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Easter(复活节):庆祝黎明女神的节日

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被钉上十字架,3天后死而复活的基督教节日。它是基督教与古代 异教风俗的结合物。复活节(Easter)一词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神话中黎明女神的名字Eastre,本意是“黎明”,与表示“东方”的east同源。 古代英国人庆祝黎明女神的节日在春分左右,与基督教中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在时间上很接近。基督教传入英国后,教会就用用“复活节”来替代原来的黎明女神节 日,并沿用了原来的名字。因此在英语中复活节就被称为Easter。

历史学家根据《圣经》和先进以色列人逾越节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圣经》中讲到耶稣复活的日子。由于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复活节的具体日期也是不确定的。但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在英国,人们庆祝复活节的很多活动都源自以前庆祝黎明女神节日的传统做法,如著名的复活节彩蛋。

Easter: ['i:stə] n.复活节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aster 词源,Easter 含义。

king(国王):氏族部落的首领

在现代英语中,单词king往往被翻译为“国王”,表示“一国之君”,然而古代,king其实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仅仅是氏族部落的首领,相当于“酋长”。king来自古英语cyning,与单词cynn(kin,家族,种族)相关,仅仅是“一族之长”(leader of a kin),指的是公元4世纪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的部落首领。当时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民族包括撒克逊人、盎格鲁人和朱特人。后来,这些人在不列颠东南部(即英格兰)建立了七个小国家,或者说是七个部落,包括三个撒克逊人的、三个盎格鲁人的和一个朱特人的。这些部落的首领就是king,这些部落因而被称为kingdom(王国)。后来,这些部落统一为英格兰后,其首领依然被称为king。从此以后,英格兰的男性首领都被称为king,该词也就被译为“国王”了。

king:[kɪŋ] n.国王vt.立……为国王vi.统治,做国王adj.主要的,最大的,最重要的

baron(男爵):直接从国王那里获得封地的贵族

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英语中已有男爵(baron)一词,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并无尊贵之意。当时,所有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封地的贵族都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

1387年,理查二世封约翰·比彻姆为基德敏斯特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并且始终是人数最多的爵位。

baron:['bær(ə)n] n.男爵

baroness:['bær(ə)nɪs; -nes] n.男爵夫人,女男爵

Britain(不列颠):布列吞人的土地

我们知道,英国所在的地方被称为“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主要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区。那么,Britain这个地名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罗马入侵不列颠之前,统治不列颠地区的是凯尔特人。至于凯尔特人迁徙至不列颠的具体时间,尚存疑问。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首批凯尔特人约于公元前8—前5世纪之间由莱茵河下游和塞纳河流域分批迁入不列颠定居。而另一种观点则将之前推至公元前二十世纪早中期,认为甚至钟形杯文化时期就有操原始凯尔特语的移民到来了。依照此说,凯尔特语言、文化与民族播迁于不列颠诸岛,迄今已逾三千多年。

分批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中,其中的一支自称为Britto,即Briton(布列吞人)。也有人认为,布列吞人是移入不列颠地区的凯尔特人和不列颠的早期居民伊比利亚人混合后形成的民族。罗马人则称他们为Brittani,将他们所在的地方称为Brittania(布列塔尼亚),即“布列吞人的土地),英语单词Britain就来源于此。

罗马帝国结束对不列颠的统治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一些布列吞人逃离不列颠,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法国西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一块土地。这个地方也因此被称为Brittany(布列塔尼)。

Britain:['brɪt(ə)n] n.不列颠,英国

British:adj.不列颠的,英国的,英国人的n.英国人

Briton:['britən] adj.布列吞人,不列颠人,英国人

England(英格兰):盎格鲁人的土地

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30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公元407年,罗马帝国发生内乱,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结束后,从5世纪中叶开始,来自北欧及德国地区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陆续入侵不列颠,原有的布列吞人要么被驱赶到北方苏格兰或西方威尔士等山地区域,要么与入侵者融合。到7世纪初,入侵的日耳曼部落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些国家主要位于现在的英格兰地区,这片区域也被称为England,在古英语中拼写为Engla land,字面意思就是the land of the Angles(盎格鲁人的土地)。

England:['iŋɡlənd] n.英格兰,英国

English:['ɪŋɡlɪʃ] n.英语,英国人adj.英国的,英国人的,英文的

alderman(市议员):古代盎格鲁-撒克逊部落中的长老

古代盎格鲁-撒克逊部落刚入侵不列颠时,还保留了自己的酋长制,各部落中最年长的人担任部落的首领。这种首领在古英语中被称为ealdormann,由ealdor(elder,长老)+mann(man,人)构成。英语单词alderman就由此而来。该称呼对应的官衔在8世纪时相当于国王派驻某地的总督,12世纪时对应于行业公会的首领,后来逐渐演变为市议会的高级顾问、参赞、市议员等职位。1974年,该官衔在英国被正式取消。

alderman:['ɔːldəmən] n.市议员,总督,市府参赞

Anglo-Saxon:盎格鲁撒克逊人

Anglo, 同angle, 角,指盎格鲁人(原日耳曼民族)原先居住的土地形如牛角。Saxon,剑客,词源同saw, 砍,锯。可参照李赋宁《英语史》。

Britain:不列颠

来自凯尔特语,部落名。原指公元5世纪日耳曼盎格鲁萨克逊民族入侵之前当地凯尔特民族的自称。

English:英格兰的,英语的

来自Angles, 词源同angle. 来自在公元5世纪入侵英国的日耳曼盎格鲁人,因其生活在德国西北部一角状土地而得名。

motley:混杂的,杂色的

缩写自盎格鲁法语motteley,混杂的,可能来自mote,尘埃,微粒。即像尘埃一样的,引申词义混杂的,杂色的。

sadism:(性)施虐狂

sadism和sad之间设有任何联系。sad来自盎格鲁撒克逊词saed,原意为“吃饱的”,今义为“悲哀的”;而sadism则来自人名,意指“(性)施虐狂”。

  法国有个色情文学作家叫de Sade侯爵(1740 - 1814),他一生中因多次对妇女施以变态的性虐待行为而遭监禁。他的作品也因充斥此类描写,而遭法院明令查禁,但在19世纪初仍然广泛流传(当然不是公开的),特别是在作家和艺术家中间。sadism 一词即由此人大名而来,但却是借自法语sadisme。由sadism掘生的sadist和sadistic分别表示“(性)施虐狂者”和“(性)施虐狂的”。与sadism相对的词是masochism(性受虐狂)。

pen:笔

从公元6世纪起直至19世纪中叶,即在钢笔尖出现之前,欧洲人一直是用鸟类羽毛,如鹅毛等,来制笔的。因此,当我们知道意指“笔”的pen其词源是意为“羽毛”的拉丁词penna,我们就不会感到惊奇丁。该拉丁词是通过法语penne迸入英语的,英语形式最初亦作penne,原指“羽毛笔”(quill-pen)。英语里还有几个和羽毛有关的词,如pennant(小燕尾旗,三角旗),pinion(羽毛,翅膀),pennate(羽状的,有翼的)等,也均源于该拉丁词。

英语里还有一个pen意为“(家畜的)栏”、“圈”,是个盎格鲁撒克逊词,从古英语penn演变而来,原义为“木桩”,可能是因为古时的圈是用木桩围起来的缘故。

nicotine:尼古丁

该词对吸烟者绝不陌生,它意指“烟碱”,但一般多音译为“尼古丁”,是含于烟草中一种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以16世纪法国一位外交官的姓氏命名的。此人名叫Jean Nicot(1530 - 1600),他曾任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在他任职期间,他从一个水手那里买了些来自美洲的烟草种子。大约在1560年他把这些种子带回法国,成了第一个把烟草引进法国的人。他把自己种植收获的烟草献给法国王后及一些贵族,因此烟草在法国最早被命名为nicotiane,意即Nicot's plant,后来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us Linnaeus,1707 - 1778)将它正式命名为nicotiana 。nicotine则是在1818年烟碱第一次被成功地分离出来后才得名的。英语拼写即取自法语,而把烟草引进英国的人则是英国探险家、作家罗利(Sir Walter Raleigh,1554? -1618)。

nightmare 恶梦

从构词法来看,nightmare是复合词,但其中mare与意为“母马”的mare并投有丝毫联系。在盎格鲁撒克逊语mare同义于incubus,意指“梦淫妖”,即趁人在睡梦中与之交合的妖魔。中世纪流行一种迷信说法,人之所以作恶梦是因为梦淫妖坐在睡眠者身上使其窒息的缘故。这种妖魔在中世纪时也叫night-hag或nightmare,以后过三个词均指“梦魇”,但以night-mare最为常用。在现代英语中任何一种恶梦都可用nightmare来表示。做恶梦一般多在夜里,有人利用nighr的反义词day按类比构词法又创造出了daymare 一词,表示“昼魇”或“恶梦般的经历”。(参见incubus)

night soil大粪

18世纪时在英国掏大粪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大粪有时也在夜间被作为肥料施用于土壤( soil),因此在英语中“大粪”就叫做night soil,而“掏粪工”则称night man。这两个词语一般是作为委婉语来用的。

flower:花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用以指“花”的英语词只有一个,这就是blostm,即现代英语的blossom。1066年的诺曼征服 ( Norman Conquest)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源自拉丁语fos' flower’(花)的法语单词flour于13世纪进入英语,以后演化为flower,并逐渐取代了blossom。因此,我们可以说flower是源自拉丁语flos。英语还有不少词和这个拉丁词有亲缘关系。_古罗马宗教所信奉的女花神Flora(福罗拉)和美国的Florida(佛罗里达)州都源自flos,还有flour(面粉),flourish(茂盛),floral(花的),florid(绚丽的),florist(花商,种花者)等词也均源出于此。(参见flour)

fee:费(学贽,手续费等),报名费,会费   

盎格鲁撒克逊人用牛来进行交易。牛在古代是主要的财产形式(form of property),也是主要的支付手段(rneans ofpayment)。他们称牛为feoh,把财产也叫做.feoh。嗣后,该词逐渐被用以泛指作为支付的任何东西,最后其词形演变为f ee,意义也发生了变化,现指各种赞,如会费、学费、入场费、手续费等。在拉丁语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词义演变,如源自pecus(牛)的pecunia转指“钱”,借自该词的英语单词pecu-nlary(金钱上的)即源于此。德语中的Vieh和fee是同源词,但其义依旧未变,还指“牛”或“牲备”。英语中另有两个词feudal(封建的)和fellow(家伙,伙伴),和fee也有亲缘关系。它们都源自古英语feoh.,fellow原指生意合伙人。

eleven:十一

在许多文化中计数起源于手指和足趾。生活在气候暖和地区的古人,如苏美尔人( Sumerians),通常是赤着脚的,即便穿便鞋也是十趾外露。他们计数靠的是10个手指加上10个足趾,故把20作为其计数系统的基础。这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上。史前日耳曼民族生活的地区每年总有几个月是冰雪覆盖的,须着鞋袜把足趾掩藏起来,故其计数系统是以10为

基础的。盎格鲁撒克逊牧猪人在数猪时数到11手指不够用,就说endleofan,意思是one left (over ten),若为12则说tewlf,意思是two left(after ten)。这两个词最后分别演变为现代英语的eleven和twelve。发音和拼写的变化使词的成分与整个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了,使原义逐渐为人们所遗忘。从thirteen到nineteen则是以另一形式构成,如thirteen在古英语中原作抽treotyne,意为three and ten,以下类推。twenty茌古英语原作twentig,字面义为two tens。

eavesdropper:偷听者,窃听者

这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即古英语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英语词。那时房子没有檐槽,屋檐很宽,使屋顶的雨水能够滴到地基以外的地方。人们可以站在檐下避雨,也可以躲在檐下偷听屋内的谈话。eaves指“檐”,eavesdrop(原作eavesdrip)指“檐水”或“檐下滴水处”,而eavesdropper则是由eavesdrop派生出来的,始用于15世纪,指屋檐下的“偷听者”,用到今天它的词义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扩大一些罢了,不再限于屋檐下。eavesdrop亦可用作动词,表示“偷听”,它是17世纪时从eavesdropper逆生而成的。旧时英国法律禁止在他人住宅两英尺以内的地方盖房子,而且早在1487年窃听就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

dollar:元

dollar(元)的历史可阻追溯到16世纪波希米亚一个以圣母玛利亚之父圣徒Joachim命名的小镇Joachimst(h)al。Tal在德语中意为valley(山谷),Joachimst(h)al就是Joachim's Valley的意思。镇上有家造币厂,专门铸造一盎司银币。由于银币面上有圣徒Joachim的头像,因此该镇所铸银币最初被称作Joachimst(h)aler(意即of the valley of Joachim)。不久这个长而难读的名称被缩略为t(h)aler,在低地德语,即德国北部方言中作da(h)ler。该词传到了英格兰以后,作daller,至17世纪又演变为dollar这一形式,用以指当时流通于许多欧洲国家的银币,尤指西班牙古银币。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决定翩定自己的货币制度,以表示同英国决裂。那时流通于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的西班牙比索( peso)被英语民族称作dollar,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遂建议采用dollar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由于人民大众对dollar都很熟悉,1785年他的建议在大陆会议获得通过。1 792年美国将其货币单位正式定为dollaro此后,加拿大于1858年,澳大利亚于1966年,新西兰于1967年也相继采用了dollar为货币单位,并定为十进制。

booty:战利品,赃物   

源自中世纪低地德语bute/buite‘distribution’(分配物),一进入英语即被用来指“战利品”或“赃物”,其词形因受意为“利益”的盎格鲁撤克逊单词boot的影响而演变为booty的。这个boot不同于意为“靴”的boot,除了用于短语to boot(而且,除此而外),现已废弃不用。

book:书

山毛榉(beech)因树皮平滑索为情侣所喜爱,他们在树上刻上鸡心并在鸡心内刻写自己的姓名或姓名的首字母。古时候山毛榉树皮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早的书写材料。古英语把山毛榉叫做幻boc,也用该词来指刻有文字装订成卷的山毛棒树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书写材料一再变换,从最原始的树皮到羊皮纸(parchment)直至发明了纸。boc也几经演变最后变成book这一形式。和英语同属一个语族的德语现表示“书”的Buch 一词原先也有“山毛榉”之意。book的一些相关词的词义也和树多少有些联系,如folio(最大的对开本)源自拉丁语folium(树叶),code(密码,法典)源自拉丁语codex(树干),bible(圣经)和bibliography(书目学,目录学)源自希腊语biblos(纸莎草的内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