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onfire(篝火):在萨温节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

在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之前,不列颠群岛上居住的凯尔特人主要信奉德鲁伊教(Druid)。德鲁伊教徒在每年的10月31日过萨温节(Samhain,又称夏末节或仲夏节)。德鲁伊教徒认为10月31日是夏季的结束,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阴阳两个世界最接近的时刻,死亡之神Samhain在这天晚上会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间,寻找替身。因此德鲁伊教徒会在这一天晚上熄灭家里的炉火,而在露天点起火堆,在火堆中焚烧宰牲的骨头,作为给Samhain的献礼。他们还会用动物的头和皮毛装扮自己,发出古怪的声音,使Samhain认不出自己,从而躲避灾难。

罗马人入侵不列颠群岛后,将萨温节和罗马的两个节日合并,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万圣节(Halloween)。现在西方万圣节的很多活动,如化妆、南瓜灯都源自萨温节。

英语单词bonfire就源自萨温节时用来焚烧宰牲骨头的火堆。它源自古英语banefire,由bane(bone,骨头)+fire(火)构成,意思是“焚烧骨头的火”。后来该词词义发生泛化,泛指在野外用于庆祝、娱乐或取暖等用途的火堆。

bonfire: ['bɒnfaɪə] n.篝火,营火。记:bon(bone,骨头)+fire(火)→焚烧骨头的火→篝火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onfire 词源,bonfire 含义。

dowry(嫁妆):女子出嫁时娘家赠送的陪嫁礼物

女子出嫁时,女方家庭向男方或新婚夫妇赠送一定的陪嫁礼物,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一项古老习俗。这种陪嫁礼物就是“嫁妆”,在英文中称为dowry。它源自拉丁语dotare,其中的do就是“赠送”的意思,如英语单词donate(捐赠)。与它同源的还有endow(捐赠)。

娘家赠送嫁妆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新婚夫妇提供一定资助,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另一方面还有比较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知道,古代社会是父权和夫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嫁入男方后就成了婆家的人,与娘家不再有瓜葛,也不能继承娘家的遗产,所以女性成家后几乎再也无法从娘家获得任何帮助。在这种背景下,娘家向出嫁女儿提供帮助的唯一途径就是结婚时的嫁妆了。嫁妆的丰厚与否,与女儿日后在婆家的地位息息相关。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地方,人们对嫁妆异常看重,甚至经常发生“索奁焚妻”这样的暴行。“索奁焚妻”指的是因为女方家庭拒绝男方的要求,不肯提供更多嫁妆,男方便杀害新婚妻子作为报复的事件,通常采取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残忍手段。在印度,这一恶习屡禁不止,每年造成了大量女性的死亡。dowry一词在印度已经违背了“自愿捐赠”的本意,变成了女方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dowry:['daʊ(ə)rɪ] n.嫁妆,天资,亡夫的遗产

endow: [ɪn'daʊ; en-] vt.赋予,捐赠,天生拥有

phoenix(凤凰):阿拉伯神话中浴火重生的长生鸟

和单词drag一样,英语单词phoenix虽然被翻译为“凤凰”,但与东方传说中 的“凤凰”还是有较大的差异。phoenix是阿拉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因为拥有紫色外观而得名,在阿拉伯语中,phoenix就是“紫色”的意思。 腓尼基人(Phoenician)也是因为身穿紫色长袍而得名。这种神鸟每过500年就会飞往埃及,搭起一个火堆自焚,然后从灰烬中再生,所以它能长生不 死。而中国的“凤凰”是百鸟之首,是一种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并没有浴火重生、长生不死的特点。严格说来,这两种鸟除了都是神话传说外,并没有多少共同 点。

phoenix:['fiːnɪks]n.凤凰,死而复生的人

apostate(变节者):基督教中的叛教者

英语单词apostate原是一个基督教中的专用名词,用来表示曾经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会,但后来背弃信仰的叛教者。它来自希腊语apostenai,由apo(away from)+stenai(stand)构成,字面意思就是“站到一边,远离”。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apostate是古罗马皇帝尤利安(Julia)。他是君士坦丁王朝的罗马皇帝,361年-363年在位。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两位统治者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在米兰联名签署了著名的《米兰 敕令》,宣布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从此以后基督教会获得了官方名义上的承认,迅速发展,君士坦丁大帝更是受洗礼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基督教皇帝。然而等到君 士坦丁大帝的侄儿尤利安上台时,基督教的迅猛发展受到重挫。

尤利安出生就受洗,在严格基督教教育下长大,但后来却转向希腊罗马的传统多神信仰。 他师承于新柏拉图主义,崇信神秘仪典,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将基督教信仰视为国教。他上台后就实行反大公教会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异 端,大肆攻击正统派基督教,教堂被焚毁和抢劫,基督徒被赶出军队和学校,朱利安本人还写书攻击基督教,意欲改变自君士坦丁大帝以来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独尊 地位。这便是四世纪异教在罗马的复兴运动。因此尤利安被基督教会称为“背教者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

现在,单词apostate的宗教色彩已经淡化,可以用来泛指一切背弃信仰的人。

apostate:['æpəsteɪt]n.变节者、脱党者、叛教者adj.变节的、脱党的、叛教的

apostasy:[ə'pɒstəsɪ]n.变节、脱党、叛教

alkali(碱):古阿拉伯人焚草取碱

在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就掌握了从生长于海边盐碱地上的藜科植物saltwort(猪毛草)中提取碱的方法。他们焚烧这种植物,从灰烬中可获得碱类物质。在阿拉伯语中,这种来自灰烬的碱被称为al-qali,其中al是定冠词,qali就是“灰烬”的意思。英语单词alkali就源自阿拉伯语al-qali。

alkali:['ælkəlaɪ] n.碱adj.碱性的

alkaline:['ælkəlaɪn] adj.碱性的,碱的

guy(家伙):阴谋炸死英国国王的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

1605年,罗马天主教徒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及其同伙因为不满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新教徒政策,企图炸死国王,并炸毁议会大厦。他们成功地将36桶黑火药运进了议会大厦的地窖,准备在11月5日采取行动。然而,这个“黑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被揭发,国王和大臣幸免于难,盖伊及其同党被以叛国罪处死。著名漫画和电影“V字仇杀队”就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维护对宗教和国家的忠诚,英国人民在每年的11月5日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天也成为了英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盖伊福克斯之夜”,也称为“篝火之夜”、“烟花节”。人们在这一天点燃篝火,并举着形似盖伊·福克斯的假人游行,将其在篝火上焚烧。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节日。他们自己制作代表盖伊·福克斯的木偶(the Guy),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服饰来装饰它,然后拿着它上街向行人索取“给盖伊的便士”(a penny for the Guy),讨到零钱后买爆竹。后来,人们将装束怪异的人也称为guy。再到后来,guy一词逐渐丧失其特殊含义,变成了对男人的一般称呼。

guy:[gaɪ]n.男人,家伙,(人名)盖伊

sibyl(女预言家):希腊神话中著名女预言家西比尔

西比尔(Sibyl/Sibylla)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女预言家。在史诗《伊利亚特》中,太阳神阿波罗满足了她的永生的请求。不过她忘了请求青春永驻,于是,时间过去很多年,西比尔依然活在世上,只是她已经老得萎缩成一小团,无法走动,不堪入目,只好呆在一个坛子里。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西比尔不是只有一个,而是许多位女先知的统称。有时也有各自的名字。人们相信西比尔属于某位神,通常是阿波罗,来通过她们传达神谕。已知古代传说中最早的西比尔是赫洛斐勒,她曾经向特洛伊王后预言了特洛伊的战争。她们的话被记录下来,那些被认为是预言的部分会作为城邦的官方纪录。在雅典,类似的神谕集保存在雅典卫城里。

古代最著名的西比尔是来自坎帕尼亚的库迈。根据传说,她曾经向罗马的最后一位国王塔奎纽斯以高价出售九条神谕,被拒绝后焚烧了其中三条,又将剩下的以相同价格再次出售;被再次拒绝后,她又烧掉其中三条。最后她以原价把仅剩的三条卖给了他。据说国王被两个大臣说服,最终相信了这些西比尔神谕集。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埃涅伊德》中描绘过埃涅阿斯拜访她的情景:这库比斯地方原是沼泽地带,这里有个山洞,住着长寿的女先知西比尔。女先知在带领埃涅阿斯游历了冥王的疆土,去寻找他死去的父亲的阴魂后,对埃涅阿斯说:‘假如当初我作闺女的时候答应了热爱我的日神的请求,他就能使我长生不老。他对我一直抱着希望,而且用馈赠的方式来打动我的心。他说‘库比斯的姑娘,你任意选一件你心爱的事,我一定替你办到。’我就指着一堆沙土,作了一个愚蠢的要求;我说,我愿我的岁数和沙数一样多。但是我忘记说,不管我活多少岁,我要永远年轻。他答应使我长寿……,但是欢乐的青春已经飞逝,衰弱的老年已经蹒跚而来,这老年的痛苦我还得忍受很久很久呢!你看我现在已经活了七百岁,但是要比起沙子的数目,我还得看到三百次的秋收,三百次的酿酒。总有一天我的身体会因为活得太久而从今天的样子缩成一点点,我的衰老的四肢会缩得和羽毛一样轻……。’

sibyl:['sɪbɪl] n.女巫,女预言家,西比尔

sibylline:['sɪbɪlaɪn] adj.女巫的,预言的

arson:纵火

发音释义:['ɑːs(ə)n] n. 纵火;纵火罪

结构分析:arson = ars(焚烧)+on(名词后缀)→纵火

词源解释:ars←拉丁语ardere(焚烧)←原始印欧词根as(燃烧、发光)

趣味记忆:arson = ars(谐音ass屁股)+on(在…上)→屁股在(火)上面、火烧屁股→纵火

同源词:ash(灰烬),ardor(热情),ardent(热情的)

衍生词:arsonist(纵火犯)

alkali:碱

发音释义:['ælkəlaɪ] n. 碱adj. 碱性的

结构分析:alkali = al(定冠词)+kali(灰烬)→从灰烬中提取的物质→碱

词源解释:kali←阿拉伯语qali(灰烬)

背景知识:在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就掌握了从生长于海边盐碱地上的藜科植物saltwort(猪毛草)中提取碱的方法。他们焚烧这种植物,从灰烬中可获得碱类物质。在阿拉伯语中,这种来自灰烬的碱被称为al-qali,其中al是定冠词,qali就是“灰烬”的意思。

衍生词:alkaline(碱性的,碱的)

bonfire:篝火

来自bone, 骨头。fire, 火。古义指焚烧动物尸骨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后指篝火,bone刻意脱落字母e变成词根bon , 好,漂亮。

fohn:焚风,热燥风

来自德语Fohn, 来自拉丁语Favonius, 西风之神,词源同favor, 偏好,好感。焚风现象发生在山脉背风坡,往往使天气变得干燥,并容易引起森林火灾。以此命名,可能带有调侃意味。比较Greenland,北极圈格陵兰岛,白雪茫茫之地。

incinerator:焚化炉

来自incinerate,焚烧。

phoenix:凤凰

phoenix原指埃及神话中的“长生鸟”,“不死鸟”。相传该鸟生长在阿拉伯沙漠中,每500年自焚为烬,然后又从灰烬中再生,因此常被作为永生或不朽的象征。长生鸟羽毛是紫红色的( purple-red)。腓尼基人发明了一种紫红色染料。因此古希腊人便称紫红色为phoinix,拉丁文柞phoenix,后来古罗马人也把这种鸟命名为phoenix。英语phoenix即借自拉丁文。该词也被用以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凤凰。

macabre:可怕的,令人毛骨悚然的   

在欧洲历史上最猖獗的瘟疫莫过于14世纪蔓延于整个欧洲的黑死病(Black Death),死亡人数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流行病或战祸。法国编年史家傅华萨说,约有三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于这次流行病。另有资料说,这次大瘟疫夺走了三分之二的欧洲人的性命。除此而外,从1337年至1453年英法两国进行时断时续的百年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人口的死亡率。焚化尸体的火堆几乎随处可见。因此,中世纪末期人们时常想到死亡,死亡也就成了当时西欧戏剧、诗歌、音乐和美术的一个普通主题。最风行的一种题材是在戏剧里和画面上表现生者和死者共舞,象征死亡的骷髅带领众人一步步走向坟墓。这种舞蹈古法语作do.nse maco.bre,英语作dance macabre,意思是dance of death(死亡之舞),若照字面义讲则屉dance of the Maccabees(马卡比家族之舞)。它可能起源于14世纪德国一出据《圣经- IH约》次经(Old Testamenr Apoc-rypha)里有关Maccabee家旅的故事编写而成的道德剧或奇迹剧。这个家族为了拯救叙利亚犹太人领导了一场长达近30年的解放战争,公元前142.年建立了一个由Maccabef家族后裔统治的犹太国家,公元前63年为罗马人所灭。Maccabee家族的故事充满了阴惨的气氛,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多数学者认为,danse macabre得名于故事中七位殉难的Maccabee兄弟的舞蹈,而macabre则显然为Maccabee之讹误。macabre直到19世纪末期寸作为形容词出现于英语之中,并被赋予“以死亡为主题的”、“阴惨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等义。

  

guy:家伙,人

guy在美国英语中足个常用的¨语用词,相当于英国英语里的chap或fcLlow,作“家伙”或“人”解。guy 一词是19世纪末在英国开始流行起来的,不过当时guy比fellow更具有俚语的特点,且带有较多的贬抑青义。到了20世纪20年代guy成了一个时髦用词,年轻姑娘在谈及自己情人的时候,往往以my guy作为称呼。

  然而,guy这个词并非源出美国,它的历史町以追溯至17世纪的英格兰。它原是一个人的名字,此人全名叫Guy Fawkes(盖伊·福克斯1570 - 1606)。他出身于约克郡的显要家族,年轻时就皈依天主教。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厉行反天主教法,加紧镇压天主教徒。为了表示抗议,进行报复,咀Guy Fawkes等人为首的天主教徒于1604年密谋策划暗杀国王及两院议员。Guy Fawkes在与伦敦议会大厦毗连的一所房子里挖了地道,直通议会大厦的地下室,并在那里放置了20多桶火药,拟于理年1 1月5日炸毁议会大厦,炸死国王及与会的所有议员。可是,由于共谋者之一写了封信给一位叫Monteagle勋爵的人,警告他别去参加那天的会议,这一阴谋终于败露。就在爆炸的茼一天夜晚,Guy Fawkes等人在地下室被捕,I606年在议会大厦对面被处奂,这就是历史上有书的“火药阴谋事件”(the Gunpowder Plot)。从此以后,1 1月5日被命名为Guy Fawkes Day。每年到了这一天,英国各地都要举行庆祝活动,欢庆这一阴谋及时被挫败。人们燃放烟火,抬着Guy Fawkes的模拟像游街示众,随后燃起篝火(bonfire),将模拟像焚烧掉。1806年以后,这类模拟像被简称为guy。由于模拟像一般身着旧衣,模样古怪,天长日久guy便转指“衣衫褴褛的人”或“模样古怪的人”,在作动词用时则有“取笑”、“嘲弄”之意。然而,guy横越大洋到了美国以后,却受到了垂青,获得了新义。

  

bonfire:营火,篝火.(为销毁垃圾而燃的)火堆

bonfire在中世纪英语原作banefyre,相当于bonefire,bane是bone(骨)在苏格兰方言的拼写异体。因此我们可以说bonfire的第一成分原为bone。bonefire这一拼写形式一直到18世纪还见诸使用。bonfire不是指“篝火”或“营火”吗?与bone又有什么联系呢?在14世纪时篝火是名符其实的fire of bones,因为当时是用兽骨来当柴烧的。bonfire除用以取暖、烤东西之外,也用以烧异教徒和焚化尸体,故一度也指火葬柴堆(funeral pyre)。到了16世纪该词的形式演变为bonfire,词义也扩展为“篝火”或“营火”,开始带有节日和欢乐的含义。按英格兰与苏格兰某些地方的习俗,人们在某些节日里,如6月24日圣约翰节(St. John’s Day)和11月5日盖伊·福克斯日(Guy Fawkes Day),总要燃起bonfire以示庆祝。所谓Bonfire Night(篝火之夜)指的就是11月5日。

bone的词源是古英语ban,bonfire中的bon只是它的一种变体,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来源于法语bon‘good’(好)。这或许是受了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 - 1784)在1755年出版的《英语辞典》中对该词所作释义的影响。

museum:博物馆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Museion;意思是“谬斯神庙”。谬斯(the Muses)是主管音乐、诗歌、舞蹈、天文等九位女神的总称。他们喜居于希腊南帕那萨斯山脚下以及赫利孔山上的名泉之中。因此,至今仍有fountain of knowledge(知识的源泉),springs of inspiration(灵感的源泉)的说法。出于对谬斯女神们的敬仰,古希腊人把艺术作品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物品放置在谬斯神庙,即mouseion里面。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王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城建造的西方第一座收藏文物的博物馆,据说就是以谬斯命名的,这是一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博物馆,一直存在了将近七百年,后来焚于战火。

至今在欧洲国家文字中,不论英、法、德等,都把“博物馆”称作museum。

tally:符合,吻合

tally 昔时原指“计数筹”,中世纪时英国长期使用的一种计数工具。它是一个狭长的木签,上有刻痕表示数额,整个木签从中(即通过刻痕)被劈成相耦合的两半,借贷双方或交易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以后若有争执就可验看两半是否吻合(made a tally)。自威廉一世时代起,tally 就一直被英国财政部用来作为记账的工具。到了17世纪这种花钱多而又不方便的记账方式遭到猛烈抨击。据说有的tally长达8英尺,但直到1834年英国财政部才把它废除。在贵族院内的暖气炉焚烧tallies 时,由于暖气管过热引起了一场大火,竟然把整座议会大厦也给焚毁了。

tally源于拉丁词tallia(枝条),在经历了数百年之后,由原义“计数筹”产生出了若干引申义,其词类也发生了转化。在当代英语中tally通常多作动词用,意为“计算”、“符合”或“吻合”。对于知道tally的历史的人来讲,这一演变是很容易理解的。

Hephaestus:戴绿帽子的火神赫淮斯托斯/伏尔甘(Vulcan)

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是希腊神话中的火及锻造之神,又被音译为“赫菲斯托斯”,在罗马神话中叫做伏尔甘(Vulcan)。他天生相貌丑陋,所以一出生就让老爸宙斯很不爽,把他扔到海上一个岛上,并因此摔断了一条腿,变成了瘸腿。

赫淮斯托斯心地善良并且心灵手巧,是诸神的铁匠,制造了许多著名的武器、工具和艺术品。他在奥林匹斯山上建筑了诸神的宫殿,为宙斯打造雷霆和铠甲,此外还制造了小爱神的弓箭、赫拉克勒斯的马车、阿波罗驾驶的日车、捆绑普罗米修斯的铁链、阿喀琉斯的盔甲等器具。他用斧子劈开宙斯的脑袋,让雅典娜跳出来,从而治好了宙斯的头痛病。

赫淮斯托斯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爱神阿芙洛狄忒。但他们的婚姻是宙斯包办的,阿芙洛狄忒根本瞧不上这个瘸腿丑八怪,与英俊潇洒的战神勾搭上了,还生下了私生子小爱神厄洛斯。有一次赫淮斯托斯制造了一张精巧的网,布设在床上,把正在床上偷情的阿芙洛狄忒和战神抓个正着,并让他们在众神面前出丑。

赫淮斯托斯还暗恋智慧女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骗他说雅典娜也喜欢你,一会儿就来找你。过了一会儿,雅典娜果然来了,其实是来求赫淮斯托斯打造武器的。自作多情的赫淮斯托斯欲火焚身,想非礼雅典娜,被雅典娜挣脱开,射出的精液落在雅典娜大腿上。雅典娜用手巾什么的擦拭干净后扔在地上,结果让大地女神受孕,生下了一个半人半蛇的孩子,名叫刻克洛普斯(cecrops),雅典娜收养了这个孩子,后来他成为了雅典的第一个国王。

赫淮斯托斯大部分时间都在地底下打铁,火山传说就是他的打铁铺,一旦看到火山又开始冒烟冒火了,那就是赫淮斯托斯在下面开工了。因此,人们就用他的罗马名字Vulcan来命名火山,这就是英语单词volcano(火山)的来历。

Vulcan:['vʌlkən] n.伏尔甘,火及锻造之神。

volcano:[vɒl'keɪnəʊ] n.火山。

volcanic:[vɒl'kænɪk] adj.火山的,猛烈的,容易突然发作的n.火山岩

vulcanian:[vʌl'keniən] adj.火山的,金工的

vulcanize:['vʌlkənaɪz] vt.硫化,硬化

The Tragedy of Hamlet:哈姆雷特的悲剧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同名悲剧中的主人公。他父王被其弟弟毒死。为了复仇,他以装疯为掩护。但由于过于审慎,一再延宕,最后落得玉石俱焚的结局。比喻遇事犹豫不决、疑虑重重、迟迟不采取行动而坐失良机、一事无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