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indenture(契约):中世纪时以锯齿状边缘分割的契约

英语单词indenture由in+dent(齿)+ure(名词后缀)构成,表示契约。契约和齿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在中世纪,人们在签订契约时,往往会把两份内容相同的契约写在同一张羊皮纸上,然后在中间以锯齿状边缘分割开,双方各持一份。以后需要比对契约真伪,只需要查看两份契约的锯齿边缘能否对上即可。这种以锯齿状边缘分割的契约就被称为indenture。现在虽然不再这么做了,但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

indenture:[ɪn'dentʃə] n.契约,合同,双联契约vt.以契约约束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indenture 词源,indenture 含义。

grapevine:小道消息

grapevine本意是“葡萄滕”,也可作“谣言”或“小道新闻”解。两个词义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追根溯源,grapevine产生新义恐怕要首先归因于电报发明家奠尔斯(Samuel Morse,1791 - 1872)。莫尔斯原是画家,后来改行,立志从事电报的发明研究。为了完成用电传递信息的伟大使命,他耗费了整整10年心血才把电报研制成功。1844年5月24日奠尔斯从华盛顿向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电文,结果试验获得极大成功。这是人类首次进行的长途电报通讯。电报诞生后,美国各地纷纷建立起电报线路。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技术低劣,所架电线多半七歪八扭。有人遂以grapevine(葡萄滕)喻之。于是出现了短语by the grapevine,意思是“用电线(通讯)”。

  许多词源学家认为,若不是发生了始于1861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上述短语过不多久就会消失。战争爆发后,军事指挥官开始用电报传递战报。与此同时,怪事也随之发生。除了真实报道外,各种流言蜚语也不胫而走,致使人们真伪难辨。于是人们相信各地都存在着grapevine telegraphs(传递消息的秘密途径)。匿迹一时的短语by the grapevine也再度活跃起来。不过,此时该短语中的grapevine已经获得与grapevine telegraph相同的含义,即“传递消息的秘密渠道”。嗣后,grapevine的词义进而引申为“小道消息”。

  

earmark:标记,指拨

在现代英语中earmark在作动词用时,常作“指拨(款项)”或“留作专用”解,如money eannarked for research work(专门拨给研究工作用的款项),但这不是该词的本义。

  在16世纪时,英国农民开始在牲畜耳朵上打戳记,以防牲畜被偷。可是这一-做法有时未必能起多大作用。很多窃贼善于改换戳记,让别人真伪难分。这种“耳记”就是earmark一词的原始意义。打耳记在当时非常普遍,甚至连改戳记的窃贼一经抓获,也往往被打上耳记,以儆效尤。后来,earmark不再限于指“耳记”,也用以泛指“标记”或“特征”,最后又进一步引申出上面提到的喻义。

indenture:契约,合同

indenture词源为dent, 意为齿轮状的东西。在古代,为了方便辨别真伪,契约需要在一张完整的纸上写两份,而后以锯齿状剪开分开保管。大部分的indenture特指卖身契,或是师徒间的契约。卖身契是一种买卖人口的契约。在现代社会,这种契约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无效合同。但在允许人口买卖的古代社会,这种契约具有法律效力,是主人对奴仆主张权利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古代,卖身契被广泛应用在人口买卖的各个领域。不仅买卖奴仆需要签订卖身契,就连妓女加入妓院,演员加入戏班,甚至工人接受雇佣都需要签订卖身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