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bust(半身像):古伊特鲁里亚人的人形骨灰瓮

英语单词bust来自拉丁语bustum,本意是“坟墓、火葬用的柴堆”。古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相信逝者死后会在来世超生,并保留生前的习惯。因此人死后被火化,骨灰被放置在一个人形骨灰瓮中,包括一个盛放骨灰的瓶身和一个人头形状的盖子。整个骨灰瓮被安放在布置得像生前居所的坟墓里,生前使用的一系列物品也一同陪葬。受这种丧葬习俗的影响,拉丁语bustum也被用来表示这种人形骨灰瓮,后来被用来表示人的“上半身雕像”。19世纪后还衍生出“胸部”之意。

bust:n. [bʌst] n.半身雕像;胸部

busty:['bʌsti] adj.胸部丰满的,大胸脯的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bust 词源,bust 含义。

bust:半身雕像;胸部

发音释义:[bʌst] n.半身雕像;胸部

词源解释:bust←法语buste(半身雕像)←意大利语busto(上半身)←拉丁语bustum(墓碑、坟墓、火化尸体的地方)←amburere(烧焦)=ambi(围绕)+urere(烧)

同源词:urn(骨灰瓮、坟墓)

古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的丧葬习俗是人死后火化,将其骨灰放置在一个形状如同本人容貌形状的骨灰瓮中,英语单词bust最初指的就是这种形状如人的骨灰瓮。由于这种骨灰瓮通常状如人的上半身,没有分叉的两条腿,所以bust一词表示人的上半身雕像。19世纪后逐渐衍生出“胸部”之意。

mausoleum:陵墓

纪元前353年小亚细亚西南部卡里亚(Caria)王国的僭主Mausolus去世时,王后Artemisia悲恸欲绝。在国王遗体火化后,她用水拌和骨灰含泪饮下。随后,为纪念国王她大兴土木,按国王生前的设计在首都哈利卡纳苏斯( Halicarnassus,即今土耳其Bodrum)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据史书记载,该陵墓用大理石建造,高约135英尺,七部呈金字塔形,四周为36根柱子的柱廊,柱子之间塑有巨大雕像,其中包括国王和王后的雕像,并且饰有各种珍奇艺术品。这座精心建造的壮观陵墓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与埃及金宇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齐名。可惜的是,它在世间存在了近一千几百年,于1375年一次强烈地震中塌陷了。15世纪占领哈利卡纳苏斯的十字军将多数石料移用于城堡的建造。到了1 9世纪中朔,英国考古学家查尔斯·牛顿爵士(Sir CharlfSNewton)对这一历史文物进行了发掘,掘出了国王及王后等人的塑像。他把这些文物献给了大英博物馆,至今仍然陈列在那里。

古希腊人照国王的名字Mausolus将该陵墓命名为Mausoleion,嗣后古罗马人称之为Mausoleum。英语拼写即取自于后者。今天mausoleum 一词用以表示广义的巨大宏伟的陵墓,如列宁陵墓( the Lenin Mausoleum),中山陵(Dr.Sun Yat-sen's Mausoleum).

boafire:篝火

bonfire(营火,大篝火)这个充满欢乐的字眼却有着可怖的历史。16世纪时,bone(骨殖)写作baee,当时的“篝火”写作banefire,因为当时的篝火尤指用尸骨点燃的大火,尽管这种燃尸为火的行为要比这个词早得多。亨利八世统治时期(1509-47),他命令圣徒死后火化,然后让信徒们从灰烬中寻取圣物。好在bonefire终于摆脱了bones,成了今天的bon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