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cliche(陈词滥调):可以反复使用的铅版

这个单词来自法语,是一个印刷术语,表示“凸印版”、“铅版”。一块铅版可以反复使用,印出多份材料。一个词语也或某种表达方式可以反复使用,直到成为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所以人们就用cliche(铅版)来比喻陈词滥调。

cliche:['kli:ʃei] n.陈词滥调,铅版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cliche 词源,cliche 含义。

bromide(陈词滥调):用作镇静剂的溴化物

在西方,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溴化物(bromide)尤其是是溴化钾(potassium bromide)常被用作镇静剂,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直接在药店购买。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妇女在情绪激动时掏出一小包溴化钾放到鼻子前嗅闻的场景。直到1975年,由于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政府才下令禁止随意销售溴化物。

当人们在劝慰情绪激动的人时,往往都会说一些被人反复说过的话,如“别着急,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开心”。这种用来劝慰人的陈词滥调就被比作bromide。后来,bromide的比喻含义进一步扩大,不仅用来比喻陈腐的话,还可以用来比喻陈腐、庸俗的人。

1906年,美国著名幽默作家Frank Gelett Burgess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Are You a Bromide?》(你是一个庸俗的人吗?),使得单词bromide的喻意“庸俗之徒”得以流行。

bromide: ['brəʊmaɪd] n.溴化物,陈词滥调,庸俗陈腐的人

banal(陈腐的):封建社会领主出租公用设施的经济特权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中,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manor)拥有许多经济特权。其中一项特权是,领主可以发布公告,宣布在领地上为所有农奴和农民提供某些公用设施,如水井、磨坊甚至烤面包的烤房、过河的桥梁。农奴和农民不得使用自有设施,而必须使用领主所提供的公用设施并向领主支付相应的使用费。领主的这种做法在古英语中称作bannan,字面意思就是“公告”,英语单词ban(禁令)就来源于此,同源的还有单词banns(结婚公告)。

从单词ban衍生出形容词banal,原意是“与ban有关的”,如banal right指的就是领主所拥有的进行ban的权利。由于领地上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领主的公告,使用领主提供的公用设施,所以banal一词逐渐产生“公共的,普遍的”之意,进而产生“司马见惯的,陈腐的”的含义。

ban: [bæn] n.禁令vt.禁止,取缔

banns:[bænz] n.结婚公告

banal: [bə'nɑːl; -'næl] adj.平庸的,陈腐的,老一套的

banality:[bə'nælɪtɪ] n.陈词滥调,平凡,陈腐

banalize:['beɪnəlaɪz] vt.使陈腐,使庸俗

pervert(变态):从正确的信仰转向错误的信仰

英语单词pervert原本是一个宗教术语,意思是“(使人)从正确的信仰转向错误的信仰”。它由per(away,离开)+vert(turn,转向)构成,字面意思就是“转向,偏离正确方向”。现在该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表示 “反常、变态”,尤其用于表示“性变态”。

pervert: [pə'vɜːt] vt.使堕落,使反常,滥用n.堕落者,反常者,变态

deluge(洪水):传说中上帝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英语单词deluge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大洪水、暴雨”,人们往往不知道它和flood(洪水)之间的区别。其实,这个词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它来自圣经,指的是上帝毁灭人类世界的那次著名的大洪水。

在《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上帝造人后,看到人在世间胡作非为,犯下各种罪恶,便后悔造人了,想毁灭人类世界,于是发下大洪水(deluge)淹没了整个世界,人类遭到毁灭,只有敬神的诺亚一家因为事先按照上帝的旨意修建了诺亚方舟才躲过此难。

单词deluge原本专指这场大洪水,但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各种洪水一般的事物。在表示实际的洪水这一自然灾害时,人们往往还是使用flood一词。

deluge:['deljuːdʒ] n.洪水,暴雨,上帝毁灭人类的大洪水vt.使泛滥,压倒

harpy(残酷贪婪的人):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哈耳皮埃

Harpy(哈耳皮埃,又译为“哈比、哈耳庇厄”)是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长着妇人的头和身体,长长的头发, 鸟的翅膀和青铜的鸟爪。传说哈耳皮埃是堤丰(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dna)的四位女儿——Aello(暴雨)、 Celaeno(黑风暴)、Okypete(疾飞)、Podarge(疾行)——的总称,她们原先是风之精灵,冥王哈迪斯的传令者,负责把死者的灵魂送往 冥界。在后来的传说中她们才成为生性贪婪的鹰身女妖,总是显得饥饿且疲惫不堪,她们所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会变得污浊不堪,散发臭味。

阿耳戈英雄们在历险旅程中,到达色雷斯国王菲纽斯(Phineus)所在城邦。因为 滥用阿波罗授予的预言能力,菲纽斯遭到神灵的惩罚,被弄瞎双眼,并且每次吃饭时,大批哈耳皮埃都会飞来啄食他的食物,并将剩下的食品弄脏。这位被哈耳皮埃 折磨得骨瘦如柴的老人央求阿耳戈英雄们的救助。英雄们帮他赶走了恶鸟,使他终于吃上了美味洁净的食物。

英语单词harpy用来比喻像哈耳皮埃那样残酷贪婪的人。

harpy:['hɑːpɪ] n.鹰身女妖,残酷贪婪的人,抢夺者

harp:[hɑːp] v.喋喋不休,不停骚扰

ban(禁令):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发布的强制性公告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中,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manor)拥有许多经济特权。其中一项特权是,领主可以发布公告,强制要求领地内的所有居民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如要求居民给领主服兵役、禁止狩猎、捕鱼等,甚至要求居民必须使用领主所提供的公用设施,如水井、磨坊、烤房、桥梁等,并向领主支付相应的使用费。领主所发布的这种公告在拉丁语中称作bannun,英语单词ban(禁令)就来源于此,本来既可是命令做某事或禁止做某事,但后来词义逐渐缩小为“禁止做某事”。同源的还有单词banns(结婚公告)。

从单词ban衍生出形容词banal,原意是“与ban有关的”,如banal right指的就是领主所拥有的发布公告的权利。由于领地内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领主的公告,所以banal一词逐渐产生“公共的,普遍的”之意,进而产生“司马见惯的,陈腐的”的含义。

单词abandon(放弃)也与ban有关。它源自法语词组 à bandon(under control or jurisdiction),其中的à =at,bandon和ban一样源自拉丁语bannun,表示“控制、管辖”。 该词组常用于法律术语mettre a bandon(put something under someone else’s control),表示“放弃对某物的控制、放弃某些权利”,如Mettre sa forest à bandon意思就是放弃对森林的权利,其他人可以去森林狩猎、伐木。

ban:[bæn] n.禁令vt.禁止,取缔

banns:[bænz] n.结婚公告

banal: [bə'nɑːl; -'næl] adj.平庸的,陈腐的,老一套的

banality:[bə'nælɪtɪ] n.陈词滥调,平凡,陈腐

abandon: [ə'bænd(ə)n] vt.放弃、舍弃、离弃

gerrymander(弄虚作假):为政党利益而改划选区的美国州长杰瑞

英语单词gerrymander(弄虚作假)由单词gerry+mander组成,是由美国州长埃尔布利•杰瑞(Elbridge Gerry)的姓氏和 salamander(蝾螈)组合而成的。这个词的产生与Elbridge Gerry为了操纵选举而改划选区的行为有关。

我们知道,美国的选举是按照选区进行的,每个选区根据其人口数量拥有不同的选票。竞选人只要在该选区获胜,就能赢得该选区的所有选票。各选区投票结束后,统计竞选人所赢得的所有选票,得票总数多者为最后的胜者。因此,选区的划分对于最终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支持率,在不同的选区划分下,最终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尤其是当竞争者旗鼓相当时,选区的划分就更加重要了。

181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州长杰瑞为了帮助自己所在的党派获胜,就滥用职权,颁布法令,对选区进行重新划分,各选区被有意地划成七扭八怪的形状。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操纵选举的伎俩,漫画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Gilbert Stuart)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将改划后的选区地区夸张地画成了一条蝾螈(salamander),将其命名为Gerry-mander(杰瑞蝾螈)。英语单词gerrymander便是从此而来,用来表示这种为了操纵选举而刻意改划选区的做法,后来词义拓展,泛指各种为了特定结果而刻意设置、变更规则、条件的做法。

gerrymander:['dʒerɪ,mændə] n.v.为了政党利益而不公正地改划选区;为特定结果而刻意设置、变更规则、条件的做法

bungle:搞坏、笨手笨脚地做

发音释义:['bʌŋg(ə)l] v.搞坏;弄糟;贻误;笨手笨脚地做n.粗制滥造;拙劣的工作

词源解释:来源不详。OED词典认为可能是boggle(搞坏)和bumble(踉跄、结巴、弄糟)的混合,或更可能来自类似瑞典语bangla(无效地工作)的北欧语言。

助记窍门:bungle→谐音“笨狗”或“八嘎”→笨狗,八嘎(混蛋)→搞坏

衍生词:bungler(笨蛋);bungling(笨拙的)

bromide:溴化物、平庸的人或话

发音释义:['brəʊmaɪd] n.溴化物;陈词滥调;庸俗之人

结构分析:bromide = brom(溴)+ide(名词后缀,表化合物)→溴化物

词源解释:brom←bromine(溴)

同源词:bromine(溴)

在西方,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溴化物(bromide)尤其是是溴化钾(potassium bromide)常被用作镇静剂,可以作为非处方药直接在药店购买。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妇女在情绪激动时掏出一小包溴化钾放到鼻子前嗅闻的场景。直到1975年,由于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政府才下令禁止随意销售溴化物。

当人们在劝慰情绪激动的人时,往往都会说一些被人反复说过的话,如“别着急,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做人呢最重要的是要开心”。这种用来劝慰人的陈词滥调就被比作bromide。后来,bromide的比喻含义进一步扩大,不仅用来比喻陈腐的话,还可以用来比喻陈腐、庸俗的人。1906年,美国著名幽默作家Frank Gelett Burgess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Are You a Bromide?》(你是一个庸俗的人吗?),使得单词bromide的喻意“庸俗之徒”得以流行。

衍生词:bromidic(陈腐的、平庸的)

abundance:充裕

发音释义:[ə'bʌnd(ə)ns] n. 充裕,丰富

结构分析:abundance = ab(离开)+und(=ound,水上升)+ance(名词后缀)→不符合常理的→荒谬的。

词源解释:abundance是abound的名词形式,und(ound)←拉丁语undare(水上升)←拉丁语unda(水)

同源词:abound(充满、富于),abounding(丰富的、大量的),abundant(丰富的、盛产的),surround(围绕),redundant(多余的、过剩的),inundation(洪水、泛滥)

abuse:滥用

发音释义:[ə'bju:z, ə'bju:s] n. 滥用;虐待;辱骂;弊端;恶习,陋习vt. 滥用;虐待;辱骂

结构分析:abuse = ab(离开)+use(使用)→偏离正轨的使用→滥用→弊端、陋习;滥用语言或武力→虐待、辱骂。

词源解释:use←拉丁语uti (使用)

同源词:abusive(滥用的,虐待的),utile(有用的),utility(效用,公共设施)

disabuse:使省悟

dis-, 不,非,使相反。abuse, 错误的使用,滥用。引申义醒悟。

wh-:表音结构

来自古英语hw-,来自PIE*kw.由于在15世纪该音的泛滥使用,甚至给原来的w-音,如whip,whisk,和h-音,如whole,whore都拼成了wh-音,甚至威胁到诸如hot,home等词。

veto:否决(权)

这是一个直接借自拉丁文的英语单词。在拉丁文中veto的意思是I forbid(我不准),在英语里则表示“否决”或“否决权”。veto原是古罗马护民官对元老院的议案提出反对时所用的词语。在美国英语中pocket veto是指“(总统的)不签署议案”,是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Andrew Jackson, 1767-1845)首先使用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与王后曾被分别称作Veto先生和Veto夫人,因为他们在1791年滥用权力否决了立宪会议通过的许多法令。

potboiler:圈钱作品,粗制滥造作品

pot,罐子,boil,煮。即罐子里面煮肉,引申词义不管好肉还是烂肉,只要是肉就行,用来比喻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或小说。

cliche:陈词滥调

来自click,点击声。来自打印术语,比喻千篇一律,陈词滥调。

wh-:表音结构

来自古英语 hw-,来自 PIE*kw.由于在 15 世纪该音的泛滥使用,给原来的 w-音,如 whip,whisk, 和 h-音,如 whole,whore 都拼成了 wh-音,甚至威胁到诸如 hot,home 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