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bo(安慰剂):为死者所念诵的祷词
在基督教中,当人去世后要在教堂举行葬礼,在葬礼上要为他念祷词。祷词的第一句是“I will please the Lord in the land of the living”(我请求尘世之主)。在拉丁语中,该祷词的第一个词是placebo,等于英语中的“I will please”,词源与please相同。因此,人们就将这段祷词称为placebo。由于人们所念的祷词往往会有意美化死者,因此人们就把那种阿谀奉承的话称为placebo,将阿谀奉承称为sing placebos。
18世纪的英国名医William Cullen大力宣扬“安慰疗法”,并用placebo来表示“安慰剂”,即无特定疗效的方法或药物,仅仅用来舒缓患者情绪。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安慰疗法的 有效性,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的疾病,安慰剂/疗法能够快速治愈或至少能极大地缓解病人的症状。从此后,安慰疗法得到广泛应用,而placebo(安慰剂) 这一术语也得到广泛应用。
placebo:[plə'siːbəʊ] n.安慰剂,为死者念的祷词,阿谀奉承的话
sing placebo:歌功颂德,阿谀奉承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placebo 词源,placebo 含义。
mesmerize:对…施催眠术
该词源出奥地利医师,当代催眠术的先驱Mesmer(Franz Anton Mesmer,1734 - 1815)。他认定人体内有一种潜在的“动物磁力”(animal magnetism),并用它来治病。维也纳的医生指控他玩弄魔术。 1778年他被迫离开奥地利去巴黎定居,在那里继续行医,并再次遭到医学界的反对。1784年路易十六任命一个由科学家和医生组成,其中包括B.富兰克林和A,拉瓦锡在内的专门委员会去调查Mesmer的方法。委员会的报告对他持否定态度,把他称为骗子,但承认他的方法有疗效,将他的“治愈例”归因于患者自己的想象。结果,Mesmer又被迫离开巴黎,在瑞士度过了他的余生。其实.M esmer所用的方法就是后人所谓催眠(术)。在hyp notism和hypnotize出现之前,人们据他的姓氏刨造了mesrnerism及其相应动词形式mesmerize来分别表示“催眠(术)”,“对…施催眠术”。在当代英语中后两者除了作为前两者的同义语使用之外,更常用于引申义,分别表示“巨大的魅力”和“使入迷”。
cinchona(金鸡纳树):将金鸡纳树皮引入欧洲的伯爵夫人
在1639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Chinchon伯爵夫人感染了我们今天称之为疟疾的热带病,欧洲来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当地印第安人送来了一些当地一种常绿树的树皮,对她说这种树皮对该病具有神奇的疗效。伯爵夫人服用这种树皮制成的粉末后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后来,Chinchon伯爵夫人便将这种能够治疗疟疾的神奇树皮引进欧洲。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为了纪念Chinchon伯爵夫人,将这种树及其树皮正式命名为cinchona。照理应作chinchona,是林奈拼错了伯爵夫人的名字。后人也不予纠正,cinchona这个名称便得以流传了。
cinchona:[sɪŋ'konə] n.金鸡纳树,金鸡纳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