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词首页 公众号 小程序

assassin(刺客):中世纪时著名穆斯林暗杀组织阿萨辛

中世纪时期,在阿富汗至叙利亚山区,活跃着一个穆斯林异端教派阿萨辛(Hashshashin),由穆斯林右边极端分子组成,以其暗杀活动闻名于世。欧洲的十字军就曾经深受其害。该组织的创始人为突厥籍的波斯人哈桑·萨巴赫,即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就曾提到这位“山中老人”。《马可波罗游记》也曾对“山中老人”及阿萨辛有详细描述。

据记载,山中老人为了培养刺客,在一个隐秘的峡谷中斥巨资修建了一个“极乐园”。园子里长满奇珍异果,修建有富丽堂皇的楼台亭阁,里面住着精通音律的妙龄少女,随处都有美酒、蜜糖。山中老人平时在训练时,会不时向受训者讨论伊斯兰先知所提到的“极乐园”。然后在特定日子,让受训者吸食一种特殊的毒品。趁他们昏迷之际,将其移入极乐园。受训者苏醒后,就会以为自己真的身处传说中的极乐园。受训者在极乐园中尽情享乐几日后,又会被再次麻醉,移出极乐园。从此以后,受训者会心甘情愿供山中老人驱使,以求死后长住极乐园。

山中老人让受训者吸食的毒品在阿拉伯语中叫做hashish,所以该组织被称为Hashshashin,本意是“吸食hashish的人”。英语单词assassin就是由阿拉伯语Hashshashin演变而来的。

assassin:[ə'sæsɪn]n.刺客,暗杀者

assassinate:[ə'sæsɪneɪt] vt.暗杀,行刺

assassination:[əˌsæsɪˈneɪʃn] n.暗杀,行刺

该词的英语词源请访问趣词词源英文版:assassin 词源,assassin 含义。

commando(突击队):南非布尔人的民兵组织

英语单词commando来自南非荷兰语,字面意思是“有指挥的一群人”。这个单词原本指的是南非布尔人的一种民兵组织。布尔人是住在南非的荷兰移民后裔与少量德国人、法国人通婚后产生的白人民族,是南非的主要殖民者。17世纪时,荷兰人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之处,为了对付当地土著,殖民当局颁发《commando law》,强制要求所有殖民者在殖民地受到攻击时都必须武装起来,至少配备一匹马和一把枪。这些武装民兵的基本单位就是commando,而这种做法则被称为commandeer。

在19世纪,荷兰殖民者大量涌入南非,殖民地快速扩张,与非洲土著人的冲突日益频繁。为了保障安全,已经获得自由的南非布尔人自愿恢复commando制度,组织起来,与非洲土著人展开武装斗争。在与人数超过己方的非洲土著人的战斗中,布尔人组织的commando逐渐掌握了各种突击和游记战术。

英国殖民者自从18世纪末期登陆南非后,与已经扎根南非的布尔人之间展开了长达百年的争夺,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史称“布尔战争”(1880-1881年、1899-1902年)。在战争中,布尔人利用自己的commando制度,与占人数优势的英国军队展开了游击战。分成小股的布尔人commando利用自己的机动性、枪法和对地形的了解,对英国军队屡屡展开偷袭并得手。英国军队最后不得不依赖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残暴的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在两次布尔战争中,布尔人的commando给英国人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该词也因而进入了英语。

commando:[kə'mɑːndəʊ] n.突击队,突击队员

commandeer:[,kɒmən'dɪə] vt.征用,征募,强制入伍,霸占

gorilla(大猩猩):迦太基航海家在西非见到的多毛野人

公元前5世纪,一位名叫汉诺(hanon)的迦太基航海家率领一支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探险并写了一本游记。希腊人将他所写的游记翻译成了希腊语。在游记中汉诺写道,他们来到一个小岛,岛上有很多长毛野人,雌性多于雄性,皮肤粗糙。当地的黑人向导将这些野人称为gorillai。汉诺等人想抓捕几只野人,但雄性野人非常敏捷地爬到了悬崖顶上,一只也没抓住。最后只抓住了三只雌性野人。但这些野人拼命挣扎,又撕又咬。汉诺等人只好杀死了它们,把它们的皮毛带回了迦太基。

20多世纪后,一位名叫萨维奇(Savage,意为野人)的美国医生兼传教士前往西非传教。1847年,他从西非返回美国,带来了一些某种类似巨人的动物的骨头。他与一名同事给这种动物起了个拉丁学名叫做Troglodytes gorilla,Troglodytes 是“穴居人”的意思,而gorilla即来源于汉诺的叙述。英语单词gorilla(大猩猩)就来自拉丁语gorilla。

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想到,汉诺等人发现的野人可能就是大猩猩。不过,也有人根据这些野人被捕获后还有机会又撕又咬的事实推测,它们可能是体型较小的黑猩猩(chimpanzee),而非我们原先认为的大猩猩。

gorilla:[gə'rɪlə] n.大猩猩

yahoo(粗鲁的人):《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中的人形低等动物

一看到yahoo这个单词,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互联网公司“雅虎”公司。其实英语单词yahoo的含义是“粗鲁的人”。它源自著名的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在该书中,主人公格列佛有一回被放逐到一个叫做“慧骃国”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和人类一样的高等生物是一种外形像马的生物,称为“慧骃”(也有的翻译为“贤马”),而外形像人的生物却是低级动物,被称为yahoo(译为耶胡、列胡或野胡)。慧骃们品德高尚,聪明理智,而耶胡是慧骃圈养和役使的畜生,生性卑劣,毫无理性。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人成了牲畜,牲畜反而成了人。格列佛在这个国家里,因为长得跟耶胡一模一样,因此被慧骃看作是一只有理性、有礼貌的耶胡。在慧骃国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了该国。格列佛在慧骃国里经历的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他从此拒绝与任何人类交往,因为他觉得所有的人类都是很肮脏的,因为他们和耶胡太像了。从此以后,人们就用yahoo一词来表示粗鲁、粗俗、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据说,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和David Filo选择这个名字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就是Yahoo,即“不懂人情世故、没文化的粗人”。当然,我们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谦虚和自嘲。Yahoo!在确定中文译名时,选择了“雅虎”,要在中国做“文雅的老虎”,可以说与yahoo的本意是反其道而行之。

yahoo: ['jɑhu] n.粗鲁、粗俗、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没文化的人

azure(蔚蓝):盛产青金石的阿富汗地名

英语单词azure(蔚蓝)来自盛产青金石的阿富汗某地名。青金石是一种较为罕有的宝石,因其亮丽的蓝色而尤为珍贵,是一种古老的饰品原料,常被用来祭天。在埃及前王朝就曾发现古老的青金石饰品。

历史上,阿富汗的巴达赫尚地区是最有名的青金石出产地,其出产青金石的历史已经超过六千年。拉丁文中,青金石被称为Lapis lazuli,意思就是stone of lazuli。而lazuli来自阿拉伯语lazaward,后者来自波斯语lajward,是古代波斯人对阿富汗巴达赫尚地区某盛产青金石的地方的称呼。这个地方曾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英语中的azure、法语中的azur、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中的azul以及意大利语中的azzurro都来自这个地名。由于青金石以湛蓝色的颜色闻名,所以azure一词逐渐用来表示这种独特的颜色。

azure: ['æʒə; -ʒj(ʊ)ə; 'eɪ-] adj.蔚蓝色的n.天蓝色,碧空

yahoo:粗鲁人

来自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人物Yahoo,一个非常粗鲁和令人讨厌的家伙,该名字可能是小说作者Jonathan Swift根据拟声词创造出来的。后雅虎网站创始人杨致远和David Filo以此命名,因这个名字带有一种破坏性和激进性的味道,同时,其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之故。

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的人或动植物

来自希腊语Hermaphroditos,古希腊神话美少年,智慧神Hermes和爱神Aphrodite的儿子,因拒绝了山泉仙子Salmacis的爱意,在洗澡的时候被Salmacis偷袭失身,由于Salmacis爱的过于热烈,她祈求众神让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最终成为雌雄同体的人。Hermaphroditos满腔悲愤时诅咒自此以后在这眼泉水洗澡的人都将变成阴阳人,即Salmacis fountain,现位于现土耳其境内。对比《西游记》子母泉。

Lilliputian:极小的,微小的

源自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Lilliput,那里的居民仅有15厘米高。

nympholepsy(狂热):宁芙仙女对男人的神奇魔力   

在希腊神话中,美丽多情的宁芙仙女对男人具有一种魔力,任何男人只要和她四目相对,立刻就会陷入对其不可抑制的强烈爱慕中。18世纪,旅行家理查德·钱德勒(Richard Chandler)在其作品《希腊游记》中,根据这个传说创造了nympholepsy一词,由nymph(宁芙)和lepsy(抓住、捕获)组成,字面意思就是“被宁芙仙女迷住”。

  nympholepsy:['nɪmfə(ʊ),lepsɪ] n.狂热,着迷,狂乱

anagram:变位词

变换一个词(或短语)的字母顺序构成的词(或短语)英语就叫anagram,汉语可译作“变位词”,如由north构成的thorn,由live构成的evil。后一例略不同于前一例,是颠倒字母顺序而成的,不妨称之为“回文词”。 anagram一词源自希腊语anagrammatizein,拉丁语anagramma(ana-‘back-wards’+gramma‘letter’)。据说此法为犹太人所发明,也有人认为是纪元前3世纪末的古希腊诗人利科夫龙( Lycophron)所发明。作为一种文字游戏,它在古代就已盛行,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善于采用此法。中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地,19世纪盛行于英国。英国作家勃特勒( Samuel Butler,1835 - 1902)的乌托邦游记小说Erewhon的书名就是变换nowhere的字母位置所构成,书中有一部落叫Sumarongi则是由ignoramus(浑强无知的人)例拼而成。英语有许多互为anagram的成对词,最长的由16个字母组成,如conservationist和conversationist。

woman:妇女

妇女何以在英语中作woman,向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1576年英国诗人、剧作家盖斯科因(George Gascoinge, 1525-1577)认为,woman一词系由woe-man演变而来,因为女人往往是男人苦恼(woe)之源。1619年英国一位游记和探险作品的编纂者珀切斯(Samuel Purchas, 1577-1626)说,woman即womb-man(有子宫的人),mother之古英语形式modor亦有子宫之意。

其实,woman源于古英语wīfmann,其中wīf意为wife或female,现代英语的wife即由此演化而来,而mann则意为human being,即是现代英语的man,换言之,man原本乃是中性词,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到了中古英语时期,wīfmann因其中f受m的同化而演变为wimman,复数形式作wimmen。这很可能是当今英语中woman的复数形式women读作/ˈwɪmɪn/的原因。

yahoo:野蛮人;粗汉

英国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最著名的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1726)。该小说共分四卷,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周游四国的情景。第四卷把格列佛带到贤马国,统治者是文明的、有理智和人性的马群,这里的马叫做Houyhnhnm(可音译为“胡乙姆”或意译为“贤马”)。在这个岛上生活的另一种族是人形动物Yahoo(可音译为“牙呼”),他们被Houyhnhnm用来做仆役。虽然Yahoo长得和人一模一样,但他们丑陋、贪婪、忌妒、野蛮、凶残,从外表到内心都令人憎恶,可以说是罪恶的化身。

斯威夫特这部讽刺小说乃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他书中所自创的Yahoo一词常被世人传用,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喻指“野蛮人”、“粗汉”、“不文明的人”或“蠢货”的普通名词。美国名记者Steward Alsop曾在其所写的The Center (1968)一书中将歇斯底里的美国反共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 1908-1957)比作Yahoo(粗野的政客)。

美国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高兴、兴奋的感叹词也拼作yahoo,和上述yahoo不是同源词。另外,著名专业搜索网站Yahoo(雅虎)的名称也与此没有什么联系,它是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之首字母缩略。

phoenix:凤凰,长生鸟

来自拉丁语phoenix,来自希腊语phoinix,神话中的阿拉伯神鸟,每五百年浴火重生,其字面意思可能为紫色的。这种神鸟体现在古代多个不同文明的神话传说中,中国神话中为凤凰,印度神话中为Garuda,《西游记》中大鹏金翅鸟的原型。

Nymph:美丽多情的宁芙仙女

宁芙(Nymph)是希腊神话中一类具有不完全神性的生物,有时也被翻译成精灵和仙女,常出没于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喜欢歌舞。她们是自然幻化的精灵,一般以美丽而多情的少女形象出现。

Nymph一词在希腊语中来自nymphe(新娘、年轻媳妇)。在英语中,nymph被用来比喻美丽多情的少女。

在希腊神话中,美丽多情的宁芙仙女对男人具有一种魔力,任何男人只要和她四目相对,立刻就会陷入对其不可抑制的强烈爱慕中。18世纪,旅行家理查德·钱德勒(Richard Chandler)在其作品《希腊游记》中,根据这个传说创造了nympholepsy一词,由nymph(宁芙)和lepsy(抓住、捕获)组成,字面意思就是“被宁芙仙女迷住”。

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宁芙仙女的魅力传说。据说,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同伴海拉斯在山泉中打水时,遇到一群宁芙仙女,被她们引诱而成亲。该传说被西方画家描绘下来,成为不朽的作品。

nymph:[nɪmf] n.宁芙仙女,山林水泽仙女,美丽的少女,蛹

nymphaea: [nim'fi:ə] n.睡莲属

nymphaeaceous:[,nɪmfɪ'eʃəs] adj. 莲科植物的

nymphomania:[,nɪmfə'meɪnɪə] n.女色情狂,慕男狂,花痴

nympholepsy:['nɪmfə(ʊ),lepsɪ] n.狂热,着迷,狂乱

yahoo:粗鲁人

来自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人物 Yahoo,一个非常粗鲁和令人讨厌的家伙,该名字可能是 小说作者 Jonathan Swift 根据拟声词创造出来的。后雅虎网站创始人杨致远和 David Filo 以 此命名,因这个名字带有一种破坏性和激进性的味道,同时,其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Japan(日本):中国对日本的称呼“日本”

英语中表示日本的单词Japan来源于古时中国人口中的“日本”二字,随着东西方贸易 而流传至欧洲。日本国名首次在西方文学中出现,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将日 本记作Chipangu,应该来自当时中古汉语中“日本”的发音。

而马来语中的日本为Japang,也是由中文“日本”而来。16世纪时,葡萄牙人在马六 甲贸易时初次遇到这个名字并将之带回欧洲。从此以后,该名称开始广泛流行于欧洲各国, 进入英语后拼写演变为Japan。