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el(小教堂):安放圣徒马丁的斗篷的教堂
四世纪时,在法兰西的都尔市(Tours)里有一位名叫马丁的 基督教僧侣。他原本是一名罗马士兵,后来受洗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据说他为人友善,生活俭朴。 最著名的传奇是说他有次在途中遭遇暴风雪,见到一位生命垂危的乞丐,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斗篷撕成两半,以救助这位即将死于饥寒的乞丐。他死后被基督教会 封为圣徒,他的斗篷被法兰克的国王们作为圣物世代相传,安放圣物的殿堂也用“斗篷”(cappella)来命名,叫作chapele,进入英语后写作 chapel。
在欧洲,每年的11月11日是“圣马丁节”(St. Martin's Day),以此纪念圣徒马丁。在圣马丁节那天,人们会吃烧鹅,化装上街游行,并唱有关圣马丁的 歌。烧鹅是圣马丁的传统菜。有关这道菜的起源有几个说法。其一是人们推举马丁担任图尔的主教,但马丁深知主教一职责任重大,因此不愿担当此职。有一次他躲 到鹅圈里,结果因为鹅嘎嘎叫个不停,人们还是找到了马丁,而他不得不违心地接受了主教之职。第二个说法是,有一群鹅摇摇晃晃地在教堂里走来走去,并且在马 丁的讲稿边睡了一夜。有人就把它们拿来煮了吃。以后就延续成了今天的习俗。
chapel:['tʃæp(ə)l]n.小教堂,小礼拜堂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hapel 词源,chapel 含义。
Monday(星期一):献给月亮的日子
古代希腊人崇拜太阳和月亮,将一星期的第一天(星期日)献给太阳后,他们将第二天(星期一)献给了月亮,命名为selenes hemera。古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传统,将星期一称为Lunæ dies。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monandæg,后来又演变为现代英语Monday,意思就是“月亮日”。
Monday:['mʌndeɪ] n.星期一,礼拜一
Sunday(星期日):献给太阳的日子
古代希腊人崇拜太阳,将一星期的第一天献给太阳,称为hemera heliou(太阳之日)。古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这种传统,将星期日称为dies solis。古代英国人依葫芦画瓢,将星期日称为Sunnandæg,到了现代英语中演变成了Sunday。
Sunday:['sʌndeɪ] n.星期日,星期天,礼拜日,礼拜天
college(学院):提供给学生的住宿机构
在中世纪大学中,最初并没有集中的校舍,学生自行解决食宿问题。后来,为了解决贫困学生以及外地学生的食宿问题,一些私人捐赠的慈善机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住宿。这种提供给大学生的住宿机构就是college(学院),通常由一个住宿部、一个食堂、一个小礼拜堂和一座图书馆构成。欧洲最早的学院是1180年设立于巴黎的迪克斯—惠特学院,它是为18名贫穷的学生提供住处而设立的。
13世纪后,学院发展迅速,学院内的老师除了管理职能外,还承担了指导职能,给住在学院内的大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课程,一般由教授或住在学院内的助教开设。随着这些教育活动的增多,在某些大学,学院逐渐垄断了大学的文科教学,使得学院成为大学生生活和教学的正式中心。到16世纪中期,大多数英国和巴黎的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向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学的自给自足的教学单位,很多学院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所在大学。
英语中表示“学院”的单词college来自拉丁语collegium,后缀um表示“场所”。该词字面意思就是“community of colleague”(由colleague组成的社区,一群人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场所)。colleague就是一起做事的人,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同学。
college原本仅仅表示university(综合性大学)中的一个学院,但后来,college还可以用来表示独立的教育机构,如专科大学、职业教育学校,还可以用来表示“学会”,很多人还喜欢直接用college来表示大学。
college:['kɒlɪdʒ] n.学院,专科大学,大学,学会。
colleague:['kɒliːg] n.同事,同僚,同仁。
vestry:法衣室,小礼拜室
来自vest,衣服,-ry,地点后缀。用来指法衣室,小礼拜室等。
liturgy:礼拜仪式
来自拉丁语liturgia,公共仪式,公共祈祷,来自leito-,平民,公共,词源同lay,laity,-erg,工作,祈使,词源同work,synergy.引申词义向神祈福,礼拜仪式。
office(办公室):教会提供的宗教服务或仪式
英语单词office来自拉丁语officium,由opus(工作)和facere(做)组成,字面意思就是“做事、完成工作)。最初它主要应用于宗教领域,表示教会提供的各种宗教服务或仪式,如礼拜、洗礼等。后来,该词的宗教色彩减弱,可用于世俗场合,表示“岗位”、“工作”。16世纪60年代时,该词才首次用来表示“工作的场所”,即“办公室”。
office:['ɔfɪs] n.办公室,营业处,政府机关
hallelujah:哈利路亚
hallelujah亦作halleluiah,乃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欢呼语,用以表示赞美、欢乐或感谢等,常出现在礼拜仪式和赞美诗中,意为“赞美主”,但一般多音译为“哈利路亚”。关于该词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则意大利民间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三个罗马军团士兵,一个是罗马人,一个是意大利北部的皮德蒙特人( Piedmontese),另一个是德国人,被派去看守耶稣的遗体。当耶稣复活时,罗马人惊呼了一声Ha!皮德蒙特人喊了一声L’e lii!(是他),德国人则叫了一声Ja!(是啊)。hallelujah 一词就这样产生了。然而传说终归是传说,其真正词源乃希伯来语hallelu-yuh,相当于英语praise ye Jahveh。
chapel:(学校、医院等的)小教堂
公元4世纪法国图尔( Tours)有一位主教名叫圣马丁(St. Martin, 316? -397?)。他创建了法国最早的几所隐修院,是西方教会隐修制度的倡导人,法国的罗马天主教徒把他尊奉为法兰西主保圣人(patron saint)。为了纪念他基督教的日历将11月11日定为圣马丁节(Martinmas)。他在皈依基督教之前曾被征入罗马军队。据传,一个严寒的冬日他在法国亚眠(Amiens)城门边看见一个几乎赤身裸体的乞丐向 行人乞求施舍,但他自己却身无分文,遂拨剑把身上的军用披风划成两半,把一半给了乞丐,一时传为佳话。在他死后这件披风被法兰克历代国王奉为圣物,藏置于圣物柜。“披风”在后期拉丁语(Late Latin)作cappella,因此收藏该圣物的“圣所”或“圣堂”人们也以cappella称之。该拉丁词借入法语时作chapele,13世纪进入英语,作chapel,转指“(学校、医院等的)小教堂”或“附属教堂”。圣马丁披风的保管人拉丁语叫 cappellanus,法语作chapelain,英语也借用了该词,作chaplain,用以指chapel里的牧师,即“附属教堂牧师”。
chapel除用于以上词义外,尚有一义,即“印刷所”或“印刷职工会”,该职工会的主席被称作father of the chapel,这一点常使人大惑不解。chapel的两种用法之间到底有无联系呢?英语最早的印刷所往往设在大教堂的附属礼拜堂即chapel内。英国印刷之父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1422? - 1491)于1476年创办的英国第一家印刷所便是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小教堂内的。此一事实为chapel词义的延伸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coffe:咖啡
据说公元805年,阿拉伯有一个牧羊人,名叫Kaldi,看见他的羊群行为很异常,心里很纳闷。后来发现羊群在啃食一种干果,于是决定尝一尝。他吃了以后,异常兴奋,就冲下山去,把这种干果告诉了别的牧羊人,阿拉伯人不久学会了把这种灌木的新鲜果实弄干以及煎煮的方法。他们把煮后的饮料叫做qahwa.Qahwa的饮用立即在穆斯林中间引起了巨大的骚动。大家知道,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伊斯兰教徒是不准饮酒的。一些教徒为使自己在做冗长的礼拜时不致困倦,就饮用了这种饮料;而另一些教徒则认为quhwa有刺激作用,属于酒类,必须禁饮。然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不管这一套,欣然接受了这种饮料,并称为kahve;以后传到法国,叫café;后来又传到英国,叫coffee。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coffee名字是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名Kaffa来的,因为据说那里是最早煮食咖啡的地方。
peal:钟鸣,钟响,洪亮的响声,轰隆声
可能来自拟声词或缩写自appeal,吸引,比喻用法,即召唤人们去教堂礼拜的钟声。
qiblah:吉布拉,天房
麦加天房方向,为穆斯林礼拜朝向。来自阿拉伯语qibla,相对的。
guru:古鲁,专家
印度教圣人,本义为重,重量,同源词grave,gravity,barometer. 如gurdwara,谒师所,印度锡克教礼拜场所,对应guru+dwara,门,door的梵语形式。字面意思即朝圣之门。
tabernacle:帐篷,会幕,圣所,礼拜堂
来自古法语 tabernacle,帐篷,犹太人在野外祈祷的会幕,来自拉丁语 taberna,帐篷,词源同 tavern.-acle,小词后缀。后引申词义圣所,礼拜堂等。
vestry:法衣室,小礼拜室
来自 vest,衣服,-ry,地点后缀。用来指法衣室,小礼拜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