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nap(绑架):绑架儿童至北美殖民地充当契约仆役
欧洲人刚到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时,劳动力严重缺乏。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北美成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办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契约仆役”。契约仆役就是一些想移民北美,但又无力支付坐船来到北美的费用的人。这些人与船主或移民机构签订卖身契约,坐船来到北美,被贩卖给北美的殖民者充当仆役,为其劳役若干年。劳役期满后,他们能拿到一定数量的自由费用,当局也会划拨一些土地给他们,让他们在新大陆开始新生活。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契约仆役”(indentured servant),也称为“白奴”,因为大部分是白人。
在黑奴买卖发达之前,这种契约仆役是解决北美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来源。由于愿意充当契约仆役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平民窟的青少年,用甜言蜜语诱骗穷人子女上船前往北美充当契约仆役,甚至采取绑架的方式。在英王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这种绑架青少年前往北美的行为发展到了极点,从而产生了一个专门形容这种绑架行为的英语单词kidnap。
单词kidnap由kid(儿童)和nap组成,nap是nab的变体,表示“抢走、偷走”。所以kidnap的字面意思就是“偷走儿童”。kidnap本来只用来表示绑架儿童的行为,后来词义拓展为表示一切绑架行为。
kidnap: ['kɪdnæp] vt.绑架,诱拐,诱骗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kidnap 词源,kidnap 含义。
highbrow(卖弄知识的):颅相学中代表智力发达的高眉骨
英语单词highbrow由high(高)和brow(眉毛、眉骨)构成,而它的含 义是“卖弄知识的”。眉骨高低怎么和卖弄知识扯上关系的?这跟颅相学有关。颅相学(Phrenology)是一种认为人的心理与特质能够根据头颅形状确定 的心理学假说,由德国解剖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于1796年提出。目前这种假说已被证实是伪科学。颅相学认为,眉骨高的人,即所谓的highbrow,智力发达,文化修养高雅;而眉骨低的 人,即所谓的lowbrow,则知识程度低,比较低俗。颅相学学者经过研究还发现,白人的眉骨最高,并且越是靠近西欧和北欧的白人,眉骨越高。而其他地区的人如新西兰土著则被打入lowbrow的行列。
highbrow这个单词出现在美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用来描述智力或审美的优越性。当然,对于这个带有浓厚种族歧视色彩的词,不少人嗤之以鼻,因此这个词事实上往往被用来反讽那些卖弄知识的人。所以使用这个词语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情感色彩,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highbrow:['haɪbraʊ]n.卖弄知识的人,知识分子adj.卖弄知识的,不切实际的
lowbrow:['ləʊbraʊ]n.文化修养浅薄的人adj.文化修养浅薄的
albino(白化病人):葡萄牙航海家在非洲看到的“白种人”
当17世纪的葡萄牙航海家沿着西非海岸线远航探险时,他们发现非洲大陆中既有肤色很深的黑人,也有肤色很浅的“白人”,就把他们看做是两个不同的人种。这些葡萄牙人把前者称为negro(葡萄牙语中的“黑人”),把后者称为albino(葡萄牙语中的“白人”,源自拉丁语albus(白色的))。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些albino并不是白人,而是得了白化病的黑人。白化病(albinism)是一种家族遗传病,由于体内缺乏一种酶导致黑色素缺乏,患者毛发和皮肤呈现白色。
在非洲,很多患白化病的儿童被当地人视为异类而遭到迫害。其实,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白种人起源于得了白化病的黑人。
albino:[æl'biːnəʊ] n.白化病人,白化现象,白化体
albinism:['ælbɪnɪzəm] n.白化病
apartheid(种族隔离):南非共和国的种族隔离制度
英语单词apartheid来自南非荷兰语,由apart(分离、隔离)+heid(=hood)构成,表示“种族隔离制度”,特指1948年至1991年间在南非共和国实行的一种种族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混血人种)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歧别待遇。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了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抨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
apartheid:[ə'pɑːtheɪt; ə'pɑːtaɪd] n.种族隔离
commando(突击队):南非布尔人的民兵组织
英语单词commando来自南非荷兰语,字面意思是“有指挥的一群人”。这个单词原本指的是南非布尔人的一种民兵组织。布尔人是住在南非的荷兰移民后裔与少量德国人、法国人通婚后产生的白人民族,是南非的主要殖民者。17世纪时,荷兰人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之处,为了对付当地土著,殖民当局颁发《commando law》,强制要求所有殖民者在殖民地受到攻击时都必须武装起来,至少配备一匹马和一把枪。这些武装民兵的基本单位就是commando,而这种做法则被称为commandeer。
在19世纪,荷兰殖民者大量涌入南非,殖民地快速扩张,与非洲土著人的冲突日益频繁。为了保障安全,已经获得自由的南非布尔人自愿恢复commando制度,组织起来,与非洲土著人展开武装斗争。在与人数超过己方的非洲土著人的战斗中,布尔人组织的commando逐渐掌握了各种突击和游记战术。
英国殖民者自从18世纪末期登陆南非后,与已经扎根南非的布尔人之间展开了长达百年的争夺,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史称“布尔战争”(1880-1881年、1899-1902年)。在战争中,布尔人利用自己的commando制度,与占人数优势的英国军队展开了游击战。分成小股的布尔人commando利用自己的机动性、枪法和对地形的了解,对英国军队屡屡展开偷袭并得手。英国军队最后不得不依赖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残暴的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在两次布尔战争中,布尔人的commando给英国人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词也因而进入了英语。
commando:[kə'mɑːndəʊ] n.突击队,突击队员
commandeer:[,kɒmən'dɪə] vt.征用,征募,强制入伍,霸占
bulldozer(推土机):威吓阻止黑人投票的白人
美国内战结束后,代表北方工业资本家利益的共和党上台执政。1874年-1876年的美国州、国会和总统选举期间,在内战期间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与执政的共和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密西西比州等南方州,一些民主党白人组建了“白人联盟”和“红衫军”等半军事化组织,通过恐吓、鞭打甚至枪杀等暴力手段组织当地黑人参加投票。一些北方媒体对此现象进行了揭露,并用bulldoze一词来形容这种行为。bulldoze原本指的是足以放到一头公牛(bull)的剂量(doze),比喻采用鞭打、枪杀等野蛮手段来阻止黑人参加选举的行为,而bulldozer就是通过暴力威吓手段阻止黑人投票的白人,泛指欺凌者、威吓者。推土机出现后,人们用bulldozer一词来称呼它,因为推土机威力巨大,可以野蛮地推倒一切障碍,特别适合暴力拆迁等场合。
bulldoze:vt.威吓,强迫,用推土机推倒
bulldozer:n.欺凌者,威吓者,推土机
funk:恶臭,恐慌,懦夫,放克音乐
来自拉丁语fumigare, 烟熏,臭气,难闻,词源同fumigate. 该词最初是白人用来指黑人身上的味道。后来黑人音乐家用该词来形容他们的爵士风格,随着爵士乐的流行,逐渐赋予该词更多的褒义色彩。恐慌,懦夫义据说来自牛津大学俚语,来自难闻的烟臭味。
whitey:白鬼
黑人俚语,来自white,白色,白人。
honky:白人,白鬼
黑人对白人的蔑称。词源不确定,一种说法是来自20世纪初,黑人对那些骑着轰隆的哈雷摩托在红灯区或马路边招妓的白人的蔑视词。
identical twin:同卵性双胞胎
即同一受精卵生出来的双胞胎。比较dizygotic twin,异卵双胞胎,即不同受精卵生出来的双胞胎,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生出一个白人,一个黑人。
lynch:以私刑处死(某人)
原系美语,来自人名。1780年弗吉尼亚州皮特西尔韦尼亚县(Pittsylvania County)因地处边缘居民常常受到不法之徒的劫掠和骚扰。一位名叫William Lynch (1742 - 1820)的民兵上尉同他的邻居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治安维持会,并订了一个誓约,共同对付那些暴徒、盗马贼、造伪币者和亲英分子等。这些人一被他们抓获,他们不按法律程序进交警方,而是立即私自裁决,施以刑罚乃至绞刑。该誓约这样写道:“我们将视犯者罪行之轻重,受害者损失之大小,以肉刑惩处之,”他们将此约称为Lynch's law。随后Lynch’s law演变为lynch law,并且特指“私刑”。
另有一说认为,lynch law系源自弗吉尼亚州一位种植园主、治安官兼民兵上校。此人也姓Lynch,全名叫Charles Lynch (1736 - 1796)。他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对亲英分子等实施私刑,并且推而广之,致使这种目无击纪的做祛在18世纪末的美国盛行一时。
到了1 9世纪,私刑在美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纽约、宾夕法尼亚等州都相继成立了治安维持会,每每对他们认为是罪犯的人处以私刑。南北战争爆发以后,私刑又被南方暴徒作为对黑人进行报复性杀害的手段。据统计,自1882年至1952年美国有4730人被私刑处死,其中1293名是白人,3437名是黑人。因此,Iynch law亦有mob law之称。
buffalo:水牛,野牛;迷惑,恐吓
源自葡萄牙语bufalo,一般指“水牛”(包括亚洲的和非洲的)。18世纪欧洲殖民者到北美时,把北美野牛( bison)和水牛混同起来,就将北美野牛也称为buffalo。尽管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误称,但buffalo一直作为北美野牛的俗称沿用至今。欧洲人到达美洲时,北美野牛多达六千万头,是平原印第安人经济的主要支柱,以后向西部移动的白人任意屠杀北美野牛为乐,或取用其皮、肉,有的仅为取食其舌。当时有一位猎人William Fredrick Cody因其善捕野牛,将牛肉供应修筑太平洋大铁路的工人,人称Buffalo Bill(野牛比尔)。到1900年前后,北美野牛已趋绝迹。这些野牛虽然体大,但极敏捷,稍遇惊扰即行逃窜。猎人们要捕获它们就得施用诡计,迷惑乃至恐吓它们使其落人圈套,再成群地加以擒杀。据此,buffalo一词常被猎人们用作动词,表示“迷惑”、“恐吓”等义,约在1880年左右即已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分子。
apartheid:种族隔离
该词原为南非荷兰语( Afrikaans)。1948年马兰(DanielF. Malan,1874 - 1959)出任南非第一个全由白人组成的政府的总理以后,颁布了一系列种族隔离政策,对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apartheid源自荷兰语apart‘apart’和-heid‘ hood’,其字面义是“隔离”,“分离”。apaurtheid在1947年开一始见诸使用,现在除用以指“种族隔离(制)”,有时也指其他方面的隔离,如对吸烟者的隔离,是英语中最为通用的南非荷兰语借用词之一。
Indian summer:晚秋的晴暖天气;小阳春;幸福安乐的晚年
直译作“印第安之夏”,其实是指“深秋初冬的一段轻暖天气”,相当于中国的“小阳春”,有时也指“幸福安乐的晚年”或“老年回春期”。这一名称为何会同“印第安”相联系呢?是因为这种天气在美国印第安人之前居住的地区较之白人居住的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来到新大陆的首批移民在第一次霜冻时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冬,印第安人看到之后叫他们别急,告诉他们这期间还会出现一个晴暖天气。事实果然如此,于是移民就称之为“印第安之夏”。在这方面印第安人也有自己的传说。北方神纳纳勃珠(Nanahbozhoo)住在北极,每到冬天他便要冬眠。在入眠之前,他总要点燃他那巨大的烟斗,抽上好多天烟。从他烟斗上冉冉升起的这股烟使大地烟雾弥漫,使天气变得温暖舒适,这就是美丽的印第安之夏。
Uncle Tom: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
典出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1896)的著名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人公Uncle Tom(汤姆叔叔)是一位受尽主人西蒙﹒莱格利(Simon Legree)虐待的黑人奴隶。他信奉基督教,屈从于命运,对主子逆来顺受,甚至处处为主子着想,事事维护主子的利益,可是后果还是被主子卖掉,在奴隶主之间几经转手之后,落入了极端残暴的一个奴隶主手里,最后难掩两个女奴逃亡而惨死在主人的皮鞭之下。然而他对这一切毫无怨言,在死前还念念不忘基督教教义,为主子祈祷。该书揭露了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和黑奴的痛苦。该书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反奴隶制的斗争。Uncle Tom一语以后再美国口语中被黑人民族主义者用来喻指“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还由此派生出 Uncle Tomism(听命于白人的逆来顺受主义),Uncle Tomish(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等词语。
whitey:白鬼
黑人俚语,来自 white,白色,白人。
Snake River:蛇河
又作斯奈克河,美国西北部的重要河流之一,最初被刘易斯和克拉克发现,并被命名为刘易斯河,因为刘易斯认为自己是第一个看到这条河的白人(实际上,后来的证据表明,在他之前有欧洲探险家从加拿大南下到达过这条河)。后来他们沿河前进,发现河边有个比较大的部族叫做休休尼人(Shoshone),休休尼人将这条河称为”疯狂的河“,因为河水十分湍急。因此这条河又被改叫作Mad River。再后来,刘易斯和克拉克回到东部后,忆起休休尼人,只记得他们经常做一种双手弯曲扭动的手势,像蛇一样,因此刘易斯和克拉克又把这些休休尼人叫做蛇部(Snake Tribe)。再后来,流过这个部落的这条河就被叫做了蛇河,并沿用至今。
Cheyenne:夏延
怀俄明州的最大城市。Cheyenne这个词就直接是搬用了以前生活在美国中部大平原上的强大原住民部落——夏延族(Cheyenne Nation)的名字。然而夏延所在地曾经并不是夏延族所控制区的核心区,而是归属于阿拉帕霍部。夏延族和大平原北部的拉科塔部、达科他部等其他部落结成了一个大联盟。生活在怀俄明南部和科罗拉多北部山地的阿拉帕霍部则是夏延部最铁的盟友。美国修筑太平洋联合铁路经过此地,在铁路和河流Crow Creek(现名为苏族河Sioux River)交叉处建立了一座建设指挥中心。虽然阿拉帕霍部和夏延人等原住民很多都对白人有防备,但还是有附近各部落的一些原住民就涌入了这个区域,在指挥中心附近建立了小村落,后来迅速发展为一个小城。由于夏延族是那时最有实力的部族,因此这个小城没被叫做阿拉帕霍,而被叫做了夏延。
Liberia(利比里亚):自由黑人创建的国家
美国废奴运动兴起后,社会上出现大批自由黑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一些宗 教慈善家、社会人士和国会议员等,纷纷提出遣返自由黑人回非洲建立殖民地的主张。为此, 美国殖民协会于1816年成立。在其推动下,美国的大量自由黑人开始登陆非洲,在今利比 里亚地区创建殖民地。1822年,在梅苏拉多角的普罗维登斯岛,建立起第一个美国黑人移 民区。随后,美国各州的殖民协会,也陆续到利比里亚沿岸建立移民区。
1824年,美国殖民协会依照拉丁文“自由”(Liber) —词,将这块由自由黑人建立的非 洲殖民地命名为利比里亚(Liberia)。1838年,八个移民区合并组成利比里亚联邦,由美国 殖民协会委任白人总督管辖。1847年,利比里亚正式宣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