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插曲):古希腊悲剧中两次合唱之间的部分
古希腊悲剧来源于奉献给酒神的颂歌,原本以歌唱为主,后来逐渐添加表演、对白等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后来增添的,不是酒神颂歌的主体,所以在希腊语中将两次合唱之间的表演、对白等内容称为epeisodion(插入的内容),是epeisodios(插入)的名词形式。epeisodios由epi(额外的)+eisodos(进入)构成。这就是英语单词episode(插曲)的来源。现在,episode一般表示电视剧中的“一集”(片头片尾都有音乐),或故事或经历中的一段插曲。
episode:['epɪsəʊd] n.插曲,一段情节,有趣的事件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episode 词源,episode 含义。
libel(文字诽谤):利用传单和小册子进行诽谤
在英语中,“诽谤”分为“文字诽谤”和“口头诽谤”,libel是“文字诽谤”,slander是“口头诽谤“。英语单词libel来自拉丁语词根liber(书),原意是“小书、小册子”。由于古代没有广播电视等通讯手段,权贵要人们相互攻击时只能通过散发传单、小册子等方式。大家通过小册子相互揭短,因此libel一词衍生出“控告、控诉书”之意,在法律领域表示原告的起诉书。由于这种小册子里所写的内容免不了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因此libel一词又产生了“中伤、诽谤”之意,在法律领域中表示“诽谤罪”。
libel:n.诽谤罪,诋毁,毁坏名誉的东西,控诉书vt.中伤,诽谤,控告vi.进行文字诽谤
jeopardy(危险):胜负难分的比赛
英语单词jeopardy来自法语,原本是一个游戏术语,表示比赛、游戏时双方势均力敌、胜负难分。该单词的拼写中,jeo表示“比赛”(game),与joke同源;pard表示“部分”(part),因此该词的字面意思就是比赛双方各据一方,势均力敌。由于双方都有或输掉比赛,因此jeopardy一词逐渐衍生出“潜在的危险、风险”的含义。
在法律领域中,jeopardy表示“被告在法庭上可能被判罪的风险”。词组double jeopardy指的是被告因为同一罪行而受到两次审判和惩罚,这是法律静止的,即“一罪不二罚”。电影《致命追缉令》(double jeopardy),受诬陷入狱的女主角正是利用“一罪不二罚”的原则,来报复诬陷自己的丈夫。
美国有一档著名的电视知识竞赛节目就叫做Jeopardy。参加节目的都是智商超高、知识超渊博的牛人。IBM公司甚至派出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参加该节目,与两位最强选手同台竞技。
jeopardy:['dʒepədɪ] n.危险,风险
jur-(法律):看重誓言的西方法律
在反映西方庭审的电影或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宣誓的场景,这反映了西方法律与誓言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知道,西方文明中宗教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中世纪西方,大部分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对着圣经发誓后所说的话被人认为有很强的可信度,所以宣誓成为庭审过程中一个常见步骤。因此,很多法律术语也与表示宣誓的词根jur-有关,如jury(陪审团)、juror(陪审员)、jurist(法学家)等。
jury:['dʒuəri] n.陪审团,评判委员会
juror:['dʒuərə] n.陪审员,审查委员
jurist:['dʒuərist] n.法学家,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
compere:电视节目等的主持人
来自法语,词源同compadre, 教父,哥们。后来指电视节目主持。
Emmy:艾美奖
来自image的拼写变体,指一著名的美国电视奖项。
ferret:雪貂,搜寻
来自拉丁语fur,贼,词源同furtive. 因这种动物轻快的速度而得名。参照电视剧《天龙八部》。
V-chip:童锁,V芯片
缩写自violence chip,用来指一种防止儿童进入不良网站或观看不良电视节目的控制技术。
You Tube:在线视频网站
tube,管道,电视。即你,来看电视。
ident:标志曲
缩写自identification.用于指电视节目或音乐广播开始前的标志曲。
miniseries:电视连续剧
mini-,小的,迷你,series,系列,电视剧。
miniseries:电视连续剧
mini-,小的,迷你,series,系列,电视剧。
satellite:卫星.卫星国
在科学发达的当今世界人们对satellite 一词一般是不会感到陌生的,因为它在报刊上频频露面,在广播中和电视上时时让人感到它的存在。然而,对它的来源和过去就未必有很多人知晓丁。
satellite是直接从法语借来的,而法语词则源自拉丁语satelles‘attendant,guard’(侍从,侍卫)。16世纪时当它来到英语之时,也用于此义,但当时还不通用。直到18世纪中期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都还没有把它收录在他编的《英语辞典》(1755)中。satellite的词义在1 7世纪发生了变化。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 1630)用拉丁词satetles的复数形式saiellites喻指刚发现不久的绕着木星运转的小天体即卫星,因为他认为这些卫星正像一直守候在重要人物周围的侍从和护卫。英语把这一新义借了过来。 1957年10月4日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satellite又很自然地被用以喻指“人造卫星”。此后,satellite的词义进一步引申为“卫星国”、“卫星城镇”、“卫星社区”等义。
rohe:长袍
据认为,robe和rob同源,尽管它们今天的释义相去甚远,robe意指“长袍”,而rob则意为“抢劫”。robe借自古法语robe,原义是“战利品”或“掠夺物”。古时候士兵的战利品多半是长袍及其它衣物。他们总是将俘虏身上的衣服剥光。其实,远在手表、汽车、电视机等问世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长袍或其它衣物,还有马,恐怕就是古代士兵和强盗通常所能掠夺到的物品了。正是由于这个关系,robe一词不论在法语里还是在英语里,后来都由“掠夺物”转而指“长袍”了。
marathon:马拉松
Marathon原指位于雅典附近,阿提卡(Attica)东北部的—个平原。公元前490年9月波斯首次进犯希腊,雅典军队由米太亚得( Miltiades)指挥在Marathon奇迹般地大败兵力较之强得多的波斯侵略军。有位名叫菲迪辟( Pheidippides)的传令兵从Marathon不停顿地跑到雅典报捷后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一事迹,1896年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之际,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鲁提议由Marathon古战场跑到雅典古竞技场,用过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并将之定名为marathon,汉语音译为“马拉松”。获得此次marathon赛冠军的恰巧也是个希腊人。marathon赛程在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上由国际田径联合会定为42195米,即26英里385码。在现代英语中marathon 一词已不再限于指长跑,游泳、滑冰等的长距离比赛均可用marathon表示。
此外,人们还按类比构词法仿照marathon造出telethon(马拉松式电视广播节目),talkathon(马拉松式答话或座谈节目)等新词。
broadcast:广播,播出,撒播
今天这是个人所皆知的通用词。它是在18世纪出现的,从构词上来看,是由副词broad‘abroad,widely’(四散地,广阔地)和动词cast的过去分词cast(被撒的)组合而成。最初broadcast只作形容词或副词用,表示“撒播的”或“用撒播的方式”,限用于播种。后多转用作动词,表示“撤播”,并进而引申出“散布”或“传播”一义。20世纪20年代初broadcast开始用于无线电信号的播送。这一用法的最早记录见于《发现》(Discovery)杂志1921年4月号一期上:“The (radio) station at Poldhu is used partly for broadcasting Press and other massages to ships.”(波尔杜的无线电台部分用来向船只播送新闻和其他消息。)此后broadcast的原义渐遭废弃,今天引申义几乎已完全取代了原义。据此还衍生了telecast(电视广播television+(broad)cast), simulcast(联播simultaneous+(broad) cast),newscast(新闻广播, news+(broad) cast),sportscast/sportcast(播送体育节日,sport+(broad) cast)等缩合词。
antenna:触角,天线天线天线
电视天线看起来并不很像昆虫触角,我们也不会立刻由天线联想到帆桁。可是在antenna一词的语义发展中这三者却被互相联系起来了。antenna乃拉丁词,古罗马人用以指“帆桁”艺中世纪有位名叫Theodorus Gaza的学者在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动物志》时,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意为“触角”的希腊语keraia译成拉丁文。由于该希腊词兼有“帆桁端”一义,所以他认为antenna是最合适的词。antenna也就从此被赋予了“触角”一义。收音机和电视机发明之后,人们又借用这个词来指“天线”,因为天线与触角之间多少有点相似之处。
affluent:富裕的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 K.Galbrath,1908)教授写了一部名为《富裕社会》(The Affluent Society)的著作。该书从历史角度分析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情况,认为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中贫穷已不是多数人,而只是少数人的问题了。此书在1958年问世后,affluent society很快就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当时,家里有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在英国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因此英国社会便被认为是一个奢侈品供应丰富、消费兴旺的富足社会(affluent society)。自此以后,affluent也一跃为英语常用词。
affluent始见于18世纪中期,它源自拉丁语affluere(ad-‘to’+fluere‘flow’),原含“源源不断地流入”之意。财源不断意味着富裕,故affluent后被引申为“富足的”、“丰富的”等义。
shampoo:洗发剂
在当今中国,尽人皆知,“香波”乃新型洗发剂。电视广告中一位位靓俏女郎的披肩长发秀美飘逸,据说是用了某某厂家的“香波”。然而你若考察一番此词的来历,便会失望地发现,shampoo的本义既无香可言,也无波可扬。
Shampoo一词是从印地语来,原义为“按摩、推拿”,用于洗发时则提示你洗 发的正确方法应是:用手轻轻揉搓,同时对头皮进行按摩。此举极合保健科学,又能予人以美好享受,难怪18世纪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之时,并将其输入英语,除临其地,却也折服土人这一洗发高招儿,并将其输入英语,除作动词“推拿、按摩洗头”外,又加进了“用洗发剂洗头”之义,继而转指“洗发剂”,如特制的皂类,水剂、粉剂等。至于把shampoo理解成唯液体的“香波”莫属,实在是一种误会。
quiz:测验
quiz可以指课堂上的“测验”、“小考”等,比test(测验)还要小些;也可指广播、电视节目等中的“智力测验”、“一般知识测验”等。如Follow Me(《跟我学》,BBC的电视教学节目)中的“London Quiz”(伦敦知识测验)
据说“quiz”一词是18世纪末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根据柏林一家剧院的经理James Daly创造的。一天,他和别人打赌说他可以在一夜之间造出一个新的、毫无意义的、却又不能为人们接受的词来。他花钱雇了一些顽童,连夜在都柏林城中的每一面墙壁上用粉笔写上“quiz”的字样。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了这个词,但谁也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于是这个毫无词义的“quiz”不久就有了“智力测验”、“恶作剧”等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