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debut(初次登台):西方少女的“成人礼”

工业革命以前,欧洲的上流社会、贵族世家的女孩子在成年以前,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异性的,她们不去公立学校上学,家长为她们请了私人教师。女孩子到一定的年龄,就要穿上礼服、盛装打扮,参加“成人礼”舞会。这是她们在社交群中的第一次露面,在法语中称为debut。debut一词来自débuter,本意是“桌球或弹子球游戏中的第一次击球”。

进入英语后,debut一词常常被用来比喻“初次登台演出”。与它同源的单词有debutante(初次表演的女子)、debutant(初次表演的男子)。

debut:[de'bju] n.v.初次登台,初次亮相,首秀,初次在社交圈露面

debutante: ['dɛbjutɑnt] n.初入社交界的少女,初次表演者,新秀

debutant:[,dɛbjʊ'tɑnt] n.初入社交界的男子,初次表演者,新秀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debut 词源,debut 含义。

bluestocking(女学者):18世纪由伦敦知识女性组成的“蓝袜社”

18世纪中叶,伦敦的一些上游阶层的知识女性逐渐不满足于日常聚会时的玩牌聊天等空洞消遣,模仿法国的沙龙,开创了一种以文学讨论为焦点的社交聚会。1750年,伦敦贵妇伊丽莎白·蒙塔古夫人(Elizabeth Montagu)在自家府邸设立了第一个文艺沙龙。该聚会一反当时的社会风气,既不玩牌,也不闲聊,而是开展各种读书、文学讨论活动,并经常邀请一些文学家、学者参与。并且,该沙龙还有一点与当时上流社会聚会不同,对服装没有严格要求,其成员经常穿着日常休闲衣服而非礼服前来聚会。

有一回,蒙塔古夫人邀请一名当时还不太出名的园艺师兼翻译家本杰明·斯蒂林弗林特(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沙龙。本杰明家境贫寒,买不起出席上流聚会所需礼服和黑色长袜,因此婉言拒绝。但蒙塔古夫人告诉本杰明,他可以穿着日常衣服和普通蓝色长袜出席。因此,本杰明便穿着日常衣服和蓝色长袜出席沙龙,并成为了沙龙的常客。

伦敦的这种文艺沙龙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和普通人对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但当时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一样,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各种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并不对女性和普通民众开放。当时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一帮女人和穿蓝色长袜的平民高谈阔论高雅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对沙龙冷言冷语,大加讽刺。他们给穿蓝色长袜出席聚会的本杰明起了个绰号“蓝色长袜”(bluestocking),将这种沙龙称为“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后来,bluestocking从本杰明的绰号扩展称为对参加蓝袜社的知识女性的蔑称,讽刺她们附庸风雅、卖弄学问。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拜伦就在其名著《唐·璜》中,对bluestocking大肆调侃,主人公唐·璜的母亲伊内就被他塑造成了一位bluestocking的典型。当然,在历史上,并非所有学者都对bluestocking抱有歧视,有不少人都对bluestocking对于推动女性文学运动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

bluestocking: ['bluːstɒkɪŋ] n.女学者,女学究,女才子,卖弄学问的女性

ballet(芭蕾):意大利宫廷宴会中的舞蹈表演

英语单词ballet(芭蕾)由ball(舞会)+let(指小形式)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小型舞会(舞蹈)。ballet来自意大利语balletto,是ballo(英语单词ball的词源)的指小形式,最初指的是15世纪时流行于意大利宫廷中的一种舞蹈表演,在宫廷宴会中,经常会有这种舞蹈表演来娱乐宾客。我们知道,ball(舞会)是指以跳舞为主要内容的社交活动,在舞会中,所有人在大部分时间都在跳舞,而ballet则仅仅在宴会的一部分时间进行,跳舞的也仅仅是一部分人,大部分人则在旁观看。从这个意义看,ballet确实是ball的缩小形式,所以ballet拼写为ball的指小形式正是它们之间关系的恰当描述。

ballet源自意大利,兴旺于法国,经由法语进入英语,所以发音也具有法语特定,最后一个t不发音。

ballet:[bæ'le] n.芭蕾舞,芭蕾舞剧

ball:[bɔːl] n.舞会,球

aggregate:集合

发音释义:['ægrɪgət] v. n.集合;聚集;合计adj. 聚合的;集合的;合计的

结构分析:aggregate = ag(=ad,去)+greg(聚集、成群)+ate(动词后缀)→集合、聚集

词源解释:greg←拉丁语gregare(重压)←拉丁语gravis(沉重)

同源词:gregarious(群居的、社交的),congregate(聚集),segregate(分离)

bluestocking:才女

来自伦敦18世纪中期由社会改革家贵夫人Elizabeth Montagu创建的一个文学沙龙会。时值英国流行绅士文化,出席类似社交活动需着丝织长筒黑袜。著名作家Benjamin Stillingfleet 当时很穷,买不起这种袜子,在收到Montagu夫人的邀请后,就回复说希望允许着blue stocking参加这种活动。故事传开后,其它大男子主义者就嘲笑其为蓝袜社。

debut:首次亮相

de-, 向下,离开。-but, 击,打,目标,词源同beat, butt. 即打向目标的,词义引申富家女子首次亮相,登上社交舞台。

gadabout:好社交者

来自gad, 游荡。比喻义好社交者,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

parlor:营业室

parlor(parlour)源自法语动词parler‘to talk,converse’(谈话,交谈)审在13世纪的英格兰,parlour专指寺院或修道院内的谈话室、接待室,以后指中上层家庭的会客室,由男人专用,女人则在酒宴后退席到(with) drawing room。到了19世纪男人和女人都在parlor内进行社交活动。今天parlor不再指会客室,其作用已为sitting room,living room等语所取代,它一般指“营业室”,只出现于heauty parlor(美容院),ice cream parlor(冰淇淋店),dental parlor(牙科诊室),funeral parlor(殡仪馆),massage parlor(按摩院),tea parlor(茶室)等搭配中。(参见parliament)

parlour:['pɑ:lə] n. 客厅;会客室;业务室

etiquette:礼节,礼仪   

学过法语的人从其拼写也许猜出它是法语借用词。在16世纪法语中,etiquette原指“标签”,“签条”。其实英语单词ticket(票,标签)亦源于此。法国的官庭礼节一度极为繁琐,每有盛宴就要发给宾客一张纸条或卡片,上面写着应遵循的礼节和应穿何种衣服等,这种纸条或卡片亦称etiquette。以后该词义进而引申为“礼节”或“礼仪”。当etiquette于1750年左右进入英语时,英语就借用了这个词义。一些英国作家,如切斯特菲尔德( Lord Chesterfield,1694 - 1773)和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 - 1797)等用得很多,起了很大的推广作用。美国评论社交礼仪的权威波斯特(Emily PricePost,1872 - 1960)曾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Etiquette,从1922年首次出版到她去世时已出了10版,印刷达90次之多。因此,etiquette虽然保留了原法语拼写形式,但却是英美人非常熟悉的一个词。其词义至今无甚变化,仍指“礼节”或“礼仪”。

bluestocking:女学者,女才子

从结构上来看,bluestocking是个复合词,意指“女学者”或“女才子”。按字面意思讲,bluestocking是“蓝色长袜”。以“蓝色长袜”喻指“女学者”,确乎有点儿别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得探究一下这个词的来历。

  1400年在威尼斯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其成员,不分男女,皆穿蓝色长袜。1590年在巴黎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会社,其会员也穿起蓝色长袜。18世纪中期,在伦敦一般的俱乐部里或社交聚会上,人们聚在一起不是吃喝玩乐,就是谈天说地。1750年贵妇Elizabeth Montagu夫人在她宅第设立了一个俱乐部。该俱乐部一反当时的风气,男女成员相聚,不作空洞无聊的闲谈,而代之以书刊评论和文化讨论。他们衣着朴素,不趋时尚,以此表示清高脱俗。Montagu夫人还常常邀请著名文人来参加这一类似于巴黎沙龙的聚会,如Samuel Johnson,David Garrick,Horace Walpole等皆为座上客。有一次她邀请学问渊博的植物学家Benjamin Stillingfleet参加她的晚会。起初Stillingfleet因无合适礼服和一般绅士惯常穿的黑色长丝袜,谢绝了她的邀请。据日记作家Fanny Burney后来忆述说,Montagu夫人告诉Stillingfleet可以穿他平时穿的普通衣服和普通蓝色毛绒蓝色长袜( bluestocking)前往。伦敦上流社会的“正统”人士对他的穿着很不为然,给他取了绰号,称他为Bluestockings,一位名叫Buscawen(一作Boscawan)的海军上将把该俱乐部称作Bluestocking Society(蓝袜社)。有人索性把这群贵族妇女称作bluestockings。嗣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bluestocking常用来嘲讽那些附庸风雅的妇女或那种自视博学多才而貌不惊人的女子。

picnic:野餐

来自法语pique-nique,来自pique,捡,拾,词源同pick.nique可能为pique同韵构词。用以指过去每个人准备一份食物的聚餐社交活动,可在室内,也可以室外,但现仅指室外野餐。

French leave:不辞而别;未经允许离开工作

17至18世纪时法国人常在招待会或宴会还未结束时不向主人打招呼而自行离去,以这种方式离开显然是为了避免打扰别人。英国人把这种不辞而别的法国社交习惯叫做French leave,按字面义是“法国式的告别”,通常和动词搭配。有趣的是,英国人认为这是法国习俗,而法国人不承认有此风俗,说始作俑者是英国人,因此在法语中也造出一些与之针锋相对的成语来回敬英国人。

英语leave在用作名词时除了表示“告别”、“离开”,还有“准许”、“许可”之义,因而以后take French leave一语又从“不辞而别”引申出“擅离职守”、“擅自行事”或“擅自缺席”等义。

rain check:雨票;补请

源于最受美国人欢迎的棒球赛。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使棒球等露天赛事不得不取消或中止时,主办方会让观众去取领雨中断比赛的票证或原票票根,以后可凭之免费补看改期举行的比赛或别的一场比赛。这种票证或原票票根就是所谓的“rain check”,按字面直译成“雨票”。嗣后,rain check 往往转义用于其他方面。在社交场合,邀请方在受邀方因一时不能应邀而做出下次再次邀约的表示或者受邀方一时不能应邀请对方下次再邀的要求都可以用rain check表示。它常出现在get/have/take a rain check on something(接受对方改期补请)这两个搭配中。此外,rain check 也指商店在廉价商品告罄时对顾客下次优先供货保证或货到优先供应凭卷。该词原为美国口语,可追溯到19世纪末,一战期间越过大西洋传到英国。

wallflower:桂竹香;墙头花;壁花

这是一种庭园植物,花的颜色有黄色、红色等,香味馥郁,形容雅致。此花之所以得名wallflower,是因为它生长在墙缝间,汉语作“桂竹香”,亦可译为“墙头花”。

在英国牧师、诗人赫里克(Robert Herrick, 1591-1674)的抒情诗中有这样一则传奇爱情故事:一位美丽的少女因遭长期监禁,试图翻越高墙逃走,去和情人相见,不慎滑跌下来,香消玉殒。爱神怜其不幸,将她变成“墙上花”(flower of the wall),诗人认为wallflower一词即源于此。

今天,该词除了指墙头花之外,还常用于喻义。社交聚会中因害羞或不受欢迎而独坐一旁的人,特别是因无人邀请跳舞而干坐一旁的人,英语也常用wallflower一词来比喻,可直译为“壁花”。最初只指女士,后来也指男士。那么是谁最先使用这个有趣的比喻呢?始作俑者至今已无从考证,但wallflower这一用法始见于英国伯爵夫人坎贝尔·普雷德(Mrs. Campbell Praed)1820年的作品《郡办舞会》(County Ball)中。

social:社会的,社交的,交际的

soc-,群体的,社会的,-al,形容词后缀。引申词义社交的,交际的。

socialite:社交名流

social,社会的,社交的,-ite,人。后用于指社交名流,上流社会人士等。可能是改写自 social light.

Twitter:推特(社交网站)

著名社交网站,类似微信,命名基于 twitter,小鸟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