还给父亲。
关于亚马逊女战士的传说一直是古希腊艺术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据说一共只有三位希腊英雄战胜过亚马逊人,分别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和阿喀琉斯。
传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所要完成的12项任务中,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夺取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腰带。这条腰带传说是战神亲自送给女王的,是女王权力的象征。本来,女王对赫拉克勒斯一见倾心,早有意献出腰带。但天后赫拉嫉恨赫拉克勒斯,便在部落中散布谣言,说赫拉克勒斯要绑架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们倾巢而出,与赫拉克勒斯大战一场。赫拉克勒斯连续击败了多名最强大的亚马逊女战士并俘虏了亚马逊女战士的军队领袖后,亚马逊女战士才溃败,希波吕忒女王也献出了早已许诺的腰带。
另一位英雄忒修斯曾经造访亚马逊部落,受到热情款待。忒修斯对亚马逊女王安提奥珀一见倾心,但女王不为所动。于是忒修斯将女王骗到雅典欲强行成亲。亚马逊人包围了雅典,与女王里应外合展开战斗。女王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雅典人和亚马逊人互有胜负,最后不得不缔结和约,亚马逊人才撤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特洛伊人落入下风。此时,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带领十二名女战士赶赴特洛伊城,帮助他们一起对抗希腊人。阿喀琉斯与女王大战一场,最后杀死了女王。等他摘下女王脸上的头盔时才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是一名妩媚的女人,后悔不已,陷入了巨大悲痛。
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发现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亚马逊河。
Amazon: ['æməzən] n.亚马逊,古希腊生活中的女战士
academy(学院):希腊神话中帮助寻回美女海伦的农夫阿卡德摩斯
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世美女海伦。她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当她还是一名少女的时候,来自雅典的英雄忒修斯与朋友偶然在神庙中看见海伦跳舞。两人惊为天人,闯进神庙将海伦劫走。两人决定抽签确定海伦的归属,并约好抽中的人要帮没抽中的人再去抢个妻子。结果忒修斯抽中了,于是忒修斯把海伦带回老家,嘱咐母亲好生照顾。然后,两个好朋友再次出发去做采花大盗。这回他们看上了冥王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可惜行动失败,被冥王关押在冥府中。后来另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前往冥府营救,但只救出了忒修斯一人。
海伦的两个哥哥率军四处寻找海伦。他们来到雅典,要求雅典人归还自己的妹妹。但雅典人说不知道是谁劫走了海伦。两兄弟威胁要动用武力。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个名叫阿卡德摩斯(Akademos)的农夫挺身而出,提供了绑架者的身份和藏匿之所。两兄弟很快就夺回了自己的妹妹,而Akademos也因为避免了一场战争而成为雅典的英雄,得到神灵的庇佑,他的橄榄树林年年丰收。这片橄榄树林也因此得名Akademeia,意思是“Akademos的果园”。
后来,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这片橄榄树林里创建了学园。人们将他的学园也称为Akademeia。英语单词academy就来源于柏拉图创建的Akademeia学园,原本专指柏拉图所创建的学园,但后来词义进一步扩充,泛指各种学术研究性机构。
academy:[ə'kædəmɪ] n.学院,研究院,学会,专科院校
academic:[ækə'demɪk] adj.学术的,学院的,理论的n.学者,大学教师,大学生
devil(魔鬼):希腊文对撒旦的翻译
英语单词devil(魔鬼)的真正历史比所传devil乃do-evil(作恶)之缩略的古老传说要复杂得多。《旧约全书》中的Satan(撒旦)实际上是devil的前身,它的意思是adversary(敌手),即“上帝和人类的敌手”。当希伯来文的《旧约全书》被译成希腊文时,译者将撒旦翻译成了diabolos一词,而diabolos在希腊文中原义是“诽谤者”,是圣经的影响才使它获得我们今天熟悉的词义“魔鬼”或“恶魔”的。
与devil词义接近的单词demon(恶魔)同样源自希腊语。它源自希腊单词daimon,本意是“半神、守护神、邪神”。在希腊文的《圣经》中,用daimon来表示“异教神灵、不洁神灵”。因此,英语单词demon泛指各种恶魔,而devil原本专指撒旦,后来才泛指恶魔。
devil:['dev(ə)l] n.魔鬼,撒旦,恶棍,淘气鬼vt.虐待,折磨。
demon:['diːmən] n.恶魔,魔鬼,邪恶事物
angel(天使):上帝与凡人交流的信使
英语单词angel源自希腊单词angelos,原意是“信使”。在犹太教中,天使是上帝与凡人的沟通渠道,上帝的言语是通过天使来传递给凡人的,因为凡人无法承受上帝声音的巨大能量。希腊人将希伯来语的旧约翻译成希腊语时,就用angelos这个词来表示天使,后来演变成为英语单词angel。
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有使者这一概念,在中文中翻译为天使。在最初的犹太宗教中,天使是圣经中所提到的一种大能的灵体生物,由上帝耶和华所造,具有自由意志,故有反抗上帝而被打入地狱的“堕落天使”。《圣经》和《古兰》都认为天使是没有实体的灵体。在艺术作品中天使有时是人形,身上发光,头顶有光环,有的长有翅膀。
天使会保护圣徒和善人,也会根据上帝的指令,严厉惩罚恶人,如毁灭罪恶之城所多玛、蛾摩拉,一夜之间杀死十八万五千亚述人士兵、令所有埃及人的头一胎婴儿和家畜死亡等。
angel: ['eɪndʒ(ə)l]n.天使,守护神。
pen(笔):古人用翎管做成的笔
古代欧洲人曾使用芦苇杆制成的“笔”,写在纸莎草做成的纸上。约在公元七世纪出现“翎管笔”,即用天鹅或大雁的翎管做笔。 pen一词,在古英语中写作penn,来源于拉丁语的penna,意思是“羽毛、翎管”,即羽毛制成的笔。
现代普遍使用的钢笔诞生于19世纪初。它的发明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一名叫做华特曼的英国人在用传统的羽毛笔签字时,羽毛笔漏水,把合同弄脏了。他回去取新合同时,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先签署了合同。他深受刺激,决心设计一种更加先进的笔。他利用植物体内的毛细管输送液体的原理,发明了钢笔。
pen: [pen] n.笔,钢笔
bend(弯曲):给弓绑上弓弦
单词bend的本意是“给弓绑上弓弦”。给弓绑弓弦的时候,弓会被压弯。所以bend的意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使弯曲,使屈服”。但从单词的拼写上,我们还能看出bend与含有“捆绑”含义的单词bond、band、bind很像,因为它们都是同源单词。
bend:[bend]vi.弯曲,屈服vt.使弯曲,使屈服n.弯曲
bond:[bɒnd]vi.结合,联系在一起vt.使结合n.结合,约定,债券
band:[bænd]vi.用带绑扎n.乐队,一群,带,波段
bind:[baɪnd] vi.结合,装订,有约束力vt.绑,装订,包扎n.捆绑,困境
mile(英里):一千罗马步的距离
古代罗马人以“罗马步”(passus)作为测量距离的单位,一罗马步等于两个右脚(或左脚)脚印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步的距离。那么,一千罗马步在拉丁文中就写作mille passus,其中的mille就是“千”的含义,英语词根mill-(千)正是来源于此。英语中表示“英里”的单词mile也源自这个拉丁语,一mile其实就是“一千罗马步”的距离。
随着罗马的征服,越来越多的地方采用mile作为距离单位。但由于各地人高矮不一,步幅有长有短,所以各地的mile的精确距离并不相等,令人困惑。直到159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法令,规定一mile等于1760码(yard),即大约1.6公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定英里”(statute mile)。
mile:[maɪl] n.英里
milestone(里程碑):古罗马的千步一碑
罗马帝国的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在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树立了一块中央石碑,将其作为世界的中心,以此为起点每隔千步置一石碑,碑面刻有皇帝的大名,并标明到某地的距离。罗马的“千步”距离在拉丁语是mille passus,合写为milliarium,大约等于1.48公里。因为这些石碑代表了milliarium的距离,所以被也被称为milliarium,中文译为“里程碑”。在古罗马广场中央里的那块石碑则被称为“Milliarium Aureum”(金色里程碑),是古罗马广场的著名景点之一。
英语单词mile(英里)就源自拉丁文mille(一千),所以这种里程碑在英语中就被翻译为milestone,由mile和stone二词复合而成。
milestone:n.里程碑,划时代的事件。
ostracize(放逐):古希腊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人民推翻僭主的独裁统治后,建立了民主制度。为了保卫民主制度,避免有野心的政治家恢复僭主政治,雅典人民实施一项称为“陶片放逐法”的政治制度。所有的雅典公民在一片陶片上刻上他认为可能危害雅典民主政治,需放逐的人的名字,将陶片投入票箱。如果有人获得超过6000张选票且得票数第一,则被放逐,期限为10年。
陶片放逐法有助于雅典公民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约束官员行为,但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因此陶片放逐法很容易成为政客党派斗争的工具。例如,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参加陶片放逐投票的路上,被一个目不识丁的路人拦下,请他帮忙在陶片上刻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问他为什么想放逐阿里斯提德。那人回答“不为什么,我甚至不认识这个人。只是到处都在谈论他,说他是什么‘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阿里斯提德平静地帮他在陶片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投票结果揭晓,被放逐的正是阿里斯提德。公元前415年,雅典平民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放逐,后来外国外被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暗杀。此事在雅典人民中造成极大震动。从此后,陶片放逐法自然终止。
英语单词ostracize正是来自陶片放逐法。它源自希腊语ostrakizein,而该词源自希腊语ostrakon (陶片,瓦片,贝壳)。英语中oyster、ostracean、ostracod等单词均与此同源。
ostracize: ['ɑstrəsaɪz] vt.放逐,排斥,排挤
ostracism: ['ɒstrəsɪz(ə)m] n.排斥,放逐,陶片放逐法
ostracean:[ɔs'treiʃən] n.牡蛎adj.牡蛎的
ostracod:['ɒstrəkɒd]n.介形亚纲动物
oyster: ['ɒɪstə] n.牡蛎,生蚝,沉默寡言之人
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buff(爱好者):身穿黄色牛皮衣的消防爱好者
19世纪时的美国纽约还没有成立专业的消防队,负责城市消防工作的都是一些义务消防队员。他们在业余时间参加消防培训,平时各忙各自的工作,一旦遇到附近社区发生火灾,立刻奔赴现场参加灭火。他们参加消防工作没有任何报酬,但一般都会配发统一的消防制服,通常都是牛皮所制。
消防员是很多人小时候所崇拜的偶像,因此,很多人看到火灾发生时,都会赶到火灾现场,观看消防队员灭火,甚至在外围提供一些协助。为了表达对消防队员的崇拜,他们往往也会穿上跟消防队员制服相似的黄色牛皮衣。因此,消防队员就把这种身穿黄色牛皮衣的消防爱好者戏称为buffalo(水牛),后来逐渐简写为buff,表示“爱好者”,相当于英语单词fan(爱好者,粉丝)。刚开始buff专指“消防爱好者”,但后来buff词义扩大,可以泛指各种“爱好者”,所以就用fire buff来表示“消防爱好者”。
美国很多地方都有fire buff society(消防爱好者协会),就像是球迷协会一样,他们会参与各种与消防有关的活动,如帮当地消防站募捐等。在路上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声,他们往往会兴高采烈地追着消防车来到火灾现场,像观看体育巨星比赛一样观看消防队员灭火。消防队员在灭火时对这帮粉丝挺头疼的,因为他们的围观可能妨碍灭火工作甚至带来危险。
buff: [bʌf] n.柔软的水牛皮;像水牛皮那样的浅黄色;爱好者vt.用软皮摩擦;擦亮,抛光;缓冲
lottery(彩票):决定份额大小的阄(lot)
抽奖的做法历史上早已有之。圣经上就有记载,摩西用抽奖的方法把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分配给人民。现代意义的彩票发源于意大利。在16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北部热那亚共和国,人们每年从90名候选人中随机选取5人作为城市议会的议员,方法是把90人的名字写在90个小球上,从中随机抽取5个小球,名字写在这5个小球上的人就成为议员。这项活动吸引了热那亚人的极大热情。当地人贝内德托·根蒂勒(Benedetto Gentile)受此启发,把小球上的人名换成号码,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乐透型彩票。
英语单词lottery(彩票)就来自意大利语lotteria(彩票),而意大利语lotteria来自lotto,本意就是“a lot”。lot来自古英语hlot,是用来摇奖或抽签的工具,通常是一片写有人名的木片。摇奖或抽签时,把所有木片统统放在一个容器内,摇动容器或从中抽取,写有谁的姓名的木片第一个掉出来或被抽中,谁就是中奖者。
因为lot常常用于分配份额,所以逐渐衍生出“份额”的含义,a lot就是一个lot所代表的那一份,具体大小可大可小,由命运决定,如his little lot(他微少的一份)、sell by lots(分组出售)。由于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那一份足够大,所以a lot 就衍生出了“大量”之意。
殖民者分配新获得的土地时,人们也往往采取这种摇奖的方式,所以单词lot衍生出“一块地”、“特定用途的一块地”的含义,如parking lot(停车场)。
lottery: ['lɒt(ə)rɪ] n.彩票,抽奖
lot: [lɒt] n.阄,命运,份额,许多vi抓阄,抽签vt分组pron.大量,许多
a lot of / lots of:很多,大量
cast/draw lots:抽签
matinee(日场演出):正餐前举行的表演
古代西方人在中午吃正餐,大约在日出后第9小时即下午2、3点左右吃。款待客人的宴席也是在这个时候进行。宴请客人时,主人往往会在宴会开始前安排各种娱乐表演。表演者必须在宴会开始前赶到主人家献艺。这种在正餐前开始的表演在法语中被称为matinee,源自法语单词matin(morning,上午)。
现代人将正餐挪到晚上后,这种正餐前开始的表演也就通常挪到下午进行,但依然保留了matinee的名称。与该词同源的单词有matins(晨祷),指黎明时进行的祷告。
matinee:['mætɪneɪ] n.日场演出,白天举行的演出
apocalypse(天启):圣经新约中的“圣约翰启示录”
《圣经·新约》中的最后一章是圣约翰(St. John)所写的“启示录”。据说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约翰被罗马皇帝流放至帕特摩斯岛(Patmos)时,将主给他显示的异象记录下来,并预言了主 的降临和世界末日来临时的景象。该书的希腊名是《apokalyptein》,在123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Apocalypse》,在1380年的英语版本中被译为《The Book of Revelation》。英语单词apocalypse就源自希腊语apokalyptein,由apo(away,off)+kalyptein(cover)构成,意思就是“revelation”(启示,揭示)。
apocalypse:[ə'pɒkəlɪps]n.启示,天启
apocalyptic:[ə'pɑkə'lɪptɪk] adj.启示录的,天启的
highbrow(卖弄知识的):颅相学中代表智力发达的高眉骨
英语单词highbrow由high(高)和brow(眉毛、眉骨)构成,而它的含 义是“卖弄知识的”。眉骨高低怎么和卖弄知识扯上关系的?这跟颅相学有关。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的心理学假说,由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目前这种假说已被证实是伪科学。颅相学认为,眉骨高的人,即所谓的highbrow,智力发达,文化修养高雅;而眉骨低的 人,即所谓的lowbrow,则知识程度低,比较低俗。颅相学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白人的眉骨最高,并且越是靠近西欧和北欧的白人,眉骨越高。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新西兰土著则被打入lowbrow的行列。
highbrow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智力或审美的优越性。当然,对于这个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的词,不少人嗤之以鼻,因此这个词事实上往往被用来反讽那些卖弄知识的人。所以使用这个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情感色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highbrow:['haɪbraʊ]n.卖弄知识的人,知识分子adj.卖弄知识的,不切实际的
lowbrow:['ləʊbraʊ]n.文化修养浅薄的人adj.文化修养浅薄的
Aegean(爱琴海):希腊传说中跳海自尽的雅典国王埃勾斯
希腊传说中,著名英雄忒修斯王子自告奋勇前往克里特岛猎杀公牛怪。出发前,他与父 亲、雅典国王埃勾斯(Aegeus)约好,如果他平安回来,就将船的黑帆换成白帆。忒修斯在克里特公主的帮助下,成功地杀死了公牛怪,带着公主阿里阿德涅 逃离了克里特岛。在途中,忒修斯梦见神的告诫,告知他和阿里阿德涅不是命中注定的夫妻。忒修斯不敢违抗神的旨意,就将阿里阿德涅抛弃,独自返回雅典。受此 事影响,他心神不定,忘记了出发前的约定,没有将黑帆换成白帆。国王埃勾斯远远地看到忒修斯的船只挂着黑帆而来,以为他已经遇害,万念俱灰,投海自尽了。 为了纪念他,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片海。从此,这片海就被叫做Aegean(爱琴海)。
Aegean:[i:'dʒi:ən]n.爱琴海adj.爱琴海的
Hellene(希腊人):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的祖先赫楞
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相继侵入巴尔干半岛等地。他们以及后来的多利亚人都自称是神灵赫楞(Hellen)的后代。他们有大致相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在希腊神话传说中,赫楞是大洪水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皮拉和丢卡利翁的儿子。他的每一个儿子都创建了一个主要的种族:埃俄罗斯创建埃俄尼亚一族,多洛斯创建多利安族,克苏托斯创建亚该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阿开俄斯)与爱奥里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伊翁,可能是庶生的)。他们征服了希腊的佛提亚地区,随后将他们的统治范围扩展到其他的希腊城市。于是那些地区的人便因为他们祖先的名字而被称为“赫楞人”(Hellene),即“希腊人”。
Hellene:['heli:n] n. 赫楞人,希腊人
nestor(睿智长者):经验丰富的睿智长者涅斯托尔
在希腊神话中,涅斯托尔(Nestor)是皮洛斯(Pylos)的国王。他的父亲和 其他兄弟都被赫拉克勒斯杀死,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他曾经是追随伊阿宋乘阿尔戈斯号快船去寻求金羊毛的英雄团队中的一员,还参与了针对卡吕冬原野的公野猪的 猎杀行动。在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他都有出场。在特洛伊战争期间,他年纪已经非常大了(据说大约有110岁),但依然带着两个儿子加入了 希腊联军。他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经常为年轻的战士出谋划策,并想方设法促使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的和解。特洛伊战争结束后,他没有参与对特洛伊城的洗劫, 而是顺利返回了皮洛斯。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儿子远渡重洋来到皮洛斯,向涅斯托尔打听父亲的下落。涅斯托尔热情款待了他,但无法告知他父亲的下落。 在荷马史诗及希腊神话中,他被看作是一名善于提供建议的睿智长者,因此,他的名字也就成了“睿智长者”的代名词。
nestor:['nestə]n.睿智长者,涅斯托尔
ogre(食人魔):传说中住在地下的食人巨妖
食人魔(ogre)是西方魔幻传说中常见的一种妖魔。它们是巨大、丑恶、贪婪的生 物,残忍血腥、强壮并且头脑简单,总是靠暴力来解决问题。食人魔身高约在9~10英尺,体重300~500磅。食人魔长年居住在野外,以洞穴为家结成各个 部落。在很多魔幻小说和游戏中都有食人魔这一角色。
ogre:['əʊgə] n.食人魔,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