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highbrow(卖弄知识的):颅相学中代表智力发达的高眉骨

英语单词highbrow由high(高)和brow(眉毛、眉骨)构成,而它的含 义是“卖弄知识的”。眉骨高低怎么和卖弄知识扯上关系的?这跟颅相学有关。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的心理学假说,由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目前这种假说已被证实是伪科学。颅相学认为,眉骨高的人,即所谓的highbrow,智力发达,文化修养高雅;而眉骨低的 人,即所谓的lowbrow,则知识程度低,比较低俗。颅相学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白人的眉骨最高,并且越是靠近西欧和北欧的白人,眉骨越高。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新西兰土著则被打入lowbrow的行列。

highbrow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智力或审美的优越性。当然,对于这个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的词,不少人嗤之以鼻,因此这个词事实上往往被用来反讽那些卖弄知识的人。所以使用这个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情感色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highbrow:['haɪbraʊ]n.卖弄知识的人,知识分子adj.卖弄知识的,不切实际的

lowbrow:['ləʊbraʊ]n.文化修养浅薄的人adj.文化修养浅薄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highbrow 词源,highbrow 含义。

cyclopean(巨大的):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

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天神乌拉诺斯和大地女神该亚所生的子女中,除了十二泰坦神 外,还有三位独眼巨人(Cyclops)。他们额头中只有一只圆眼睛,词根cyc表示“圆圈”,就代表独眼巨人额头上的那只圆眼睛。乌拉诺斯惧怕他们的力 量,把他们囚禁在黑暗深渊之中。后来宙斯为了对抗泰坦,将他们从黑暗深渊之中释放出来。他们为宙斯锻造了雷电,为哈迪斯锻造了隐形头盔,为波塞冬锻造了三 叉戟,为阿耳特弥斯锻造了弓和月光箭,为阿波罗锻造了弓和太阳箭。

而在荷马的《奥德赛》里,独眼巨人是波塞冬的孩子,居住在遥远国度里的一个种族。这个种族的特点是粗野,喜食人。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在返航途中迷途,在岛屿上遭遇了独眼巨人波吕斐摩(Polyphemus)。独目巨人把他们关在洞穴里并吃他的同伴。为了自救并营救同伴,奥德修斯用葡萄酒灌醉了波吕斐摩并用烧红的木桩戳瞎了他的眼睛,然后躲在绵羊的肚子下面逃出了洞穴。

Cyclops:['saɪklɑps] n. 库克罗普斯(独眼巨人)

cyclopean:[sai'kləupjən] adj.独眼巨人的,巨大的,巨石式的n.蛮石,乱石堆

Hellene(希腊人):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的祖先赫楞

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等相继侵入巴尔干半岛等地。他们以及后来的多利亚人都自称是神灵赫楞(Hellen)的后代。他们有大致相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在希腊神话传说中,赫楞是大洪水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皮拉和丢卡利翁的儿子。他的每一个儿子都创建了一个主要的种族:埃俄罗斯创建埃俄尼亚一族,多洛斯创建多利安族,克苏托斯创建亚该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阿开俄斯)与爱奥里亚族(来源于他的儿子伊翁,可能是庶生的)。他们征服了希腊的佛提亚地区,随后将他们的统治范围扩展到其他的希腊城市。于是那些地区的人便因为他们祖先的名字而被称为“赫楞人”(Hellene),即“希腊人”。

Hellene:['heli:n] n. 赫楞人,希腊人

vampire(吸血鬼):发源自东欧的吸血鬼传说

英语单词vampire(吸血鬼)来自东欧塞尔维亚语。关于古代欧洲吸血鬼的第一手 资料,能在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王国寻得——实际上,吸血鬼的传说也正是从巴尔干半岛出现并扩散到全世界的。公元14世纪,欧洲暴发了大规模的瘟疫, 瘟疫传染极快并且危害极大,当时在欧洲造成了恐慌。有些得了瘟疫的人并没有真的死去,但其亲友便将其草草掩埋,以至于后来某些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发现里面 的尸体呈现着各种古怪姿势,并且还染有鲜血,这当然是因为被误埋的活人挣扎所致,但是当时的人们因为过于害怕便产生了奇异的联想,于是吸血鬼的说法从贫穷 落后的东欧传到整个欧洲。

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来东欧罗马尼亚传说中的德古拉(Dracula)伯爵。他是多瑙 河畔瓦拉西亚公国的督军。由于君斯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古拉伯爵受命前往征讨土耳其军队。然而在他获胜之时,谣传他战败并死于敌手。他的妻子听闻 后悲痛欲绝之下投河自杀。德古拉班师回朝却看到妻子的尸体,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受如此结局。狂怒的伯爵用长矛刺穿十字架上 的耶稣,顿时鲜血四流。他从此投向魔鬼,以鲜血作为食物,成为一名吸血鬼。他的传说成为了很多关于吸血鬼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源泉。

到了15世纪,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吸血鬼,僵尸等魔怪的存在,并宣布他们为基督教的敌人。从此吸血鬼种族存在的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开来,并产生了许多传说。

17、18世纪时,在塞尔维亚等东欧斯拉夫语国家流行着一些死尸复活吸血的传说,并 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埋尸体的时候要钉个木桩什么的。18世纪,奥地利扩张到塞尔维亚北部等地区的时候,官方发现了当地的这些奇怪习俗,大惊小怪地 到处传扬,导致吸血鬼的传说越传越广。如1725年,在塞尔维亚,一名叫做皮雷·普洛戈维兹的人被指控变为吸血鬼,人们传说有八人死在其手中。另一名叫做 阿诺德·保勒的吸血鬼则造成了大量人口牲畜的死亡。其中普洛戈维兹事件的档案仍可在维也纳档案馆里面找到。在这份德文档案中首次出现“vanpir”这个 词,被视为“vampire"的词源,这是“vampire”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1732年3月3日,法国的一家杂志Le Glaneur也详细地报道了此次事件,文中的“Vampyre”第一次出现在法语中。同年3月11日,英国《伦敦日报》中第一次出现了Vampire一 词。此后,整个欧洲对于这种生物的描述都改成了Vampire一词,只是拼写略有差异。

vampire:['væmpaɪə] n.吸血鬼

apartheid(种族隔离):南非共和国的种族隔离制度

英语单词apartheid来自南非荷兰语,由apart(分离、隔离)+heid(=hood)构成,表示“种族隔离制度”,特指1948年至1991年间在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混血人种)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歧别待遇。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了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抨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apartheid:[ə'pɑːtheɪt; ə'pɑːtaɪd] n.种族隔离

king(国王):氏族部落的首领

在现代英语中,单词king往往被翻译为“国王”,表示“一国之君”,然而古代,king其实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仅仅是氏族部落的首领,相当于“酋长”。king来自古英语cyning,与单词cynn(kin,家族,种族)相关,仅仅是“一族之长”(leader of a kin),指的是公元4世纪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的部落首领。当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包括撒克逊人、盎格鲁人和朱特人。后来,这些人在不列颠东南部(即英格兰)建立了七个小国家,或者说是七个部落,包括三个撒克逊人的、三个盎格鲁人的和一个朱特人的。这些部落的首领就是king,这些部落因而被称为kingdom(王国)。后来,这些部落统一为英格兰后,其首领依然被称为king。从此以后,英格兰的男性首领都被称为king,该词也就被译为“国王”了。

king:[kɪŋ] n.国王vt.立……为国王vi.统治,做国王adj.主要的,最大的,最重要的

gentleman(绅士):出身高贵的人

英语单词gentleman由gentle+man构成。单词gentle来自法语gentil,本意是“出身高贵的”,其词根gen表示“出身、种族、氏族”。因此,gentleman原本等同于nobleman(贵族)。后来,由于贵族通常都受到良好教养,举止文雅温柔,因此gentle又衍生出“温柔的、文雅的”之意。gentleman一词原本用来表示“贵族、绅士”,后来被用来作为对男人的一种尊称,可以用来称呼普通男士。

gentle:['dʒent(ə)l] adj.温柔的,文雅的vt.使温柔,使驯服

gentleman:['dʒent(ə)lmən] n.先生,绅士,有教养的人,有身分的人

amok(杀人狂的):在癫狂状态下胡乱杀人的马来人

英语单词amok源自马来语amuk,指人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疯狂屠杀陌生人,即所谓的“杀人狂”。16世纪时,荷兰殖民者到达马六甲等地时,就发现当地时有这种在大街上胡乱杀人的现象,并将当地人对这种现象的称呼(amuk)翻译为荷兰语amouco或amuco,并记载在文献中。18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马来西亚小岛上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在自己的航海日志中予以记载。从此后,根据马来语amuk的发音产生了英语单词amok或amuck,最初用来表示“在癫狂状态下胡乱杀人的马来人”,因为早期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记载使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马来西亚。后来,为了避免种族歧视,该词与马来人之间的联系逐渐淡化,并且常用于固定搭配run amok。

amok:[ə'mɒk] adj. adv.杀人狂的,狂乱的

run amok:乱砍乱杀,胡作非为

caste:种姓

发音释义:[kɑːst] n.(印度)种姓;(具有严格等级差别的)社会阶级

词源解释:caste←葡萄牙语casta(纯粹的种族)←拉丁语castus(纯洁的,carere的过去分词)←carere(切割开)

同源词:chaste(纯洁的

caste一词于17世纪10年代时期首次被英国人用来形容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狭义上,caste专指印度的“种姓”,在广义上,caste指的是像印度种姓一样的具有严格等级差别的社会阶级。

助记窍门:caste→谐音“卡死他”→具有严格等级差别的社会阶级→种姓

apartheid:种族隔离

apart, 分开。-heid, 荷兰语后缀,同英语-hood, 见childhood. 指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desegregate:废除种族隔离

de-, 不,非,使相反。segregate, 种族隔离。

ethnocentric:种族中心论的

ethno-, 种族。center, 中心。

ethnography:人种论,民族志

ethno-, 种族。-graphy, 写,描述。

ethos:道德观

词源同ethnic,民族的,种族的。引申词义族群的习惯,行为,举止,进一步引申为约束行为的道德观,道德评判标准。

genocide:种族灭绝

geno-, 种族。-cide, 杀。

gentile:非犹太人,外邦人

来自拉丁文gens, 种族,民族,异族。来自词根gen, 生育,词源同generate. 后用来指非犹太人,外邦人。

goy:非犹太人,外邦人

来自犹太语,民族,种族。

Greek:希腊

来自拉丁语Graeci, 希腊,种族名。可能来自gray, 灰白色,因原居住于海边岩石地而命名。

Xhosa:南非科萨语

来自南非当地种族名和其所使用的语言。

Zulu:南非祖鲁人

南非种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